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适用男 > 第二十二章 清河县的贵人们(下)

第二十二章 清河县的贵人们(下)

2025-04-03 08:08:02

婆子一手抓着大黑芦花鸡,一手抬着一篮子新鲜菜,拦在了门外。

首发她满脸疑惑,看了看身前的壮汉,打量着院子里坐的一老一少。

康熙亦是上下打量王婆子,十三阿哥站了起来,面色有些紧张。

齐粟娘知晓康熙身边必带着侍卫,怕王婆子遭罪,连忙对康熙道:皇——看了康熙的眼色,连忙改口:老爷,这位婆婆是外头市集上的卖鸡婆婆,今日臣——今日妾身说好买一只芦花鸡,她是给妾身送鸡来的。

四爷从内室走出,看了一眼王婆子手里的篮子,那是什么?齐粟娘转头一看,陪笑道:四——四少爷,那是妾身托她给买的新鲜菜,是鲜笋、胡箩卜和豆腐,本是妾身今日要吃的。

康熙笑道:让她进来吧。

乔装的御前侍卫齐声应了声是,退了开去,王婆子犹豫不决,在门口不移步。

齐粟娘连忙迎了上去,原想悄悄叮嘱她两句,一看门边的御前侍卫,闭紧了嘴,接过了王婆子手上的黑芦花鸡和菜蓝子,拉着她走了进来。

王婆子手足无措地站在康熙面前,康熙和声道:这位婆婆,可是清河人氏?王婆子看了齐粟娘一眼,福了一福,回老爷的话,老婆子在清河住了五十六年了。

齐粟娘听她应对得体,顿时松了口气,知晓这积年老妇极有眼力,不用她说,就明白眼前地人要小心应付。

康熙朝齐粟娘摆摆手,让她回灶间去,齐粟娘无奈,也不敢打眼色,只得把大黑关进鸡笼,提菜进了灶间。

她一边用笋片炒着风鸡肉丝。

一边竖着耳朵听外头地动静。

虽是听不清对话。

却深怕听到大胆、混帐、拿下诸如此类地断喝声。

玉米面蒸饼出了笼。

笋片炒风鸡肉丝、泡淑末子蒸腊鸭。

梅干蒸熏鱼。

胡罗卜炒鸡蛋。

炒青菜。

鸡蛋豆腐青菜汤出了锅。

齐粟娘又将金桔、苹果、莲子、鲜桃作了两个果盘。

也算凑出了六碗四盘地席面。

齐粟娘走出灶间。

到厢房里去取银器装菜。

听着王婆子正说着:漕上来往地客人多。

河边地茶、酒铺子总要些鸡备菜。

老婆子一天也能卖出去十来只。

好地时候能卖出去三十只。

县大老爷在。

官差们也不敢乱来。

虽免不了要孝敬一些。

糊口是尽够了。

康熙面上带笑。

连连点头。

又看了齐粟娘一眼。

或是你与县台夫人交好。

所以才无人来寻你地麻烦?王婆子看着齐粟娘笑道:要说不是。

也不尽然。

若是以前。

县衙里地官差老爷们见着俺老婆子不会赶着问声好。

要说是。

也不全是。

夫人她只管内宅地事。

若是俺老婆子要借些银钱使使。

那是没得说。

若是为着外头地事来说情托礼。

老婆子还没敢开过口。

齐粟娘地冷汗从背上一路淌了下去。

什么话都不敢说。

只在一旁僵硬陪笑。

康熙甚是满意。

说了声赏。

齐粟娘一喜,却见得四爷一愣,似是去腰上摸荷包,却摸个空,十三爷也是一般地情形,知晓他们必是今日方换了衣,连忙从袖子取了五两白银,奉到康熙面前,见他点头,便笑着塞给了王婆子。

王婆子又惊又喜,福了一福,谢老爷赏。

便被齐粟娘送到了门口,两人都不敢说话,换了个眼色,便散了。

齐粟娘暗抹了把汗,还未开口,康熙便道:进膳吧。

齐粟娘连忙应了,见着康熙是在院子里用饭的意思,便把泥模抱走,用整套的镶金素银器皿将六碗四盘的菜果、蒸饼呈上。

齐粟娘依着宫里的规矩,站在一旁,另执了一副镶金银筷,看着康熙的眼色,夹一口尝了,再换筷夹三筷用银碟盛上,敬给康熙。

康熙用后,四爷和十三爷方动筷。

她虽是酌酒添菜,侍候三位贵人进膳,心里却在琢磨康熙来意。

他二月从京城出发南巡,如今应是到了淮安。

两江总督阿山既命松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常州府、江宁府几府官员在扬州接驾,总是听到了什么消息才对,怎的让康熙在清河扑了个空?齐粟娘想到陈演近两年来不断呈上的奏折,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那些奏折她虽是没细看,但陈演在书房写奏折时,她多是在一旁习画或是制河图,多少看到了些。

清河河丞一年换一个,高家堰的情形却是越来越糟,陈演借出县公干,私下到江南各处堤坝察看,十有三四皆是失修。

他虽是将这些事向张鹏报上,张鹏也撤换了十几个河道官吏,此事却屡禁不止,那些被撤换的官员多是转身便被上头派了别地美差。

齐粟娘写信给齐强说到此事,齐强急急回信,劝陈演安守本份,河工牵连甚广,皇子们多有门人吞占河银,不仅是太子一人涉入。

齐粟娘想到此处,暗叹一声,齐强的回信还被她压在妆盒中,陈演何尝不知道这般情形,但依他的性子,别的事也罢了,不过多填些银子进去,唯有河工成败,断是宁折不弯。

她又何必让他再烦心。

齐氏。

齐粟娘一惊,收敛心神,恭敬道:臣妇在。

康熙放下银筷,看向齐粟娘,可去过?齐粟娘一愣,知晓他不是问七年前乘御船巡查高家堰,回皇上的话,臣妇两年前曾随外子巡过高家堰。

康熙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看了看,又收入怀中,齐粟娘眼尖,立时认出奏折上的字迹是陈演所有。

当时情形如何?回皇上地话,臣妇未曾上堤,但听外子提起——齐粟娘犹豫半会,看康熙脸色,只得道:听外子提起,高家堰未能及时修补,不过,外子巡堤后确是修补完毕了。

康熙慢慢点头,陈变之奏称高家堰已是两年未曾修补,如遇大水,必难以抵挡。

这两年他为何不去巡堤?回皇上的话,外子虽是想去巡堤,但毕竟不是河道官吏……后来的河丞一个比一个难缠,多是巡到半路就被堵了回来。

康熙皱眉,那他又怎知高家堰失修?齐粟娘心中一颤,顿时跪了下来,回皇上的话,外子……外子曾扮作河夫,上过高家堰。

康熙久久不语,齐粟娘低着头,不敢出声。

过得半晌,康熙问道:老四,陈变之上奏失修河堤还有哪几处?回皇阿玛玛,还有江宁、泰州、宝应等七处。

四阿哥站起答道。

十三阿哥急道:皇阿玛,虽是已查了五处,但……康熙挥手止住他,他上奏二十二处河工失修,涉及河道官员二十余人,这些人中却有十二人上奏陈变之干涉河政,敲诈索贿,谁是谁非,只能看堤坝究竟如何。

说罢,站起看了看院子地菜棚、鸡笼,好在他还不似贪婪索贿之人,顿了顿,齐氏——臣妇在。

齐粟娘听得冷汗涔涔,知晓皇上已巡过五处堤坝,竟是皆修补完好,与陈演奏称全然不对。

康熙此来,却是暗察陈演有无关节情弊,方才若是一个应答不对,便是万劫不复。

这些银器可是太后赐予你的陪嫁?康熙取起镶金素银酒壶看了看。

齐粟娘强自镇定,回皇上的话,这三套酒、茶、食银器确实是太后赐给臣妇地陪嫁。

皇阿玛,儿臣查过嫁妆单子,太后赏赐颇丰。

四阿哥恭敬答道,方才儿臣已在各房里查看了,头面首饰、绸缎纱绢、四季衣袍、床桌柜椅、金银锡铜各色器皿皆有出处,并无多出的贵重器物。

康熙慢慢点头,放下银壶,今日便去高家堰看看——皇上。

院外一阵杂踏地脚步声响起,打断了康熙的话。

齐粟娘听得甩袖请安声响起一片,抬头一看,院外头黑压压跪了一片康熙身边地太监和江南官吏,领头地便是两江总督阿山,皇上,臣接驾来迟,还请皇上恕罪。

康熙似是未料到江淅官员这般快便赶了过来,面上倒也显出了些笑意,起来罢,太子呢?阿山磕了个头,似是犹豫了一下,回皇上地话,太子爷到了扬州府,正替皇上看察驻跸之地。

齐粟娘听得太子未回程来迎接康熙,微微抬眼,果然见得康熙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之色,转眼不见,曹寅接过两回驾,必是稳妥,他上两年新领了两淮盐政,还是去他府上罢。

阿山连忙应了,康熙道:清河知县陈演可在?微臣清河知县陈演叩请圣安。

齐粟娘看着陈演从群臣中站起,弯腰低头走上前来,复又跪下,磕头请安。

你居家简朴,齐家有道,甚好。

康熙对陈演说道,又扫了齐粟娘一眼,赏安人齐氏十匹织金缎子。

齐粟娘原本就跪了半晌,便与陈演一起磕头谢恩,心中却仍是不安,康熙赏赐她,自然是向臣下表明他不信陈演敲诈索贿之词,但康熙始终只提陈演家事,未一字提及河工,想来心中仍是疑虑。

你等便随朕一起去高家堰上查看。

康熙方说完此话,群臣中有人奏道:启禀皇上,臣奉皇上圣谕,命河标兵八万在扬州城外结军,恭候皇上临阅,皇上您看……康熙微一犹豫,点头道:结军时日过长,必会扰民,回程再巡堤。

说罢,便向外走去,群臣闪开一条道,跟随在后,一齐向码头而去。

陈演偷偷往齐粟娘微微一笑,不敢说话,跟在后头一起去了。

齐粟娘看着陈演离去地背影,自我安慰,高家堰和其他河堤不一样,两年失修,就算是日夜赶工修补,不用上半年绝不可能修完,只要康熙查出高家堰失修,其他十几处河堤便是全已补好,陈演也能保住清白,不会犯那丢命抄家的欺君之罪。

她这般想着,含笑接过了魏珠送上的十匹织金缎子,塞了三颗瓜子金给他,送着去了。

她心里盘算了半会,五两白银加九钱金子,再加上一桌子吃食,换了十匹织金缎子,还是她赚了。

她这回接的驾,可比江宁织造府里老底赔光的接驾划算多了,用不着煞费心思补亏空,皇上让曹寅去领盐政,听陈演说就是让他补补亏空……——-推荐宁馨儿新书《食—色》,书号:11501411,说的是好吃懒做的毒舌女在古代地食色生涯,大家不妨一看!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