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寻鼎记 > 第五十一章 议位迁都

第五十一章 议位迁都

2025-04-03 08:15:55

二月十三这天,努尔哈赤突然告诉朱少阳打听到了梨花的下落,原来不久前,她广宁城西北的万紫山出家当尼姑了。

这段时间来她平日咏经,有空进山采药,凭着她当年在沈阳城内耳濡目染医生诊病的知识,为当地百姓义务治病,日复一日,她的医道比一般乡医都显得通明,深受百姓的欢迎。

不久前,她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娘娘庙一侧,新盖了座尼姑庵,起名慈仁寺,因此到这里进香求医者,都遵称她为慈佳大师。

也有的病,因娘娘庙修于万历年初,将这里进香求医者,俗称万历妈妈,所以到这里求医的老人,孩子都尊乐他为万历妈妈。

这一午时,朱少阳决定带着两待从,身着民衣,借朝山问医的机会,去见梨花。

万紫山位于城西北,朱少阳三人步出城门,直奔西山,不一会来到山脚下。

他们登山太庙后,朱少阳让侍从在庙门外静候,自己则独自一人进庙焚香。

此刻,梨花正身着缁衣,危襟正坐,为一个老妇人祈褥。

佛事完毕,到庙侧一间耳记,开方给药。

老妇人走后,朱少阳进庙门焚得,他跪在蒲团上,面向慈祥的观音塑像,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清,低头小声褥告道:凡人朱翁,多年颠沛流离,终目思念亲人,四季神情恍惚。

有时白日时常落泪,晚间常常梦中惊醒。

几十年来,朝朝暮朝朝,春春校秋,痴立如迷,求菩萨给医治,解脱!坐在一旁专为他人拜忏的梨花,起初闭目细听,越听发现声音越熟悉,她不禁睁开了眼睛,当看着扎着头巾,身穿紫袍的朱少阳,她心里不由一怔,一颗心扑扑乱跳,便她的随后又闭起了双眼,沉思了片刻后,她又睁开了眼睛,朝站在一旁的小尼姑使了个眼色,就把朱少阳让到了耳房。

小耳房,就是小药房,这里除了成排的药箱,药架,就是简单的几椅。

朱少阳在小尼姑的引导下,进屋后就坐在木凳上。

不一会儿,梨花慢慢进来,她照常为病人切脉之后,朝小尼姑一努嘴,示意她到庙内去接待其他信徒。

小尼姑屋关门。

朱少阳朝门口败了一眼,发觉尼姑走远,就倏然站起朝梨花扑过去。

梨花虽然作为出家进庵之人,但并没有拘于法规,超尘脱俗地拒绝人之常情,当朱少阳的脸贴到她脸时,两位老人都是泪如涌泉,随之呜咽,抽泣。

几十年来盼望的日子快到了,然而,似乎又觉得遥远,一时悲喜交加,感慨万千。

两人无言的泣哭之后,接着梨花把朱少阳让到一张木板凳上,用衣襟拭着泪道:你身子骨可好!朱少阳呜咽着说道:我已是年老之人,不咳不喘就算好人啦!接着,朱少阳激动地伸手,抓住梨花的手,问道:梨花,你呢?你可好!梨花也哽咽着说道:我好,只要你好,就是最大的安慰!朱少阳听了之后。

不由说道:梨花,当年,是我对不起你,我……!梨花忙劝道:你别说了,我知道当年你肯是有原因的!朱少阳听了后,很感动地说道:梨花,你真好!你这就出庵跟我走吧!梨花笑道:我如今已是朽木,出庵何用?不!朱少阳说道:只要你出庵,我为你在辽阳盖座新楼,好好享几年清福,我们两安安稳稳的过以后日子!梨花摇了摇头,又笑着说道:我这辈子做不了你的老婆了!如今我能亲眼看到你统领千军万马,除恶扬善,为挖参的,打猎的,闯江湖的人,撑腰打气,不再受李成染之辈的欺凌,就觉得很幸福了!朱少阳着急了,他狠狠地抓住梨花的手,再次恳求道:你若不答应跟我走的话,那我就跪下不走!不能那样!梨花拭着眼角的泪的水,说道:我已出家之人,不想还俗,往事忘了就算了!不,不朱少阳的国字脸上,忧愁满面,他声音颤抖说道:我不会忘记你!梨花挤着眼角的泪水,笑了笑,说道:我的心已死去了,只要你以后能为我烧炷香,想着我,我就心满意足了!梨花越时这样说,朱少阳越感到心神不安,最后他几乎哭出来,叫道:梨花,我再次求你,跟我走吧!周梨花见朱少阳的神情,心中是痛苦万分,她忽然说道:我有一事相托,不知你是否肯答应应我!朱少阳听后,点头说道:梨花,你说吧!莫说一件事,就是十件,百件我也会答应周梨花说道:我可记得几十年前在树林发生的那一幕?朱少阳闻言,点了点头,接着周梨花继续说道:自从那次以后,我便有了你的孩子……朱少阳听了,忙问道:梨花这可是真的,那孩子人呢?周梨花见朱少阳如此激动,便说道:是真的,孩子在贺世员老家我托他照料,现在也差不多有你时那么大了,我将你给我的那块玉佩给了他,但我要说的事是要你在贺世员未死之时,你千万不要认这个孩子,不然我会觉得对不起贺世员,他不知此事,你能答应我吗?朱少阳听后,激动地说道:我知道,梨花,当初是我对不起你,你放心,我答应你就是了!朱少阳说罢,猛地跪下,吱呀——突然门开了。

梨花抬头看去,见小尼姑推门进来,她便随机应变地对跪着的朱少阳说道:大人,不要跪下谢我,您的病情减轻,应快到庙堂里谢谢菩萨!是的小尼姑接着对朱少阳说道:大人,慈仁大师,人称万历妈妈,心善仁慈,从不受人跪拜,请大人还是快些退出,到大庙里去吧!朱少阳只好站起,又望了望梨花,终于退到大庙里。

接着便带着两名待从回到了广宁城中,没多久,朱少阳又随着努尔哈赤回辽阳都城。

辽阳城内大街小巷开遍了杏花,嫩绿的柳枝随着和煦的东风捶曳着。

努尔哈赤这时已度过了六十四个春天,他的身子骨十分健朗。

这天努尔哈赤忆古抚今,暗自问自己道:我百年之后谁来接替我了?汗印该交给谁?因为,汗王随着诸事繁忙,年事渐高,不胜日夜操劳,曾一度把国政委托哈长子褚英代理,希望他能接替汗位。

可惜,诸英心胸偏狭,虐待弟侄,蔑视汗王重用的几位大臣,更不能叫汗王容忍的是褚英背后诅咒其父,阴谋叛乱。

汗王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出征乌拉,褚英私下地在房里用剪刀剪了些纸马,并在纸人身上写着努尔哈赤四个大字,然后点着火,把纸人纸马燃着,边烧边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快快完蛋吧!死了好让出汗位!后来,汗王出征姨来,知道了此事,痛心地在苏子河岸将错英处死……。

此刻,汗王想到这个不孝之子,叹息道:那败家的小子如不及时处决,闹到今日,可能酿成大祸!他联想起那燃烧的纸人纸马,摇着头自言自言道:混蛋小子,完全辜负了我的心意!二弟,你在骂谁?朱少阳突然从外面朝努尔哈赤走来,当他有些模糊地听见努尔哈赤骂着混蛋小子时,便顺口问道。

努尔哈赤没有吱声,他接着示意让朱少阳坐在自己身边的木凳上,然后冷不丁地问道:大哥,你看将来让谁接替我的汗位好!朱少阳听了,有些不自然也笑了笑,然后缓缓说道:二弟,这可是你自家的事,也可以说是重大国事,我一个外人怎好乱说?大哥,你这说的是哪里话,我们虽不是亲兄弟,但这么多年来,我们情胜亲兄弟,再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哥,有话直说吧!努尔哈赤笑着说道。

朱少阳朝努尔哈赤四周看了看,然后才说道:照理说,汗位应该由大贝勒代英接替,。

一则他是大福晋(老婆)所生,又是诸子中年长的一个,二则,自从褚英去,你叫代英辅政以来,人事还算勤恳,再则他性格宽柔,深得众望,战功也多。

就此看,他接替汗位名正顺,不过……大哥,不必如此顾虑,你说直说吧!努尔哈赤见朱少阳欲言又止,忙特意说道不端,名誉不佳,恐怕日后人家背后指他的脊梁骨,有失爱新觉罗家族的体面!那你看还有谁呢?努尔哈赤关切地问道:若以我看,四贝勒皇太极倒是个好苗子,论才能,武功智慧,他在兄弟中,堪称出类拔草,他从小随你出征,每遇劲敌,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萨尔浒之战、辽沈之役、征服叶赫拉,驰援科尔沁,都是他独挡一面,论军功最高。

皇太极将来可能成为不负重望的明君可是,他有几个兄弟也对他不服!努尔哈赤听罢朱少阳的一番议论,惋惜地说着。

二弟,为什么?朱少阳问道。

努尔哈赤叹息道:说他目无兄长。

朱少阳摇了摇头,说道:皇太极智勇双全,精明强干,自从去年二月你让四大贝勒‘按月分值’,轮流执政,替你处理国政以来,素服众望,恐怕目无兄长之说,只是一种挑拨!努尔哈赤听完朱少阳的这番话后,陷入了沉思中。

此后,为谁接替汗王之位一直困挠了努尔哈赤约有两年,而这期中,努尔哈赤的几个妃子也是各使手段,希望能将自己的儿子成为新汗王,这些使努尔哈赤几乎天天是愁容满面。

朱少阳对努尔哈赤说道:二弟,这两年多来,你为此事又老了许多了!努尔哈赤听完后,笑了笑,说道:大哥,今日找我不知有何事?朱少阳见四处无人,才将自己心中的所想告知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听完之后,哈哈大笑高兴地拍拍朱少阳肩膀,说道:大哥真有你的,这下我满洲可以长久不息了!第二天,天明时刻,努尔哈赤突然把府内的阿哈全部找来,叫人把成年儿子和四大贝勒召来,宣召要事。

宫殿里摆好一张方桌,四周放檀香木的汉椅。

不一会儿,大贝勒氏英,二贝勒阿敏,三贝勒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先后进殿,接着住在外地的汗王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门子搭拜,七子阿巴泰,九子巴布泰也想继骑马来到汗王府议事的大殿。

努尔哈赤见诸子济济一堂,心中大悦,他坐在中堂的虎皮椅上,接受了诸子的朝拜问候之扣就命范文程,额尔德尼抬来连夜铸好的两尊铁鼎放到桌上。

两尊铁鼎,都有一尺多高,在相仿,造型相似,只是一个八定,一个独定,诸子坐在两旁,不知汗王摆鼎的用意,一个个或蹙眉沉思,或眼盯着铁鼎鉴赏其工。

岁数最小的巴布泰觉得两鼎造型设计古怪,便起身问道:汗王,我看见的古鼎都是三足二耳,为啥这两等一个八足,一个独足?努尔哈赤抹抹胡须,说道:小九子,你把那尊独足的给我在桌上立起来。

巴布泰弯腰把独足鼎抓过来,看了看,见鼎足好象冰锥子,他双手捧着在桌上了立了半天,似觉立好,可是手一离开,铁鼎马上歪倒。

他一连立了五次,一次也没成功,只好赌气地坐下。

莽汉子塔拜又粗又壮,他见九弟立不起来,自告奋勇地扳过独足鼎,猛地往桌上一放,桌面顿时砸出一个窟窿。

他小心翼翼地立了一阵,结果仍和巴布泰一样,没成功。

聪明过人的皇太极见六哥九弟都立不起来,心里觉得十分好笑。

他站起来,扫视了兄弟一眼,就抓过独足鼎,轻轻地放在八足鼎旁边,叫独足鼎身紧靠着八足鼎鼎身,当时就立住了。

努尔哈赤满意地笑着,问道皇太极,四贝勒,你说八足鼎为啥不立自稳!独足鼎立了半天反倒立不起来?皇太极说道:多足易平,独足难牢!对,对努尔哈赤脸上堆着笑容,说道:今天我把你们弟兄叫来,就是想借物论亘,商定汗位的继承大事。

如今我年事已高,身体欠佳,鉴于古今历史,我想扫历代中国王朝唯天子第一之弊,立八王共治国事的新体。

诸子想不到汗王突然提到接替的大事,于是一个个洗耳恭听目不转睛。

努尔哈赤饮了一口茶,清了清噪子,说道:我百年之后,嗣继大汗的,不要选择那种恃强恃力的人,因这类人凭借暴力行事,必得罪于民,你们八旗旗之主中,应选择既有善于接受劝谏又有才能的人,继这我的汗位。

推选时,一定要合谋共议,甚至只顾享乐,不理国政者,应立即经过众议,然后换掉,注意,一定坚持贤者为君,八主共议,谨防一人独专行,否则,就象独足鼎一样,难站难立。

新开只要照此办,江山必定万世永存!老汗王说罢,诸子肃然起立,三呼万岁,相互拥抱,拍掌拥护。

这时专管起草文书,管理汗档的额尔德尼立即对汗王所言记下,归人汗王志档。

他整理完毕,笑着对范文程说道:范章京,自神州立国以来二千年,恐怕八王共治的政体,独有汗王新起吧?创举,创举!范文程挥臂赞赏着。

而汗王这时却笑着说道:其实这都是朱大哥想的办法,我能有这位兄弟,真是不枉今生!政体的改革,结满洲人的后金国带来新生,同时也引起老汗王对定都的忧虑。

一日,汗王召集从臣,提出迁都沈,大殿里立即沸腾起来。

图鲁布慌忙站起,疑惑地问道:我满洲王朝迁都不过十几年,连汗室的祖坟都迁来了,建了个东京陵,此处本应久住,为啥又要迁都?大贝勒代英也附各道:东京城新建的宫殿落城不久,大部分旗民尚未定居。

如君眼下迁都,其人力,物力岂不消耗过大?汗王,以孩儿之见,劳民伤财之事,不能轻举妄动!接着又有几个老臣直谏反对。

这时来少阳站了起来,缓缓说道:汗王所想,英明之至!他环视了一下,观察着众人的表情,接着陈述道:沈阳是四通八达地,它南临浑河,直通苏子河,可以从老家采运木材,到浑河打钱,再说,它西与明境相接,若西征明朝,可以速度辽河,又直又近。

如此圣地作为都城,岂不更好!努尔哈赤点了点头,接着又点名问了几位大臣,发现能真正理解他的心思的人不多他不禁一阵感慨,知我者,唯有大哥也广努尔哈赤迁都用意何在呢?他主要考虑了辽东局事发展的变化,掂量了自己眼下的处境。

自萨尔游之战,辽沈攻破,占据了辽东后,明王朝胁着后金的政权。

眼下流浪各地的毛文龙一伙,日渐活跃。

此时,若长居辽阳,就可能遭到辽西的明军与海上明军夹击的被动局面。

如果辽河以西的明军东进,收复失地,直插入沈阳一线,不仅满洲大军遭到南北夹击,而且可能切断八旗大军的退路。

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努尔哈赤所以主张迁都沈阳,就是因为沈阳与抚顺,建州相连,如果与明军在战一失利还可以迅速撤出沈阳,直奔抚顺,赫图阿拉山区,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沈阳作为如此重要的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怎能不占?努尔哈赤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众人点头,赞许,范文程兴奋地站起叩首道:汗王深谋远虑,真不愧为当代少有的军事家!于是,当日决定三日后,火速迁都沈阳。

第四天中午,八旗兵丁,车队,马队涌进沈阳城。

当天,老汗王被全城士绅富请以总兵府大院,接受各界的朝拜祝贺,这时的沈阳城,已是断壁残垣,四门城楼多缺旧残破,小十字街已失去往日的繁华,长安寺,城隍庙,三官庙也是人烟稀少,香火不佳,整个沈阳城,千疮百孔,满目凄然,惟有北门外的崇寿,寺白塔,傲然挺立,俯视全城。

努尔哈赤进城后,立即动员八旗兵士整修城池,加固城墙,并以十字街为中心,在南北通天笔直的东侧,营建宫殿。

一天早晨,努尔哈赤特意宴请工匠邓公池,请他设计主持修盖宫殿,打建城墙。

邓公地熟悉历代皇宫的建筑,也研究过辽,金,元时期的宫迁建筑。

他当即建议道:城墙如何打建?邓公池站了起来,闪亮着明亮的豹子眼,说道:明代城墙矮而窄,是兵家一忌。

以小人之见城墙将原来高一丈,加高为三丈五尺,原有四门改建八门!为啥改为八门!陪坐在一旁的老臣图鲁什问道。

邓公池又转过身答道:皇城不同于民城,历来皇城都是神圣的象征,所以,我想新就照天干地支,八门八关,再建两楼四塔,这样八门人卦,郭圆象无,城方象地,四塔如象,两楼如仪,如此皇城岂不是天庭于地再造?范文程听了击掌叫好:很有学问,很有学问,邓老兄夫若鲁班再现。

邓公地连连摇头,说道:岂敢!岂敢!努尔哈赤未加言语,只是让侍从斟了一杯酒,亲自赐给了邓公池。

邓公池一饮而尽,努尔哈赤急切地问道:那大殿如何设计?邓公地连忙施礼,说道:请容小人到下房,回来再禀!邓公地离开正房,走出前厅,将来时寄放的一只林箱拎在手里,转身回到正房,把木箱放在长条几上,然后打开木箱,立即托出一座大殿的木制模型,放在几案一头,施礼道:请汗王过目!老汗王及众人回间,都不约而同地惊叹道:好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此殿八角重檐,黄瓦金顶,柱底宽敞,须弥座台周围绕以雕刻精美的荷叶争瓶栏杆,特别是正红门红漆大柱上,那两条张领舞抓,栩栩如生的蟠龙,更衬托出大殿的雄伟气势。

众人一致赞成邓公池的设计,努尔哈赤当即就命令镶白,镶兰两旗,由皇太极,范!程,传养性,邓公池等人主持监督,第二天就开始营造宫殿。

八月初八,努尔哈赤在八方殿举行大殿落成典礼,八旗请王,大臣,总兵,将官应邀来到殿前,他们分在左翼,右翼两厢站好之后,老汗王坐在殿内的金交椅上,右手一挥,乐师们马上在殿处奏起喜庆曲,三百名青年男女,穿着艳丽的满族服装,跳起空齐舞。

一时宫延上下,鼓乐喧,载歌载舞,热闹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