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170章 算盘 ◇

第170章 算盘 ◇

2025-03-22 06:35:51

◎又在背地里琢磨什么◎萧瑾一直在关注北边的舆论风向, 陆续收到余子谦等得回信,得知此次茶会成果不错后,便开始自卖自夸起来:朕就说这茶会非办不可吧, 朝中还有些憨人道朕尽做些无用功, 岂知,这些无用功比他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长篇大论还要有用得多。

冯慨之的马屁紧随其后:那是,他们这些蠢的哪里比得上圣上您?说着他又点了重点:微臣跟张丞相当初可是全力支持您的。

微臣对您的衷心日月可鉴, 不论您做什么,微臣都坚定的站在您这边。

顾淮南嗤之以鼻。

萧瑾也习惯了他这位冯大尚书的谄媚了。

他也不能骂什么, 毕竟冯慨之这回的确是出了力的,还有陈疏才,前期不少钱可是从他那儿拿的。

这回赚了些, 萧瑾却并不打算还回去,而是想继续广开书院, 另在北边开荒。

朝廷有余量,但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市舶司这边……先欠着吧,过些日子再给陈疏才提一提官位安抚一下, 待高句丽那边熟络起来, 还得陈疏才他们费些劲呢。

这事儿别人都做不成, 唯独市舶司,善于经商, 最适合同高句丽人谈了。

萧瑾许久不说话, 冯慨之便嘴贱地问了一句:圣上在想什么呢?想陈疏才的事。

陈, 疏, 才?怎么哪儿都有他?冯慨之一下变了脸色, 短短一句话的功夫就足够他在心里把陈疏才那个讨人嫌地骂了千百遍了。

这个老东西, 平日里在朝中与他争宠不说,等到了外头还要给他添堵。

真是气死人了!冯慨之满肚子牢骚,萧瑾却神清气爽,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办好了,剩下的便是善后了。

其实善后这种事情也用着他来操心,萧瑾大可以将一切都丢给顾淮南,自己启程回京,但比起回京城处理政事,还是留在这善后比较有意思。

于是萧瑾亲自参与了谷城县改造方案,众人经讨论后一致决定,往后这商业街一直保留下去,看看能不能发展成为地方特色,为了茶会所造之景也需留着。

茶会虽说结束了,但是还可借此宣传,往后谷城县便是旅游之地。

原先几年,这等想法只能是空想,但是这两年不一样了,朝廷在赚钱,民间也在赚钱,有钱有闲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景点才有存在的可能性。

萧瑾对谷城县抱有很大的期待,一如他期待周宜一定能把猪给他养好一样,他对张瀚之也有这样的期待。

萧瑾是个善于鼓励后生的人,他道:这谷城县托付给你朕很放心,若有朝一日,这谷城县的景致名声能比肩临安城,朕还得替谷城县百姓跟张大人道声谢呢。

张瀚之:……他快被鼓励得不敢动弹了。

就谷城县这种地方,还比肩临安城,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想啊,圣上的心是有多大啊?张瀚之不敢应,又不敢不应,最后只能折中表了决心:臣必全力而为。

冯慨之嚷嚷着说:张大人你这可一点都不诚心。

若是在临安,这会子必定有许多大臣都开始立军令状了。

张瀚之冷汗直流。

顾淮南见状,与冯慨之道:张大人天生腼腆,不会说那些话。

腼腆?谁信呢,不过冯慨之也就稍稍为难这个呆呆傻傻的张大人一下,他也并非故意找茬的。

此事暂且揭过,张瀚之乐得松了一口气。

反正这事儿他先表了态,至于能不能做得到,那他就不能保证了。

萧瑾也咧嘴笑了笑,反正事情交代下去了,张瀚之肯定会动起来的。

至于压力……有压力是正常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再说了,张瀚之真做不到萧瑾也不会怪他,毕竟的确是他强人所难。

只是这样一来,往后谷城县往来的人便只会多不会少,县衙的治理力度也得跟上,免得管教不成反生祸乱。

萧瑾又对张瀚之吩咐叮嘱了好些,把张瀚之又给吓唬得不轻。

他恍恍惚惚甚至有种错觉,自己比当朝丞相还要受圣上器重。

可是这份器重他实在是无福消受啊……吴山长还嫌他不够心乱,在那儿表示:此次茶会众人倒是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书院这边还可以立一诗社,每月请几位名人前来吟诗作画,每三月出一本诗词,兴许也能替谷城县立名。

顾淮南点点头:这倒也极好,诗社立起来往后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大可以向县衙开口。

张瀚之沉默了他,这个县令在一众大人面前显得唯唯诺诺,被安排了也不敢不点头。

这一场短会,除了张瀚之其他人都挺高兴的。

商议完了之后,萧瑾又想起当初修这商业街的时候,附近的富商大贾可是出了不少的力,虽然他们可能不是心甘情愿,但茶会能顺利完成他们也功不可没。

萧瑾这些年有意提高商人的地位,但却受到了多方阻力,如今碰到这样的事,他下意识地就想开恩,允许他们的子弟参与科举。

但是稍后一想,萧瑾便打消了这不成熟的念头。

且不说这样做对于其他商人来说不大公平,单单是捐钱给官府便能参与科举的话,往后还不知要生出什么事情来,若有朝一日借着替朝廷办事的名义官商勾结,那可就因小失大了。

萧瑾于是退了一步,只给诸捐钱的商贾一些赏赐。

皇家的赏赐,象征意义实则是大于实际价值。

那些商贾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得御赐之物,等县衙的官差带着御赐的宝贝跟圣上的御旨登门的时候,几个大商贾差点喜极而泣了。

先前的确有人抱怨,可如今看来,这笔钱花的可真是太值了。

不过仔细想想,为朝廷花钱的好像都不会白白浪费了银子。

第一茬给朝廷捐钱的人恰恰赶上了朝廷最穷的时候,所以给的赏赐也叫人眼红。

随后众人捐钱,便再无这样的待遇了。

不过凡事贵在第一次,他们倒是能理解,所以一个个都是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寻常百姓看足了热闹,大商贾得了体面,小贩们也这短短半个月也赚够了平常一年才能赚够的钱,可谓是皆大欢喜。

若不是茶会非他们所能决定,他们真恨不得一直办下去。

这谷城县一行,萧瑾虽然并没怎么露过面,却已然尽收民心了。

然而朝廷三催四请,萧瑾等一切忙完了便再没有借口,只能领着人马原路返回了。

出门一趟这么久,值了。

只是可惜顾爱卿不能跟他一块回去,临行前,萧瑾没忍住握了握顾淮南的手:顾爱卿你可要早点把这东京路治理好,朕在京城等你回来。

顾淮南心里一暖,并未说什么场面话,只是应了一句好。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他此生之幸有二,一是遇见先皇得以进官场;二是偶遇圣上,得以重用。

先皇与圣上是他的再生父母,他受恩惠良多,又有什么理由不替圣上分忧呢?圣上想让他治理东京路,那他势必要将东京路变成第二个临安城。

这边是张瀚之与顾淮南不同的地方。

张瀚之初出茅庐,碰到难处便觉得自己不行,可顾淮南却并不畏惧,反而迎难而上。

因为他从来都是这样过来的,若是畏难,他从一开始就不会来临安,更不会与李家对上。

目送着萧瑾离开,顾淮南对着身后的知县县令们露出温和地微笑:先回去吧,待会儿随我一道议事。

这突兀的安排,直叫人一点预料都不曾有。

萧瑾回程时开始回程了,但却并不怎么赶路,路上也是晃晃悠悠,若是碰到了贪官污吏,还会当场出手整治。

分明二十来日就能抵达临安,结果愣是花掉了一个月。

待一个月过去,萧瑾行至临安城门下时,他竟然有些破天荒的心虚起来。

在外玩耍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如今回来即将要面对张丞相跟王尚书时,萧瑾忽然有些不好意思了。

冯慨之平时挺有眼力见的,这会儿却像是失了智一般,开始催促萧瑾:圣上你怎么还不入宫?张丞相都已经带人在皇城门外候着了。

咳,就你话多。

萧瑾横了他一眼,也知道不得不面对这些,逃避也没用,遂叫人继续驾车。

不过萧瑾想了想又觉得奇怪,过了一会儿又掀开车帘,质问冯慨之:从前回宫怎么不见你如此积极?冯慨之眼神飘忽了一下,不过立马又正经了起来:从前是从前,这回出门时间长一些,实在是想念张丞相他们了。

是吗?是!肯定是!萧瑾没好气地放下车帘,眯着眼睛沉思。

冯慨之绝对有事瞒着他,没准张崇明也参与其中,且还是不能叫他提前知道的事儿。

这几个人肚子里头不知道装的什么算盘呢!不过萧瑾也不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此生除了逼婚无所畏惧,逼婚那么尴尬的事儿他都经历过一回了,别的也都不算什么了。

作者有话说:这本要接近尾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