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指纤纤做村妇 > 第二十三章 制新衣,盼端午(二)

第二十三章 制新衣,盼端午(二)

2025-04-03 08:07:33

更新时间2009-11-7 23:13:05 字数:2278谢谢书友嚣张的小脚丫,书友090826222528265,昏黄黑暗的打赏!===================这天,书彤带着梗枝和秋菊过去的时候,发现大嫂院里还有两个陌生的妇人,看穿着打扮,应是外头进来的。

果然,大嫂陈玉珍拉着她的手,指了其中一个年级较大的,其实四十还不到些,说这是外面胡记铺子里的老板娘胡夫人,另一个小妇人是他们家里的独女胡杏儿,又说了这是家里的小姑,于是胡夫人和她家女儿也上前来请了个万安,书彤也依礼问好。

我们家下人的衣服多是在胡记做的,这么多年下来,也是信得过得,回头我交代管家,依照往年的例,每个人两套衣服,家里积年的嬷嬷和管事,嗯,再多一套衣裳,夏季天人,那一套就用细葛布,也不枉他们多年伏侍主子。

奴婢们谢少奶奶赏。

大嫂话音刚落,房里伺候的大小婆子管事奴婢们,全都跪下磕头谢恩。

少夫人果是慈善人,李府待人宽厚,体恤下人,外面人家哪个不赞一声。

胡夫人也适时的拍了一记。

胡夫人过奖了,这原也是府里的定例,祖上宽厚怜下,我也不过是循例行事。

大嫂也谦虚了下下。

一时,又定下了衣服颜色,布料,胡夫人带着女儿告辞了。

陈玉珍使了身边的丫环,送出了二门,外面自然有接引的仆妇。

房里的丫头们机灵的撤下了剩下的茶盅糕点,又换上了连日来书彤喜爱的花茶果品,小文豹听说姑姑来了,一早就闹着要来找姑姑讲故事,玩游戏,只是刚才有客人,乳娘才哄着他呆在自己房里,现在见人离开了,索性也就抱过来了,她们这些在小少爷身边伺候的人也乐得轻松,家里的姑娘就是有办法,能将小少爷哄得开开心心的,一点都不闹,说来也是奇怪,自家姑娘也没有生养过,不过,人啊,缘分难说,两人本就是血亲姑侄,许是上辈子就结了善缘,今生投缘。

果然,小文豹被抱进来后,小大人样的行了礼,向自家娘亲姑姑问安,然后扭着小屁股跑过来,粘着书彤的小腿,扯着裙摆,抬头问道:姑姑,讲故事。

书彤开心的笑着,伸手一捞,抱起小文豹坐在自己腿上,点头应道:好,姑姑讲故事。

小文豹,又长大了,长高了。

我们今天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好不好?好,姑姑,小马马过河。

好,书彤亲了下小文豹,这小侄子太可爱了,以前有一只小马,它长大了要帮娘亲驮大米,就向它的娘亲告别,背上大米就出发了。

它要去的地方得过河,河上没有桥,小马不知道怎么办,就问河边的牛伯伯,‘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牛伯伯说,‘能,河水才到脚下。

’突然,一只松鼠跑出来,大叫‘小马,不能过去,昨天我的朋友就掉在河里淹死了。

’小马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回家问娘亲。

小马的母亲听了,问小马‘你试过吗?’小马低着头说‘没有。

’小马的母亲说,‘宝贝,你要听牛伯伯、小松鼠的话,还要自己想,自己试试。

’后来,小马又来到河边,伸出一只脚,发现河水到自己的大腿,一点都不像牛伯伯说的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会淹死,小马过了河,又接着往前走。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完了,小文豹也要好好吃饭,快快长大,以后要像小马一样聪明勇敢,孝顺。

文豹好好吃饭,长大,文豹也要大米,娘亲,姑姑,大米。

好,宝贝,来,娘亲抱抱。

近月来的相处,大嫂也在书彤的带领下,不时的亲一下小文豹,开始喊小宝贝了。

嫂子,刚才的胡夫人家的铺子是府里经常往来的?呵呵,妹子原先在闺阁,也不曾管过家事,恐怕不知道这家子。

我们府中待下人一向宽厚,府中定例,夏季单的,春秋两季夹的,冬天加厚,府中下人每季都添两套衣裳,府里老人再另加份例,也是他们用心服侍主子,如今已是入夏,端午将至,往年我们府里也都是这个时候定制衣裳,大多是让胡记做的,如今,胡家的过来也是过来让我定下来罢了,也有带她家女儿过来露脸,将来多照顾些生意罢了。

怎么,她家生意是她女儿接管不成?可不是,家里只她一个女儿,就在徒弟里拣了个忠厚老实的招了做上门女婿。

听说小夫妻俩很是和美。

那倒也是好的。

嫂子,端午将至,家里可是有什么安排?恐怕要忙了吧?书彤也摸不准,不知道这个端午和以前的是否一个性质,只不过想着举凡年节,古代人只怕都有些讲究,何况府里面裁衣都是与端午关联,估计是个重要节庆,家里肯定有些事宜安排。

正是呢。

家里过几天也要清理打扫,还要包粽子,米面菜蔬都要备下,还有些雄黄艾草等,总得仔细些,通州城内,正是宁江经过的地方,每年府台大人都会主持龙舟赛,城中豪绅也是纷纷支持。

我已经使人在临江的茶楼定了靠窗的位置,爹爹身体近来大好,正是大家一起过去看看龙舟赛。

嗯,改天我和嫂子一起包粽子,也让我尝尝嫂子的手艺。

妹妹是想自己露一手了,说来,我也曾听姨娘提过,妹妹包粽子,手艺甚好。

以前,爹爹就很爱吃,这两年就念叨着呢。

大嫂笑着打趣道。

说笑之后,姑嫂两个关系更加融洽,小文豹本就是两人之间的润滑油,陈玉珍原先和书彤业处得挺好的,姑嫂两个时间短,也没啥矛盾,现在看书彤对自家儿子甚好,她自己也是大家闺秀,也念过书,看书彤给小文豹讲的小故事,仔细琢磨也都是好的,而且儿子自此以后更加懂事,就凭这些做娘的就高兴。

=================小胖藕昨天到京,一路晕汽车,尤其穿着高领毛衣,总觉得透不过气来,后来换了圆领的才算好些,幸好后来转火车了,没再晕车。

登陆作者后台,发现收藏就像坐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就像做梦一样,还有书友们的打赏,谢谢!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总之谢谢大家。

小胖藕正打算开家网店,卖些毛衣围巾的,家里人就是做服装的,能得到好货源。

也算是自力更生的第一步吧,到时候,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正式开店了再和大家唠嗑,以后用得好的,就帮忙宣传则个,谢谢!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李书彤 三生有幸遇郎君(番外一)更新时间2009-11-9 16:46:40 字数:2057那一年的春天,大哥外出与友人踏青聚会,回来说起结识的一个朋友,直道对方了不得,将来必能一飞冲天。

我们李家在通州城里是大族,不少宗亲人家都是地方要员,族里还有两位叔曾祖曾经因为从龙有功被封爵位的,虽然现在与自己家隔了几房,血脉远了些,但是到底是同根同祖德。

而且,自家父祖也是翰林清贵,地方上的要员。

虽然父亲辞官多年,加之父亲一再嘱咐处事稳中低调,自家虽然比不上京城里王侯贵戚,但是就算府台大人也是客气有加。

大哥虽然是庶出,但毕竟是父亲唯一的儿子,将来必定是要继承家业的。

自小,父亲对大哥就严加教导,父亲的学问本就是极好的,又早早的为大哥延请名师,大哥也很争气,不堕祖上名声,少年时就考取了秀才。

这样的家事,再加上少年秀才的名头,难免有些傲气。

自小秉持家训,待人彬彬有礼,但是规矩中自然带着意思高傲的疏离,极少这样夸赞人的,听说,父亲听了那人的事后,也道不愧是少年神童,名不虚传,竟然提出邀请这位才子来家饮宴。

那一日,花园中百花齐放,竞相斗艳,梨花纯白,桃花娇羞。

自己尚是小女儿心思,非常好奇,非常想见这位才子。

由于本朝开国皇帝起于西北,立国之后,民风民俗也一改前朝绮丽迷蒙,男女大防也是讲究的,但是规矩却是少了好多,姑娘公子见面也不需要蒙面了。

但,毕竟也得有个正经的说法,才好认识。

自己在闺阁中好一通烦恼,怕错失这个机会,忽然,园中传来一曲《良宵引》,箫声浑厚,曲音流畅,从园中直直吹进自己的心中,无意间,自己竟然抚琴相合。

一曲罢,犹自心中激荡。

那一天,终是没有机会相见,心中遗憾徘徊,愁绪无处诉。

不曾想,一个月后,听身边的秋荷说,那人竟上门提亲来了。

父亲不愿她远嫁他乡为由,拒绝了。

那时,自己第一次感到人生无常,一曲《良宵引》,早已将他做知音,偏偏知音不相识,难道自己与他竟然生生的没有缘分吗?若是结局如是,为何又让自己遇到他!后来,听说他自己在通州城里住下,听说他府里的老管家也来了,后来,他又上门来提亲了,这一次,父亲应允了。

自己忍不住,央求着春兰,允了自己偷偷藏到客厅的屏风后,小心的探出眼,不想竟撞见一双诧异、明了、含笑的眼眸,匆匆一眼,才明白什么是君子温润如玉。

一眼万年,自己竟就这么陷进去了。

爹爹说,原先看他人品才华,也甚是欣赏,只是舍不得自己远嫁他乡,派娘家离得远了,照顾不到。

因着这个,那人第一次上门提亲,父亲才拒绝了。

不过,爹爹还是有派心腹家人,去了缅州了解严府门风、那人的平日行事;家人回来禀报,严府虽然是商贾起家,但是一向重视读书人,族中若有子侄有些天赋的,都会资助。

那人的父亲就曾是举人,父辈里确实出过几个秀才,如今家底殷实,而且,那人幼时即以神童出名,举止行事都极有规矩。

后来见他第二次又郑重提亲,父亲见他心诚,且将来前途无量,这才允了亲。

能定下这门亲事,父亲很高兴,连说要去娘亲坟头上香,告诉她一声,已经给女儿找了个好女婿。

嫁妆很早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打理,珠宝首饰还有一些原石玉料古董,娘亲离开前,也都是备下了的,现在不过是准备铺子、庄子还有些衣料,添些时新的东西。

七月的时候,正是大哥迎娶嫂子的好日子,大嫂闺名陈玉珍,也是本城数得上名号的大户人家的闺秀。

玉珍嫂子嫁进来后,接管了内院管事,对爹很恭谨敬、家里姨娘也是赞她品性极好,看得出高姨娘也很高兴。

家中只有自己一个女儿,嫂子进门后,姑嫂两人也处得极好。

知道自己同严家定了亲,平时也指点一些为人妇的道理,家里头厨房上的事也提点了些。

嫂子在家的时候就曾管家,如今嫁到自己家,这些事情也是驾轻就熟的,而且上头也没有正经婆婆压着,正是容易树威的时候,管起家来有声有色,连爹爹也称赞,说很有娘亲在世时候的风范。

爹娘少时居住京城,两人门当户对,外祖父和祖父同朝为官,两家交好,爹娘可谓是青梅竹马,外祖父就只有娘一个女儿,所以当时就选了爹爹这么个佳婿相托,可惜娘亲体弱,直到成婚后第七年才生下了自己。

早前因着担心爹爹绝嗣,给爹纳了一个妾,就是现在的高姨娘,大哥就是她所出;娘亲对待高姨娘也甚是宽厚,对这个大哥也是关怀有加,也没有仿着别家的,将大哥抱过来自己养着,这点自己也曾问过,母亲只是摇头不语。

父亲在有了大哥之后,也没有冷落娘亲,大多数还是宿在娘亲的院子里。

后来,竟不想有了自己这个女儿,对此,娘亲是激动不已。

自己从落地到长大,娘亲事事亲历亲为。

直到离世前,安排了身边的丫头成为柔姨娘,一遍遍的说着为自己准备的嫁妆,拉着自己和父亲的手,希望自己将来能嫁个知疼知热的好夫婿。

家底不需如何,但望能疼爱自己一生,足以!转眼这么多年过去,自己也将要出嫁了。

因着两家路途远,嫁妆已经送过去了。

如今,自己也要提前出门,免得误了佳期。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堂……母亲不在,替自己梳头的事族里的全福人。

是真的要出嫁了,离开这个家,离开父亲的庇护,要到另一个家里去,心里想到那人,无限娇羞期待,却也不安,不知将来如何?新娘子出门脚不能落地,大哥背着自己上了轿子,透过红盖头,好像看到前面那人骑在马上,大红的新郎服饰,喜气洋洋、意气飞扬。

真好!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李书彤 夫妻缱绻阴阳隔(番外二)更新时间2009-11-10 14:28:36 字数:2455一路上天黑宿店,都是预备好的。

因着是新嫁娘,路上速度不快,到达缅州的时候,已经是第八天的中午了。

晚上就住在城郊的院子。

房子收拾得挺好,一桌一椅,摆放得极有规矩,而且整个房间的装饰都非常合乎自己的心意,问了园中服侍的婆子,回说是大少年亲自过来安排的,自己心中更增甜蜜,双颊羞红,无限期待明天的成亲大礼。

第二天,梳妆打扮,坐上花轿,一路吹吹打打的被迎到严府门前,依着身边喜婆的提点,下轿、过马鞍、跨火盆,一样样做来,一切都像是梦里一样,直到一句送入洞房,坐在喜房内,心才有些定了。

挑起大红盖头,喝过交杯酒,从此你我夫妻一体,恩爱两不疑!新嫁娘,第二天上前拜婆母,敬上媳妇茶,谢过婆母赏赐的见面礼,又见过了小叔小姑。

严府里的日子还算轻快,家中事宜大多是婆母在掌管,夫君宽慰道,母亲掌家已有二十来年,自从先父去后,母亲也就只剩下这么点事了。

还请彤儿多体谅些,母亲对彤儿也是非常喜爱,只盼着你早点让她抱孙子,管家的事情,毕竟弯弯绕绕的,你刚来,有些人事还不熟悉,咱们俩的院子你是主母,先管着,府里的事儿你也好先熟悉了,等过段时间,母亲让你管事了,也不至于忙乱。

自己当时听了,只感觉喝了蜜水一样甜,再说很多大院人家,内府掌权的都是老辈人,嫁到人家家里,孝顺公婆本就应当,再者自己原也是没有管过家,就算接了这权,若是不能立威理事,只怕反倒累人诟病。

如今这样,也是好的。

日子平顺又甜蜜,每天除了去请安,婆婆对她甚是关心,担心她从远方嫁过来,思念家人,就让小姑经常陪她,十来岁的小女孩儿,正是问题多多,每天都能有说不完的话。

自己嫁过来的第一年秋天,夫君参加乡试得中头名解元,报喜的人敲锣打鼓的过来,那日的喜悦,那日夫君的神采,自己只感觉与有荣焉。

府里府外的人恭喜声不断,东府严家的人也过来道喜,外人道自己真是好福气,嫁过来不到半年,丈夫就是举人了,也有说自己运命好的,天生旺夫;也记得婆婆那天喜笑颜开,不停的派赏,外面女眷过来恭贺时,直握着自己的手说‘我家这个儿媳妇是个极好的’。

之后的设席谢师、上香还愿,家里热热闹闹了好久。

乡试得中后,明年开春必然要上京赶考,夫君也开始忙碌了,在书房的时间也比往日长了些。

能够进士及第,那是读书人的梦想,自己也是书香门第出来的,自然明白,每天里做好宵夜点心,送进书房。

夫君怜惜,每每说舍不得自己辛苦,以后晚了,别再等了。

自己只是含笑点头,夫君啊,你可知道,每天能给你做宵夜,看你灯下苦读,那就是我的幸福啊!若有闲暇时,夫妻二人琴箫相和,诗书互赏,说不出的春意融融在心头!可是,一切都在会试后改变了。

那年会试,夫君竟然落榜,消息传来,家里谁都不敢相信。

外头也渐渐传来难听的话,婆婆的脸上也添了愁绪,自己在旁边立规矩的时候,更是心中难过。

不只那玉人一般的夫君,心中又是如何的难受?夫君回来的时候,神色淡淡,一如以往彬彬有礼,自己担心他忧郁在心,又怕提到伤心事,只得旁敲侧击,拿话开解。

可是,夫君只是笑着安慰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只不过,从此后,夫君不再过问家里的生意,铺子里的事都交给了小叔子打理。

每天外出的时间多了,回来了,也就只和自己说话,竟连书房也懒得去了,自己日日担心,也只得拿话开解,徐徐图之,希望夫君能像以往一般,重振士气。

婆婆也开始抱怨家里冷清,每天厨房里的补品汤药流水般的进了自己的房间,如此几月,毫无效果。

呵,又怎么会有效果呢?自从会试回来后,夫君就甚少碰自己,自己也曾担心夫君有了别的什么女子,问了跟去的随从,都说没见夫君去那些地方,也没见过些什么女人。

除了这些,夫君对自己还是很好,两人相处的时间也比以前多了,外人有时候一边揶揄、一边嫉妒自己夫妻俩恩爱。

是的,恩爱!自己告诉自己,夫君只是心里头烦恼罢了。

任谁遇到这么大的打击,心头都难受,自己做人妻子的,怎么能不体谅呢?何况,闺房之事,又怎么好说出口?婆婆渐渐失望,倒是弟妹进门,很快就怀上了。

自己正要松口气,这下,婆婆不会那么急了吧。

可是,后来的日子里,自己发现婆婆看自己的眼光里有着审视,后来的后来,又似乎有着厌恶与恨意。

怎么会这样?自己茫然慌乱,无人可诉!身边只有从娘家带来的两个丫头,娘家那么远,竟是没个依仗。

这才明白了,父亲当初的担忧。

可是,去年大哥桂榜落第,今年父亲又身体不好,做女儿的又怎能拿这些事情让他老人家担心呢。

身边的春兰劝解自己,只说姑爷对小姐还是好的,小姐现在还年轻,成婚不到两年,孩子过后自然会有的,万事放开心才是。

家里来了表姑娘做客,又离开了,听说婆婆非常喜欢。

之后,媒婆来来去去,都是婆婆想给夫君纳妾的,只是,最后被夫君发作一通后,全都被赶走了,记得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后,狠狠地哭了一通。

那会后,夫君与婆婆之间经常有些矛盾,而自己就是那导火线,心中感激夫君对自己的爱护,却也不忍心他们母子失和,只是,纳妾,自己只要一想起这个,心里就痛,才有些明白母亲当年的心情。

为什么,上苍让自己能够嫁得一良人,却不能给自己一个孩子。

父亲母亲当年成婚七载才生下自己,自小就明白自己容貌随母亲,莫非这事上头也艰难吗?七年,七年之后不知能否有子,严家有岂能让自己独霸夫君七载,就连母亲当年,不也是替父亲纳了妾。

再等等吧,也许天怜之,许自己有个孩子。

每天忐忑不安,身子也越发不好,汤药就没断过,好不容易好了,又遇上婆母寿筵时,给自己难堪,竟是逼着夫君休妻。

战战兢兢,等了一个月的时间,那天又听到婆婆与夫君争吵,重提休妻再娶的事,眼前一阵发黑,人事不知,恍恍惚惚,自己似乎飘着除了卧房,听到书房里夫君答应休妻,罢了,罢了,此生生是严家妻,死是严家鬼,不如就此归去若得来生,若得来生,只盼还能再相见!===========前天起,就感冒了。

只是吃了些药,就忙着开店,写书。

今天更严重了,脚边上纸篓里全是一团团的纸巾,眼睛也有些酸涩,打喷嚏就想流眼泪。

还好,自己脑袋清楚,还能敲键盘。

亲们也注意保暖,别有感冒!早上起来,北京这里竟然看到雪了!另外自己再替刚开张的淘宝小店吆喝一声,胖藕家,极好的羊毛围巾!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