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黛玉三人离了梨香院,又转过了重重屋宇,才到了厅内,隐隐地听到有笑声传出,黛玉转头,对莲生说道:小嫂子,我们这些人是常在一起玩惯了的,你也不用理会,只管一切如常。
原来她担心莲生不习惯,所以实现如此提醒。
莲生闻言,点头说道:林姑娘放心,这个我明白。
说着,三人进了厅,有人说道:薛姨妈林姑娘来了。
说话间,却有人笑着说道:你们都只认得薛姨妈林姑娘,却不认得这位冯少奶奶。
说着,那王熙凤便转了出来,伸手便握住了莲生的手,说道:妹妹你过来,给老太太仔细瞧瞧,先前我自梨香院回来,跟老太太说,薛姨妈那里来了个贵客,长的如花似玉,模样疼人的,跟林妹妹有的比,老太太不信,只说天底下只有一个林妹妹,哪里会又跑出一个来,如今你靠近些,让老太太看看,到底是像不像。
说话间,又一手伸出,将林黛玉也拉住了,拉着两人就向前去。
这边王夫人迎上来,便同薛姨妈站在一处,王夫人看了薛姨妈一眼,便说道:凤丫头可又作怪了。
薛姨妈点头笑道:凤丫头你小心些,人家的女儿不比我们家的皮实,小心吓坏了她。
王熙凤就笑道:哪里就那么娇嫩了,这妹妹我是知道的,虽然外表看来不言不语,却是个有心思极沉稳的,我这点儿啊,吓不到她!说着,又冲着莲生笑看,莲生只好莞尔,也不反驳。
周围探春迎春惜春三个,都探着头向这边看,一边笑话王熙凤没规矩,一边好奇莲生是打哪里来的,惜春站不住,先去问薛姨妈了,薛姨妈才同她说了,说乃是上京路上的时候,一同自应天府来的,跟宝钗极为交好,也跟黛玉一见如故,惜春听了,自也回去跟迎春探春说,又说起最近风靡一时的凤裘之事,一时之间,厅内众人的眼睛,都在莲生身上看。
这边上王熙凤将黛玉跟莲生两个拉到了老太太身边儿,老太太笑道:偏偏你这凤辣子是个急脾气!眯起眼睛看了看,说道:我这眼睛也不好使了,只看见两个花似的在我跟前,快快把我那眼镜子拿来。
旁边鸳鸯丫头手脚利落,将眼镜盒子拿来,取出了老花眼镜给贾母戴上,一边说道:老太太快看仔细,简直如两个林妹妹一般。
林黛玉就望着莲生笑,莲生也微微地敛眉微笑。
老太太伸手,一手一个捉了,看看黛玉,又看看莲生,不停点头,说道:像,真像,这小模样儿,简直跟黛玉不相上下,看的我心疼极了。
这一句话说了,王熙凤笑得前仰后合,说道:我说罢?先前竟没有人信我,只是笑我,如今那些笑我的人呢?三春挤在一起,笑着看王熙凤,探春便说道:先前红口白牙的,谁信你是真,自然是看了人才知道?林黛玉也细细对贾母说道:其实先前我也听宝玉说过,心里也是不信的,只以为他又信口胡说,没想到等自己亲眼见了小嫂子,才信了的。
贾母又看了一会儿,十分喜爱,说道:多大了?莲生便说道:回老太太话,十四了。
贾母说道:已经嫁人了?莲生说道:正是。
贾母说道:名字叫什么?莲生说道:英莲。
贾母点了点头,才又说道:我瞧你身子单薄,自外头来,天冷多穿点衣裳。
莲生便答应了。
贾母听了莲生温声回答,又望着两人,点头说道:果然是像两个小姐妹……难得这模样好,人又大方,气质也好。
摘了眼镜,鸳鸯自接了过去,贾母握着两人的手,不舍的放开,王熙凤见了,便说道:哎吆,我做错了!众人忙问其故,王熙凤便说道:先前老太太跟前,除了宝玉黛玉,我是最得宠的,如今倒好,来了个不输给林姑娘的妹妹,惹得老太太拉着不撒手,没口子的夸,这不是把我的位子给挤下去了?往后老太太可就只顾宠着她,把我给冷落了。
薛姨妈先掌不住笑起来,说道:好个厚颜的凤丫头。
大家纷纷笑话王熙凤。
老太太也笑道:快把她那张猴儿嘴给堵上!一时之间,外面有人进来,见这么个花团锦簇,众人都在笑的场景,便问道:都在说什么呢,这么可乐?莲生抬头一看,却见是贾宝玉进来,林黛玉见他进来,便也只看着他。
莲生微微一笑,这功夫贾母略松了松手,莲生便顺势站了起来。
贾宝玉一眼看到贾母身边两个玉一样的人儿,顿时一呆,眼睛略看的直了直,才向前给老太太行礼请安,起了身,这时侯王熙凤便说道:宝玉,你的眼睛望哪里瞧,别是看不出哪个是林妹妹来了吧?宝玉说道:凤姐姐自管取笑我。
这片刻贾宝玉急忙行礼,说道:向来不见嫂子,嫂子可好,哥哥可好?莲生便向着宝玉行了个礼,说道:见过宝二爷。
又说:都好,有劳宝二爷念着。
众人原本不知道贾宝玉跟莲生认得,一时之间也都啧啧称奇,上头的贾母便唤道:宝玉,你也认得莲丫头?贾宝玉说道:回老太太话,先前我在薛姨妈那边见过,后来却又误打误撞,在外头见了莲嫂子的夫君冯哥哥。
贾母说道:嗯,可见这个是缘分了。
又感叹了一阵,三春也围上来跟莲生说话,莲生一一对答了,并无丝毫忸怩羞涩之态,她脾气又好,又温和,三春也自是喜欢她,虽然初见,如同旧时认识。
那边贾宝玉便跟黛玉凑在一起。
薛姨妈,王夫人跟贾母这才坐了一块说话。
说了一会儿,贾母见有李纨还没有到,便又命人去催,丫鬟去了,片刻李纨到了。
又站了一会儿,丫鬟便来说道:回老太太,宴席已经准备好了。
于是众人才起了身,鱼贯入席。
莲生因是第一次出席这番场景,便也处处留心,只略望着别人如何动作,自己也才跟着,好让自己别不小心出了错儿,这种大家子,最是留心这些,莲生此即,就如同黛玉初次来贾府一般,林黛玉跟她好,自然懂得她的心思,也特意留心,却见莲生动作自若,并不见窘迫无措,她心头也暗自欢喜。
一顿饭吃下来,周围鸦雀无声,莲生随着众人动作,也没觉得多饱,只不出错就是了,心底颇为想念跟冯渊在一处的相处。
后来漱了口,丫鬟将东西撤下去,大家才又落了座,这一番是分开坐,丫鬟们捧着糕点茶果之类的上来,每张桌子放一些儿,这时侯才热闹起来,王熙凤起头,说了好些逗趣的话,大家吃吃喝喝,不比先前寂然无声。
热闹之中,黛玉便到了莲生身旁,捧了果酒给她,说道:小嫂子喝一杯,这个不会醉的。
莲生感她真心相待,便也一笑,接了过去,仰头慢慢地干了,黛玉便冲她微微一笑,说道:小嫂子今儿便要回去么?莲生说道:正是。
黛玉说道:为何不多留几日?莲生说道:家中有些事,离不开。
黛玉眼睛一眨,说道:我知道是为什么。
说着抿嘴一笑。
莲生问道:姑娘说什么?黛玉说道:宝玉那日去了你们府上喝酒,回来可跟我说了,说嫂子的夫君也是个不凡的人,且对嫂子极好。
莲生便也一笑,说道:他除了有点痴性,对我是极好的。
黛玉说道:我也替嫂子高兴。
莲生说道:先前未遇上他之前,我也不知自己会有这番造化。
黛玉静静听了片刻,才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小嫂子,我们出去。
正众人在各自热闹取乐,无人管她们,黛玉便拉了莲生一起出去。
两人沿着走廊向前走,黛玉说:前些日子贵妃娘娘省亲,建了省亲别墅,又名大观园,我也换了地方,住到了院子里头的潇湘馆去了,就请小嫂子去看看。
莲生说道:潇湘馆……黛玉说道:小嫂子觉得这个名儿如何?莲生说道:清冷高洁,极好,只不过略有些太冷。
黛玉微微一怔,说道:冷么?莲生说道:只是我的一点浅见。
姑娘别放在心上。
黛玉说道:我们自在说说话,这点也放在心上,那什么也别说了。
便拉着莲生的手,带着丫鬟。
一路到了潇湘馆。
黛玉带着莲生到了潇湘馆,入内坐了,便让紫鹃上茶,莲生放目看过去,果然见里头雅致的很,半架子的书,又一张长长的书桌,上面搁着笔墨纸砚,便暗暗点头。
黛玉望着她神情,说道:这里可还过得去?莲生说道:好的很,正是姑娘的性格。
黛玉说道:让小嫂子笑话了,我也是闲来无事,读点闲书写两个字,算作打发时间。
莲生说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看点书总是好的。
黛玉便说道:嫂子也看书?莲生微微一笑,说道:最近只看些经营之书,说出来叫姑娘笑话了。
黛玉掩口,说道:这便是术业有专攻了,笑话什么。
莲生说道:也是姑娘体谅。
两人起身,走到那书架子边上,莲生便抬头看,边看边羡慕,心想,假如此身英莲是香菱,那恐怕要拜黛玉为师,学着作诗了,只不过现在她却没有那种闲情逸致,要学的只是些经营的学问罢了,不由微笑。
黛玉看莲生看书出神,便说道:嫂子平常作诗么?莲生说道:常常只念诵着些古诗句,心中向往,但倘若是自己做,却是不可得的。
黛玉说道:嫂子莫不是谦虚么?莲生说道:只是实话。
忽然心念一动,说道:姑娘喜欢作诗?黛玉说道:偶尔会无病呻吟两句,见不得人……莲生说道:我自家乡来,也记得有两句,不算好,不过却是有些味道,如今想起来,正好借姑娘的手,替我写一写,不知姑娘意下如何?林黛玉颇为好奇,说道:这又有何不可?便叫紫鹃来研磨,不一会儿磨好了,林黛玉选了上好宣纸,执笔说道:嫂子请说。
莲生便点了点头,说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林黛玉一听,双眉一簇,看向莲生。
莲生微微一笑。
林黛玉便略躬身,垂手开始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