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生活顾问 > [正文 第四十九章买屋受挫]

[正文 第四十九章买屋受挫]

2025-04-03 08:12:43

林依菜地丰收,杨氏亦是兴高采烈,领着田氏与流霞,亲自动手收拾了一间干爽透风的房间,将青苗送来的各式菜蔬储了半屋子。

流霞听闻林依此番赚钱不少,十分好奇,摆完菜,留住青苗问道:你家三娘子挣钱不少罢?青苗笑道:我一个丫头,哪里晓得这些。

流霞又旁敲侧击问了好几遍,还是甚么也没问出来,只得放她去了。

田氏感叹道:林三娘调教得好人儿,口风这般严实。

杨氏脸上竟现满意之色,与流霞道:林三娘果然不错,谁曾想她转眼换了丫头,自己得了助力,讨好了二老爷,还与二夫人添了堵,真真是一箭三雕,咱们不曾看走眼。

田氏明白婆母心中打算,疑虑道:爹正当壮年,还要纳妾……杨氏打断她的话,语气不善:先前的几个妾为何生不出儿子,缘由你不晓得?教了你这些年,还是个榆木脑袋。

杨氏待谁都是和和气气,唯独对着寡媳没有好脸色,田氏委屈垂头,直咬下唇。

流霞忙打岔道:大老爷早上不是说有事与大夫人相商的,咱们这就过去?杨氏待这个丫头,倒比儿媳好些,闻言收了怒色,叫她去请张栋,自己则由田氏扶着,走到他们大房那边的堂屋坐下。

张栋进屋,先朝四壁瞧了两眼,叹道:都怪咱们穷了,要分这劳什子的家,把个堂屋也变小一半。

杨氏瞧他一眼,道:若没分家,要事敢在堂屋里讲?就是藏到卧室,还要惦记着关窗呢。

张栋一想:那倒也是。

就笑了,走到八仙桌上首坐下,道:今年地里收的粮食,全与了二弟,咱们分得的那几十亩地,要等到明年秋天才有出产,这年把的时间,吃甚么?杨氏点头叹道:岂止没得吃,借的外债,利滚利的,不加紧还清,苦日子还在后头。

张栋将花白胡须捋了一捋,问道:夫人与林三娘相熟?杨氏笑道:她住着咱们的屋,又在咱们家搭伙,岂有不熟的。

说着朝一间偏房指了指:那屋子堆的菜,就是她拿来的。

张栋捋胡须的手停了下来,道:正是要与夫人商议这个——她用来种菜的地,里边有咱们的几十亩呢,你去与她说说,租金咱们不要了,将地还回,如何?杨氏问道:老爷有打算?张栋点头:福建、浙江的友人前后途径眉州,将我要的两样种子都捎了来。

杨氏慢慢转着茶盏盖子,道:林三娘那里只怕不好讲,她小小年纪,却颇有心眼,租地用的,乃是加了官府印信的红契。

张栋抱着侥幸:她住着咱们的屋,没要她的赁钱……杨氏打断道:这院儿里如今住的三户人,就数她最有钱,赁钱她不消眨眼就能补上。

张栋起身,绕着八仙桌踱了两圈,想出个主意来,道:田里又没加盖,咱们种甚么,别人一看便知,不如拿一样种子出来与林三娘作人情?杨氏抚掌赞道:甚好,她租地两百余亩,咱们那几十亩与她而言,实在不起眼,能换一样种子,再好不过。

主意虽是张栋提的,他却有些不舍,犹自念叨:说来是咱们亏了,我这种子,寻遍成都府也买不着。

杨氏笑嗔:一把年纪,与个女孩儿计较,她可是仲微未过门的媳妇,肥水不流外人田。

张栋对两个侄儿寄望颇高,听得她如此讲,复又高兴起来,唤过流霞,命她去请林依。

林依此时正躲在屋里算账,刚算出眉目,就听得流霞来唤,称大老爷大夫人有请。

她正好有笔生意要与张家大房做,便收拾好新算盘与笔墨,带着青苗朝大房堂屋去。

流霞先一步进门通报,引她们进去,笑道:方才问青苗,她嘴严,现下三娘子就在这里,我可要大胆再问一句,赚了几多钱?杨氏斥她无理,声量却是轻轻。

林依便明白这屋中众人,都揣了颗好奇的心,遂道:瞧着热闹而已,收益要分佃农三成,每亩成本又高,哪有赚甚么钱。

正主自己不愿讲,流霞也就住了嘴,上茶,侍立。

林依笑问:我叫青苗送来的那几棵菜,大老爷大夫人瞧着如何?我田里还留了半亩,若是吃完,再去摘。

杨氏道了多谢,望张栋一眼,将他们想收回田地一事讲了,玩笑道:三娘子这回赚了不少,还留着地作甚。

林依面儿上微笑,心里清楚,两百余亩菜,赚的虽不少,但实在也算不得太多,除开佃农工钱、租地成本与农肥,还清户长与李三欠款,尚余八百多贯,照着当下时价,仅能买二十来亩地,堪堪够个女户立户标准。

虽赚了些,但她还有冬麦未种,因此舍不得还回田地,不过,张栋要收回,却是为哪般?她将疑惑问出了口,道:大老爷要田作甚么?张栋不答,却反问:三娘子留着田又是要作甚么?转眼就入冬,种菜可是行不通了。

村中大半田地都握在林依手里,她有恃无恐,便照实答道:不瞒大老爷,我要再种一样粮食。

张栋惊讶道:莫非你也想种——他到底做过官的人,十分谨慎,话讲一半,又咽回去了。

杨氏嗔怪看他一眼,既是要与林依一个人情,又吞吞吐吐作甚么,便道:咱们在苏杭一带住过,那里乡间田地,都是种完稻子还要种小麦的。

张栋点头道:眉州气候虽有不同,但也不算太冷,想来也能种,因此咱们想试试。

林依有些惊讶,原来大宋已有水稻冬麦套种,只不过没有传到四川罢了;看来她想赚大钱,只能趁这一回,等到明年,家家户户都跟风,粮价可就要降了。

思及此处,她愈发不愿将地还回,忙道:我与大老爷想到一处去了,也是想种冬麦呢。

张栋不信,问道:你哪里来的种子?这显见得是没种过田的人问的话了,林依笑道:北边虽不种水稻,但种冬麦的人多着呢,随便托个行商便能买到,有甚么难的。

张栋本还以为冬麦种子是稀罕物,欲拿来与她作交易,不想人家早就买得了,方法比他的还简单些。

他稍感尴尬,不敢再卖关子,直接命流霞把另一样种子取了来,摆到林依面前,问道:林三娘可识得此物?林依仔细看了看,只辨得出这是稻种,却从未见过,老实摇头道:不认得,还望大老爷赐教。

张栋见她不识,开心笑了,道:这是占城稻。

朝廷从福建一带取了种子,正在苏杭试种,我特特托人捎了些来。

虽是一新品种,林依却没有多兴奋,试想,若是这占城稻米好产量高,她在那世怎未听说过。

于是问道:这稻子大老爷可曾种过?产量高不高,产的米好不好?张栋笑道:你倒真是个会种地的。

原来这占城稻确实粒小米差,有钱人是不屑于吃的,但其却有几样好处,一是耐旱,二是不择地而生,三是生产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林依暗自琢磨,旱地可种,不占水田,倒是项不错的优点。

张栋瞧了瞧她脸上神色,笑道:我赠你占城稻种,你将我家六十亩地还来,如何?林依疑道:大老爷自己不种?张栋笑道:种,但我们只有两亩旱地,抢夺不了你的生意。

林依暗道,做过官的人,果真狡猾,这占城稻就算种了,也只有灾年才能赚大钱,平日里谁会放着好米不吃,来买差米。

穷苦人家,兴许真会将自种的水稻卖掉,来买占城稻米吃,以省下差价,但与穷人家做生意,赚来赚去也没几个钱,林依瞧不上眼。

她虽不愿要占城稻,再将田地提早还与张家大房,但却另有一桩生意要做,便直截了当问道:大老爷、大夫人,可想赚钱?大房债台高筑,张栋自然是想的,被她直白问来,却有些不好意思,将眼望向了他处。

杨氏没那许多面子要顾及,问道:听三娘子这口气,是有生意要照顾我们?林依听她用了照顾一词,连称不敢,问道:大老爷与大夫人是要长久在这乡间住着,还是只待到出孝?杨氏笑道:自然只到孝满,大老爷还要出仕的。

林依心中欢喜,又问:待到离去,你们分得的这几间屋,总不好空着,是准备卖呀,还是租呀?杨氏明白过来,冲张栋笑道:三娘子向咱们买屋来了。

此话一出,林依也明白了,敢情大房缺钱缺得紧,不愿租,只愿卖。

张栋却摇头:卖了屋,咱们住甚么?林依早就考虑过这个,忙道:若大老爷真肯卖,咱们先立个契,待到你出仕,咱们再交割。

张栋还未点头,杨氏先赞道:如此甚好。

林依又道:我瞧你们还有屋空着,除了我现住的,再将空屋先交付两间,可使得?想要还债,卖屋来钱最快,杨氏极愿意的,但此屋乃是祖产,张栋另有别样敢情,有些舍不得,不说卖,也不说不卖,捋着胡子只不作声。

杨氏见状,只好称他们还要再商议,命流霞先将林依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