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56章 水车 ◇

第56章 水车 ◇

2025-03-22 06:35:50

◎资质平平徐大人◎张崇明心里埋怨, 但是嘴上仍然冠冕堂皇、大仁大义,把自己弄得比李廷芳还李廷芳。

萧瑾自然是不信他有这样大公无私的,但是送上门的钱, 不要白不要!张崇明是谁?那可是比冯慨之还要有钱的主儿。

虽然冯慨之一直说陈疏材是京城里头最有钱的, 但萧瑾不信,他觉得张崇明才是闷声发大财的那一个。

但现在,这些钱都到了他手上!天上掉馅儿饼也没有这样的好事, 萧瑾热切地盯着张崇明,简直要将他引为知己了:张丞相不愧是朕的左膀右臂、朝中的中流砥柱!要是朝中百官都像你这样, 那朕就真的高枕无忧了。

这话听来耳熟,细想想,之前小皇帝讽刺姜明跟徐庶的时候才说过类似的。

不过张崇明品了一番这句话, 知道这回是真心的。

他道:圣上谬赞,微臣也不过是受冯大人点化。

恰逢此次朝廷着急用钱, 便索性做了顺水人情。

本来也不是他的钱,早点花出去,心才能安。

萧瑾却庆幸,他的这些钱总算是都回来了, 还算张崇明这厮有些良心。

不错不错, 今天是个好日子。

君臣两个对视一眼, 心知肚明,面上一片融洽。

爱卿真是国之栋梁。

不敢不敢, 都是圣上以身作则, 给微臣等立了榜样。

不诚心的互相夸赞, 除了感动到旁边的内侍之外, 并没有感动到他们两个之中任何一个人。

拿了钱, 事儿就好办了。

张崇明这么多年昧下的钱可不再少数, 萧瑾轻点了一番后惊喜地发现,他这回不仅不用束手束脚、抠抠搜搜,甚至还能有些盈余!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萧瑾本来也不是抠门的人,有了钱,他更希望将此事办好、办得漂亮。

第二日后,萧瑾再次下令便痛快多了,大手一挥:迁徙到两广的百姓务必人人要有房住,虽说只是建个棚子,但也须得用好木头,绝不能偷工减料。

凡是前去开荒的,不论男女老少,冬天之前需给他们再发两身冬衣,以保冬日无虞。

农具按着之前定得数额再添一倍,让工匠加紧赶制,赶制完了立即送去两广一带。

话说的漂亮,苏仿作为一次屯田开荒的总负责人,听着听着,心里却渐渐没底了:圣上,咱们……有钱吗?苏仿问得小心,生怕自己打击了萧瑾脆弱的心灵。

萧瑾洋洋得意:朕是那般无的放矢的人吗?放心好了,钱都早已准备妥当。

朕也不瞒着你,朝廷的钱原本的确有些紧凑,但后来张丞相出了不少,有他出力,如今也不必省着花了。

丞相大人几时捐的,怎么一点都没听说?他不愿张扬,朕便没外传。

其实是萧瑾觉得这些钱来路不正,被人听到了还不知他们心里怎么想,又何必传得沸沸扬扬呢?苏仿诧异不已,突然间又觉得有些荒谬,好像自从圣上登基之后,便经常听闻朝中有大臣捐钱的事消息,就好像不捐钱戏精不配做臣子了。

苏仿原想说自己也跟着捐点,但是想想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家底,想想还是算了吧。

只恨他没有生在一个富裕家中。

千言万语,最后也不过只有一句话:丞相大人真有钱。

萧瑾嘴上不说心里说,张崇明有什么钱?那不都还是他的钱?只不过从左边口袋进了右边口袋罢了,早晚都是得还给他的。

恰在此时,工部又传来了喜讯——水车已经改装好了。

萧瑾听闻之后,立马出宫赶往工部。

他来时,两架水车摆在那儿引水。

前头的一架水车形状稍小,瞧着十分利于搬运,形状虽小,可引水的效果却不差,是由连串的活节木装入木槽中,上面附以横轴,眼下正以牛力旋转引水;它旁边摆的那一架水车稍微大一些,上面有两个轮子,两轮间以筒索相连,筒索装众多木筒,利用水力使轮转动,轮上的木筒便依次将水运转之前方,覆水后空筒复下依次载水而上,如此往复循环,可见面不断地引水。

萧瑾看了一会儿,不住地点头。

终于,沉浸在水车中的工部诸人也注意到了他。

其中要以柳承智反应最快,立马迎上去见礼。

都免礼吧,朕过来是为了瞧一瞧这水车的。

圣上您来得可真是时候,如今咱们正在试呢。

萧瑾来了兴趣:那你们给朕说说这水车吧。

柳承智忽然卡壳。

研制水车的时候,他也不过就是动了动嘴皮子,跟徐征吵了两架而已,他哪里知道这水车如何运作的?见他哑口无言,徐征这才痛快了些。

他本无意在萧瑾跟前邀功,恨不得萧瑾一辈子都不会注意到他头上,可他也不想看柳承智出风头。

所以徐征才开了口,仔仔细细地给萧瑾解释了一番水车运作的原理。

这玩意儿就是他跟他父亲弄出来的,里头的每一个部件儿徐征都一清二楚,所以说起来的时候也是头头是道。

萧瑾听着听着,忽然听明白了。

之前一个水车大概就是宋代的翻车式龙骨车,后一个便是常见的筒车。

不管是哪一样,都不是眼下这个时代能见到的。

徐征还在侃侃而谈:别看这龙骨车如今是用牛在拉,但其实它也可以用水力运转。

至于旁边的筒车那就更不用说了,其运作原理同水磨、水碾相似,都是借用水利运转,吸水、运水、覆水皆系于一轮。

尤其妙在它是上下轮,可适用于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的情况,是适合此次两广开荒。

萧瑾听着只想拍案叫绝。

怪不得张崇明一直不让他对徐家父子下手呢,就这脑子,真换了别人也做不出来这些玩意儿啊。

萧瑾稀罕地瞅了瞅徐征。

徐征眨了眨眼,忽然觉得不妙。

下一刻,他就见到圣上冲着他笑了笑,还颇为亲昵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站在萧瑾身后的张德喜同情地望着徐征。

他们圣上一般不拍人肩膀,但凡拍了,绝对没好事,不是在算计人,就是在算计人的路上。

徐家大公子这回可惨喽。

萧瑾拍完之后附带一个安抚性的笑容:小徐大人似乎对农具颇有研究?徐征心中瞬间拉起了一道警惕防线。

两广开荒已迫在眉睫,农具也是其中最要紧的事,正打算在工部单独开辟一个衙门,专理此事。

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徐征不想贬官是真,但他也从未想过就此替萧瑾卖命,所以当即道:圣上,微臣对农具实则所知甚少,这水车是集众人所长方才制出来的。

所以,可别拿这个为借口让他累死累活了。

萧瑾扬眉:所知甚少?徐征咬牙点头。

那小徐大人擅长什么?徐征心知真回答上来他就倒霉了,所以依旧道:微臣资质平平,实在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也罢。

萧瑾抖了一下袖子,悠悠地转过身。

就在徐征以为他解脱了的时候,萧瑾又扭过头,仿佛突然记起一般,道,不过小徐大人如此年轻,还是不要过谦的好。

年轻人,该意气风发一些,好比柳大人这样。

又是柳承智!徐征心里一堵,膈应死了。

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得慢慢琢磨,慢慢去找。

朕见你整天也没什么事儿可做,实在可惜了。

不如这样,朕给你寻个事儿,如今的纺车用着不妥,小徐大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替朕琢磨琢磨如何提高纺车功效,若是什么时候一次能仿出80根线,且放出来的纱匀称又结实,便算是做成了。

徐征瞠目结舌。

80根?那他还不如死了算了!萧瑾先发制人:小徐大人不说话,朕便当你同意了。

好好干,朕会时常让柳大人给朕汇报你那边的情况。

……不是,他什么时候答应了?徐征开始着急。

然而柳承智比他更着急,不由分说地就答应了:圣上放心,臣与小徐大人关系甚好,会常去看望他的,若有进展,必定头一个跟您汇报。

徐征想插嘴都没处插嘴,彻底慌了。

行了,那此事就这么说定了,萧瑾连连点头,反正是他都已经交代了,未免多留生变,萧瑾交代完立马撤了。

临走前故意同徐庶道:爱卿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徐庶竟无言以对。

虽然他儿子这回却是立了功,但因为萧瑾平常阴阳怪气的次数多了,以至于徐庶根本分不清他是真心赞扬,还是意有所指。

直到萧瑾离开,徐庶都没琢磨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

不过最惨的还要数他儿子。

徐征哭丧着脸过来找徐庶的时候,徐庶也是爱莫能助:圣上说的那玩意儿实在太过离谱,也不知道从何处听说的,你爹我也是闻所未闻。

徐庶心里悲凉一片:就连您也不知道?徐庶摇了摇头。

那我该怎么改?徐庶顿了顿,才道:只能自己去琢磨了。

徐征脸一垮,觉得天都塌了。

他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他跟他父亲道:我觉得圣上实在故意折腾我。

徐庶同情地回望儿子,他也是这么想的,水车改好之后,萧瑾又让人马不停蹄地赶制不少一模一样的派发各地官府,又派工部携带图纸前往两广,就地造水车。

又过了些日子,各地百姓都已经陆陆续续动身前往两广了。

萧瑾对此次迁徙仪式分外重视,天高路远,若是让这些百姓单独前往,能不能活着抵达两广都是问题。

所以下令各地百姓一律都到府城集合,由朝廷给他们重新编了号,造了册,并由府城派遣士兵吏员一路护送。

第一批前去开荒的人都是被官府护送着前往的。

这就给后面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之后,又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前往官府报名。

到最后一算,已有二十万百姓愿意主动前往两广一带。

人凑齐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

萧瑾派苏仿前去总管一切屯田开荒事,亲自把人送去了城门,又让兵部侍郎段正浩一同前往,此番两广还有不少降兵,让段正浩过去,也是为了办事儿方便,比起苏仿,段正浩显然更知道如何管理这些士兵。

送行那日,萧瑾握着苏仿的手,交代道:往后两广诸事,就全仰仗爱卿了,还请爱卿多多费心,替朕治理好两广一带。

苏仿望着两人交握的手,心中感动。

他何德何能,能让两代帝王如此礼遇。

苏仿立誓:圣上放心,微臣必给您造一个新粮仓出来。

苏仿办事儿,萧瑾一向放心,他说要造个新粮仓,那肯定就是能造的。

挥别了苏仿,萧瑾还在原地伫立良久,直到站的脖子有些酸疼,方才准备回宫。

只是回城时,他瞥见旁边的韩攸跟顾淮南,突然心神一动。

要是他记得没错的话,这些寒门子弟在京城还没房子吧,如今怕是租的房子。

京城无房的官员可有不少呢,反正他手头还有余钱,要不,当做福利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