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39章 养猪 ◇

第39章 养猪 ◇

2025-03-22 06:35:50

◎都给我养猪去吧◎王从武一声放火烧山, 周围将士立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烧这第一把火。

他们虽区区几万人马, 但是对上襄阳城这所谓的三十万精兵强将, 根本没费多少心力。

襄阳本就是一滩散沙了,萧元涣这个王爷一死,根本没有多少人想要硬碰硬。

后来顾淮南使了离间计, 又让不少士兵疑心蒋浩之,军营之中更是各怀鬼胎。

王从武他们来时, 只稍稍动了手,对方便彻底四分五裂。

至于蒋浩之带领的这队人马,打是能打, 但瞻前顾后,还得护着王府里面的一堆妇孺, 打起来根本没什么意思。

唯有放火烧山把他们逼下来,才能打得尽兴!如今正春季,这几日襄阳城无雨,天气正干燥着, 山脚下农地与林地犬牙交错, 更有许多杂草直接堆放在山脚下当肥料, 正好方便了士兵放火。

想要火势大起来,费了一番功夫, 可一旦火势真正烧起来, 便势不可挡。

滚滚的浓烟从山脚上绵延而上, 火舌肆虐, 没多久就点燃了大片的山林。

火光忽明忽暗, 迅速侵袭至山腰。

顾淮南看着这火势心中还在想, 今日这大火烧过之后,附近的居民还得善后,需得交代官府补偿一些,免得他们日后生计艰难。

半山腰中,蒋浩之的情况也不太妙。

这火势倒是其次,主要是这烟实在太呛人了,若再不下逃命,只怕他们都得活活憋死在这山中。

这山的北侧是悬崖峭壁,他们如今这么多人,想要打那儿下去根本不成。

若真拼了命选那条路,只怕还没下山自己就先摔得半死。

他们皮糙肉厚的,可王妃乃一介女流,哪能经得起摔打?蒋浩之惦记着安王妃,安王妃却管不了他了。

眼瞧着火势渐大,再不下山他们就会被烧死,安王妃再也坐不住了,叫来蒋浩之,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质问:如今还不下山,你想让咱们活活烧死在这山中?蒋浩之解释:那山下全是朝廷的兵马,但凡下去就会被团团围住。

刚才他已派人下去巡视过,那山脚下早就已经架起了弓箭手。

他们只要露头就是死。

安王妃怒斥:即便如此,也比在这山上全军覆没来得痛快。

下去了也只能被人白白羞辱至死,在这山中还能留下一点气节。

你是要气节不要命了是吧?蒋浩之欲言又止,大丈夫岂能不战而降?可王妃对蒋浩之的不满此刻已经到达了巅峰。

想她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妃娘娘,几时受过这样的委屈?王爷身亡的时候,她便让蒋浩之赶紧出兵进攻京城。

后来她儿子被奸人毒害身亡,安王妃又催他赶紧发兵。

这人倒是答应的好好的,却借口屯粮,生生耽误了那么多时间。

若是他们先行一步也不至于被人步步紧逼,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安王妃不住地抱怨:说来说去,还不是你们不中用!王爷在世时倒是将你们一个个夸的天花乱坠,可有什么用?朝廷的士兵过来,不是一样被打的毫无反手之力?真是一群饭桶!蒋浩之握着剑柄,因为忍耐,也因为怒火,手心已经被剑柄勒出几个鲜红的印子。

然而安王妃却还是不愿意放过他:你若真有那本事,佯装投降先行下山,下山后砍了朝廷来的那几人,也算是报答了王爷对你的知遇之恩,可你有这能耐吗?王府的柳姨娘一听王妃竟然还有这样的心思,赶忙劝道:什么佯装投降?直接降了就是!咱们这些人就算豁出命来又能杀得了多少,到头来还不是咱们自己吃亏?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降了又能如何?左一句投降,右一句投降,反正都不愿意冒死,都是一群贪生怕死之徒,只怕她们从一开始她们就打着投降的心思了,甚至心里说不定还埋怨蒋浩之,埋怨他非得将她们从王府里头接了出来,纯粹的没事找事,晦气!人心不齐,如何迎战?口鼻之间都是树林焚烧的黑烟,耳边萦绕的都是这些怨怼责怪的怒骂声。

一句接着一句,每一句都在蒋浩之的心口上撒盐。

蒋浩之真想仰天长笑,笑自己这可悲的人生。

他一心想给王爷报仇,报答王爷的知遇之恩,结果还没到京城,就已经被人堵死在了家门口。

他拼死护着的一群人,不仅对他毫无感激之情,反倒视他如仇敌。

如今进,无处可进;退,也无路可退。

他骄傲一生,到头来竟然什么都不是。

哀莫大于心死。

蒋浩之如今也懒得分辨了,思衬良久,最后只能认命,平静地道:下山吧。

将军,如今下山什么后果,您就没想过?想过,可那又如何?左右都是死,下去吧……那我得宁愿自裁!蒋浩之一叹,若是不降,难不成让这些兄弟还有王妃娘娘跟咱们一道赴死?他们死不死无所谓,关键是王妃不能死。

一句话,说得身边众人心中像是压住了一块巨石,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一眼就看到了生命的尽头。

蒋浩之说降,也就只有王府那群人听着是真高兴。

不过上山容易,下山可就难了。

这火舌太过骇人,他们不知绕了多少远路,才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下山的小道。

那就在蒋浩之带着将士下山之际,路口处早已有人要在此等候他多时。

蒋浩之刚一露面,朝廷的人便立马持刀向前。

蒋浩之本想死战,可听到后面王妃的惊叫声。

,又心生悲凉悲凉地放下了刀。

他的武器落地后,脖子上便多了几把刀。

蒋大人,别来无恙。

蒋浩之循声望去,就见朝廷那位兵部尚书高坐马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

难为王大人还记得下官。

蒋浩之讥笑。

安王的左右手,我岂会不记得。

王从武瞥了一眼地上的兵器,蒋大人这是认输了?我还以为,蒋大人会拼死挣扎一番。

不过,王从武看到后面那堆拖后腿的女眷,对蒋浩之投降一事已不奇怪,不过机会难得,他还是挤兑了几句:没想到,蒋大人才是最忠心的那个。

只可惜跟错了主子,再忠心耿耿又有什么用呢,你瞧她们稀罕吗?被王从武指着的一众妾室不约而同地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生怕他一个不快便要送他们去跟王爷见面。

蒋浩之受不了这般屈辱:要杀要剐,细听尊便,还请王大人给个准话。

王从武笑眯眯地道:算你们走运,圣上有令,降者不杀。

蒋浩之死死盯着王从武,眼中划过一丝嘲讽。

降者不杀?可笑。

后头的王妃跟一众妾室反而松了一口气。

就像当初说的那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还留着一条小命就好。

至于以后的事情,慢慢筹划就是了。

虽说不杀,但人却还是被扣押了起来。

蒋浩之等几个心腹要臣被单独带去了别处,单他们几个就一共百余人。

除了蒋浩之之外,但凡手上沾点权的,都被单独带走了。

王从武对外宣称他们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判他们流放三千里。

即刻执行。

临行时,蒋浩之的不少部下都来送行,道往后若有机会,一定救他回来。

蒋浩之对着他们笑了笑,让他们宽心,如今既然降了,往后就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听他那意思,跟交代后事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至于蒋浩之自己,他反倒庆幸自己尚无家室,否则受牵连的可就不是他一个人了。

王从武只给他们留了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蒋浩之等人便被押走了。

出了襄阳城之后,蒋浩之最后看了一眼城门。

此时正值落日,余晖下的襄阳城格外静谧安宁。

这大概是他见到的最后一个落日了。

他们这一行,都是萧元涣生前最信任的一批人。

也都是在朝廷的军队兵临襄阳城之后,坚持不降的一群人。

撑了这么久,到头来还是被一网打尽。

也不知过了多久,蒋浩之等被带到了一处林子里。

这并不是他们要流放走的那条路,但是蒋浩之已经没有挣扎的机会了……另一头,王从武已经带着顾淮南迅速接瘦襄阳城。

城中的户籍田产税收,如今全在顾淮南的掌控之下。

至于襄阳城的那三十万兵力,虽说没有折损,可也逃了一部分,如今只剩二十余万。

顾淮南跟王从武花了整整五日功夫,将他们重新打散,将原先的小团队彻底拆分、重组,分成十支军队,每支大约两万余人。

这十支军队,掉了五支前去新收复的五州镇守,一支就在襄阳城,剩下四支,被派去种田了。

这是萧瑾跟顾淮南原就商议好的。

福州地广人稀,气温最适合种地,朕已经划了一大片屯田,让他们直接过去种田就是了。

顾淮南还记得,萧瑾是这么吩咐的。

只是王从武有些接受不能:几万人都去种田,杀鸡焉用宰牛刀啊?圣上说了,留他们闲着不如用来种田,更何况他们也不只是种田。

王从武来了兴趣:难不成还有别的用处?顾淮南眉头隐隐地跳了一下,随后面无表情地吐出几个字:养猪。

养猪?!对,养猪。

顾淮南重新恢复了面无表情的模样,一本正经地回答王从武。

他们这位圣上,总是能想到这么别具一格的好点子。

临安皇宫里头,张崇明也在就养猪一事询问萧瑾。

不过萧瑾确实有他的想法。

他真的吃羊肉吃到吐了,非常想念红烧肉。

不过这里的猪肉味道不佳,难吃到萧瑾尝过一次就不想再动筷子了。

只是他又舍不得放弃猪肉。

猪多好啊,肉价低廉,百姓吃得起。

只是味道差了一些,不过,他自由应对之策。

猪养好了一样味道不差于羊肉,此事已定,丞相你就不要再过问了。

张崇明虽然无语,但也知道这小皇帝固执起来格外固执。

不过就是养猪罢了,他们又不是养不起,随他去吧。

小事上面不想计较,但大事却不得不商议:圣上,如今襄阳城已定,这李丞相与陈国公二人,您欲如何处置?作者有话说:国营养猪场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