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家先提出的,才叫和离,这同休夫并无实质区别,张梁一听就火了,怒道:胡说八道,我们何时和离过。
领头的方家管事道:既是没和离,你家二夫人在娘家都住了两个多月了,怎还不见有人去接?张梁见他讲话时,脸上隐约有笑意,立时就明白过来,敢情这是逼他去接人呢。
他一时间觉得面子抹不下来,哼了一声,甩袖子就走。
李舒在旁瞧着,本没打算出声,甄婶却进言道:方家势大,又拿捏着张八娘,二夫人决计不会轻易被休,既是如此,大少夫人何不卖她个人情?李舒想了想,觉得有理,便先抬手,叫堂屋前吵闹的方家管事们稍安勿躁。
随后进屋,劝张梁道:二老爷,方才你说的养鹅一事,我看可行,只是我没做过这等事体,不晓得路数,不如你将二夫人接回来,还叫她管着。
张梁意动,却还是犹豫,道:与她三分面子,她又要得意忘形了。
怎么劝他,李舒省得,但却碍着儿媳的身份,不好开得口,便走出去与甄婶耳语了几句,甄婶会意,与那几个方家管事打商量:我们二老爷,向来服软不服硬,你们进去将二夫人如何知错有悔意的话讲几句,他就肯接二夫人回来了。
那几个方家管事心想,只要能完成王氏交待的差事,怎么说都成,于是围到门口,七嘴八舌道:二夫人知错了……二夫人极想回来……二夫人想念二老爷……张梁听到最后那句,老脸有些泛红,忙打断他们道:既是知错了,我就看在儿子们的份上,再与她个机会。
李舒见他同意,便点了自己房里的两个媳妇子与两个丫头去接。
既是李舒的人,见了方氏自然有话讲:老爷百般不情愿,是大少夫人费了半日口舌,才说动了他。
方氏平日不觉得,如今落难有人帮,才瞧出儿媳的好来回到家中,虽未向李舒道谢,但比先前和颜悦色许多。
张梁端着老爷架子,教训方氏道:往后不得肆意行事,凡事须得先问过我。
方氏才回来,哪敢讲半个不字,忙欠身应了。
张梁走后,方氏才朝椅子上坐了,大有劫后余生之感。
李舒待她倒如从前一样恭敬,服侍她吃过茶,又主动将家中账本奉还。
方氏虽感激李舒,但该做的一点不含糊,客套话都不讲一句,就把账本接了过来。
但她只翻了几页,眉头就皱了起来,问道:怎么只这一点子钱?张家如今只有六十亩地,本来就不富裕,加之她在方大头那里亏了二十贯,可不就只有这点钱。
李舒应道:两位少爷带走了盘缠,账上的钱就去了大半,加上这两个月的各项日用开销,的确所剩不多。
方氏嘀咕道:还不是因为你房里的下人多……甄婶听不下去,插话道:二夫人临走时,大少夫人房里的下人就是她自贴嫁妆钱养活的,并不曾花公账上一文钱。
方氏恨不得叫李舒将整个张家都养了,但她才得了李舒的恩惠,这话不好意思讲出口,便坐在那里长吁短叹:账上无钱,一大家子人要养活,这可怎生是好。
李舒在方氏那里,连一句好话都听不见,才不愿意替她养家。
便只出主意道:二老爷想与林三娘合伙养鹅呢,听说二夫人是与她合过伙的,不如还是照旧?方氏来了精神,忙将账本又翻了几页,见养鹅那项的收益是二十四贯,除去一贯钱的本钱及所借的占城稻,还有二十贯出头。
她惊喜道:养鹅竟这样赚钱。
李舒巴不得方氏自己能赚钱,好不眼热她的嫁妆,忙怂恿她去寻林依,商议再次合作的事情。
方氏合了账本,欢欢喜喜到林依房里,见她正在悠闲剪纸顽,不禁奇道:三娘子没去田里照看?林依才听说她回来,没想到这样快就见着,答道:那几个佃农都是做熟了的,不消我时时盯着。
方氏朝桌边坐下,取了剪纸来瞧,称赞几声手巧,道明来意:我还与三娘子合伙养鹅呀?林依早料到她迟早要来,取出一张写好的契纸,道:我还是让一成利与二夫人,本钱一人一半。
方氏对此分法自然是满意的,就接过契纸来瞧,见那上头写着她需出本钱二十贯,立时愣了:怎么这样多?林依解释道:我瞧养鹅有赚头,新添了七亩苜蓿地,鹅养多了,院子里歇不下,就还在那近前搭建了两间鹅舍,这二十贯里头,含有买地的钱,与盖鹅舍的费用。
方氏不满道:买地的钱怎么也要我出?青苗暗地里白了她一眼,道:二夫人,既是合伙,怎能只叫我们三娘子出地?先前那三亩苜蓿,就没算你的钱,这回有十亩,可不能再让我们三娘子一人出了。
方氏讲不出反驳的理由,又拿不出十七贯钱,犹豫道:要不从分红里扣?青苗扑哧笑出来:二夫人,哪有这个理。
怎么不行?方氏着起急来。
林依早就想好了对付她的办法,忙道:二夫人若是暂时拿不出钱,何不先少合伙几亩地?方氏见有解决之意,便问:怎么说?林依道:还同先前一样,合伙养五十只,如何?方氏愿意,却又疑惑:那你剩下的几亩地怎办?林依笑道:少不得我自己一人承担了。
方氏暗自惊讶,没想到两个月未见,林依财大气粗起来,竟有能耐独自承担那许多的成本。
她签过五十只鹅的契约,回去与李舒感叹:没想到林三娘也有发财的一日。
李舒不以为意,道:二夫人言重,她不就多养了几只鹅,发甚么财。
方氏嫌弃她没眼光,与她算账,林依十亩苜蓿地,养了五百只鹅,至少能赚三百多贯。
李舒犹道:三百贯也算不得多。
方氏恨道:鹅不比猪,出栏快着呢,两个多月就能赚一笔。
年收入没过万贯,还是入不了李舒的眼,不过她懒得再与方氏辩驳,便道:既是赚钱,二夫人与她合伙,也能挣不少。
方氏遗憾道:可惜我本钱不多,只与她合养了五十只。
李舒问道:若全部合养,二夫人须出本钱几多?方氏见她有借本钱之意,大喜,忙道:不多,十七贯。
李舒就要答应下来,甄婶却在后面扯她衣裳,她只好住了嘴,另将些不咸不淡的话来讲。
方氏失望,无精打采应了几句,挥手叫她下去。
李舒回房,问甄婶道:十七贯值甚么,把给她讨个欢喜又如何?甄婶道:大少夫人还瞧不出来?只要二夫人得意了,她就不许别个好过,还是叫她过得不如意,时不时挨二老爷的训斥才好。
李舒一想,果然如此,方氏被赶回娘家的这两个月,才是真惬意舒适的两个月,于是就抿嘴笑了:甄婶你一把年纪,原来是个坏的。
不多时,张梁自冬麦房里出来,得知方氏只与林依合伙养了五十只鹅,很是失望,道:家里的钱,所剩无几,稻子又还没熟,剩下这几个月,如何度日?方氏道:我也想多养,但没得本钱,奈何?为何没得本钱,还不是因为方氏败家,张梁瞪她道:你既当家,就要想办法,总不能让全家人饿肚子。
方氏嘀咕道:儿媳有钱,却不肯拿出来。
张梁可不敢向李舒讨钱,叮嘱方氏道:儿子们在京城,还要仰仗李太守的关系,你切莫得罪了儿媳。
方氏才从娘家回来,还记得要收敛,便点头应了,犯愁道:这时节,哪里去弄钱,真是急煞人。
张梁恨她不争气,责骂道:就你只会花,不会挣,瞧瞧隔壁林三娘,孤身一人,只有一名丫头相助,日子过得比咱们还红火些。
方氏低头挨训,听着听着,突然抚掌道:我有一绝妙好计,立时能够生财。
张梁将信将疑:你能有甚么好主意,莫和先前那些事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
方氏不接话,先奔回房中翻箱倒柜,寻出一纸泛黄的婚约来,仔细将褶子抚平,拿出来与张梁瞧,笑道:就凭这个,咱们家每年都能添千贯收益,或许还不止。
张梁还是疑惑,方氏一项一项与他道来,林依的水田,林依的旱地,林依的猪圈,林依的鹅群,讲着讲着,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好似那些产业,已是她张家的。
张梁亦心生惊喜,林依无依无靠一孤女,可比李舒好拿捏多了,叫她拿钱出来贴补家用,不怕她不肯。
但他心里还惦记着金姐那档子事,担忧道:林三娘不是个良善的,她要进了咱们家门,又放跑我的妾,可怎么好?金姐到底是谁放跑的,方氏再清楚不过,她心里发虚,忙别过脸去,道:陈年往事,还提它作甚,我看林三娘不错,又会挣钱,又比伯临媳妇懂事,不管养猪养鹅,都晓得分我几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