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陈茂出去,瑞雪却对商可胜交待自己一定要做一道螺子石点心感到了疑虑。
每个人只做一道菜,而且今天只有做凉菜同热菜,并没有做点心的,那下面怎么办,螺子石的点心不就呈不上去了么?方才自己怎么没想到,把陈茂的机会抢了,他一定会气自己的。
该怎么办啊。
韩进他们闲着也是闲着,瞧着个姑娘在,心里痒痒的,嘴上无聊地逗着只盯在门。
有好事者嘴里还哼上一曲靡靡之曲。
瑞雪没理会他们的无聊,她晓得,只要自己微微露出一丝的在意,这些人嘴里又会吐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韩进见瑞雪也不说话,口中更是放肆,同其他酒楼的学徒说他们重译楼有个学徒偷师被撵了出去,也不知道是怎么混的又跑到一家大酒楼,今日还来参加献艺。
那些个学徒方才早听见陈茂同高盛丰的谈话,再微微一想便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他们不愿意得罪乐民楼更不愿意得罪重译楼,不过笑笑听听而已。
没有附和的人,韩进说了一会儿也没什么兴趣。
瘪瘪嘴同旁人说别的去了。
门再次被打开,一个管事打扮的人悠闲的走了进来,随意地扫过院子里的学徒,清清嗓子:你们谁是跟着高盛丰、陈茂来的?韩进忙小跑着迎上去:是,小的是高师傅的徒弟,您有什么吩咐?管事的打量着默默走上前的瑞雪:你是跟陈茂来的?是。
管事的再次打量着瑞雪,换了口气:跟着过来吧。
韩进紧紧地跟在管事的身边,四下瞧了瞧,也不在乎瑞雪就在旁边,拉起了管事的手,一来一去中,管事的同韩进的关系也缓和了。
不知叫小的来有何吩咐?管事的瞥了瑞雪一眼,清了清嗓子。
瑞雪奇怪地看了眼管事的,看着韩进讥笑的面容,再看着管事的鼓起的袖兜。
给银子。
她赶紧在身上摸了摸!完了,她没带东西出来。
管事的见瑞雪左翻右翻掏不出东西,早已是凉了心,也不管瑞雪,将韩进悄悄一拉:高师傅先上了,叫你过去帮忙。
韩进一听立马又塞了东西过去:请您吃酒。
您辛苦了,您是我的重译楼的大贵人。
管事的见韩进如此殷勤,心情格外地好:好说,好说,还是高师傅本事好,各位大人对高师傅的手艺是赞不绝口。
还要各位大人赏脸。
韩进瞄了一眼跟在不远处的瑞雪,压低声音:那丫头……可是姓陈的也选上了?管事的瞥了眼瑞雪,冷哼一声:也不知是投了谁的缘,竟然会选上。
那……我给你交个底儿。
管事的压低了嗓音,还有一轮呢。
叫你师傅好好拿出真本事来,那嘴上无毛的家伙成不了什么气候。
韩进连连道谢。
陈茂一见瑞雪被领了进来,也不管旁人,直接将她拉了过来,欣喜地道:瑞雪,我们选上了,选上了。
真的?怎么说?怎么说?瑞雪抓住陈茂的人,一个劲儿的问他。
她期望会被选上,想要被选上,可是这选上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陈茂现在是放松下来,很轻松地道:你不知道,方才我有多紧张。
那位赵少爷说我们的鱼圆煮老了,不鲜嫩,我想这下完了,肯定不好。
没想到后来,宋老爷居然说我们的鱼圆好。
赵少爷?宋老爷?怎么会让一个少爷评断。
是。
好像是位大人的公子,很懂得吃。
高师傅的松鼠鲤鱼都被他挑出毛病了。
真是厉害,少了什么多了什么一尝就知道。
赵……嘴巴叼,真像记忆里的那个人。
不过……他现在应该在武昌吧。
瑞雪摇摇头,仔细去听陈茂的描述。
陈茂感慨的道:本来大人们都觉得高师傅的松鼠鲤鱼好。
多亏了那位宋老爷。
陈茂左右瞧了瞧,压低了嗓音,就是常上咱们那的宋老爷,多亏了他!宋老爷!宋老爷居然来了!这对瑞雪来说实在是太意外了,前些天上课上来送东西的时候还说宋老爷远在京城,这么快就出现在南京。
宋老爷说此次是敬给万岁的,要对万岁龙体有益才是。
又说御医大人的医嘱说万岁年事已高,当多吃清淡之物。
一句话,就偏向了咱们这边,说咱们的鱼圆汤可以常吃,可以补身。
这次真多亏了宋老爷。
然后呢?结果是选他们两道菜作为万寿节献艺么?陈茂摇摇头:不是,那位赵公子说咱们的鱼圆在很多地都有,不能作为咱们南直隶,南京城的菜色代表。
那位宋老爷立马就说再加试一场,让咱们换一道让人瞧一眼就知道是咱们南京城敬上的菜色。
原来,难怪当初商可胜找到自己的时候说,一定会选上。
原来是这样,他知道宋老爷会参加今天的宴席,更知道宋老爷会帮着他们说话。
最能代表南京城的菜肴,让人瞧一眼就知道南京。
螺子石正是具有这样的代表。
原来商可胜要求自己要做一道类似螺子石的菜肴,是宋老爷留了这手在这。
陈茂有些不好意思,方才他太激动了,忘记了马上要进行的下一道菜,他面露羞赧:没,你有什么好点子?他一看瑞雪现在微微轻松的样子,就知道她肯定有主意了。
有是有,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出来。
陈茂没想到,她真的有主意,欣喜地催道:你快说,快说。
瑞雪刚想说,却见韩进鬼鬼祟祟地凑到边上,她没好气地翻了个眼:您这是在做什么?可是掉了什么?陈师兄帮他找找,别到时候赖我们。
韩进面上连变了几变,挤出笑容:是是,已经找到了,找到了。
他一溜烟的跑回高盛丰的身边,偷偷地瞄了几眼,真是倒霉,差点就听到了。
听陈茂那意思,那位宋老爷很是偏向陈茂,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那位宋老爷会是谁呢?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他会出现。
不是南直隶最高长官,那他会是什么人?他一句话就能左右所有大人的看法,他居然还说出了御医的医嘱。
韩进连连转了数下眼珠,凑到高盛丰耳边,将自己从陈茂那里听到的东西转述出来。
高盛丰原本闭上的双眼立即睁开了。
他混沌的眼珠迸发出异样的神采。
宋老爷……师父。
我们该怎么办?韩进担忧地道。
高盛丰很快又恢复了悠闲的样子,闭上双眼,却示意韩进到跟前,在他耳边密语几句。
做螺子石样式的点心?陈茂听着瑞雪的提议,为什么会是这个?瑞雪不敢说这里的门道,支吾道:商掌柜的送了我几块螺子石,我才知道,原来螺子石在南京很常见。
陈茂点点头,可是要怎么做?螺子石的样式好做,可是怎么才能做出那样的花纹?只要做最简单的就好了。
黑白相间,或者白黄相间。
瑞雪将那日看董启光做豌豆黄的事情又说了一遍,董师傅做的豌豆黄很细腻,外表看起来很像黄田石,我觉得就跟汲在水中的螺子石一样。
汲在水中的螺子石。
陈茂的脑袋急速地旋转着,他想着瑞雪描述董启光做豌豆黄的程序,听着瑞雪偷听来的一些窍门,盘算着该如何做。
这是……燕子矶?布政使大人看着一堆小鹅卵石上摆着一只小型的鸭子,迟疑地道。
高盛丰恭敬地道:是,正是燕子矶。
都指挥使瞧了瞧,听着布政使大人解释,恍然地点点头:是。
这石头是燕子矶,这鸭子……可为什么不用燕子?漕运总督给了他一下:咱们南京最有名的就是鸭子。
都指挥使哈哈大笑:我说呢,若是给个燕子,还不够我塞牙的。
咦?看着高盛丰拿刀将鸭子剖开,连皮带肉切成一块一块的。
八宝鸭?高盛丰笑着道:是蒸鸭。
鸭子去骨,腹骨塞糯米、火腿、香菇、笋丁、酒等。
那鸡汤放在盘中,搁在这烤热的鹅卵石上蒸。
鸡汤也就吸进了鸭肉内。
鸭肉入口即化,牙口不好的也能吃,因为是隔着蒸,呼了不易上火。
都指挥使连吃了三块,笑着道:一点也不油腻,果然是好,回头到我府上做一回,我要请家母尝一尝。
高盛丰注意到那位赵公子竟是连连点头,心里顿时大喜,这比其他的大人夸他做的好,都让他开怀。
陈茂端着白瓷碗盛的食物端了上去,才摆到各位大人眼前,那位都指挥使大人立马惊叫出来:螺子石!看着其他几位大人惊愕地表情,陈茂满面欣喜。
还没退下去的高盛丰瞅了一眼陈茂送上去的东西,顿时大惊。
不用旁人多说,一瞧就知道是南京的螺子石。
清水中四枚纺螺子石的汤圆,应该是汤圆。
黑白相间,就跟这水亭高几上摆着的螺子石一样。
布政使舀一枚,沉吟地道:内务府发了文要仪征进贡上好的螺子石,此次又是螺子石……这个叫……螺子石汤圆。
高盛丰挫败地退了下去。
这一关不用比,他就已经输掉了。
赵公子尝了一口,道:这里面还包了馅?陈茂恭敬地道:是,四枚,每只都不一样。
这包怎么像鸭子,同平日吃的汤圆不一样?赵公子插话问道。
这叫鸭母捻,因这样子像鸭子,所以这捏制的手法叫了这个名儿。
这尖儿上的花纹不一样,馅也不一样。
陈茂细心的解释着。
布政使像是想起什么的问道:你是乐民楼的吧!王九指今儿怎么没来?我到是想吃他做的菜。
漕运总督也道:是。
又对赵公子父子道,是,本想请你尝尝王九指的手艺,可不巧连着两次都没遇见。
贤侄,日后我到是要你尝尝王九指的托,看看你还能不能挑他的不是。
王师傅……铛汤勺掉落在碗里,汤水溅在那位赵公子身上,他也不擦,起身疾走到陈茂身边:你说王九指?是不是右手缺了一个食指,他有一个女儿?陈茂愣愣地点点头,他还没反应过来赵公子为何那么激动,就觉得面前一阵疾风吹过,人在眼前消失了。
这……赵公子的突然离去,让在座的大人都有些迷茫。
赵大人尴尬地笑道:这个孽子,一听到有好吃的,什么也顾不得,对不住,对不住。
螺子石汤圆:即雨花石汤圆。
最早为潮州美食,后传到金陵,受金陵厨师加工,成为金陵美食。
鸭母捻:潮州传统名小食,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首创于清代初年。
取其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而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