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从周瑜那里领了军令前来见诸葛亮。
先生,都督已经将工匠、器物备好,您怎么非得等到明天再造?按照现在的军力,这别说三天了,就是三十天也吃不消啊!,诸葛亮倒是毫无半点压迫感,无碍,我自有打算,只不过此事还要子敬兄帮忙。
,先生请讲。
,望子敬兄借我二十只船,每船军士三十人,用青布为幔,扎好草人千余个,分布在船两侧,等到第三日,子敬兄只管让军士到岸边搬箭即可。
,诸葛亮就此打住,看着鲁肃,语气沉了些:只是切记,此事万万不可告知都督,不然十万支箭一支都造不出。
,鲁肃连连点头。
命人快速把诸葛亮要的东西备好,只等诸葛亮调配,但出乎鲁肃意料,第一天不见诸葛亮动静,第二天也没什么反应,直到第三天傍晚,鲁肃实在是急了,匆匆又去找诸葛亮,却见诸葛亮正在检验船只。
先生啊,您这是怎么回事啊,明天可就是取箭的时间了,您这一支都没造吧?,诸葛亮没有看鲁肃,只是依旧盯着船只,嗯,子敬兄无需担心,明早派人取箭就是。
,鲁肃瞪着眼,看着悠然的诸葛亮,又看了眼战船,愣是没说出一句话来。
诸葛亮和凌昊上了一艘船。
凌昊看着岸边的鲁肃,师父,您这估计得让周瑜大费心神了。
,诸葛亮点了下头,而后进舱。
大雾弥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面对面才能看得清楚。
凌昊命人快速行船,看着雾,若有所思。
有时候真的很巧合,一场大风使项羽错过了斩杀刘邦的大好时机,而这场大雾却又造就了后世的传奇,历史的发展,有时似乎就是天气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
凌昊又望了一会儿江面,转身进了舱。
虽知今日是夜晚行事,凌昊白天也补了觉,到了三更,仍是有些倦意,昏黄的烛光加上微摇的船身,凌昊揉揉太阳穴,看向诸葛亮,依旧是白日里的样子,毫不见倦意。
凌昊打起精神,他可不想给诸葛亮拖后腿。
五更天,船已经行至曹军水寨。
诸葛亮让人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排开,然后开始在草人布幔的遮蔽下擂鼓呐喊。
不多时,各船军士停止擂鼓。
师父,这布幔可结实?,诸葛亮饮着茶,足矣,经受五六千箭矢不成问题,二十艘船的话,该是够了。
诸葛亮这边擂鼓刚停没多长时间,就听见曹营人声沸扬,几乎霎那间,凌昊就听见了破空的声响,船身一震,耳边尽是箭矢插进布幔的闷响,甲板上还有箭矢落地的声音,可见势头之猛。
估摸着半侧船身已经差不多嵌满了箭,诸葛亮命人调转船身,继续擂鼓。
船头调转,由于重力缓缓向一边倾斜,箭雨依旧。
船舱的木门上瞬间插满了箭,总有种不好的预感……刚想到这,凌昊便见木门猛地一颤,箭雨让舱门刹那错了位,几只箭唰——地就射了进来。
凌昊瞳孔微缩,几乎在同时几步迈到诸葛亮面前,小心!,凌昊左臂一挡,将诸葛亮扑倒在地。
几只箭咚——咚——插进耳边的船壁。
船头调转完成,诸葛亮睁开眼,耳边险险地插着一支箭,上方的凌昊眉头微皱。
子玄,你怎么样?,诸葛亮旋即坐起身。
凌昊摇摇头,没事。
,左手松开,一支箭掉下来,沾着血迹。
诸葛亮抓住凌昊的左手,掌心一道被箭划开的血口一直延伸到手腕,凌昊竟然直接用手握住了疾驰的箭……诸葛亮从衣角处撕下布条,向桌上看去,只有一壶酒和一壶茶水。
诸葛亮皱紧了眉,总之,先包扎止血再说吧。
,将凌昊的手缠妥,诸葛亮才放开凌昊的手,抬眸就看见凌昊一脸歉疚,当下心里不知什么滋味,叹了口气,道:傻瓜,你愧疚什么。
,凌昊张张口,但没说什么。
诸葛亮看着凌昊,最危险的时候往往是最能见证人心的时刻。
如果凌昊犹豫一秒,也许那枝箭就不仅仅只是插进舱壁这么简单了,但是,凌昊若是有丝毫偏差……子玄……,诸葛亮声音沉沉的,透露着一种无奈。
师父,不过是一些皮肉伤,擦些药酒马上就好了,没什么大事。
,凌昊抬首,左手晃了晃,示意没事。
诸葛亮止住凌昊的动作,皱着眉,刚包好,不要乱动。
,诸葛亮轻轻叹了口气。
师父——,下一秒,凌昊有些怔愣,诸葛亮轻轻拥住凌昊,没有说话。
凌昊一直僵着身子,显然不知道什么情况,直到诸葛亮松开他,才咳了声,脸上带了些尴尬。
诸葛亮见状却笑了,谢谢你,子玄。
,凌昊闻言,这才知道诸葛亮刚才举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