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166章 尴尬 ◇

第166章 尴尬 ◇

2025-03-22 06:35:51

◎说坏话被逮个正着◎萧瑾看了一圈发现人都跑出去了, 也准备跟司徒恭一块儿出去看看。

今日萧瑾身边待人并不多,大多数官员都混记在人群当中,看到长得像是富商的, 便上前试探一二。

若是不买, 自然作罢;但若是有人愿意买茶叶,便立马带到一块儿细谈。

这一上午的功夫,已经谈成了好几笔的大生意了。

当然, 要说最大的还是消萧瑾那一单。

既决定要出去看看看,一时间却也没想好究竟去哪儿, 今日热闹得地方也远不止斗茶这一处。

好比东侧还有人搞了一出流觞曲水,文人墨客们倒是玩的很尽兴。

可萧瑾不乐意跟这些文人,因为碰上他们, 每回都会显得自己很无知。

这处便不去了,萧瑾准备去别处看看。

致远书院的学子们今日也倾巢出动, 每个地方都有书院的学生。

众人原本就是慕名而来,见到书院的学生交谈了几句之后越发钦佩起来,觉得这致远书院不愧是圣上赞誉过的。

学子们个个言之有物,与别家的不同。

司徒恭瞧见那些学生跟谁都能说得上话, 便跟萧瑾说:这书院里头的学子倒是没有一点架子。

那你是没看到他们的师兄, 也就是如今被分到燕京等地的诸位进士们, 那可比他们还要没架子得多。

萧瑾打开扇子潇洒地扇了两下,志得意满, 我们夏国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地方官, 都不需要摆架子, 没架子才是正经的, 以后都是要当官, 老是高高在上可不行。

是吗?司徒恭若有所思。

他不得不承认, 萧瑾说的是有几分道理的,但是这一点并不适应于如今的燕国。

国情不同,他们也没有夏国这样的条件,贸然效仿,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两人还没走走多久,便听到了一阵不大不小的说话声。

声音怪熟悉的,萧瑾正要分辨是哪个,就听到司徒恭道:是朱庭玉。

萧瑾挤着眉头:朱庭玉?他跑到这儿来做什么?两人再凑近了些许,这回声音便听得一清二楚了。

朱庭玉眼下不是为了做什么,他就是单纯地想要挑拨离间的。

朱庭玉这个人吧,不聪明,却有些小心思。

他既得罪不起夏国,又不想看着萧瑾名利双收,什么都要拿最好的,更见不得夏国一骑绝尘,将蜀国彻底甩在背后。

所以今儿见到这里有不少燕京一带的商贾后,朱庭玉便心思活泛起来了——武力上对付不了夏国,但他可以使些小手段呀。

说干就干,朱庭玉立马便拦住了几个燕京富强跟文人,对他们大谈特谈夏国朝廷是如何区别对待原来齐国的百姓的。

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跟对方道:相逢即是有缘,我见诸位似乎不是江南人士,那应该是北方的吧。

难为你们跋山涉水的跑到这儿,结果还是得在这些江南人手底下讨生活。

若是从前齐国人当家做主,哪里会受这样的委屈呢?说到底,还是上边的顶梁柱倒了,听说此次科举,燕京一带的考生并未有多少人入榜,还听说,朝廷内里有个南北榜,北边要录用多少人实则早就定好了,如今你们去看看便知,北边被录用的人数确实少得可怜。

唉,这是要绝了你们北方人入仕的渠道啊。

只是为首的那位不接茬,反道:我观阁下似乎是蜀地口音,怎么有空管夏国的事儿?朱庭玉后头的跟班儿立马说:我们家老爷是可怜你们,所以才来提醒。

可怜?我却并不觉得。

你家老爷口口声声说夏国苛待咱们,连科举都有暗箱操作,字字句句都是朝廷别有用心。

可你怎么就没想过,这办茶会的谷城县原先也是齐国的,被夏国收入囊中也不过这么些时间,如今变成什么模样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那怎么一样?朱庭玉一副你们怎么如此天真的表情。

那怎么不一样了?萧瑾从朱庭玉的身后慢慢走出,忽然出声问道。

朱庭玉在听到萧瑾声音的刹那就僵住了身子,许久,他都没有回身看一眼,似乎只要不看,就不知道来的人是谁。

可萧瑾那怎么可能会让他如愿呢,他还特别坏心眼地站在朱庭玉跟前。

背后说人坏话,被抓住了吧?朱庭玉:……避无可避。

他挪开目光,准备装傻。

萧瑾知道,他也就只有这么点能耐了。

轻重缓急萧瑾还是知道的,眼下重点不在朱庭玉,萧瑾跟这几个燕京来的人道:这位蜀国来的客人想来是喝茶喝醉了,有些口无遮拦,不过他应当也没有什么恶意,最多只是嘴碎罢了。

朱庭玉装死,不管萧瑾在阴阳怪气什么他不说话。

其中有位燕京富商见萧瑾气质卓然,便问:阁下是?户部一小卒,随圣上一道巡防谷城县的。

原来是户部来的大人,失敬失敬。

众人纷纷见礼,见他不愿意道出自己的名讳,也没有追根就底。

萍水相逢罢了,人家也没必要说那么多。

知道实情的司徒恭跟朱庭玉也不愿意戳破萧瑾的谎话,尤其是朱庭玉,他压根没脸做这件事。

自萧瑾开口之后,朱庭玉就一直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把自己给埋了。

他当皇帝十来年,从来都没碰到这么叫人下不来台的尴尬事。

萧瑾又道:我常跟在圣上身后,所以有些事儿知道的也比旁人多一些。

譬如,这科考一事并无什么南北榜,此次北方确实录用的人数不多,乃是原先齐国的科举并不适用于夏国,若缓个两年,北方的学子们适应了本朝的科考,定能脱颖而出。

燕京诸人都连连点头,道是自然,他们对自家的考生还是有信心的。

再则,朝廷不论是对燕京一带,山东一带亦或是辽东一带都是一视同仁。

正如你们所说,这谷城县原先也是齐国的,这一二年间的变化你们也看到了。

往后这样的变化,也同样会发生在燕京。

众人听罢,彻底放了心。

其实方才他们这么说,只是为了打这个蜀国人的脸,但是如今听到朝廷来的大人如此笃定地说出这样一番话,算是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心了。

萧瑾解释完了,方才告辞离开。

朱庭玉想了想,还是没脸跟上。

方才的尴尬,他此生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萧瑾正大光明地离开,朱庭玉却只能不尴不尬地偷偷走掉。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那些人就琢磨起了他们的身份。

那个蜀国来的看着不是很聪明的,没准也是蜀国朝廷的高官。

倒是他们这边的大人,身份似乎不至于此。

怕不是圣上吧,圣上也是这般年纪。

胡说什么呢,朝中这般年纪的多了去了。

这位虽看着矜贵,也未必是圣上吧。

一国之君何等尊贵啊,哪那么容易就碰上呢。

说得也是。

议论完了萧瑾,又对着朱庭玉一顿抨击。

这些蜀国人实在用心险恶,竟然想挑拨他们与朝廷的关系。

别说从前他们就不敢对朝廷有什么意见,见识了这次茶会之后,他们更不会了。

原来他们自诩中原大国,觉得自己的文化底蕴也是数一数二的,结果到了谷城县才发现自己开眼了。

夏国不仅在军事上压着齐国一头,就连在文风上也独树一帜。

且他们这些外地人过来之后,并未感受到有半点的不妥。

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说明官府对他们还是挺重视的,谁不想要别人对自己重视呢?都是俗人。

萧瑾也是。

他从茶会上过了一遭,得知斗茶还没结束,还要斗个三日之后,便决定三天过后再去看一看。

今日先算一算总账。

萧瑾问下头的冯慨之跟顾淮南:近日可谈了多少笔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