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收到自家丫头眼神,明白了她的意思,心内欣慰不已,刚要出声解围,李舒却先开口道:锦书与青莲老早就吵嚷着要住头等舱,若是弟妹不要那间房,不如偏了我?林依实在没料到李舒会出言帮她,且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于是又惊又喜,又是感激,忙道:我们不要,就让与大嫂。
李舒明明是帮她,却把戏做足,含笑谢过她,才扭头向锦书与青莲道:既是二少夫人成全,你们就到那间空房睡罢。
锦书与青莲从未想过能住上头能船,且是有张伯临在的头等船,真个儿是惊喜非常,待谢过恩,就忙忙地跑到船尾,唤人放绳子,把后头船上她们的行李吊上来。
方氏见李舒拆自己的台,恼怒道:多要一间房,岂不是要多出一份钱?她恼李舒,但张梁却认为李舒贤惠,驳道:一间房能花几个钱,儿媳大度,要将伯临的两个通房丫头也接上来,有甚么不妥?张伯临亦是觉得李舒善解人意,看向方氏的眼神就带了些许不满。
一老一少都护着李舒,方氏更加恼火,遂将张浚明一抱,称风吹了头疼,进房去了。
那张浚明头一回看见江,正觉得新奇,猛然被抱进屋,十分不满,哇哇大笑,引得众人都皱眉,张梁忙向张伯临道:还不赶紧把浚明抱出来,莫要由着你娘的性子。
方氏正在火头上,张伯临可不敢去触眉头,遂叫奶娘去,奶娘领命,进去抱张浚明,不多时,便听见舱内传来方氏叫骂声,奶娘辩解声,张浚明嚎啕大哭声。
众人被扰得无心看风景,纷纷回舱,将房门掩起。
林依走向李舒,俯身万福,诚恳道了声谢。
女人心思,相互都晓得,相视一笑,各自明了。
李舒进舱,船头只余下林依、张仲微与青苗,张仲微本想去劝劝方氏,见张伯临已去了,便住了脚步,拉林依道:娘子,咱们也进去罢。
林依道:你先进去罢,我随后就来。
张仲微猜到她是有话要与青苗讲,便点了点头,先行回舱。
他一走,青苗就扑到林依身前跪下了,抱了她的腿,语无伦次道:三娘子,二少夫人,我不想做通房丫头,望你成全。
林依心里高兴,忙拉她起来,问道:为何不想?青苗竟扭捏起来,不好意思道:我这火爆脾气,二少夫人还不晓得,做通房丫头低头伏小呢,我学不来。
林依笑道:那似你这般,将来非得做正头娘子才好,待进了京,我好生打听打听,看谁家有合适的人选,替你……青苗讲起别个亲事时,比谁都大胆,轮到别人讲她,就羞涩起来,不待林依讲完,就捂面扭身跑了。
林依笑了一时,没急着回舱,先朝各舱门瞧去,记住各人所住方位,张栋与杨氏那间,最靠近船头,隔壁是方氏,再隔壁是奶娘带着张浚明,绕至另一侧,亦是三间船舱,靠近船头的是张伯临与李舒,中间是张仲微与林依,最后那间,则是新搬来的锦书与青莲。
林依瞧了半天,觉得张伯临的两名通房丫头住在他们隔壁,实在是不妥,便回房与张仲微讲了。
张仲微道:这有何难,我们与她们换一间。
说着就要出去寻张伯临,林依忙拉住他道:这样换也不妥,指不定大嫂就是瞧那间房与他们隔得远,这才要了去替我解围。
张仲微犯起了糊涂,奇道:大嫂何时替你解了围?林依不知他是真傻,还是装傻,似笑非笑看着他,问道:方才若大嫂不开口,那间房就把给青苗住了?张仲微道:青苗是你丫头,与她住又如何?你舍不得租金?林依死命压住火气,尽量叫语气如常,问道:你是不是早将 青苗当作通房丫头了,因此方才才不吭声?张仲微连忙摇头,大呼冤枉,分辨道:我还没来得及出声,大嫂就已开口了。
林依仔细回想当时情景,这解释倒也讲得过去,但她还是不甚满意,拎了张仲微的耳朵教导道:下回婶娘若再要此类要求,你须得大声驳回,不然有你好看。
张仲微连连点头,却又问:那若拒绝的回数多了,被人怀疑我不中用,怎办?这倒也不是不可能,林依一愣,仔细琢磨起来,张仲微趁机将耳朵从她手下解救了出来,凑到她耳边道:我倒有个法子。
林依惊喜,忙问:你有何妙计?张仲微道:咱们赶紧添个儿子,朝外一抱,自然就没了闲话。
林依一语不发,就往他身上捶,张仲微抓住她拳头,委屈道:这法子有何不妥?林依手动不得,就换了脚来,道:方法不错,只是你愈发坏了。
张仲微抓了手,躲不了脚,躲了脚,抓不了手,一着急,干脆将她拦腰抱起,朝床上丢了,欲行不轨之事。
林依唬了一跳,忙伸手抵住他的胸,指了指隔板,道:船上可不比家里,这些隔板都是木头做的,不隔音哩。
张仲微听她这一说,也犹豫起来,走去轻轻叩了叩,不甘不愿道:到底是不是隔音,可不好试出来,还是等晚上罢。
他行不了事,有些精神不振,林依暗暗鄙视,翻了本书出来,丢与他去修身养性。
张仲微翻了几页,突然道:咱们到底换不换船舱?换是自然要换的,只是怎么换,是个难题。
林依托腮,冥思苦想起来,与几位长辈换,大概谁也不愿意,与张浚明换倒是不错,但那样张仲微就到了方氏隔壁,杨氏定会不愿意。
她左想右想都是不妥,正烦恼,张仲微道:能否咱们不动,叫锦书与青莲与浚明换?林依眼一亮,抚掌道:我是钻进死胡同了,只想着咱们搬,却没想到她们也是能动的,还是你有主意。
张仲微得了夸赞,得意洋洋,就要唤青苗进来,叫她去与隔壁讲,林依忙拦住他道:你是大哥兄弟,怎好叫他的通房丫头搬家,还是我去与大嫂商议。
她起身去寻李舒,不想李舒也在寻她,二人正好在外碰上,遂一同重回船头瞧风景。
李舒先问道:弟妹寻我何事?林依本想称哥哥的通房丫头住在兄弟隔壁不妥,但又觉得李舒官宦出身,兴许不愿听这略显轻薄的话,于是寻了个借口道:浚明住在那边,大嫂怕是不好照顾,不如叫他与锦书青莲对换。
李舒略一想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忙道:如此甚好,是我思虑不周。
她话音才落,甄婶便朝船舱方向去了,想来是去吩咐锦书与青莲搬房间,林依暗自感叹,李舒真是会调教人,下人如此通透,连个眼色都不用使,就自晓得如何行事。
李舒转身面朝江水,瞧了会儿波涛,又望了望群山,问林依道:不知弟妹能否帮我一个忙?林依道:大嫂请讲。
李舒朝头一间船舱望了望,道:咱们下一个要停靠的码头是燮州,但我想在此之间,先回雅州探望父母,又恐大老爷与大夫人不愿意,能否请弟妹去帮我说说?林依笑道:仲微多亏李太守照应呢,大老爷与大夫人必是肯的。
李舒见林依笑容不似作伪,就将藏了许久的问题问了出来:二少爷既是愿意跟随我父亲,为何不收下青莲?原来李简夫赠丫头,真是大有深意,林依忙解释道:许是他那里一心备考,无意其他。
李舒暂且信了,便邀林依相陪,一同朝杨氏房里去。
杨氏听了李舒请求,倒是肯的,但张栋却似乎不大愿意,杨氏遂道:不过多停一站罢了,耽误不了行程。
张栋念及张仲微中进士,李简夫是帮了忙的,便勉强点了头。
李舒见他们都同意,便欢喜告辞,准备再去问张梁与方氏。
杨氏待她与林依走后,问张栋道:你何时变得这样小气,侄媳妇想回趟娘家,你也不愿意?张栋皱眉道:我哪里是小气,只是当下党争正烈,须得避一避嫌。
杨氏不解,奇道:当初大郎要娶李太守女儿时,你怎没想到避嫌?张栋背着手踱向小窗边,叹气道:此一时,彼一时。
他未明讲,杨氏已然明白,定是张伯临成亲那会儿,李简夫风头正劲,而如今却处于劣势了。
她突然想起张仲微与李简夫也有些关联,忙问道:要不要提醒二郎一二?张栋仔细想了想,摇头道:局势未定,不必过早惊慌,待他授过官,我再提点提点他。
杨氏点头,取来件衣裳与张栋披上,笑道:我看二郎是个警醒的,不然怎么没收青莲那丫头。
张栋也笑:甚么警醒,歪打正着,运气罢了。
杨氏偏了心,嗔道:那也算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