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8锦屏记336 > 第五十九章 议亲(三)

第五十九章 议亲(三)

2025-04-03 08:11:50

方氏听荀大老爷这样说,顿时怔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不由得又气又恨。

只能强压着火气,努力想挤出一丝笑容来,却是脸皮僵硬,怎么也笑不出来。

老爷把三丫头定给了谁,怎地我一点都不知道。

方氏说这话时还能镇定,下一句嗓音就尖锐起来。

老爷,这些年,我任劳任怨把几个姑娘养大。

她们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操心置办的,我这做母亲的,为她们操碎了心。

哪里做的不好了,老爷倒是和我说说,老爷当我是什么,连她们定亲这么大的事,都不值得和我说一声了。

荀大老爷扫了一眼方氏,皱眉道,你这是怎么了,我怎么没和你商量,这不就是在和你说吗。

况且来说亲的又不是外人,就是安国公府齐家。

方氏这次更加迷糊了,试探问道,齐家要聘咱们三丫头,老爷没弄错?她家大爷、二爷、三爷都成了亲,五爷六爷年纪又小。

哦,那就是哪个旁支的子弟?并不是旁支子弟,是攸哥儿。

荀大老爷道。

方氏觉得嗓子里往外冒火,忙端起了茶碗,结果喝的急了些,呛了嗓子,咳得更厉害了。

是大姐那房的攸哥儿?怎么会?大姐没和我说过。

方氏依然不信。

今天我去几个吏部几个旧日的朋友,正巧齐家二老爷在那。

我们一起出来,就说起他家攸哥儿还没定亲,说是容老太君看咱们三丫头极好,问我愿不愿做这门亲……安国公府虽是大房袭爵,可大老爷的行止,说起来,我是有些看不惯的。

这二老爷却是极端方勤勉,虽是恩赏的官职,于学问和为人上很有几分文人风骨。

攸哥儿我也见过,那孩子人品不错。

我觉得这门亲事很是做得,已经答应了,正要告诉你。

你们爷们之间说说罢了,又没下定……我却和郑家说定了的。

老爷,其实……方氏心里着急,开始有些语无伦次。

老爷,依我看,攸哥儿虽好,却和咱们三丫头不大合适,反而是朗哥儿和三丫头还般配些。

荀大老爷看方氏,哦?是这样,一来是门第,齐家是国公府,又恩宠不断,娶得都是高门的嫡女。

咱们三丫头是庶出,这嫁过去,也不好看是不是。

倒是朗哥儿。

方氏觑着荀大老爷的脸色,虽然门第……不如齐家,可朗哥儿相貌人品都没的说,三丫头嫁过去就能当家,老爷疼三丫头,就该答应朗哥儿的求亲。

况且他两个自小就认识的,这次郑家来提亲,原就是朗哥儿自家看上了三丫头,请他伯娘来求的。

我看两个孩子都十分有意,不如就成全她们吧。

你说什么,你说朗哥儿和三丫头有私?荀大老爷霍地站起来,你做母亲的,这话可不能随便乱说。

哼,还不是你,在老家时,亲近两个外甥,弄的内外不分,现在出了这种事。

去叫三丫头来,我要审她。

这个年代,男女有私可不是儿戏。

根本没有影的事,方氏只是顺口说出来,哪里有什么真凭实据。

荀大老爷突然发怒,还派了她一身不是。

方氏就有些慌了,这要闹起来,最后弄清楚根本没那回事,那她这做嫡母的,随口污蔑自家女儿,荀大老爷会怎么看她,她以后还怎么做人。

老爷别生气,不过是我看他两个年貌相当,心里喜欢,才这样说。

两个孩子都是稳妥的,并没有这样的事,并没有这样的事。

你……你怎么年纪越大,说话行事就越发糊涂起来。

这种事是你能随便说的吗?再有一次,莫怪我不顾夫妻情面……还有一件事,昨天永昌伯请我喝酒,跟我说了一句。

你要摆婆婆的谱,我也不管你,只是莫要做的过分了,于亲家面上不好看。

荀大老爷抖了抖袖子,抬腿要走,又转回身来,我和齐二老爷说好了,明天齐二夫人就会来,你们好好谈谈三丫头的婚事。

老爷,这长幼有序,二丫头还没说亲,三丫头的婚事,还是……这个我自然记得。

已经有几家向我露了口风。

既然齐家来提亲,就先把三丫头的事定下来,再挑户好的人家给二丫头,二丫头的婚期在三丫头前面就是了。

荀大老爷吩咐完就匆匆走了。

方氏一屁股坐回榻上,抚着胸口大口喘气。

常嬷嬷忙送了莲子羹过来,方氏摆摆手,示意她吃不下去。

太太,您还是消消气。

气坏了身子,以后四姑娘、大姐儿、二姐儿、三姐儿她们都靠谁去。

您有什么不高兴,咱们慢慢想法子就是。

常嬷嬷劝道。

气死我了,这个三丫头,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她是得了什么妖法,迷倒了这么些人。

关她在家里,不让她见人,她就有本事让我外甥来求亲。

只带她去了这两家亲戚处,就有容老太君看上了她,还要娶她进门。

多亏没带她去别处,不然什么时候给我弄个王爷侯爷做姑爷,还不吓死我。

常嬷嬷见方氏被气得胡言乱语,忙在旁边打扇安抚。

生气又什么用,太太有什么打算?方氏叹了口气,你知道,如今虽然淑兰的前程算是有了准,可是,二丫头和三丫头,我还是有用处的。

她们两个别的不论,这颜色都是上等,如果用的好,少不得淑兰以后日子能更舒服些。

我这还没打算好,他郑家姨妈就来求亲。

朗哥儿这孩子,我看着以后定有出息,就算走不得正经的仕途,赚个万贯家财,捐个清闲的官职,又有这些好亲戚帮着,也是大好的前程。

我心里虽然不愿,不过我妹子来求,只得当面应了她,说要和老爷商量。

其实,我心里是指望着,老爷会拒绝。

没想到,老爷是拒绝了,却是要三丫头和攸哥儿定亲。

方氏喘了口气,我就想,没办法就便宜她,把她给了朗哥儿吧。

可是老爷竟然相准了攸哥儿。

不行,绝不能让攸哥儿娶她。

攸哥儿年纪轻轻,已经是一等侍卫,比他父亲的官职还高。

以后外放一两任,就是封疆大吏,她哪里配得上……方氏说着说着,又有些激动。

太太,您听老奴说一句。

这婚姻大事,父母做主。

男人家心里装着大事,小事方面都不十分精心。

方才老爷也说,要齐二夫人来和您商量。

这最后决定成不成事的,还是您和齐二夫人不是吗?方氏听的一喜,对,我一时气糊涂了,没想到这里。

要成一桩婚事不容易,要坏一桩,这法子可就太多了。

常嬷嬷看方氏脸上有了笑容,也跟着高兴起来。

金嬷嬷在旁边一直没插上嘴,这时候就借着递茶水,也走到方氏跟前。

还是常家的计谋多。

太太尽管安心,几位姑娘都在太太手心里握着,跑不掉的。

方氏心情转好,便接了茶水。

姑娘们的事是全凭太太做主,可是大奶奶……那可是伯爵府的姑娘。

老奴替太太抱屈,您做婆婆的还没怎样,她做儿媳妇的已经通过老伯爷向老爷告状了。

老奴见识浅薄,这天底下,只听说婆婆管教儿媳妇的,哪有儿媳妇给婆婆小鞋儿穿的。

金嬷嬷赔笑道。

常嬷嬷看了金嬷嬷一眼,没有说话。

方氏何尝不为此生气,只是因为荀卿染的事,一时忽略过去了,这时被金嬷嬷提醒,便又禁不住气恨地。

什么伯爵府,着实是不要脸面,不问问他家姑娘做了什么事,就和老爷告我的叼状。

我为了两家的脸面,也怕老爷生气,没有声张。

他到有理了。

也就是我,心慈手软,换另一个婆婆,早一封休书打发了她。

派人去叫大奶奶来,就说我不舒服,让她来伺候。

金嬷嬷抿着嘴低头退了出去,真的找了小丫头去梧桐院叫荀大奶奶。

第二天,齐二夫人带着一众丫头婆子来了荀家。

方氏将齐二夫人接到思安院,两人屏退所有下人,在屋里密谈。

怎么会这样?方氏问。

我也没想到。

齐二夫人叹气,老太太年纪大了,喜欢热闹,哪个来家的女孩子她都喜欢。

这些天明里暗里给老四提亲的也不少,怎么老太太就偏偏看中了你家的三丫头,还就让我们老爷先和你家老爷说准了。

昨晚才叫我过去和我说,我也吃了一惊。

只是,老太太发话,哪能不依。

我问过老四,他平时见的世家贵女多了,应该看不上三丫头,结果他说都听老太太的。

难道你家老四看上了三丫头?方氏问。

那到不像,应该都是老太太的主意。

如今怎么办,三丫头的婚事我另有打算,可三妹还替朗哥儿要聘个我家三丫头。

现在我家老爷却先答应了你们国公府,这可怎么办。

老太太吩咐我来,是要问你的意思,也见见三丫头,还要她的生辰八字,去找人合一合。

这样,我到有个法子……方氏低低在齐二夫人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遍。

这样能成?齐二夫人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