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8锦屏记336 > 第五章 粉蒸首乌糕

第五章 粉蒸首乌糕

2025-04-03 08:11:49

三妹妹。

郑元朗抢先向荀卿染作了一揖,荀卿染侧身还礼。

方才在园子里,因为事急,怠慢了三妹妹,请三妹妹别见怪。

荀卿染忙说无妨,其实郑元朗方才可以说是给她解了围,她心里只有感激。

郑家豪富,发迹的却只有郑元朔父亲那一支。

郑元朗的父亲不过是依附兄长,积成小富之家。

郑元朗因自幼丧父,早就接手了家里的生计。

他年纪虽小,却老成干练,将自家生意打点的妥妥贴贴。

方姨妈这次就让他送郑元朔来颍川。

又因为方氏的寿辰将近,他就没有立即回去,而是留下来,一面料理郑家在郡里的生意,一面等着为方氏贺寿。

站着说话不便,请染妹到这边坐坐。

角门内有架南瓜,架子下摆着竹桌竹椅,竹桌上放着茶壶茶碗。

看门的卢婆子不见踪影,只有郑元朗贴身一个未留头的小童来喜在那伺候。

荀卿染迟疑了一下,见郑元朗脸颊一侧微微发红,心中一动,点了点头。

郑元朗与郑元朔虽然是堂兄弟,但两人样貌上看不出一点相似之处。

郑元朗相貌清秀,一张容长脸,眼睛细长而有神,典型的江南书生长相。

身材却不像大多数南方人那样矮,而是十分高挑挺拔。

他虽然从商,言谈举止反而更像是书生。

待人接物更是谦逊有礼,和郑元朔不可同日而语。

他与荀卿染接触并不多,但一直亲切守礼。

因此荀卿染并没有因为郑元朔的缘故,而对他产生恶感。

这茶具都是新买的,还没用过。

这茶也是新茶,是城里铺子刚进的明前龙井,染妹不妨尝一尝。

郑元朗招呼来喜又提了水来,亲自为荀卿染泡茶。

来喜又端上来一个食盒,打开来,却是粉蒸首乌糕。

今天早上从郡城里来,路过古城斋,正赶上这首乌糕出炉。

我想起来染妹爱吃,就买了些。

本想一到就送给染妹……好在是用保温的食盒装着,现在还是热的,染妹趁热尝尝。

荀卿染瞟了眼郑元朗,她在人前从来不会露出个人喜好。

郑元朗是怎么知道她爱吃这首乌糕。

是了,一定是那天。

她在方夫人的屋子里,正遇到郑元朗也来见方氏。

因为郑元朗只是说几句话,方氏并没让她们几个姑娘回避。

当时桌上就有这首乌糕,荀卿染一时忘情,连吃了两块。

那之后过了两天,郑元朗就送了一盒子过来。

荀卿染当时并没在意,因为郑元朗并不只单送她一个人,方氏和其他几位姑娘也收到了。

后来郑元朗又送了两次,也是如此。

荀卿染不禁又看了郑元朗一眼,正碰上郑元朗的目光。

荀卿染还未怎样,郑元朗却一下子两边脸颊都红了。

荀卿染方才在海棠园已经吃了两块首乌糕。

这东西虽好,一次也不宜多吃。

不过看郑元朗一番心意,荀卿染便拿起一块,吃了一口,果然是温热的。

染妹,我大哥,嗯……若是有得罪的地方,我替他赔礼。

这是为郑元朔说话来了?荀卿染放下手里的糕点,静听下文。

郑元朗却并没继续这个话题。

我……我和大哥……我和他,并不是一样的人。

哦荀卿染哦了一声。

染妹,你……。

我,我还要在这里住段日子,我是什么样的人,你总能知道……你有什么难处,尽管和我说。

我不敢说有什么大本事,可染妹的事,我绝不推脱的……郑元朗话中并无越矩之处,可配上他的举止形容,这意思就有些……。

荀卿染并不迟钝,本能地低下头,飞快地四下扫了一眼。

来喜和宝珠站的远,应该没听见。

桔梗伺候在旁边,应该听到了,不过也没有妨碍。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多谢朗哥哥的茶和点心。

荀卿染站起身。

郑元朗也忙跟着起身,好,内宅我不便进去,就不送妹妹了。

这首乌糕,请妹妹拿去。

妹妹吃腻了,赏给底下的人也好。

还有这茶,我也准备了一包给妹妹,妹妹喜欢便自己喝,不喜欢随便赏人就是。

荀卿染推让一番,只好收下了。

染妹这是从西府折来的海棠?开的真是好看。

荀卿染点头,方才从海棠园出来,小棠折了些海棠给她,一直让桔梗抱着。

既然朗哥哥喜欢,就拿两枝去插瓶吧。

荀卿染从桔梗手里选了一红一白两枝,让宝珠递过去,郑元朗亲手接了,不住道谢。

候着主仆三人走远,郑元朗抱着海棠枝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让来喜收拾桌上的茶壶茶碗,又去找了卢婆子回来守门。

主仆两人出门,坐了马车回郡城。

这是我看到的最漂亮的海棠。

坐在车上,郑元朗一边笑一边自言自语。

来喜看着主子抱着两枝花好像宝贝似地,偷偷打了个哈欠。

天没亮就去古城斋门口守着,就为买盒首乌糕。

买了首乌糕,又要将食盒放在热水上一直温着,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到荀府,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爷,您脸上怎么一边白,一边红?啊?郑元朗一愣,又找不到镜子,只好问,哪边白,哪边红?雷系答,左边白,右边红。

方才在……一直是这样吗?郑元朗有些不解。

是的,爷。

你怎么不告诉我?三姑娘一进门,您就顾着和三姑娘说话,使唤我干完了活,又把我支开。

我要告诉您,可也得有机会啊。

我给您使眼色,您又没瞧见。

来喜委屈。

来喜年纪小,却机灵又忠心,所以郑元朗才带他在身边。

这么一会工夫,郑元朗也想明白了,这事不能怪来喜。

方才他在角门那等荀卿染,一直盯着门,坐在那就没动过。

当时太阳足,对着太阳那边脸,晒红了也很正常,他却毫无觉察。

他这一红一白的脸一定被染妹看在眼里了,郑元朗垂头。

不过后来他说了那些话,染妹虽没表态,可也没有生气,还送了海棠给他。

这么说来……郑元朗又抬起头。

荀卿染的院子在荀府花园南侧,院子正面是四间正房。

东面两间住着荀家二姑娘荀淑芝,西面才是她的屋子。

院子两边几间厢房,住的是伺候两人的丫环,后面还有几间矮厦,是些粗使婆子的住处。

今天一早,方氏前脚出了门,小吴姨娘就派人将荀淑芝叫了过去。

荀卿染见东屋静悄悄的,显是荀淑芝还没有回来。

荀卿染的屋子也是关着门窗,一个十三四岁的丫头正坐在门边,做着针线。

那是荀卿染的丫头,叫做麦芽。

荀卿染出门,分派她看着屋子的。

见荀卿染回来了,麦芽赶忙开门开窗,迎过来给荀卿染见礼,又接了桔梗手里的东西。

荀卿染有让麦芽将一个青瓷花囊灌了水,插了几枝海棠,果然屋子里增色不少。

主仆几个说说笑笑,就有厨房的婆子来送午饭。

麦芽带着宝珠接了食盒,捧到桌上来。

桔梗打开食盒,主仆几人都是脸色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