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了起点首页新人作者新书榜,多更一章,谢谢大家了!鞠躬!)大家又驱车到刘福、刘善成的养殖场继续考察。
他们的养殖场也在罗平区的阳平镇上,二人也算远房亲戚,只是难以算清的那种罢了。
两人都是养羊大户,不过养的不是滩羊,而是小尾寒羊。
目前该镇正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养殖,不过由于饲**、饲料的限制,目前规模一直在五万只左右徘徊。
除了刘福、刘善成各养殖五千多只以外,其他养殖上千头的还有二三十家,另外随家散养的农户也有不少。
由于早就联系好了,刘福、刘善成很快就和李大山等人会合。
通过他们边走边谈的介绍,李大山大致明白了该镇小尾寒羊养殖业兴起的全过程。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
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
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
它吃的是青**和秸秆,献给人类的是毛皮和鲜肉,送给养殖户的是真金白银。
由于养殖小尾寒羊效益可观,**原市早在五年前就从外省大量引进小尾寒羊种羊,但是大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发展起来,只有罗平区阳平镇在刘福的带领下搞出了规模,搞出了效益。
这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当时刘福还在外地一家大型养殖场里从事管理工作,每年也能挣不少钱,但是家里人口多,最后落下的也只有几个小钱。
那段时间,刘福正在家里休假,阳平镇政府按照**原市及罗平区的工作安排,刚好在他们村里推广小尾寒羊。
政府给出的政策非常优惠,种羊价格低不说,政府还根据购买量提供低息贷款,没有养殖技术的,镇上农技站还派人进行培训。
但就是这样好的条件,习惯了家里老三样的农民没有几个人敢下手。
就是买了的,也只是买个十几头,贪图政府的优惠而已。
只有刘福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和希望。
他在养殖场就专门负责管理黑山羊养殖工作,对小尾寒羊并不陌生,而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养殖、繁育、医疗知识。
他拒绝了家里人的劝阻,辞去了养殖场的工作,利用自己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六万元,以及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二十万元,一次性购进种羊八百只,并建起了标准化羊圈,开始了规模化养殖之路。
一段时间,村里人都认为他最终要失败,风言风言让他的老婆心惊胆战,只有他坚定不移。
加之家里所有的钱都投进了养殖当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搞得他老婆里里外外不知骂了他多少回。
但是一年下来,由于刘福掌握着比较成熟的养殖技术,加之管理科学,饲养精心,八百只种羊健康的存活了下来,而且前前后后繁殖了一千二百只小羊羔。
而羔羊出生35―45天断奶育肥,育肥80―90天,体重就能达到50公斤。
上半年生下的六百只羊羔到了下半年就出栏上市了,光是卖羊一项,刘福就进账十万元。
另外还卖了几千元的羊毛。
而一年的养殖和医疗成本,刘福只花了三万八千元,也就是说,一年时间下来,刘福账面净收入七万元,而且羊圈里面还有八百只种羊,六百只小羊。
卖羊之后,刘福的手边再也不缺现金了,老婆也喜笑颜开,周围村民的心情也从质疑、幸灾乐祸变成了极度后悔,大家开始有事没事到刘福的羊圈边去转转,想学点经验和技术。
刘福读过书、打过工,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对乡亲们的行为能够理解,他也没有藏私,反而认真指导那些家里买了小尾寒羊的村民,就是家里养殖其他羊的农户,刘福也经常给予技术和医疗指导。
慢慢的,村里的人越来越信服刘福的本事,想养羊的村民都在他这里买种羊。
刘福也没有坑大家,每次都是选最好的大羊给村民,而且他卖出的小尾寒羊还承诺负责技术指导,第一时间治疗羊病,让买羊的人安了心。
从他这里买羊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最后,刘福干脆放弃了肉羊养殖,专门搞起了小尾寒羊种羊选育工作。
几年时间下来,刘福的养殖场形成了五千头的小尾寒羊存栏量,肉羊养殖、种羊繁育并存的局面。
而期间他卖出的种羊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整个阳平镇的小尾寒羊基本上都是刘福养殖场种羊培育出来的后代。
这无数的羊儿也为刘福赚到了近千万的财富。
现在,刘福所在的村子几乎家家养羊,规模大点的就有十几二十家。
全村的人都靠小尾寒羊致了富,村里子到处都是小洋楼。
只是因为没有规划,看上去有些凌乱。
而刘善成养羊其实只有二三年时间。
之所以短时间发展到几千头的存栏量,全是因为他变卖了家里的毛皮加工厂。
刘善成父子两代人靠着祖传技术,都是加工牛皮、羊皮的高手。
家里搞毛皮加工厂已经十多年时间,请的工人也有二十多个。
由于技术好,出的皮子质量好,生意一直十分兴旺,家里积累的财富也不少。
在生意往来之中,刘善成发现养殖小尾寒羊的利润相当不错,而且技术门槛不是很高。
再则由于这些年南方的毛皮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规模巨大,抢走了很多北方小厂的生意,刘善成家里的加工厂由于技术好,还能维持,但是利润已经非常薄了。
活人哪能被尿憋死,困境造就变革。
刘善成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特别是刘福毫不藏私的帮助和指点,他说服自己的父亲,果断的卖掉了皮毛加工厂,辞退了工人,只是在家里还保留着一个小作坊,由他们父子和他父亲的二个徒弟加工一些高档皮制品。
卖掉加工厂,加上家里的积蓄,刘善成一次性拿出伍佰万元,建起了大型标准化养殖场,从刘福和其他种羊繁育场引进了三千头小尾寒羊,并且通过刘福的推荐,从他那里雇请了几个技术人员,另外从**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了一批毕业生从事管理工作。
刘善成有管理工厂的经验,加上刘福及其他专业人员的指导,他的养殖场发展起来也算顺风顺水,目前养殖场规模控制在五千头左右,同样是肉羊和种羊并存的模式。
通过刘善成的介绍,盈利相当可观,比原来办加工厂好多了。
李大山几人听了情况介绍,对刘福的看法大不一样了。
一个个仔细打量起他来,搞得刘福连连摆手,退后一步,谦虚的说道:求您了,可别这样看我。
其实大家都养羊,我更赚钱。
黄教授笑着说道:我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敬佩你的为人。
自己富不算富,家家富才是真的富。
刘福同志,你很不简单啊!刘福知道黄教授的身份,听了这话,更是不好意思了,连忙答道:黄教授,你可别寒碜我。
我也就是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养殖要形成规模和地区优势,才能在市场谈判中占有主导地位。
从这些年我们阳平镇的发展来看,我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你老师是谁?黄教授自己也是搞农业研究的,对此很感兴趣。
哦,我老师就是现在**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的罗校长。
刘福说起自己的老师,非常自豪。
呵呵呵,原来都是自家人。
我和罗校长是老朋友了,就是李大山去年也在**原市见过他的。
他现在日子难过,遇到我们一个劲儿的推销自己的学生。
你这些年没少接收你们母校的学生吧?发现大家有这样的渊源,黄教授说话也轻松了不少。
嘿嘿。
也不算多,我们镇里的养殖大户,前前后后经我安排的毕业生可能有三四百人吧。
刘福老实的答道。
三四百人!这还不算多?!大家听了,都是大吃一惊。
哦!怪不得你小子给我推荐了二十几个学生,说是素质高,技术好,原来是给自己的母校忙私活!刘善成和刘福年龄相近,相处得也非常熟悉了,顺势开起了玩笑。
难道那些学生业务能力不好吗?刘福反问道。
能力是不错,但是我那里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人呀。
早前我不知道,你小子一齐给我介绍过来,我懵懵懂懂的都接收了。
现在看来,我那里最多需要十五个技术人员就可以了。
刘善成在商言商,对成本控制非常在行。
刘福一听这话,急了:你可千万别。
你养殖场一年挣一二百万,还在乎几个人的工资??那些小子要是没有辞职自己单干,你就好好养着吧。
要不你去我的养殖场看看,配备的管理人员比你那里还多!嘿嘿,我也就是这么一说。
人多好办事,现在养殖场基本上不需要我动手,清闲又自在。
少几个人,我可得自己上场做事。
刘善成见自己的玩笑达到了目的,非常高兴。
听了这席话,李大山等人对刘福和刘善成的为人更加看好了。
李大山也坚定了接受**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决心,而且量还要大一些,这也算是积善吧。
(有人在质疑雷锋行为,在此郑重声明:情节设计完全不是以帮助他人为主线,而是李大山自己的发展。
但是这样写乃是为了后面情节的需要,请大家耐心观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