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点]《正味记》作者:收红包的(3万) > 第三十二章 八仙过海闹罗汉(下)

第三十二章 八仙过海闹罗汉(下)

2025-04-03 08:09:14

王师傅的菜吃完了。

王师傅的菜。

冯全儿呼喊着冲进了厨房,大声地嚷着,得意洋洋地看着赵二太太带来的那些个厨房婆子们。

王师傅,您的八仙过海闹罗汉一端上去,老太爷跟前的人都连连称赞,都说名儿好菜也好。

现等着上二道菜呢!王九指看了眼随后准备的菜,站起身,指挥着厨房的人马上准备第二道菜下锅。

汤臣凑到冯全儿身边道:太太那边还没传消息过来,你乐得什么劲儿?冯全儿得意地道:太太那边照样是王师傅的占优。

我方才遇见了里面伺候的人,她们也说王师傅的菜做的好。

我是特地跑回来报喜的。

汤臣悄悄着指着另一边准备的人:你小心着点。

冯全儿领会的点点头:我晓得。

我只不过看不惯她们那个傲气的样儿。

汤臣笑着戳了戳他:赢了多少?冯全儿眉开眼笑的抓住前襟,伸手比了一个数儿,乐呵呵地。

汤臣忙一把握住冯全儿的手,小心地瞧了瞧四周,压低嗓门:到底是跟二太太的人,出手就是不一般的大方。

说的是,我在这一年也挣不了这些钱。

若下次还有什么,一定要再找他们,多几次我的老婆本都够了。

冯全儿一想到满怀里的碎银子铜钱嘴巴便不由自主的扯的老大。

汤臣点点头:回头咱们再分。

马上上第二道菜,你快些准备了。

冯全儿这才应了声,那边便有个婆子叫他:小子,你去告诉那个王九指,后面的菜不叫他上了。

我们这人手够。

冯全儿忙赔笑道:大娘又不是多脚怪,那么多人的东西,怎么可能做的玩。

婆子顿时气了:太太吩咐了,今儿是睐嫂子做,你们插什么手。

您说的是。

可是咱们是老太爷吩咐的。

大娘虽是久伺候太太的,可咱们也是伺候老太爷吩咐的。

我当然知道,要不就你们还想上菜?快收拾收拾下去!是是是。

多谢大娘体谅咱们。

咱们也就做老太爷的菜,大娘,您做,方才那菜叫什么,我瞧着那么多的虾!婆子根本就不理会冯全儿:快些出去。

赵原丢了菜刀撸了袖子过来:冯全儿,你小子又偷懒?没事往那些个老婆子跟前凑什么劲儿?你小子快给我回来!老太爷指明要王师傅的菜,这都要出锅了,你还不快着点?老子等完了事就收拾你!接着赔笑地对婆子道,大娘,这小子没见识,是个女人就往上凑,也不管是歪瓜还是劣枣的。

冯全儿得了便宜又卖乖:是,下回我一定擦亮眼睛。

一席话惹得厨房里的人又是笑又是叫的,气的那婆子张口就骂,而跟着她的一群媳妇婆子也不甘示弱,可是她们哪里是男人的对手,几句荤话一说,说的那些个女人只有气的跳脚的份。

那个睐娘道:王师傅,好好管管你的人。

专心炒菜的王九指根本就不理会,快速地将菜盛了出来,喊道:冯全儿,上菜!*林举人太太有意奉承赵二太太,笑着道:三少爷如今怕是要到了娶亲的年岁了吧。

不知道什么样人家的女儿才能配得上。

我总听我们家老爷说三少爷的文章是头等的好。

赵二太太笑着道:蒙你谬赞,他还是年轻。

又见身边的刘举人太太不作声,含笑道,刘太太可是觉得这菜不合口?刘太太额首道:如此甚好。

我听说此次令公子也进了学?又瞧着乐举人的太太道,乐公子也进了学,改明儿我必要上门讨杯喜酒。

乐太太是个圆脸敦厚之人,含笑着点点头,却并不开口话。

刘太太却是欢喜地很,口中却道:不若三公子考的好。

赵二太太得意地笑了笑,又道:我听闻本县还有一名院试中了五魁,却不知是哪位?林太太见自己笑脸贴到冷屁股上有些不高兴,况且她一向与刘太太相厌,冷笑道:赵太太还是恭贺刘太太好了,那位五魁便是刘公子的内弟。

新娘子马上就要过门了。

刘太太顿时面上难堪,她只有刘平一个儿子,盼着他出人头地,娶门好亲事,却不想儿子瞧上个穷丫头。

此时被林太太当面揭了出来,心中顿时恼火。

赵二太太也瞧着刘太太面上不好,约莫着这里面有什么叫刘太太不高兴的事,便笑道:原来是这样。

刘太太能否帮我点几出戏?我初来乍道,也不知道这戏班子唱的哪几折好,还请您费心。

刘太太此时面上才好些,却谦虚地道:还是请太太点好了,我也不大会。

乐太太却是喜欢听戏的。

乐太太含笑道:我只是喜欢这热闹的劲儿,还是你点。

刘太太见赵二太太冲着他直笑,只得接下,询问了赵二太太几句,便点了几出:赵太太要在这待多少日子?眼瞧着再过两月就要乡试了。

等三儿参加了会试后,同我们老爷一同去任上。

林太太立马接道:赵大人要回来?老爷点了湖广按察使,特地绕回来同老太爷请安。

已经有六年没给老太爷请安,老爷甚是想念。

几个太太互相看了看,面上便掩饰不了的惊羡,这极大的满足了赵二太太的心理,她越发的开心,言语中对在座的几位乡绅女眷也多了客气。

过了四道菜乐太太提出告辞,接着刘太太也起身告辞,其他几个不大言语的女眷也提出告辞,只剩下林太太同杨县令的太太。

林太太是愿意同赵二太太多多往来,只是赵二太太并不待见她,她扭捏了多时,终于忍不住起身告退。

赵二太太招呼杨太太到她房里歇会,又叫了茶。

县令大人的栽培,我们老爷定是忘不了的。

赵二太太说着命金莺取了东西,这是京城才出的衣料及首饰,还请县令夫人不要嫌弃。

杨太太忙谢道:三少爷学问自然是好的。

您太客气了。

赵二太太摇着扇子笑嘻嘻地看着杨太太:我瞧刘太太不高兴,这是怎么回事?我像是听说我们老太爷做的媒好像就是什么刘家。

杨太太喝了口茶,心中不禁叹得一声好,这般的好茶还真是鲜少吃到。

她笑着道:正是。

那姑娘家贫寒了些,自幼没了父母,全是她一人抚养弟弟读书的。

又将那日的事情说了一遍,道,刘太太就这么个儿子,当然巴望着儿子能好点。

哪里想到儿子闹了这么出来。

赵二太太点点头:那家孩子可真是好大的胆子。

杨太太笑道:哪里知道。

不过,那邱家姑娘的弟弟也是读书人,学问也好,这次中了五魁,日后的前程也小不了。

赵二太太赞同道:正是。

杨太太知道这里面赵希厚也在里面掺和了一把,有心夸赵希厚,便细细地道:说起来还要仰仗贵府的老太爷出面,要不哪里有这么顺。

那个陆家也不什么好人,儿子要死了打人家姑娘的主意。

刘家的少爷一时气盛就捅了出去,多亏了贵府的少爷同乐家的公子,这才把刘家的人说走了。

那时候说的话,我也学不会,只是我家老爷听人说了,忍不住叫好。

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赵二太太这时候面上才真正的好看了,听说三儿差点因为这个被老太爷打了,她对刘家甚是有些不快,如今听了这个,心里才觉得舒服些。

杨太太一直留意着赵二太太面色,见她面上喜色更重:三公子如今中了二魁,怕是明日开始,就有人要上门提亲了。

我看林太太是惦记上了,悄悄地在我这打听了好些。

赵二太太道:三儿的年纪还小,不过有好的还要请县令夫人为我留意一二。

日后的谢媒酒定是少不了的。

杨太太笑道:只怕难以入了赵太太的法眼。

我们大人常说,三公子的学问极好,日后必定位及人臣。

只怕到了金榜题名之时,赵太太都挑花了眼,看不上那些个庸脂俗粉。

*八仙过海闹罗汉:鲁菜,出自衍圣公府。

将鸡肉跺泥制成罗汉钱状,称罗汉;鱼肉切条,虾做球,鱼翅,海参做蝴蝶形,鲍鱼鱼肚切片,外加鱼骨芦笋合称八仙。

配以鸡汤。

(我发誓我没吃过,但很仰慕。

)此为衍圣公府第一道菜,此菜上席,便开锣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