更新时间2009-10-22 19:07:50 字数:1910因着是女眷上路,马车的速度并不快。
陈记马车行的几个伙计都是有经验的,何况缅州与通州又是相邻的,说句大话,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走到。
这些人时间安排的都挺好的,马车走走停停,倒是从没有错过住宿。
春兰秋荷两个许是从那个严府出来了,没有那些压力了,倒是健谈了许多,尤其是秋荷,一路上几乎都是她在说,大多数还是以前在李家时候的年少时光,以前的姐妹交好的朋友等,偶尔也会提及李小姐未出嫁前的闺密。
说起以前春日饮宴,诗会才艺等,书彤都留心听着,而且,听她们提及以前有一个很好的手帕交,也是一位胡姓官宦人家的小姐,平日也是个爽利的人,后来嫁给了京城户部侍郎家赵家的二公子,之后不久,就随夫到外地任职了。
李小姐出嫁前两人也是书信殷勤,直到出嫁后不便,才没有来往,说起来,当初那位胡小姐知道李书彤出嫁了,千里迢迢的派人赶在嫁期前送了一份贺礼,里面就有她亲手绣的石榴百子衣,那可是真正花功夫的,没个三四月,是做不好的。
书彤听春兰她们说起往事,也是禁不住感动,留意记住了那位胡小姐的好。
这么想来,李小姐有这等闺密,倒是福气。
马车期日后下午进了通州城,书彤也忍不住紧张起来,人说近乡情更切,也许就是这种吧。
她听多了那位李老爷对李小姐的疼爱,如今,也常常会想,自己就是那个被父亲疼宠的宝贝女儿,现在这么被休回家,不知父亲该多么伤心失望!李府是个大宅院,门前还立着两尊石狮子。
门房的小厮看见书彤她们一行,还有那些几车行李,倒是有点愣住了,最近没听管家说有贵客上门啊?书彤她们下了马车,由春兰说了身份,就让门房的进去通报。
最先出来的是个中年男子,急急的跑出来,刚才那个去通报的小厮还在后面跟着。
春兰在我身边提醒,说是李府的管家李左,他还有一个兄弟李右,以前是替李府打理外面的产业。
两个人是老爷的亲信,也很疼小姐,小姐也以叔称呼。
李左过来的时候有些气喘,看了看外面的行李,他没有问什么别的,就吩咐人将行李卸下,抬回到衡芳斋,听说是李小姐以前住的院子。
春兰介绍了严大和陈记的伙计的身份,李管家也遣人带去喝茶,请账房过来结算运费等。
书彤看着李左的行事,没来由的松了一口气。
小姐,衡芳斋一时有些忙乱,小姐是先去厢房洗漱后再见老爷,还是……左叔,我想先去拜见爹爹,他老人家身体好吗?自从去年风寒后,到底年岁大了,有些伤着。
今年,也时好时坏的。
李管家说得有些沉重。
书彤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是这个身体原本就残留着的孝心,还有她自己一路上被熏陶出来的儿女心,不管如何,这么一个疼爱女儿的父亲,是她一直渴望的,一路上,她以为自己纵然失去所有,家中还会有一位爱她疼她的老父亲。
春天的风还有些冷,书彤突然又打了个寒颤,加快步伐,去了书正院。
迈入房门,里面还弥漫着一股药味,床上坐着一位中年人,相貌清癯,虽然精神不济,但眼神清亮,望着走进来的书彤,一滴老泪缓缓流下,一双手伸出来颤抖着想握住什么。
爹!那一声,书彤喊得真切,喊得心甘情愿,在见到李文清时,她突然觉得,这就是她的父亲。
彤儿,爹看看,瘦了,瘦了。
爹,女儿好想你。
不年不节的,女儿突然没有提前派人通信就回来了,身边又没有夫婿陪着,李文清这位父亲的心里也估摸着几分了,到底是经过官场的人,遣退了身边伺候的人,只留下李管家和她们三个。
孩子,严家待你如何?你一嫁两年多,当年新姑爷要赶考,也就没有回门。
后来虽然也有信件来,为父心里总是放不下的。
咱们李家到底亲眷不多,那严家虽然家风仁善,仁杰看起来也是好的,但家中亲眷甚多,总担心你性子温婉,嫁得又远了些,会受委屈。
爹爹,这些年,女儿也长大了,世事经历,幸得有春兰秋荷陪在身边,倒也没什么的。
只是,爹爹生病,女儿竟不能在身边服侍,是女儿不孝。
傻女儿,爹没事,啊!如今回了娘家,还有啥话不能说的,一切有爹给你做主。
爹,这是和离书。
书彤掏出那张离书,展开递给李文清。
虽然早知道女儿受了些委屈,但是怎么也想不到竟是这样的。
严家欺人太甚!春兰,秋荷,这是怎么回事!春兰历历叙述自家小姐嫁入严家后的种种事情,又提了严老夫人的态度转变,把两人和离得始末都说了一遍。
秋荷也在边上作了补充,尤其说到严老夫人非要姑爷休妻的时候,异常激愤,又提了小姐当时都被气病了,结果竟然还是被休了,只不过,巧言令色的改成了合离。
自己夫人早逝,这个女儿是唯一留下的骨肉,也是他们夫妻盼了多年,疼了多年的宝。
夫人离去后,自己也算是父代母职,从小亲自教养书画,多少年的当眼珠子似的宝贝,只希望在自己走之前给女儿找个好夫家,以后也算依靠。
当初看那严仁杰诗书人品都是极好的,打听了严家门风,也是修桥铺路做善事的,才不计较他们商家身份,答应了这门亲事。
谁想得到,竟然是这么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