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不会坐视不管◎燕国人居心叵测, 林檀与薛仁等又都是最耿直不过的脾气,一点就炸,哪怕有韩攸从中调停, 两边人也是剑拔弩张。
萧瑾还在议事, 猛然听说这个消息,立马就赶过来了。
过来之后才发现,已经迟了。
人的确是被杀了, 不管是他主动寻死还是被人误杀,这件事情都跟林家军脱不了干系。
毕竟, 那个小将死的时候,旁边还站着不少燕国人。
如今燕国人群情激愤,正在讨说法。
且尸体放在草席上还未安葬, 就这么抬在两边人中间,也不避讳着点儿, 萧瑾看了一眼便觉得晕。
更让他晕的是两边这浓浓的火药味儿,这若是不劝和一些,只怕今日便要开战。
萧瑾顾不得多想,连忙挤到中间, 一手压一边, 好声好语地道:都是盟友, 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的?蒙阳倔脾气上来也不管过来劝的是谁,下意识地挥了一拳过去:少说废话!萧瑾这感觉一阵劲风袭来。
拳头都快要挥到萧瑾脸上时, 后头的简玉衡出其不意地伸手, 硬生生接住这一拳。
众人一静。
蒙阳脸色微变, 挣了一下, 竟发现自己没有挣开。
他心跳都慢了一拍, 目光落在简玉衡身上时, 终于将原本的轻慢都舍弃了。
上回在齐国比试的时候,这人还没这么大的蛮力,怎么如今长进了真的多?此次攻城,有林檀在前面挡着,夏国的一众武将并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简玉衡也不过当一当马前卒,并未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蒙阳本来都忘了这号人,如今忽得撞上,又被来了一次狠狠的下马威,真是可恨。
简玉衡冲着蒙阳笑了笑,只是那笑容里怎么看都透露着一股凛然的寒意:拳脚无眼,蒙将军还是客气些,伤了人便不好了。
说完,简玉衡手一松。
蒙阳顺势收回拳头,暗暗揉了一下关节。
经此一事,蒙阳也不好在萧瑾跟前耍横,但是该表的态度,他还是要表出来,是以蒙阳便跟萧瑾道:您说的倒是轻巧,合着死的那个不是您帐中的将军。
这可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是我部下最得力的干将,凭他的功绩,往后封王拜相也未尝不可。
这样的一员大将,楚国那边说杀就杀了,实在是可恶!连我燕国的将军都敢杀,来日,是不是还要带兵杀进燕国皇宫里去?薛仁怒气上涌,整张脸都是红的。
见对方如此胡搅蛮缠,薛仁自然不会放任他们污蔑自家人:简直一派胡言,你只说楚国杀了你燕国的将军,怎么不提示你燕国人百般挑衅在先?挑衅一句就要被灭口?我还不知,楚国就是这么讲道理的?你——薛仁虎目一瞪。
我哪里说错了?蒙阳挺着腰,分毫不让。
他生得壮实,又比薛仁略高半头,光是站在那儿有一股浓浓的压迫力。
再加上他们兵强马壮、混不讲理的模样,真是叫人恨得牙痒痒。
薛仁与林檀只恨不能当场与他们厮杀起来。
他们虽是小国,却也不是什么人想欺负就能欺负的。
萧瑾见势不好,连忙拦着。
知道这次定是林檀中了套,人家摆明了就是想借题发挥,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攻打江陵府、灭了楚国,顺便再收楚国之地。
眼下若主动出手,岂不是遂了他们的心愿?萧瑾也知道,跟蒙阳这个武夫讲道理是不行的,他看向打从方才开始便一直静坐在旁,无甚表情的司徒恭,追问道:今日之事,并非要闹得你死我亡才能收场。
咱们三国联合围剿蜀国,彼此间也算是有了过命的交情,此事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不了,我让楚国赔礼道歉,再将伤人的交出来随你们处置就是了,何故闹成这样?难道,燕国竟从未将我等看做盟友?司徒恭眯了眯眼,许久才沉声道:你我虽是盟友,但今日被害的是我燕国子民,纵有盟友之情,也难抵我燕国子民的性命。
言下之意,是不能善了了。
林檀一下子就火了:你待如何?司徒恭与贺辞都未开口,蒙阳冷笑一声站了出来:楚国杀我良将,显然未曾将燕国放在眼里。
我燕国向来有仇必报,既是军营里头的厮杀,那便在战场上分个胜负!楚王也是武将出身,不会连这点血性都没有吧?他竟然无耻的用起了激将法,说实话,萧瑾眼下失望极了。
不是对蒙阳失望,这人向来都进攻性极强,只怕此事就是他撺掇的,萧瑾失望的是司徒恭,这个原文里头纵横捭阖,有帝王之相的男主司徒恭。
在此之前,萧瑾一度针将他当成朋友,也以为,有了之前的情谊,司徒恭多少有点可能会放过楚国,到头来,还是没抵得过国家利益。
也好,萧瑾自嘲,既然都撕破脸了,往后便都没有什么顾忌了。
他质问司徒恭与贺辞:贵国一定要开战?司徒恭定定地道:我只是为了燕国讨一个说法。
林檀冷笑:燕国陛下真是爱民如子啊。
薛仁也忍不住了,刺了一句:不过是听信蜀国那狗皇帝所言,想要江陵府的金矿罢了,何必绕了这么大的弯子、做这些跳梁小丑一般的把戏,真以为别人看不出来?蒙阳恼羞成怒,直接道:我看你们是死不悔改,既然如此,三日之后,战场上见!萧瑾运了运气,忽然开口:燕国真要同时与两国为敌?司徒恭看了一眼萧瑾,目光幽深。
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吗?贺辞道:此事与夏国无关。
楚国与夏国关系匪浅,夏国断不会坐视不管。
如若燕国执意开战,夏国必奉陪到底!蒙阳脸色骤变:早知你们一丘之貉!那夏国的狗皇帝其心可诛,可恨他们陛下还真把人当朋友,结果他们还没动手,这朋友却先对他们动手了。
蒙阳为他们陛下感觉不值。
王从武站了出来,不快道:说话放尊重些。
你们也配?如此护着楚国,不是一丘之貉是什么?既要打,燕国何曾怕过?蒙阳回头一看,立即抽出宝剑:正好让你们看看,燕国的剑有多锋利!王从武反手抽剑,直逼蒙阳:我剑也未尝不利!两边对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萧瑾不想在此多留,拉着林檀往后退了些,又对着油盐不进的司徒恭最后劝了几句:这两年燕国对外战事不断,只怕内里已经有不少亏损了,眼下还是休养生息的好,何必频频挑起战事。
若是赢了自然好,可若输了,燕国真能撑得住。
即便撑得住,又能撑得了多久?你们是粮食供应得了,还是兵器供应得了,亦或是火炮供应得了?此事夏国绝不会放任不管,燕国若敢进攻楚国,夏国必以全国之力迎之。
我夏国兵强粮足,人才济济,富甲一方,且背靠长江天险,易守难攻,陛下就这么确定自己一定能赢?说完,萧瑾便先走一步了,他言尽于此,真要开战的话,夏国是不怕的。
他才走不远,便听到蒙阳那个大嗓门在劝司徒恭,让他不要被蛊惑了,又道什么不能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云云……萧瑾冷笑,他就知道是这人挑起的事儿,真是一刻都不闲着。
燕国有一天被拖垮了,也都是因为这些好战的武夫!事已至此,萧瑾也就不愿久留此地了。
他让人将在蜀国抄家抄来的金银都装箱连夜带了回去,离了成都府,直奔江陵府。
一边退,一边布置兵力。
楚国他得护着不能让司徒恭给吞了,剩下蜀国的地他也不能让。
成都府是要不了,但是达州黔州等地,萧瑾却留了不少兵力在此。
一来这是离江陵府不算太远,占据这些地方也有利于看守江陵府;二来,他这回打蜀国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哪能一点利息都不收?林檀见平日里不管是的萧瑾为了这个每日殚精竭虑,心中也挺抱歉的。
毕竟若不是因为她,萧瑾也不会操心这些。
但她更担心燕国真的会不管不顾打过来。
楚国太脆弱了,跟燕国比起来实在不够看,百姓也一心想过安稳日子,燕国打过来的话,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遭了灭顶之灾。
林檀日日都在担忧,每每都会与萧瑾讨论,司徒恭到底会不会用兵。
萧瑾每每都是摇头,会不会用兵,取决于夏国如今对燕国的威胁有多大。
别看他临走的时候说了那么多威胁的话,但萧瑾真不确定司徒恭能听进去多少。
但愿他多少是有些畏惧的。
只要心中有畏惧,这战事朝不会轻易挑起。
作者有话说:古代攻城其实很慢的,这里给为了剧情推进,才这么快解决蜀国。
另外,那句我剑也未尝不利,是三国袁绍跟董卓叫板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