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子贵&母贵! > 第十章

第十章

2025-04-03 08:08:17

自从那日诚亲王府的大总管上门后,还真的陆陆续续有几家的下人过来探听消息,都被管家给挡回去了,理由就是府上大房的小小姐病重,不宜待客。

一时之间,弄得满宣都都知道锦府的小小姐病重了,一个个传的是神乎其神。

有的说是小小姐被邪神附体了,才一下子就病重了。

有的说,锦府八成干了什么缺德事,这小小才遭报应了。

更有甚者,直接说小小姐那是得了不治之症,所以锦府才闭不见客。

等到这些传言传进锦家大房的几位主子耳朵里,那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这半个月里,老太爷也听到自己的亲亲孙女生病了,急急地来探了回,结果发现自己的亲亲孙女哪里是生病,明明是下人照顾不周才使得自己的亲亲孙女摔下树,结果摔傻了。

虽然摔傻了,锦老太爷是怎么也不会对人说出口的,但是他心里就是认定孙女是摔傻了,不然怎么连他这个老太爷都不认识了。

其实锦老太爷也就是心里不舒服,他的亲亲孙女怎么能连他都不认识,还一副呆呆的模样,所以说什么都认定是那些下人的错,孙女就是被他们摔傻的。

于是,锦老太爷把那几个关起来的下人好好地修理了一番,至于修理的办法,这里不宣扬暴力,所以就不介绍了。

只知道,那几个丫鬟出来,都是面目憔悴,衣衫褴褛,眼光呆滞,就跟锦家小妹那呆模样差不多。

那几个小厮更是几天都下不了床,一个个都是面色青白的被抬了出来。

几天之后,这几个丫鬟都各自降一等,仍在流香苑伺候。

不过也奇怪,这几个被修理的丫鬟好了之后,服侍地尽心尽力,比谁都贴心,比谁都勤快,比谁都称职。

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别想从他们嘴里套出来,一个个谨守自己的本份,誓要做最佳下人模范。

一时之间,众人都奇怪,究竟这老太爷使了什么法子让这几人在这么几天内就脱胎换骨了。

可是不管使用什么法子,软硬兼施也不见得从中知道点什么。

最终这次事件成了个迷,各房主子下人们对老太爷又有了个新的认识,谁都不敢轻易去捋那虎须,个个安安分分的,就怕老太爷来修理他们,锦府盼来了为期很长的一段平静。

锦老太爷修理完那几个下人还觉得不解气,于是把锦老爷叫进自己的书房,足足一个时辰,锦老爷才垂头丧气,脸色苍白地从那书房踱出。

身后锦老太爷一脸的红光满面,笑意吟吟地看着自己的大儿子,欢快地大步走向流香苑陪自己的亲亲孙女去了。

走在去往流香苑的路上,锦老太爷想想还不对劲,自己收拾了下人,也收拾了自己的儿子,这不修理修理自己的儿媳妇难免让儿子心怀不公,还有那几个小兔崽子也一样。

锦老太爷越想越觉得自己处事公平,一个没落下,很是得意了番。

于是直接交代身边的人,让锦大夫人禁足半月(除了流香苑,就哪也别出去了,好好在自己屋里呆着),抄写佛经(好好写,用点心,就当是给孙女祈福的)。

让锦二爷和锦三爷直接住进西山上的护国寺中,没指令不得随意下山(锦二爷除上朝处理公事外),每天去禅房诵经祈福去。

锦老太爷想想就觉得自己这个决定英明无比,一是让自己的大儿子心里感觉公平了,二是借机惩治了那个整日不学无术的浪荡子,三是正好为亲亲孙女祈福,岂不是一举三得。

锦老太爷想想就得意,一进流香苑,就拉着呆坐在秋千上的小妹手舞足蹈地说了起来,说道得意处还哈哈大笑,一点也不顾及守候边上的几位下人。

小妹啊,你爷爷我终于为你出口气了,那几个臭小子就该在佛寺里好好磨练磨练,省得他们不会照顾小妹。

哦,对了小妹,爷爷告诉你,你那爹爹,我已经有近几十年没罚他了。

这小子太精明,就不让我这老头子找到错处好罚罚他找点乐子,你说你爹是不是不孝,哼!说起这个锦老太爷就生气,他那个大儿子太狡猾,从他成亲之后就再也没被他揪到错处,揪到了也被他花言巧语的躲过了,不知道是不是不好意思在自己媳妇面前丢人。

呵呵,不过这次,总算让他又找回这种乐子了,老太爷别提多高兴了。

要是以往的小妹,一定和他躲在一起偷偷笑,看他老爹出糗,这小妮子最是高兴了。

想到这,老太爷看着如今只一声不吭地坐在秋千上的小妹,不免有些心酸。

还是那般可人疼的模样,可是那眼神再也不见灵动的色彩,再也不会转来转去地想坏主意捉弄人,也再不会双眼汪汪地瞅着他,让他为她撑腰。

要说老太爷重女轻男,那绝对不是。

老太爷绝绝对对是重男轻女,他自己也有几个女儿,孙女就更不用说了,绝对不止小妹一个,可是从不见老太爷过问她们一声,也就年节的时候,见一面,问几句,也就算了。

对几个儿子和孙子可不一样,那是严加教导,每天不至于天天见面,也是隔三差五的要招上那么一回,考校考校几位孙子的学业功课,询问下各自的业绩如何,然后一家大小齐齐探讨下如今的政事。

所以说,这老太爷那是绝对的重男轻女的,而小妹也只不过是个例外。

全家小的,比小妹更闹的也不是没有,可是老太爷没那好脾气会去容忍,直接教训一番就丢给各自爹娘管去,能请得动老太爷为自己说话的也就小妹了。

锦老太爷自己一开始也不清楚自己怎么就这么待见自己的这个孙女呢,后来看多了想多了也就明白了。

孙子,重孙,那都是锦府的未来,不严加教导那是不行的,所以绝对不能宠,那些调皮捣蛋的行为也绝对不是个锦家子孙该有的行为。

所以他再疼那些男孩子也绝对不会过多地给他们好脸色。

女孩就不同了,她们迟早要出嫁的,只要最后长大了,知礼仪,懂脸面了,也就够了,维持自家在婆家的脸面就行了。

所以小的时候多疼疼,多宠宠那也是没关系的。

可是放眼整个府中的小女孩,见着他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一个劲地往她娘身后躲。

好点的,也是不苟言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等他问询。

这样的女孩子他还真疼不起来。

小妹却不一样,她会跟他撒娇,跟他抱怨,跟他抢东西,还敢拔他胡子,惹他火了,马上泪眼汪汪地看着你,直到你没了脾气才又破涕为笑。

最重要的是,小妹调皮归调皮,却没什么坏心眼,从没见她打骂过下人,也不见下人们对她有什么抱怨。

因为全府的下人都知道,这小小姐虽喜欢捉弄他们,可是从来不曾伤到他们,她的捉弄那是不分任何人的,上到老太爷、老爷,下到门卫小厮,所以他们也就不曾有所抱怨。

毕竟主子都跟他们一样的待遇了,他们也没什么实质性损失,能逗逗小小姐乐乐,也算有所得吧。

而且小妹很会疼他这老头子,有天自己外出老友家,多喝了几杯,就没回来,这小妮子硬是在自己院门口等得睡着了。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小妮子知道爷爷没回来,就自己搬搬小凳子,提着小兔灯笼,坐在老太爷院门口,谁来劝都不肯走。

谁要是强让她走,她就又哭又闹,最后没法子,只好让几个人看着。

等到老太爷清早回来,就看见院门口有盏小兔灯笼,知道这是他那亲亲孙女的,就叫了几个人过来问,一问才知道,这妮子等了自己半宿,最后等得睡着了,被几个下人抱回流香苑了。

老太爷心里那个激动呀,好久都没人这么等过自己了,想着就等孙女睡好了就过去看看她。

小妹一醒,就起来问爷爷呢,知道爷爷回来了,还不放心地跑去老太爷的院子。

老太爷一看小妮子这才刚睡醒的模样,就问了小妹怎么不好好睡。

小妹迷糊糊地眨着那双大眼睛,说:爷爷说过陪我放风筝的,可是爷爷没回来。

我要等爷爷,我怕爷爷不见了。

老太爷不明白这小妮子怎么会说自己会不见,可是再问也问不出什么,只好作罢。

经此一回,老太爷是更疼小妹了,只要不是出格的事,几乎无所不应。

老太爷心想,也只有这样的孙女才能真正让他体会什么叫弄儿之乐了。

可如今见小妹这副模样,这怒气也发了,只剩下心酸,怜爱地摸摸小妹的头,心下第一次企盼老天爷多多保佑他这孙女,让她早点好起来。

至此,老太爷便天天往流香苑跑,尤其在知道那杜小神医说有了亲人的相伴也许能好得更快的消息后。

锦老爷与老太爷说跟小妹多说说往事,小妹会有反应之后,老太爷更是天天都要陪小妹说个半天话。

锦家上上下下都时不时地往流香苑跑,毕竟锦老太爷在那呢,你不去献献殷勤,到时锦老太爷一句没点兄弟手足之情的帽子盖下来,那怎么承受得起。

可这样一来,流香苑的人就多了,锦老太爷发现小妹虽然还是对周遭没什么反应,可是人一多,他和小妹说往事的时间就少了,小妹康复的机会就小了。

于是一声令下,其他各房不得随意探望,才消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人。

每日里,锦大老爷夫妇在早上陪着小妹说话,下午由老太爷陪着,那两个被赶往西山上的小子也每日顶着来请安的名头来陪小妹说话。

一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妹身上,自然就没那么多精力去注意其他事情了,尤其还是那些风言风语。

所以当这天,这些留言传进这几位主子耳中,老太爷就先愤怒了。

啪的一声摔了他那形同虚设但也陪伴他度过好多年的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