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生活顾问 > [正文 第四十四章白菘丰收]

[正文 第四十四章白菘丰收]

2025-04-03 08:12:43

九月下旬,先种的一亩白菘熟了,林依听得佃农来报,即刻动身去城中,还寻丁牙侩,笑道:托你的福,白菘收了几斤,我没得功夫天天进城来卖,劳烦你帮着寻个收菜人。

丁牙侩先谢了她再次照顾生意,只收了一半中人费,帮她寻了个可靠的收菜老板,谈好每两斤白菘五文钱。

这价钱比林依设想的还要高,她喜出望外,向丁牙侩谢了又谢。

丁牙侩却道:你莫高兴太早,这才头一回,因此价格高些,等到你再运来,白菘太多,可就卖不了好价钱了。

过不了几日,林依还要来麻烦他,因此也不隐瞒,笑道:两百亩地,顶多有三亩相同的,我把能种的品种,全给种了,想来价压不了哪里去。

丁牙侩面露讶然,进而显出佩服神色,林依与他打过多次交道,晓得他要讲甚么,忙先出声道:我生在乡间,长在乡间,种菜要多种几种,这般简单道理,自然是明白的。

她虽如此说,丁牙侩还是由衷赞道:难为你怎么想得来。

林依谦虚了几句,问过收货地点,便起身辞去,走到街上,寻了家文籍书店,买了几本农书,带回家去看。

第二日收菜,引来无数人围观,林依亲自到田间督阵,瞧着几个佃农将白菘过秤。

户长娘子艳羡不已,后悔道:当初我还笑话你,不曾想赚了大钱。

田埂上无数人在,林依忙藏拙道:几株白菘而已,能值几个钱。

旁边有那别有用心的,就嚷嚷道:好肥的白菘,捡棵家去,正好晚上无菜下饭。

佃农们担心分成变少,自然是不肯,然而人数悬殊,哪里拦得住,眼见得那手脚快的,已跳下田去了。

林依面色急变,乡间是有不成文的规矩,但凡收了菜采了果,要挨家挨户送几个,但此时人极多,若是一人采一棵,那这菜干脆就不要卖了。

大秋天里,她急得出了一身汗,忙向户长娘子投去求救目光,然而后者正在为自个儿目光短浅而懊恼,根本没瞧见,她正要走去明说,忽听得田间传来一声痛呼,转头一看,那偷拿白菘之人捂着手,原地跳个不停,口中大骂:张仲微,亏你还是个读书人,竟操家伙打人。

张仲微手执一根长门栓,拦在田间,不许偷菜人过去,大声反驳道:你拿菜不经主人允许,那叫‘偷’。

他年纪不大,个子却高,手里又有武器,那人怕再挨打,不敢继续朝前走,骂骂咧咧道:又不是你家田,多管闲事。

张仲微极想说,这是我未过门媳妇的田,却又不好意思开口,红着脸将林依看了一眼,兀自横着门栓站立不动。

有一佃农走过来,将偷菜人掉落在地的白菘拾了去,道:林三娘无父无母,全仗这亩菜过生活,你们这许多人,一人拿一棵,还叫不叫人活命了?他这话讲得有理,边上有那明白人,连连点头,另几个佃农趁机又道:咱们都是苦哈哈,替人种菜,赚几个辛苦钱,各位都是乡里乡亲,与咱们留条活路罢,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哩。

大多人都是吃软不吃硬,见他们有求饶之意,都道:罢了,谁也不容易,自家又不是没菜吃,何苦拿他们的。

林依见围观之人渐渐散去,紧绷的神经猛一松,腿一软,竟跌坐到田埂上。

张仲微拎着门栓跳上来,关切问道:怎地了?我扶你回去?林依避开他伸出的手,自个儿爬了起来,又是感激,又是抱歉:多谢你相助,又要累你挨罚了。

张仲微不解,奇道:这话怎讲?林依朝张家方向努了努嘴,道:方才任婶就在人群中,定是全瞧了去,传到你娘耳里,能不罚你?张仲微面色丝毫没改,满不在乎道:罚就罚,我不怕。

林依气他老实,跺脚道:你好歹也生个心眼儿,若是再罚跪,无人时就歇一歇。

张仲微认定她是在关心自己,喜笑颜开,老老实实应了一声:哎。

林依哭笑不得,赶他道:赶紧回去罢,耽误越久,罚得越重。

说完丢下他,自走到另一边去督工。

一佃农见她过来,上前询问:担心一天卖不完,只收了小半,先拖去城里,卖完再收?林依笑道:不必,全收了,城中自有人买。

待得一亩菜收完装车,她亲自押到城中,寻到收菜人,尽数卖了。

几个佃农当场就领到了工钱,喜不自禁:咱们还担心这多菜卖不完要烂掉,不想林三娘好本事,眨眼功夫钱就到手。

林依道:整卖不比零卖价高,你们不介意才好。

佃农们连连摇头,道:还有那么些菜未熟,忙的日子在后头,哪有闲工夫来卖菜,如此甚好。

林依笑道:我也是这般着想。

卖完菜,几人高高兴兴回村,佃农们还车的还车,下田的下田,林依嘱咐了几句,自回家关窗栓门,躲起来算账。

这亩地共产两千三百斤白菘,每两斤五文钱,共计五千七百五十文,除去中人费与佃农工钱,尚余三千九百余文。

她多年寄居习惯,不爱手头留太多钱,加之应急钱还未动,便将这三千多钱全拿去还了部分欠款。

照这般下去,债务很快就能还清,还能有不少结余,林依心情愉快,称来两斤瓜子儿,拿去厨房炒了,自己留下半斤,半斤送杨氏,半斤送田氏,还剩的半斤,装了一袋儿,拎去与杨婶:带回去与孙女儿。

杨婶谢了她,欣慰道:你跟着大房,倒还好些,换做二夫人,岂会白费柴火与你炒瓜子。

说完开了袋子,抓出一把递与林依,二人坐在屋前就嗑起来。

平常过年才有这些炒货吃,杨婶一气嗑了一大捧,才意犹未尽地将袋子扎起,笑道:留着些,不然回去没得了。

林依道:甚么好物事,赶明儿再炒。

杨婶笑话她道:怎么,菜地赚了钱,财大气粗起来。

林依拿了片瓜子壳丢她,笑道:也就是你,别个看我给不给。

一老一少玩闹一时,忽见方氏在房前晃了一下儿,林依记起那日田间之事,忙问:二少爷这几日没被二夫人罚?杨婶听她不叫仲微,改称二少爷,晓得她是故意疏远,不由得先叹了口气,再才回道:你指二少爷在田间为你出头一事?二夫人哪里顾得上这些,只恨盯不住二老爷呢。

林依奇道:二老爷怎地了?杨婶朝正房那边瞅了一眼,压低声音道:你每日在菜地里忙,竟是不晓得?二老爷见天儿地朝村东头跑,任人拦都拦不住。

原来今年丰收之年,家家户户都赚了几个钱,便有牙侩瞧准了乡间商机,带了一车人口到村中贩卖,那些插草标的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却是年轻女孩儿居多,因此勾得久无妾室的张梁,忍不住朝那边跑。

林依听完,更是惊讶了几分,问道:二老爷去瞧女孩儿作甚,难不成想纳妾?他可是正守着孝呢,家中不能办喜事。

杨婶撇嘴道:谁晓得,干过眼瘾也不定。

她见院中无事,索性拉了林依起来,道:咱们也去瞧瞧热闹。

田间菜未熟,林依正无事,于是点头,随她去了。

到了村东头一瞧,好个热闹景象,黑压压一片,全是男人们,个个瞧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指点几下。

林依挨着瞧去,里正,户长,张梁……村中稍有些钱的,都位列其中,她将杨婶扯了一把,问道:怎地不见有女人来瞧?杨婶笑道:家中钱财,都在女人手里掌着,她们不来,男人怎么买人?林依想了想,明白过来,也笑道:原来个个都长了心眼子。

她俩在旁边讲话,正巧被户长听了去,打趣张梁道:你家娘子捏着钱还不放心,派了奶娘来盯梢。

里正昨日才买了个十来岁的女孩儿回去做小,闻言也来笑话张梁:怪不得张二夫人不来揪你回家,原来怕来了,被你讨钱买人。

张梁面红耳赤,辩道:我正居丧,岂可买妾,莫要瞎说。

户长与里正挤眉弄眼,笑道:哪个叫你买妾,咱们明明讲的是丫鬟。

一众男人哄堂大笑,个个来望张梁,张梁面儿上下不来,走到被卖的几个女孩儿跟前,挑了个最水灵的,中气十足地冲牙侩喊道:这个丫头,我要了。

杨婶在旁双手合十,念道:阿弥陀佛,又糟蹋一个。

林依踮脚瞧那女孩儿,年纪比她大不了多少,不禁皱眉道:杨婶你不拦着些?杨婶得了提醒,连忙挤进人群,扯住张梁袖子,劝道:二老爷,二夫人才抱怨家里短钱使,莫要再朝家里添人了,添张口,多费几多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