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团队里有两个运动员,所以后来南风又聘请了一个陪练。
有时候陆笙和徐知遥会一起练习一会儿混双。
混双的赛事本来就少得可怜,他们只能平时多练习,保证手感。
圣诞节到了,为了帮团队里的两个国际友人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大厨包了一顿牛肉大葱馅儿的饺子,大家吃得都很嗨皮。
穆勒还说希望以后每年过圣诞都吃牛肉大葱馅儿的饺子,陆笙总感觉哪里不对。
圣诞节之后就是新年,陆笙和徐知遥的跨年是在训练中度过的,晚上大家一起去海边看烟花,这就算过节了。
一月份的第一个赛事是深圳公开赛。
深圳有两种网球公开赛,一种是wta的,在一月份,一种是atp的,在九月份。
就wta而言,深圳公开赛和广州公开赛的级别是一样的,都是国际巡回赛,单打冠军可获得280分。
不过,深圳公开赛的总奖金比广州公开赛高一倍,又是在年初大家已经休整完毕,因此深圳赛的阵容一般比广州赛要好很多。
乔晚晚也参加了深圳公开赛,和陆笙分在同一个半区。
前段时间乔晚晚在网上各种被抨击,其中时不时地出现陆笙的名字,导致乔晚晚对陆笙越来越看不顺眼。
这次和陆笙分在同一个半区,她赌了一口气,一心想要和陆笙打一场,把对手踩在脚下。
但是陆笙这次的签运不太好。
打到四强赛时遇到赛会的一号种子选手,结果止步八强。
然后一号种子在半决赛里又把乔晚晚淘汰了。
深圳赛结束,就迎来了每年的第一个大满贯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由于陆笙在去年亚运会上有着抢眼的表现,因此虽然她依靠排名依旧无法入围澳网正赛,却是获得了外卡待遇。
澳网主办方给陆笙发了两张外卡,一张单打的一张混双的,凭借外卡,陆笙无需再打资格赛,可以节省很多体力。
南风和穆勒对陆笙本次出征澳网倒是也没抱太高期待。
网球比赛的成绩是用经验堆积出来的,陆笙在实战经验这方面还是很欠缺,到了顶级赛事上一定会不适应。
更何况她凭借外卡打正赛,到时候遭遇的多半都是比她排名高、经验多的选手。
南风觉得,哪怕陆笙一轮游,那都不算意外。
首次打大满贯正赛就在第一轮被淘汰的选手,多如牛毛。
结果比他预想中的要好一些,陆笙在第二轮才被淘汰……也是她签运好,第一轮没遇上种子,对手排名八十多,发球很生猛,但是球路太粗放,防守的时候简直像是在站桩,多拍稳定性很差……这样的球员,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但是到了一定程度,缺点会成为限制她职业生涯的致命因素。
所以陆笙赢她赢得还算轻松。
第二轮陆笙遇到一个伤退复出的老将,老将打得滴水不漏,实力远在陆笙之上,陆笙输得心服口服。
真正一轮游的,是陆笙和徐知遥的混双。
混双有三十二个签位,他们很不幸地抽到了二号种子,第一轮就被打下来了。
其实俩人发挥都算正常,只不过单兵作战能力和对手有着很大差距,加之各自和世界级选手对垒的经验都太少了……仅仅依赖配合与默契,无法弥补这些差距。
陆笙倒是觉得没什么。
这可是大满贯耶,第一次打这种赛事,体验的意义更大一些,就不要求名次了。
徐知遥却一直闷闷不乐的。
直到回国的时候,他依旧情绪低落。
陆笙觉得很奇怪。
徐知遥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再清楚不过了。
此人没心没肺,活得像个蛇精病那样无忧无虑,不太可能因为输一场比赛就难过。
徐知遥,你到底怎么了?陆笙忍不住了,问他。
唉,徐知遥愁眉苦脸地叹气,师妹,我觉得我拖累你了,我不配做你的黄金搭档。
徐知遥对自身的单打不怎么在意,但是对于和陆笙的混双,他是相当自信的,亚运会里砍瓜切菜一样横行无忌,更加重了他这方面的自信。
人在极度自信的时候,对自身实力的评估有可能失去准头,坦白来说徐知遥真有点飘飘然了,拿到澳网外卡时,觉得他和陆笙驰骋世界级赛场的时机终于来了……然后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型。
这一次失败的打击,比被穆勒叫一万次弱鸡都来得大。
而更加令徐知遥沮丧的是,他明显能感觉到,这次比赛,在两个人的配合中,是他,拖了陆笙的后腿。
赛场上很多时候他知道该怎么做,但他做不好,脑子里有各种策略,却无法有效地施行,因为实力不够。
大满贯赛场上的混双,除了极少数的外卡选手,余下都是同样参加大满贯其他赛事的选手们临时组的队伍。
也就是说,不管一个队伍的配合怎样,各自的实力至少都是大满贯正赛级别的。
实力差距太大,别人的临时队伍随便打打,都能秒掉他和陆笙的长期训练。
所谓的配合、所谓的策略,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显得那样苍白又无力。
平生第一次,徐知遥感受到了绝望。
陆笙觉得徐知遥的想法很不可思议,你怎么会这么想,我们两个是一体的,不存在谁拖累谁的问题。
徐知遥没说别的。
在喜欢的人面前,那点微弱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对她倾吐自己的郁闷和绝望。
连穆勒都感觉到徐知遥情绪低落了,连着好几天没有骂他弱鸡,隐晦地表达了一点安慰之情。
南风把徐知遥单独叫到跟前谈了一次话。
南风说,首先我要感谢你,没有骚扰陆笙。
徐知遥心想,我都心塞成这样了,您就不要提这种事情让我更心塞了好么……接着南风又说,有些人之所以做不到出类拔萃,并非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资质不够好。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残忍。
徐知遥哭丧着脸,是挺残忍的,你是不是早就觉得我资质不好啊……不,我的意思是,你做不到出类拔萃,原因很单纯很简单,完全没有疑问——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徐知遥低下了头。
你不努力,却想和那些日复一日进行魔鬼训练的对手们拥有一样的实力……你怎么想得那么美?有天分很了不起么?这个圈子能混出点名堂的,谁还没点天分?他说好毫不留情,徐知遥脸上火辣辣的,回想一下自己这二十多年的人生,却发觉南风说得句句在理,无懈可击。
他,徐知遥,在过去的人生中,从来没有为哪一件事而努力过。
就算是作为运动员,他也不如同辈们训练刻苦。
他总是不费力气就能得到某些东西,可是,他不费力气获得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永远饱含着汗水的结晶。
一想到从前徐知遥那个倒霉样子,南风就来了脾气,像是教导主任上身,又说道:我从前不建议你走这条路,现在依旧不建议,职业运动员是最需要努力和拼搏的行业,你却没有。
假如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你去上你的大学,毕业照样有饭吃。
你现在这样不上不下地像块烂泥,一辈子混在低级比赛里,有什么意思?陆笙比你起步晚,但现在早已经赶超你。
照此下去,不出两年,她一定会把你远远地甩在身后,你们就是天壤之别。
到时候你不要再拖着她了,她可没心情陪一个九流小球员玩闹。
就算她顾虑到面子还和你打混双,你自己想想自己配得上配不上!徐知遥沮丧无比。
南教练说话很不好听,但句句是实话,句句是诛心话。
他,真的配不上师妹了!南风最后说:滚回去好好想想吧!徐知遥低着头失魂落魄地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南风又把他叫住:等一下。
徐知遥回头看他。
南风突然冷冷一笑:陆笙是我女人,以后你但凡敢对她有点非分之想……呵呵,老子弄死你。
徐知遥:……敢问您的为人师表呢……第一个冠军徐知遥情绪低落了几天之后,突然反弹了,训练变得非常地积极热情,把穆勒和洛水滨都吓了一跳。
为什么会突然这么积极,大家都能猜到是因为知耻而后勇,但是这货能坚持多长时间呢?穆勒觉得最多三天,洛水滨比较乐观,认为能坚持一个星期。
宋天然为自己的好哥们儿撑场子,坚定地认为至少半个月……最后大家私下里开了个赌局,赌徐知遥能坚持多久。
陆笙也参与了赌-博,只有她一个人认为徐知遥能一直坚持下去,彻底改变自己。
开年以后陆笙要参加的赛事,都是穆勒和南风商议之后敲定的。
网球的职业赛事很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取赛事很关键。
比如陆笙,根据她现在的排名,南风综合选取了少量itf赛事和相对来说更多的wta赛事。
wta赛事选同等级别下奖金比较少的,同样的积分,奖金少意味着竞争压力小,这有助于陆笙揽积分升排名。
选好比赛之后,报名办签证订票等一应杂务都被南风包了,如果他公司那帮下属知道老板跑去给人做秘书的工作,大概会哭一把。
2月上旬陆笙去泰国打了一次wta国际巡回赛,打到四强,还不错。
到此,陆笙的排名闯进了前120。
越往前,排名升得越慢。
陆笙短期内的目标是打进前一百,这样子不用外卡也能直接打大满贯了,不需要从挑战赛开始爬……2月下旬,南风告诉陆笙,要带她去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这个时候有一场国际巡回赛,陆笙是知道的,但是她很诧异:那个是红土赛吧?对。
陆笙弱弱地说,我没打过红土赛……这次之后就打过了,南风揉了揉她的头,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我和穆勒一直认为,你适合打红土赛。
陆笙这个时候才后知后觉地说,所以穆勒教练让我苦练旋球技术,也是因为这个吗?嗯,有一部分原因。
旋转球想要发好,一定要有足够的力量,所以陆笙想要练好旋转球,一个前提就是要把击球力量练好。
她一直以为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她的综合实力……好吧这样说也没错。
反正她没往红土那方面想,主要原因是太不熟悉了。
红土是网球场地的一种。
不同的材料,性能是不一样的。
在所有球场中,红土球场是弹性最大的球场。
弹性大,网球反弹缓冲的时间更长,这样回弹之后的速度就会放缓,而弹跳高度则更高。
这一特点决定着红土场地慢球速的特性,因此它又称为慢场。
球速慢,并不意味着人可以反应慢,相反,球速慢的时候,对手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变换线路,拉角度,这个时候你必须有足够的奔跑能力去应对。
而慢球速带来的是更长时间的底线相持,一球多拍的情况很频繁,这会对球员在场上的奔跑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多拍情况下的击球稳定性也很重要。
综上,防御能力强大的球员,在红土场上往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过么,只防不攻也不行。
红土场上最好的攻击武器是上旋球。
上旋球落地后反弹角度大、速度会提高,这些特性在弹力强大的红土上被放大,从而形成无往不利的杀招。
当然了,并不是说打红土场一定要具备强力的上旋球能力。
如果你打不好上旋球,那么至少要能接好上旋球。
陆笙自己的上旋练得马马虎虎,不敢说好,只能说不差。
经过名教练的调-教,最近打得越来越有模有样。
所以南风就决定让陆笙去红土场上感受一下。
里约热内卢巡回赛是每年的第一个红土赛,与常规红土赛季(4月开始5月结束)所在的欧洲隔着一个大西洋。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反正wta里每年报名里约红土赛的大牌球员很少,今年更夸张,前二十名的球员里没有一个来的。
这可便宜陆笙了,不用打挑战赛,直接入围正赛。
甚好甚好。
陆笙提前两天到的里约,租了个当地的球场训练了一下,毕竟是第一次打红土赛,找感觉很重要。
南风作为陆笙的代表去帮她抽了签,很不幸和一号种子抽到了同一个半区。
一号种子是巴西本土名将莱西娅,目前世界排名第28位。
好在南风的手也不算很黑,如果陆笙能和莱西娅遭遇,那就要打到半决赛,半决赛之前无需担心被一号种子蹂-躏。
陆笙第一轮遇上的对手是个排名跟她不相上下的墨西哥姑娘。
墨西哥姑娘底线反手很好,放小球质量高,不过这个程度的攻击力遇上陆笙这种防守严密的,讨不到好。
倒是陆笙,试着用上旋球打她,尝到了甜头。
所以第一轮赢得还算轻松。
第二轮陆笙遇到的对手就有点生猛了,不仅上旋球打得好,还会滑步。
不过红土场比赛对体力的消耗很大,这个技法很炫酷的对手打到后半程,节奏有些放缓,陆笙抓住机会攻下来。
过程有点不尽如人意,不过至少结果是赢了。
打完两场之后,陆笙觉得红土场还不错,虽然是第一次打,但她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第三轮的对手明显强了很多,也是来自墨西哥的,技术很全面,重点是体力好,有韧性,打得不急不躁。
可以看出她很适合这样的场地。
陆笙和她磨了两个半小时,两度陷入赛点。
好在陆笙哪怕快输了也不慌不忙的,不知道是她运气好还是怎么的,最后连着打了两个压线球,锁定胜局。
第四轮就是半决赛了,陆笙要对阵的是一号种子莱西娅。
莱西娅的发球质量很高,底线和网前能力都不错。
不过就红土场而言,好的发球和上网都无法形成其应有的威力。
莱西娅还有一个特长是反手大角度的斜线击球,球的速度、线路、落点都非常棒,红土场的球速又更方便变线,只要给她机会,就可以借此得分。
她这个特长让陆笙很是苦恼,长距离奔袭的效果总是不好,还很消耗体力。
后来陆笙干脆放弃一部分防守,加强进攻,上旋球不要命似的豁出去打,这会儿也不纠结输赢了,当是锻炼吧!莱西娅却有点被打乱了。
她的防御其实并不如陆笙。
陆笙这一场比赛打得酣畅淋漓,她越打越精神,渐渐地竟然把莱西娅的状态打掉了。
比赛结束时陆笙还有点不敢相信,她就这么赢了?赢了世界排名前三十的选手?天哪!南风笑问她:你以为自己不可能赢?陆笙挠了挠头,确实有过这种想法。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是竞技的魅力。
连一号种子都拿下了,陆笙自信心爆棚,决赛时打得超级放松。
而她本身的技术特点又非常适合这片土地,所以最后不算太艰难地拿到了冠军奖杯。
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座wta奖杯,意义重大。
而这次比赛也让她明白了,不管对手排名多高,都不是无懈可击的。
左右比赛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但这些因素里并不包括排名!带着奖杯,载誉归来。
国内媒体早就听闻消息,把她夸得要上天了。
有人联系南风,又提采访陆笙的事儿,南风都回绝了。
他觉得媒体的追捧有可能导致陆笙心性浮躁,她毕竟只有二十一岁。
回来之后,陆笙发觉徐知遥并没有训练。
难道又在偷懒吗?她突然感到很失望。
穆勒问洛水滨:他坚持了多少天?洛水滨:其实直到昨天他都一直在坚持,不过今天他突然说要做点正事。
什么事?额,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玩电脑。
陆笙:(╰_╯)#这算什么正事啊!她好生气啊,丢下众人跑去找徐知遥,在他房间门口砰砰砰地砸门,徐知遥,开门!徐知遥像是被她吓了一跳,开门之后小声问她,师妹,你怎么了?陆笙瞪了他一眼,不说话,直接闯进他的房间,果然看到桌上有台开着的笔记本电脑。
她看了一眼电脑屏幕,已经提起一口丹田气决定开口责问,然后突然发现……额,看不懂……这就有点尴尬了。
她抬手摸摸下巴,故作镇定地说,你在做什么呀?一提这个,徐知遥来了精神,嘿,我想了一个好办法。
你知道数学建模吗?知道一半。
徐知遥:一半???数学这俩字我知道,后面那俩字,不是很清楚。
师妹你真谦虚……徐知遥给她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构想。
虽然他说的话她听不懂,但是在他生僻的词汇中夹杂了一些知名球员的名字,于是陆笙突然觉得貌似发现了真相:你想用这个打网球?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你是什么意思啊……徐知遥有点忧伤,感觉翻遍整个训练基地都没有懂他的人……/(tot)/~~最后他只好简单说道,总结来说就是根据球员的过往表现作出统计数据建立模型进行行为分析最后获得针对策略。
有用吗?还不确定,我正在尝试。
如果有用的话,别人早就这么做了吧?那不一定呢,要做这个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
陆笙想说,可以让数学家做了然后告诉球员们结果,但是转念一想,数学家们和球员的沟通很成问题啊……有那个时间精力球员们大概更希望多训练一会儿磨练技术吧……算了,由他去吧,只要不是堕落就好了。
陆笙拍了拍徐知遥的肩膀:加油!徐知遥面容一肃:好!他那么郑重,倒让陆笙有点担忧:我就是随便客气一下你不要太当真啊……玩够了就去训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