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生活顾问 > 第七十一章 李舒送礼

第七十一章 李舒送礼

2025-04-03 08:12:43

张仲微一脸红,气氛变得尴尬起来,林依正想着讲点甚么,正房那边传来铜盆落地的声音,哐当一声,吓了他们一跳。

青苗最善打听消息,不待吩咐就窜了出去,一会儿功夫就又回转,道:是大少爷房里,洗脸盆翻了。

张仲微与林依不解,他们房里有人侍候,怎会翻了洗脸盆,难不成是新婚小两口干架了?青苗吃吃地笑,原来昨日灯光昏暗,张伯临未将李舒瞧清楚,今日早上起来洗脸,才发现李舒生得比他还黑,猛然间唬了一跳,这才将铜盆打翻了。

张仲微不以为然道:黑点有甚么,乡下娘子,哪个不黑?青苗不知觉朝旁边看了一眼,林依先前在麦田忙活,现在在稻田忙活,虽长相不差,但算不得白净。

她看着张仲微就笑了:大少爷可不如二少爷这般实诚。

张仲微听了这话,冲林依咧嘴一笑,扭头跑了。

这时李舒的嫁妆,正在朝院子里抬,林依与青苗便仍立在窗前看热闹。

一箱一箱又一箱,青苗掰着指头,竟数不过来,笑道:任婶总与我吹嘘二夫人的嫁妆如何如何多,我看还不抵这位大少夫人的零头。

林依道:不是一辈人,有甚么好比,大少夫人的嫁妆,也是张家的物事。

任婶也立在屋檐下看热闹,本遵着方氏吩咐,没有去帮忙,此刻见林依的话,大呼有理:既是张家的物事,我还客气甚么。

她将袖子一挽,就去唤杨婶:咱们把那箱笼,抬两个去二夫人房里。

杨婶不愿意,道:哪有儿媳的妆奁,搁到婆母屋里的,惹人笑话。

任婶道:月钱短了,新衣没指望了,咱们不帮着二夫人捞些钱,你就等着饿肚子罢。

杨婶也是深受二房无钱之苦,一思忖,反正丢人也是方氏丢人,与她们甚么相干,于是就应了,与任婶两个,趁乱搬了一大一小两只箱子,抬到了方氏屋里去。

方氏见了箱子上扎的红花,惊讶道:这是媳妇的妆奁呀,你们怎么抬到我这里来了?任婶做个噤声的手势,悄声道:二夫人小声些,咱们先将这两只箱子藏起,等到天黑,运去城里当掉,换钱回来花。

方氏自诩书香门第娘子,哪肯做这等事体,斥道:偷鸡摸狗的事,你们也做得出来,还不赶紧还去。

任婶劝道:大少夫人已是张家人,拿嫁妆贴补家用,难道不应该?这话方氏认同,陷入犹豫,任婶瞧得她意动,继续添火:二夫人要不瞒下这两只箱子,就只能开口去向大少夫人讨要……她说得轻巧,李家的嫁妆,都是有数的,哪能叫你轻松瞒下来,她们把箱子搬走没一会儿,锦书就发现少了数目,进去向李舒禀道:大少夫人,方才任婶与杨婶来搬箱笼,我还道她们是来帮忙的,哪想有两只箱子不见了踪影,定是她们抬去藏起了。

张伯临方才见了李舒真容,已不知去了哪里,只留李舒独坐,她侧头问道:当真?锦书就遣了个小丫头去打探消息,那小丫头大概也是训好了才带来的,轻手轻脚绕到屋后,手沾唾沫将方氏卧房的后窗纸戳了个小洞,朝里一看,地上赫然两只箱笼,正是李舒的嫁妆。

锦书听得回报,道:大少夫人,我去讨。

李舒摆手,想了一时,道:备礼,我去瞧瞧二夫人。

锦书一愣:早上才拜见过……李舒不悦道:身为儿媳,本就该在婆母跟前侍奉,这还分回数?锦书垂头,忙去开箱翻寻,挑了几样出来,搁在托盘里,捧来与李舒瞧,问道:大少夫人,可使得?李舒就着她的手看了看,一件玉雕的如意童子,一对青白釉瓜棱小罐、一方方池带盖歙砚,她皱眉道:你这挑的都是些甚么乱七八糟的礼?二夫人可是我婆母,不可怠慢。

锦书不解:我听闻二夫人乃是出身书香门第……李舒嘴角有一丝不明意味的笑容,打断她道:换了,取几样金首饰,好衣料拿几批。

锦书便将托盘撤下,另取了一对弯钩金耳环并一匹桃核文锦。

李舒嫌少,锦书道:乡下妇人眼皮子浅,大少夫人莫要把她胃口养大了。

李舒斥道:她是我婆母,你再这样不敬,就到外头跪着去。

锦书忙闭了嘴。

李舒虽斥她,却也没再提礼少的事,命她取个精巧小锦盒将金耳环装了,与文锦一起捧着,随她去见方氏。

那两只箱子,还搁在屋中,方氏见了她,就有些不好意思,却又不肯服软,便道:我进张家门时,不等婆母开口,就自献了几亩田出来贴补家用。

李舒命锦舒将礼物放到桌上,笑道:媳妇哪能与婆母相提并论,自然是比不上的。

方氏被捧高,哑口无言,但看了桌上的厚礼,又生不起气来,脸上的笑,也压不下去。

李舒指了地上的箱子,又道:都怪媳妇不谨慎,忘了与任、杨两位婶子说明,这两只箱笼里,装的乃是下人的物事,她们方才要洗漱,遍寻不着脸盆等物,着急来问,我这才得知弄混了。

下人的物事都不放过,方氏脸面,这回丢大了,她狠瞪任婶一眼,骂道:作死的下人,看我怎么罚她。

李舒忙道:全是媳妇疏忽,怪不得任婶,只望二夫人将箱子还我,我那几个丫头,还等着洗脸。

方氏的脸,止不住地就红了,忙挥手叫任婶与杨婶帮李舒把箱子搬出去。

任婶搬完箱子回来,感叹道:这位大少夫人好生厉害。

方氏正在开锦盒欣赏金耳环,闻言随手一盒子丢出去,砸在任婶鼻子上,怒骂:不长眼的下人,害我丢这样大的脸。

任婶鼻子脆弱,两道血水淌了下来,她一面伸手去捂,一面叫道:二夫人,我是一心为张家打算,她再有钱又如何,全家大小一应开销,还是从你这里出。

方氏还是骂:她送的这两样礼,不值钱?任婶更委屈,道:若不是我将她箱子抬了来,她压根儿就不会进二夫人房门,又何来送礼一说?方氏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李舒确是为了讨回笛子,才送了这两样礼来,不然早上奉茶时,怎么不见动静。

她想通关节,就又笑了,亲自翻了块帕子丢给任婶擦鼻血,笑道:你是个忠心的,行事也不错,往后还得这样办。

任婶见她想转过来,也笑了,道:二夫人英明,就是该压着她些,她才肯出力。

她鼻子还是血流不止,不敢再停留,告了个罪,退出去寻药草来塞鼻子。

不想杨婶已在外头候着,见她出来,忙将她拉至一旁,将一包铁钱递与她道:方才大少夫人将我唤了去,说累我们受了委屈,抓了一把钱与我们压惊。

任婶立时打开数了数,只有一百来文,她又惊又喜,不顾才刚撺掇过方氏弹压李舒,歌功颂德道:大少夫人真真是好人,菩萨心肠……杨婶还不了解她性子,白了一眼过去,道:省省罢,我正后悔被你拉下水,不该去搬那箱笼,惹来大少夫人记恨。

任婶也有些后悔,早晓得李舒是这般大方之人,就不去招惹她了,巴结巴结讨个赏钱,多好的事。

她心里后悔,嘴上却不服软道:幸亏我叫你一起搬箱笼,不然这赏钱,就只有我的,没你的份。

说着,说着,那鼻血又流了出来,杨婶叫了声哎哟,问道:二夫人砸的?任婶小声骂了几句,点头道:除了她还有谁。

杨婶拉了她到偏房,一面帮她止血,一面笑话她:可惜我不是二夫人陪嫁,讨不了这好。

任婶嘀咕道:你以为我愿意?正说着,锦书在门口问道:两位婶子,咱们家可还有空房?任婶与杨婶才拿过李舒的赏钱,不敢怠慢她的贴身丫头,连忙起身相迎,一个搬凳子,一个倒茶水,问道:几间空着的偏房,不是指给你们瞧过的?锦书道:有两间堆着粮,只一间空的,哪里够用?原来因李家不曾来铺房,不晓得婚房尺寸,家什打多了,根本放不下。

家什都放不下,那些箱笼自不必说,将仅剩的一间空屋挤了个满满当当。

杨婶出去看了一回,疑惑问道:那屋子够大,不是将箱笼都堆下了么。

锦书好笑道:我们大少夫人带了两房下人来,还有大小丫头共四名,昨日那间屋子就住不下,有人睡在地坝上,今儿屋子被嫁妆占了,更是没住处了。

任婶与杨婶听得咂舌,没好意思说她们看那些人穿得光鲜,还以为是送亲客,转眼要回去的,没曾想竟是和她们一样的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