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139章 怕死 ◇

第139章 怕死 ◇

2025-03-22 06:35:51

◎方丞相:咱俩一起去死吧◎萧瑾早知道司徒恭会来找他, 这开封府已经破了,齐皇也找到了,司徒恭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逗留太久。

首先要解决的, 就是他。

萧瑾很有觉悟, 他就是燕国目前最大的一个阻碍。

只要解决了他,一切都好说。

将司徒恭跟贺辞请进来之后,萧瑾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震惊的。

这燕国还真敢, 也不知是不是太瞧不起他们了,竟然只来了两个人。

而萧瑾这边, 从王从武到冯慨之,从简玉衡到下头的状元探花,一溜足足有十个人。

在人数上, 他们已经狠狠地压倒了对面,但这样好像显得他们底气不足一般。

萧瑾伸手, 请二人入座。

司徒恭坐下之后看了一眼桌上摆放的茶水,茶是雨前龙井,果子也是这个时节不常见到的,至于点心更是精致小巧, 不知费了多少心思。

这一眼, 司徒恭便看出了他们与夏国有多大的差距。

燕国吃穿虽不差, 但却远没有这样文绉绉的讲究,不似夏国这群人, 好像天生就比他们会享受一样。

耽于享乐, 这样的夏国能变成如今的模样, 可是奇了怪了。

萧瑾缓了一会儿才问:不知燕国陛下造访, 有何贵干?司徒恭挑眉:您不知道?萧瑾故作懵懂:这个确实不知, 还请陛下赐教。

司徒恭一阵无语, 他其实并不喜欢这样绕来绕去,格外浪费时间。

他议事向来都是直来直往,那些拐弯抹角的废话是能少则少。

眼下司徒恭也不愿意在这里猜来猜去的,他直接同萧瑾道:你我两国共破了这开封府,只是燕国率先破了城,不知贵国可否能割爱?……这样他怎么回呢?萧瑾被司徒恭的直接弄得呆愣了一会儿。

这人怎么上来就把底牌掀了,不会客气客气说两句场面话吗?倒弄的他不知道怎么往下接了。

萧瑾不好开口,冯慨之却阴阳怪气地开了口:话也不能这么说。

虽是贵国率先破城,但我夏国也出了大力气,若与夏国那几炮,攻城能那般容易?您也不能只瞧到了自家出的力,反把夏国不当一回事吧。

咱们俩国如今可还有盟约呢,过河拆桥的话,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司徒恭微微往后靠在了椅子上,似笑非笑地看了对方一眼:朕没空跟你们耍嘴皮子,今日过来也确实是诚心相商的,就是不知贵国可有诚意了。

冯慨之怒了:你说的诚意指的就是在此耀武扬威?司徒恭不屑一顾地冷笑。

他从来没将冯慨之这种跳梁小丑一样的人放在眼中,说话也毫不客气。

他是没必要同一个夏国的大臣计较,但是这人话太多了,吵得他耳朵疼。

若是在燕国,朝中断不会有这等人的存在。

冯慨之被那声冷笑刺激得不轻,正要跳脚,却听丞相贺辞说:冯尚书勿怪,咱们燕国人一向直爽,说话也是快人快语,满是诚意。

贵国不妨将条件摆出来,看看能不能议。

我等今日前来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挑起争端。

冯慨之怒了:你们如今这态度,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吗?萧瑾压了压手。

冯慨之见状,憋屈地闭上了嘴巴。

其实他觉得要是还能让他说的话,他肯定能把这君臣二人挤兑死。

但这样肯定是会得罪人的。

萧瑾算是看明白了。

今日份问题症结就出在交流方式上面,他们这边弯弯绕绕的说习惯了,讲究一个春秋笔法,对方却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喜欢开门见山。

这要继续拐弯抹角下去,今儿就真的没得谈了!两边议事,坦诚是最要紧的。

对方已经足够坦诚了,萧瑾也得给出自己的诚意,他道:不瞒您说,这开封府乃是中原腹地,谁不想要呢?不过念在你我二国有共同伐齐的情分在,将开封府让给贵国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只是此次夏国大军来拔,所费之资巨大,舍了这开封府,总得……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吧?司徒恭终于笑了一声,觉得夏国这边总算是出了一个能正常讲话的人。

他不介意萧瑾提要求,只要别太过分就行了:贵国想要什么?萧瑾沉吟:京杭运河整条河道及其以东的全境,如何?司徒恭迟疑了一瞬,京杭运河以东,那不就是山东一带,燕京一带,加上东北全境呢?山东已经在夏国人的掌控之内了,便是不给也是他们的,这燕京地方也不错,但是跟开封府比起来却差了好大一截,至于东北,更是个不毛之地。

这比他预期的条件要好多了,司徒恭直接应下:好,朕应了。

萧瑾立马道:陛下爽快!司徒恭不是爽快,是已将利弊分析好了。

他本就要灭了齐国的,分出一点土地给夏国,就当是安抚了。

跟开封府比起来,那些地也不算什么。

司徒恭满意,萧瑾也满意。

有了这运河,南北的交通便能更加顺畅,往来经商也跟便利。

而且,他要的这些地方都是能种粮食的,尤其是东北,虽然现在看着不起眼,但若是开发出来了便又是一片粮仓。

且这地方种出来的粮食口感还好,萧瑾可怀念后世的东北米了。

待他回去之后,定要移一部分的民去东北开荒,一如之前去两广开荒一般。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这开封府就算给了他们他们也把握不住。

没有足够的实力,可护不住这块风水宝地,半推半就给燕国得了。

事情议定之后,燕国边彻底接手了开封府。

翌日,大军继续北上,准备再将齐国余下土地全部全都收入囊中,最好还能活捉齐皇,灭了齐国的皇室,彻底断了他们死灰复燃的可能。

燕国一马当千,萧瑾则慢悠悠地领着军队跟在后头。

他是不打算再打仗的,打仗怎么着都得死人,他可不想夏国的军队里头少了谁,哪怕一个也不愿。

萧瑾对现在的情况很满意,他们一个人不少,却白得了这么多的地,划算!两边开战的时候,夏国就在旁边摇旗呐喊就行了,实在站不住了,便朝着城门放两个炮,显得他们不是那么没用。

且夏国的人都喜欢邀功,明明只轰了几炮,却像是他们立了多少汗马功劳一样吹嘘不止。

司徒恭将一切看的眼里,当蒙阳大骂夏国从上到下都不要脸时,他难得没有斥责。

司徒恭改变了想法,那个夏国皇帝是不聪明,但脸皮却足够的厚。

在他们后面跟了一路,他们冲锋陷阵的时候,他却从没想过要搭把手。

司徒恭对萧瑾的观感逐渐变得复杂。

一次攻城胜利之后,司徒恭寻到了机会同萧瑾独自说了一会儿话。

司徒恭还是一如既往地耿直,见面之后头一句话便问:你不喜战事?私下说话,竟然连敬语都不用了,直呼起了你。

萧瑾对司徒恭的性子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也没遮遮掩掩,直接承认:不假。

为何?只要起了战争,便会有流血有杀戮,无数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样的事谁会喜欢?司徒恭默默地想,他就挺喜欢的。

没有一个想成就霸业的君王会讨厌战争。

唯有通过战争,他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才能不断培养自己的势力。

若无战争,拿什么让别人服你?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战争让人心服口服?国家强大,君王仁善,海晏河清,自然会有人才主动归顺,岂不闻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不是萧瑾喜欢装模作样,而是他的确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战争来扩大夏国的影响力,哪怕他对付齐国,对付蜀国,其原因都是因为两国犯到了他手上,若不是别人欺负到头上了,萧瑾也不会主动入淌这滩浑水的。

司徒恭笑话萧瑾的天真,却也没有反驳什么。

想法不同,不必细究,就算争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何必呢?司徒恭客气地说了一句:但愿有朝一日能见到你若说的那一幕。

阁下就拭目以待吧。

萧瑾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

司徒恭却想着,天下归心那也是归的燕国,而非夏国。

两人也只说了这么几句话,过了一会儿便被人打断。

之后北进的时候,便一直没找到私下碰头的机会了。

燕国军骁勇善战,又有夏国那威力巨大的火炮在边上助威,一时间算得上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一个城能撑得过三日的。

才一月有余,大军就已经打到燕京了。

齐皇听到消息,如临大敌,一早就想往北边逃了。

只是这回没逃成,被方丞相给拦住了。

哪怕是为了齐国的脸面,为了最后那点骨气,方丞相都不能放任他离开。

他们已经逃了一回了,可不能再逃第二回,倘若每次都当逃兵,那齐国列祖列宗的棺材板都快要压不住了。

方丞相也不是不怕死,但他更怕死不瞑目。

纠结了一路,方丞相终于还是选择坦然面对,他同齐皇道:城破之日,臣带您一块儿投湖吧。

齐皇:……!!!他说的轻描淡写,齐皇心里却掀起了滔天骇浪。

这,这……有毛病吧,他活得好好的干嘛要死?!他还没活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