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华裳便被自己的几个丫鬟给叫醒了。
迷噔噔地让她们伺候着穿衣,迷糊糊地洗漱完毕,然后眼睛一闭,上妆完毕。
等她完全清醒过来,已经站在大房的门口了。
珍珠看着迷糊糊的华裳,忍不住提点着:小小姐,今天是您病后的第一次请安,可别出错了,虽说是自个儿院子,可是也难保别人会不知道。
所以,小小姐您好歹为了大家的脸面给做的像样子点。
珍珠后面那句话没说出口,但是华裳已经明白了,也彻底的清醒过来了。
到底是大家族,一步错就步步错,一着不慎就累的全家丢脸,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华裳想到了这点,就挺挺小胸膛,回忆了下自己所知的礼节,直到确保不会出错,才敢踏进锦大老爷住的院子。
一进院门口,就见到几个洒扫的丫头小厮在做洒扫工作,不远处的一个老妈子看见华裳一行人过来,连忙过来行礼道:老妇人给小小姐请安了,小小姐这是过来请安的?是呀,顾妈妈,老爷与夫人可起了?珍珠先于华裳回了那顾妈妈的问话。
顾妈妈一点也不以为意,笑眯眯地对华裳道:老爷早起上朝去了,夫人也已经起身了,老妇人这就引小小姐过去?华裳笑着冲顾妈妈微微点头,示意顾妈妈前面引路。
顾妈妈是锦大夫人娘家带过来的人,已经服侍锦大夫人很多年了,如今已经是个管家婆子了,却仍然呆在锦大夫人身边,一直不曾离去。
锦大夫人从娘家带过来的,如今除了顾妈妈还有赵嬷嬷,这赵嬷嬷倒是不怎么管事,可是地位却比这顾妈妈高,也比顾妈妈更得信任,只因为这赵嬷嬷曾当过锦二爷的奶娘,自然府内给人也高看一眼。
赵嬷嬷应是陪在自己娘亲身边吧,就这几天看来,这赵嬷嬷倒是不怎么离自己娘亲左右呢。
已经到了正房门口,几个外间的丫鬟忙着见礼,华裳也就微微笑了笑就算过了。
顾妈妈对其中一丫鬟吩咐了声,那丫鬟便进屋去了。
顾妈妈这才回着对华裳道:小小姐先等等,夫人马上就好了。
华裳笑笑,表示自己无妨,领着珍珠就往椅子上坐了。
顾妈妈见此,忙让人上水。
见水来了,便劝道:这是上好的蜂蜜兑了水泡的花茶,早起喝点也是好了,小小姐就尝尝。
华裳见这茶水倒是讨人喜,清澈的汤水中浮着朵粉红色的花,看着精致,闻着也有股淡淡的花香和蜂蜜的甜味。
刚想拿着喝口,尝尝味道。
那边那小丫鬟就出来,后边还跟着个人。
原是秋菊,来了便热情地对着华裳道:原是小小姐来了,夫人还念叨着呢,以为小小姐没起来,要去看呢。
这不,刚说,小小姐就来了。
快快进去吧,夫人想得紧。
华裳起身让秋菊引着自己进屋。
娘亲怎会想自己想得紧,昨儿刚见过,要念叨也不可能刚起床就念叨,想来看自己倒是有可能,毕竟之前几天都是他们过来看她的。
不过华裳也不计较,秋菊这么说,也不过就是捡着好听的话说而已。
一揭了帘子,就见自己娘亲在梳妆台前梳妆,那已近半百的脸,因为保养得当,倒也不显得多老,反而有种这个年纪的圆润。
一旁站着绾发的就是赵嬷嬷了,一双巧手,几个瞬间就绾了个漂亮的发髻,若是自己身边的小丫鬟有这巧手,自己也不用受罪了。
听见这边动静,锦大夫人忙转头对华裳道:小妹来了?今天身子还舒服不?过来让娘瞧瞧!华裳来到锦大夫人身边,便对锦大夫人撒娇道:娘亲,嬷嬷的手艺好好呢,女儿也想要!锦大夫人用手指点了点华裳的头,谁不好要,偏要娘亲的心头好,这回娘亲可不依你,娘亲身边本就没几个得力人,你要走了,娘亲怎么办?华裳转了转眼珠子,满是遗憾道:不要也行,娘亲的心尖上的人,女儿怎敢动呢,不如……说完就笑了起来。
锦大夫人拿她没办法,姑娘家家的,说话要有分寸,别什么话都说出口。
华裳暗地里吐了吐舌头,没让锦大夫人瞧见,继续撒娇道:那娘亲答应不?答应什么?你都没说你要干什么。
别想把你娘诓去,娘亲才不像你爹,随你怎样都依你。
锦大夫人挑了几件佩衣服的首饰,让一旁的春雨为自己戴上。
才没有,华裳撇了撇嘴,随即换上一张讨好的笑脸道:娘亲就答应我吧,我不要您的赵嬷嬷,我只是借您的赵嬷嬷一用。
让她好好教教那几个笨手笨脚丫头,也好让她们学得像嬷嬷样手巧。
主要是可以让自己少受点罪,不过这点华裳是不会说出口的。
嬷嬷哪有你说的那么手巧,不过是常年做着,自然就熟了,这些东西那值得嬷嬷去教啊。
赵嬷嬷推辞着说。
华裳看着嬷嬷,拖长着音说道:嬷嬷,您是不晓得我多羡慕娘亲的发髻,可漂亮了呢,您就教教她们吧,到时我也好像娘亲一样漂亮。
锦大夫人被华裳逗乐了,得了得了,你就去教吧,省得这丫头整天惦记着,还不如如了她的愿省心。
赵嬷嬷福了福身道:那老奴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锦大夫人挥了挥了,你呀,就是这么守礼,他们这几个还算是你小辈呢。
看着赵嬷嬷又要躬身,锦大夫人直接喊人摆膳。
等在膳厅坐好,锦大夫人便对一旁的华裳道:等下你的嫂嫂们会过来请安用膳,你好好学着。
还有用完膳,留下来,娘亲有话对你说。
华裳只能乖乖地点点头,暗自思量自己娘亲还有什么话要嘱咐自己,可别还没让自己休息就先安排课程了,那自己还不如继续病着好了。
思索间,当头的大少夫人,锦大奶奶便领着锦二奶奶过来了。
一进屋就先给锦大夫人请了安,而后看着华裳,华裳自然也行了一礼,她们也各自回了一礼。
然后锦大奶奶和锦二奶奶就候在了一旁,华裳见两位嫂嫂都不入座还以为是要伺候娘亲用膳,就想自己坐下。
可是一想,娘亲也没再招呼自己坐下,那自己坐下不就显得唐突了吗?于是还是乖乖地站在一旁候着。
没等一会,锦三爷就到了,一间众人都到齐了,笑着说道:倒是我让大家久等了,实在该罚,该罚!说着,向锦大夫人行了一礼就径自坐下了。
看了眼还站着的小妹,笑嘻嘻道:小妹怎还不坐下?以前可不都赶着要坐的吗?如今人一大,这么守规矩了。
说完便大笑了起来。
华裳见这么说,便也不扭捏,看了锦大夫人一眼,见她只顾着看锦三爷了,便就在锦大夫人身边坐下了。
两位少夫人见人都坐好了,这才上前来伺候。
别忙着伺候了,都是一家人,一起坐下吃吧。
锦大夫人看着伺候着的两位儿媳妇笑着说道。
哪能呢,伺候婆婆乃是天经地义。
虽说是一家人,可这上下尊卑还是不敢废的。
锦大奶奶不缓不慢地说着,声音听着甚是舒服。
一旁的锦二奶奶也跟着点点头,一手还忙着帮锦大奶奶布菜。
之后便是安静的用膳,就连一向爱说话的锦三爷也只顾着安静地进食,看着大家都这样,华裳自然不敢多说话,眼观鼻地吃着自己碗里的,反正也不需怎么看菜,两位嫂嫂也很会照顾人的过来布菜。
好不容易吃完,锦三爷就迫不及待地起身准备走了,和锦大夫人说了声,就对着华裳道:小妹要不要和哥哥出去玩?哥哥上次被罚去了西山可发现不少好东西,小妹要不要去?锦大夫人不满道:别来招惹你妹妹,若是再被你带出那野性子,看我饶不饶得了你。
到时也不用老太爷来罚,你就直接搬那西山上住一辈子吧。
娘可别这样,到时倒不是儿子呆不下去,就怕娘亲想儿子,那就是儿子的罪过了,娘说是不?说着就忙着转身走了。
两位少夫人也告退了,锦大夫人也不和锦三爷较真,直接让人过来收拾了,自己带着小妹往后院去。
走到池边上的立书亭,就坐了下来,身后跟着的几个丫鬟就在边上守着,赵嬷嬷也走到了边上去了。
华裳知道这时锦大夫人要和自己谈心事,自然也就安静地陪着锦大夫人坐着,等着她开口。
锦大夫人看了下周围的风景,然后回转眼神,看着那安静模样,欣慰道:之前,娘亲还真不敢想象我的小妹也会有如此安静的一天呢。
呵呵,不过这样好,这样才是女人家该有的样子。
华裳微微红了脸,低了头。
锦大夫人就把华裳的头抬了起来,眼里不见之前的笑意,认真道:华裳你要记住,咱们女儿家的头轻易不能低,只能抬头!华裳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锦大夫人接着说:这女儿家微微低头的那风情只能给自己日后的男人看,其他时候不要低头,因为没人会来欣赏你的风情,只会觉得你的怯懦,即便你不是。
华裳心里明白,也就认可了锦大夫人的话,也怪不得锦大夫人身上总有股傲气,让人仰视。
说着,锦大夫人就转到她那几个儿媳身上去了,问华裳:小妹啊,以前呢你总说你几个嫂嫂无趣,不懂言笑,现在你觉得呢?华裳不明白锦大夫人究竟要说什么,于是只好道:女儿不是很明白,嫂嫂们还是一样的啊!还说你开窍了,原来不过如此,你的几位嫂嫂都是娘亲千挑万选出来的,即便不是很好,那也绝对是妥帖的人,你就没看出来?华裳只觉得她们都是非常守规矩的人,其他还真没什么认识。
看着还一脸迷惑的华裳,锦大夫人又是欣慰又是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