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执子之手·玄天乱世 > 第147章 番外:明月凌天 诸葛亮篇

第147章 番外:明月凌天 诸葛亮篇

2025-04-03 09:44:17

元直和州平皆说自己是世上的怪人,只因自己那番狂傲到不可一世、孤高到与世隔绝的性情,在这烽火狼烟从不间断的乱世,向来与世人相背离。

但是,为何世人如此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有些人注定生来就是凡人,因为他们永远活在他人的眼睛里,注定只会庸庸碌碌走完一生。

直到叔父也开始对着自己说,孔明,你处于尘世,凡事也要尽量多多注重眼前。

他便知道,原来叔父终究也只是凡人中的一员,当然,自己身处草庐之中,尽管胸怀若谷天地,在他人眼中,也只是不切实际亦或是自命清高而已。

于是渐渐学会了隐藏,把那些外露的清狂深深没入自己的骨子里,既然没有知己,孤芳自赏又未尝不可。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岗上的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伴着世间谁胜谁败,一切还是那个模样,与世无争的人、隔绝人世的草庐。

一直到叔父临走前望着岗上的竹林,那是他最后一次感受难得的春光,而后他回头,看着自己,只缓缓吐出一句话:能人自择良人而从。

此后几日,自己衣白衣守孝,草庐又清冷了许多,只剩下一名唤作应童的门童。

元直和州平偶尔来岗,有意劝说自己成家,即便要立功业也和娶妻没什么关系吧,你已经三十多了,难不成是想孤老终身?,为何非要娶妻,不成家又不是活不下去。

,一句话把二人堵在了门外,我看你是眼界太高,没有中意的,当世哪有文韬武略奇门八卦兵法阵列天文地理工艺样样精通的女人?男人也没多少吧,我看你干脆和自己成家算了。

,州平显然是不能理解,其实自己是真的没有中意的人选,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俗事上。

又是一年隆冬,今年对于他来说稍有些不同。

算准了元直会向刘豫州提及自己,也知道自己一直静待的时刻正是此时,然而第一个进入自己视线的却并非刘豫州,而是一个略感熟悉的年轻人,虽然这人算是未经允许翻墙进了自家院子。

孔、孔方兄?,年轻人面带诧异的一句让自己的记忆瞬间涌了上来。

是上次元宵会上见到的人,若他记得不错,一起的似乎还有刘备的属下赵云以及……东吴的当家。

如果不是刘备的属下那身份定然也不一般,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周旋于不同势力之间还能面不改色。

几秒钟的停顿,所有信息过滤之后,对这个年轻人便有了基本的认识。

然而随口聊了几句才发现自己初步的认知似乎并不准确,年轻人完全不像是城府深沉的人,因为,入座伊始他就显得有些紧张,如果不是自己看错了,那就只能证明面前的人演技真的很好。

似乎……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了,于是,不动声色地邀他留下,名为方便,实际却是想知道他真正的目的和为人。

几日观察下来,不仅毫无半点可疑之处,也无半点破绽留给自己,甚至自己有种错觉,这孩子对他奉若神明。

也许自己疑心重了些,不过二十岁的人怎会有如此重的心机,但是一向谨慎的性格还是告诉自己不可松懈。

直至那天,无意间询问他对世事的看法,他所说的一切竟然与自己不谋而合,仅剩的戒备被找到同道中人的喜悦冲散,毫不犹豫地,他收了他为徒弟。

而此后刘豫州的到来更是证明年轻人身处刘备麾下,自己当初的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凌昊,跟随刘备的时间比赵云略长,深得刘备信任,此前一直充当刘备的军师,为人沉稳有礼,智勇兼备,与军中上下关系颇为融洽,尤其与赵云形影不离。

在军中,凌昊的地位并不低于自己,却能始终对他毕恭毕敬,一如在草庐时一样。

这样的一个人对于自己来说,不仅仅是徒弟,更多的是知己。

凌昊精于兵刃,全然不像表面上的文气,兵法阵列也不错,虽不懂星相,但是对于地理方位的把握堪称精准,对世人鲜知的奇门八甲之术竟也可以说上一番,如此之人,或许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

博望新野几战让自己赢得了关张二人的信任,也让刘备越来越重视自己,对于这些,心知只是时间问题,便也没过多关注,他并不想依顺他人意思,让自己活的越来越不像自己,骨子里的他,到底还是固执到只听从自己的心意,即便此时身处刘备阵营之中,即便他人再怎么议论自己。

然而这些似乎只有凌昊能懂得,他从未说过什么让自己应该怎样的话,自己把自己所学传与凌昊,毫无保留,凌昊天赋异禀,凡事无需自己多问就可以理解记住,在某些方面上的见解甚至比自己还要进步,有些时候,自己会有种错觉,仿佛凌昊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一般,仿佛他只不过是看着这乱世在运转,顺便参与其中罢了。

早在元宵会上就知道凌昊结识的势力范围很广,刘备这边自然不用说,与东吴的吴主孙策关系似乎不错,而西凉马腾出兵援助,其长子马超领军助战,竟也与凌昊关系颇为熟络。

完全不是因为利益关系,似乎就只是朋友一般,而凌昊却有些不一样,在马超面前,明显有种和面对自己一样的感觉,但是细看又有些不同。

能在战乱年代拥有不同势力的朋友是件冒险的事,因为在战场上,朋友随时都会变成要面对的敌人,也随时会毫不犹豫地在背后给你一刀。

表面上并没有表露什么,但是心下还是觉得这样很冒险。

在西凉助战下,刘备暂时摆脱了曹操的追击,但是若想不再撤退,就只有迎敌而上。

出于此目的,自己主动提出前往东吴说服孙策共同抗曹。

刘备自然答应,在自己意料之中,当日凌昊就请求自己让他同去,心知凌昊和孙策的交情,凌昊去自然可以省下不少麻烦。

船行当日,赵云一副担心的模样,的确是好友,因为平日少见赵云这么对被别人过。

短暂的水路行程,踏进东吴的领地,自然要经历东吴保守派的质疑与刁难,但这些刁难在自己眼里只是他们搬起来砸向自己脚面的石头,毫无半点压力一一破解,顺便将在座之人讥讽了一番,再没人敢出声。

而一旁的凌昊显然已经被自己的言论震住了,表情略显惊讶。

之后就是顺理成章地商谈,孙策没有犹豫就同意了联合抗曹。

在堂上与东吴众官的针锋相对以及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引起了周瑜的警戒,能在第一时间将最大的威胁锁定在自己身上,的确可以说他是个人才,只不过,自己怎会让他有机会对自己以及刘备不利,与周瑜的对峙让他找到了此行的一些乐趣,虽然不是生死对决,但是在无聊之时,陪他对弈一局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故意设下困局想给自己难堪,然而周瑜还是过于自傲,一昧相信自己所闻却低估了敌人。

十日之内,十万支箭,众人皆知这是故意的刁难,但是,何须十日,三日即可拜纳十万支箭。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疯了,那就下军令状吧,办不到怎么办?,按都督之意,办不到,孔明自愿受军法处置。

,恭敬俯身揖手,脸上却是众人看不到的自信。

登船之日,凌昊曾言,上天都在帮自己,其实不然,他只是更加相信自己所学,一切事情都不想去依赖,因为他容不得一丝侥幸。

长江之中,大雾弥天,站在船头,也只能看到身后船的模糊轮廓。

在曹营远处停下擂鼓,不消说十万支箭,就是二十万想必曹操也借得起。

安然坐在船内,凌昊的表情却有些紧张,似乎在担心箭矢会不会穿透船身,而就在掉转船身的空档,几支箭穿过木门的空隙直直射入船舱之内,心神一凛,几乎在同时自己被凌昊扑倒在地,咚——,箭入木头的钝响就在耳边。

子玄,你没事吧?,看着凌昊眉头微皱,心下不由有了些紧张,坐起身拉过凌昊的左手,一道长长的血口。

没事,这种小伤过一会儿就好了。

,这还是小伤?暂时帮凌昊止了血,心下说不出什么滋味,就这么冲上来,若是有半点偏差……他从未见过这种人,对于自己生死没半点犹豫的人,生平第一次,完全是出于真心,也不知道为何会选择这种方式,他抱了凌昊,谢谢。

即使相处了这么长时间,自己还是能从凌昊身上看出新的东西,有时候静坐,思量凌昊这个人也能占去不少时间,只不过心境似乎变得不一样了,他以前一向是看中他的才气与品性,如今却更多的是平日的一举一动。

莫名的情愫对于自己来说甚是陌生,莫不是在东吴待久了,连思维也变了吗……直至那天无心的一句话,本只想感慨凌昊对于事情的预见性,殊不知却似乎触碰了凌昊的禁忌之处,本来温和安静的眸子一瞬间变得有些呆怔,随后感觉到他似乎带了些失落。

顿了下,不知道为何凌昊会这样,本想出言,却被孙策派来的人叫走,心里一直沉着,直到回到自己的帐内,反反复复思索了几番自己的话,才猛然醒悟,原来凌昊认为自己在怀疑他,而就在那晚,凌昊失踪了,虽然知道凌昊不是不识大局的人,天亮一定会回来,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忧。

他一直觉得解释对于自己来说是件不必要的事情,然而面对凌昊无喜无怒的表情,依旧顺从的模样,心下却是莫名的郁躁,他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不自信?耐下心一一回答了凌昊的疑问,那时的凌昊就像个重新得到糖的孩子,眼里满满是感动,毫不抱怨自己被拽下水,仅仅因为自己几句话的原因。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一直觉得自己已经算是元直与众人眼中的怪人,却不想原来真的人外有人。

看着此时的凌昊微微失神,不经意间,自己的手离他的脸仅剩咫尺。

心中一惊,收回手对上凌昊的眸子,他刚刚想做什么……越难越理解自己的行为,凌昊还是原来的那个凌昊,而自己却反而变得不像从前的自己,直到发现赵云对凌昊不一般的情感之后,以前一直认为赵云和凌昊是多年的好友才形影不离,殊不知赵云对凌昊竟然是那样的情愫。

一向稳重如他,竟也开始不淡定起来,自己的徒弟怎可与同性产生感情,唯一认可的徒弟又怎么可以被这种不合礼法的情感束缚。

然而赵云的回答是如此的坚定,我一直认为军师不同于世人,若是军师也被俗法所束缚,那么我想今日的对话可以结束了,我不会放手,绝对。

,决绝地转身,丝毫察觉不到自己脸上的冷意。

但是赵云说得对,自己本就没有权利去干涉,而且这的确也不干自己的事,就像元直所说,世间本没有女子可以配得上自己,对于凌昊而言,便也相通了,比起女子,倒反而是赵云这样的人可以给他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难道这就是元直所说的他命中的那个坎儿?怎么可能,心里不断否认,但是眉头却越皱越紧,他刻意屏蔽一切,只可惜心底的真实麻痹不了自己的神经,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弱点,而这个弱点,正是和自己越走越近的凌昊。

因为东吴一事给予了凌昊太多压力,自己刻意冷淡起来,目的就是告诉凌昊战场上并不可依赖往日的交情,他禁止凌昊与一切和东吴有关人事的来往,因为自己肩负着助刘备形成鼎立之势的任务,他不允许有半点差错。

刻意的疏远使得二人之间的关系渐渐拉开,知道凌昊的不解与责怪,心里不是滋味但还是选择忽视。

然而一昧的阻止终究还是没能奏效,凌昊去求了刘备,不知说了什么,竟让刘备同意了。

这一走,就是数月,期间时不时传来刘备的消息,然而凌昊,却是音讯全无,再加上此行有赵云同行……他授予他的东西已经够了,自己也问心无愧,若是回来,还是恢复同僚关系吧,早些斩断对于双方都是好事,因为再这样下去只会徒增烦恼而已,从此以后,他还是他,从不为任何人束缚心思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