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还没找吴娣说这事儿,她琢磨着自己昨晚是偷听,得把话圆了才好。
没想到吴娣反而先来找她了,也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的说出她的来意。
我有件事,想请郡主帮忙。
小冬手一顿,难道她知道红芍那件事了?不知她是什么意思?吴师傅有话请讲,能帮得上,我一定尽力。
吴娣说:我不想再回针工局了。
她随即解释我的年纪在针工局已经算是老大了,眼力也渐渐不行,回去之后也是干不了多少话计。
再说.原来针工局的尚宫女官是徐玉美,对我还算照顾。
可徐玉宫去年也出宫荣养了,新换的这位纪女官年纪轻,手底下自有一批人,我们这些老家伙自然更要靠边站…真是瞌睡送个枕头来,小冬还想请她留在府中做个教习师缚呢,不光能指点自己,还能教教丫头们,将来她们有一技之长,不管是嫁人持家也好,还是自己挣饭吃,总是件好事。
那,吴师傅若是不回宫,又有什么打算?吴娣一笑我也有了打算,以前有几个老姐妹出宫之后,有的就收几个徒弟,自己弄个小铺面,日子也过得不错。
我也有些积蓄,这样做也是个办法。
有的就被人聘去教习闺阁针线。
还有被大的绣坊请去坐镇的,虽然不指望她们做话,说出去,这里请了宫内针线上的人,做出的东西说是仿内造的,每个月拿的钱也够糊口过日子。
若是郡主抬爱,我就厚着脸皮多拿几个月的束修,将来我也想收两个徒弟,一来把自己的功夫传下去,二来,我年纪也大了,教出了徒弟,将来也有人奉养。
小冬心里一动:吴师傅想收什么样的徒弟?吴娣也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说:不瞒郡主,这几个月在府里,我也瞧中两个好苗子.心也细手也巧,算是可造之材。
不过一说名字,小冬怔了下,吴娣看中的人并没有一心想拜师的红芍,一个是红荆,一个是外头的小丫头叫碧雪。
红芍也是个机灵的人,而且更殷勤,吴娣为什么没有看中她呢?小冬没有立时答应,毕竟吴娣还挂在针工局名下.要留下她得去和圣慈太后讨人。
不过以圣慈太后对小冬的偏爱,别说讨一个人,就是五个十个也讨得来。
等旁人不在的时候,小冬与胡氏商量此事,将吴娣的打算说了,又问胡妈妈,其实我看红芍在吴师傅跟前是很殷勤的,可是吴师傅想收徒弟怎么却没有挑她呢?\'嗯,她也对我露出这意思来了,吴师傅这人经得多见得多,手艺也精熟,留下她也好。
至于红芍么,她就是太殷勒了.胡氏靠在小冬身边儿,摸模她的手:你也别太赶了,那些东西一时绣不好,让她们几个替你绣去,看看,眼睛里都有红丝了,小心江女官回来又说你.小冬笑笑也没赶着,就是一天绣那么一会儿.那就好.胡氏点头,又说,红芍这丫头我是不打算让你带过去的。
她生得好,肯巴结,图上进,这个不算什么错。
但是她太功利了些,用得着的人就可劲儿赶着,用不着的便理也不理。
吴师傅在宫里磨砺这么多年,一双眼是淬过火的何等老道,昨天地说的,那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恐怕就是说的红芍这样的人。
红荆可是我一手调教的,她看得中也不奇怪。
碧雪那小丫头平时是个闷葫芦不知她怎么看中了。
红芍平时不大做近身的差事,小冬对她的了解远不如红芙和红荆。
这时听胡氏这么说,大约胡氏是有意如此。
你可还记得红绫吧?自然记得。
当时原是想和红英一样,给她在府里也寻个人结亲的。
可是架不住这丫头自己早在心里装个人了,所以后来才同其他人一样放出府去的.小冬怔了下。
贴身服侍过小姐的丫头,在他们府中的惯例,倒是一向不外嫁的。
红绫看上了谁?胡氏微微一笑,朝小冬比了三根指头。
沈家表哥?不奇怪,一点儿都不奇怪。
记得早先,府里的丫头有好些看到沈静都要红脸呢。
不过红绫那时候……小冬眯着眼想一想,没有多少印象。
我怎么一点儿都知道?郡主那时候还小呢。
再说要等着你都看出来了,那这可是出了大丑了。
人家沈公子前途远大,他上京来是读书来的,若在咱们这里有了什么事,那王爷可对人不好交待。
红绫生得好,人一大,心也有些不安份,所以那会儿趁着就一块儿打发了。
她出去之后过得怎么样?胡氏并不在意:当时她已经十六了,当时放她们出去是她哥哥来接的,想必回去就给她寻了亲事吧?再耽误可就不好办了。
胡氏对着小冬固然是菩萨心肠,对付旁人可是有雷霆手段的。
红绫在胡氏眼皮子底下应该是没机会做出什么事来,若是有,胡氏断不会如此轻轻放过。
都说红颜祸水,这个沈三也误了不少人啊。
说曹操曹操到,过了午安王回府,沈静也一同回来了,小冬端茶给安王,又端了一盏给沈静。
他起身来接过:多谢妹妹了。
小冬一眼看见他腰间系着金鱼袋,微微一怔,随即笑着说:恭喜表哥加官进爵。
沈静的官位才不过从五品,按倒是该佩银鱼袋,今天却换成了金鱼袋.可见皇帝对他的信重非同一般。
沈静微笑着说妹妹光说一句恭喜么?我还指望尝尝小冬妹妹烧的好菜呢。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看沈静的样子,气色精神都比初回京城的那天好多了,穿着淡绿官服,戴着圆纱软翅官帽,长身玉立,风度翩翩。
不管是五公主成亲的打击,还是他自己退亲的波折,看来对他的影响已经在慢慢淡去。
小冬抿嘴一笑:好,我这就去厨房吩咐一声,给表哥做你最喜欢吃的几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