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76章 国书 ◇

第76章 国书 ◇

2025-03-22 06:35:50

◎藏污纳垢的下水道◎说起来, 他们圣上的确一直没有迎娶皇后的动静。

之前倒是有过一位太子妃,只可惜因为太子妃做错了事儿,如今已经殒命了。

后来朝中也曾催促过立后的事儿, 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他们本来还以为是没找到合适的, 如今听到这些话,心里不禁有些愧疚。

圣上没娶皇后,该不会是因为他们吧?!为他们日理万机, 费尽心力,连迎娶皇后的钱都花光了, 又哪里还有余钱娶皇后呢?圣上真的太体恤臣下了。

众人自以为猜到了真相。

等搬进紫阳山居之后,这种愧疚感便更甚了。

没住进来之前,他们不曾指望这个房子能有多好。

这地儿离衙门近, 算是块风水宝地了,在这样的地方建房子, 差些就差些,他们认了,只要方便就好。

但谁能想到,这房子竟然建得这般精巧。

房子跟客栈有些相仿, 上下四层, 家中若有老人, 会被分在第一层,若无老人, 会住得高一些。

也不知这间房子的楼顶是怎么造的, 隔音效果甚好, 上面还铺着一层厚厚的毯子, 贴邻不闻。

程度等一批官员住进去之后, 便迫不及待地聚了一回。

如今不像从前, 都住在这一块,相互见面也都方便。

不过这感觉倒是挺新奇的,往常谁家也不会凑的这么近。

工部的一位主事邓大人便对自己如今住的地方满意的不得了:这屋子虽说是上下楼,但胜在地方宽敞,比我之前租赁的那个宅子可要宽敞许多,更难得的是还有一个楼台,平日里养花种草也便利的很。

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只要交那么一点点钱便能有个落脚的地方,住在里面又体面、又方便,真是再好不过了。

程度深以为然。

有人却道:若是都是一层的宅子就更好了。

几家共住一层楼,显得有些奇怪。

程度失笑:这可是临安城,寸土寸金,若是每栋只有一层,那得建多少的宅子才能容纳所有无房的官员?便是朝廷真有那么多的钱,也找不来那么多的空地。

再则,我瞧着这紫阳山居也不过就是提供一个暂时的落脚地而已,能受得了与人同住一处,自然能长久的住下去;若是受不住,早些攒钱去外面买一个宅子就是了,外头的这宅子多的是。

要不,您过些年自个出去买一个?他这么一问,却没人附和。

外头的宅子是多,但贵呀,若要真买下一个铁定得伤筋动骨,半辈子赚的钱都得撒进去。

值得么?他们还是在这儿老老实实地住着吧。

众人心知这宅子的好,住了两日也住得舒心,冯慨之见状继续发力,于是外头又起了传言,说这紫阳山居本是行宫所在,先帝特意圈出来这块地给圣上做行宫的,地基都已经打好了,可圣上听闻来京城做官的官员家中无房,过得甚是辛苦,二话不说就拆了那些地基重做。

又掏出自己的体力钱,这才有了如今的紫阳山居。

这一切都是因为圣上爱民如子,不忍心见百姓百官受苦。

还道往后但凡是来京城做官的,都有宅子可住!原先仍有些缺点的紫阳山居,也在别人口口相传中被不断美化——风水好、位置好,往来还都是京官同僚,关键是租金等同于无。

不必担心房主涨价,也不必担心自己租不起!这样的好房子只要当了官,就能有。

冯慨之还让人信口胡诌了一番,道往后地方的官邸也要扩建,只要替朝廷办事儿的,甭管你是什么出身,都不缺房子住。

这都是圣上的恩典。

这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传到了大江南北,轰动一时。

这消息带给他们的震撼,不比之前颁发科举考试的甚至来的小。

原先还有不少人畏惧临安城的房价,如今朝廷来了这么一出,彻底给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只要考中了、做官了,就给分配房子,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听说今年下半年还有一场恩科,那还犹豫什么,自然是好好准备考试了!有这样的待遇,谁不愿意为国效力呢?一时间,紫阳山居宅子外加秋冬开恩科的消息被百姓反反复复提及。

但凡读过书的,心头都不由升起一丝憧憬。

盼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搬进去住一住。

萧瑾从八宝嘴里听到这些话,已经不算早了。

他无语地听完之后,本想叫来冯慨之批他一顿。

可仔细一想,又觉得豁然开朗。

冯慨之的那些废话固然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但也给萧瑾提了个醒儿,下回那些朝臣在逼着他立后的时候,他就以此做借口。

没错,像他这种一心为民、殚精竭虑的好皇帝,自然是事事都以百官百姓为先了。

若不解决了夏国国力不强,他是绝对不会娶妻的。

这大旗既然立起来了,那可不得用上。

他都是为了臣民才单的身!老婆本都赔进去了,看他们还敢不敢让他成亲?若是在逼,就让他们当众筹钱,把他老婆本再筹回来。

反正他是没钱,朝廷也没钱!萧瑾觉得依这些大臣抠门的德性,肯定是舍不得的。

他眉心舒展,自得其乐。

可乐了没多久,又突然得了一个从外头传回来的坏消息。

韩攸跟谢明月等人竟然在临安城的下水道里头逮住了不少逃犯。

这还得了?萧瑾赶忙出宫,一路疾行,赶到了事发地。

周围围着一圈百姓,他们也是头一次见到朝廷的人如此的兴师动众,只为了疏通沟渠。

不过新皇上位之后,这种事儿还挺多的。

就好比之前拆除坊墙,又好比这两日左右军巡街司派了不少人来街市,圈出了一些新站街的商铺,也不管这些铺子背后站着什么人,强令拆除,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众人本来还在观望,谁知那些铺子憋了一日,竟然真的叫人去拆了。

今儿也一样,亦是兴师动众,众人虽然觉得奇怪,不过看着不像是坏事儿。

韩攸等人还没走,谢明月等进士也都在。

两伙人都弄得灰头土脸的,尤其是谢明月几个豪门显贵的公子哥,头一次挖下水道,挖得一身脏污,整个人像是在臭水沟里面捞出来的一样。

萧瑾忍住了捏鼻子的冲动走了上前。

自韩攸到一众小吏身上,都散发着一股难以言状的味道。

韩攸怕自己自己身上的味道熏着萧瑾,所以隔得远远地便带人行了礼。

萧瑾一眼扫过,见这些进士们虽然蔫哒哒的,但是并无厌烦情绪,心里稍安。

看来他们这娇气性子只彻底改过来了。

就是在此处发现了贼人?韩攸道:正是,今日正好清理到这儿,远远地便听到有声响,臣见状不对,便让几个士兵跑过去将人扣住。

再一查证,方知他们原来是前两年犯了事儿逃掉的罪犯。

臣略审了一番,又听闻原来这沟渠里头还藏着不少人,或是犯罪的,或是无家可归的乞儿。

或是那等不干不净的,这便不好说了。

萧瑾不知后者,只听到了前者,他叮嘱道:这两日疏通沟渠的时候多注意一些,若是再碰到这些逃犯务必早些将他们捉拿归案。

往后街道司还需要在多加一条,定期巡逻沟渠,以免再发生此类事情。

至于无家可归的乞儿,京城不是有福田院?萧瑾记得,那里就是专门收容流浪乞儿的收容所。

韩攸沉默了一会儿,才委婉道:的确有一些,不过可以容纳的人实在不多。

而且那里头也未必是什么好地方,说不定比这排污的沟渠还要脏呢。

萧瑾听明白了,脸色忽然差到极点。

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也是他之前没想起来。

如今被点到,才意识到不妥。

萧瑾点了谢明月:谢卿带一对人手,前去查一查京城所有的福田园,若有不妥,直接捉住管事的人去刑部,务必给朕查得清清楚楚!谢明月一喜。

还有这等好事?跟清理沟渠比起来,显然这种事情可要轻松多了。

他欣然应下。

后头的几个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谢明月点了几个家中得力的,等看到周宜时,顿了顿,还是点了他一道跟着。

周宜:……?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可谢明月也没解释,除了随手点了,他再没说别的。

周宜固然不解,但也知道这是好事,还是乖乖跟着一块去了。

萧瑾过来的时候只是想看看什么样的人敢藏在下水道里头,结果得知下水道里头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心情顿时复杂起来,尤其是那些无家可归的乞儿,也太可怜了些。

他也想改变这些情况,想要再兴建福田园,只是苦于手头没钱。

说来说去还是得要钱,陈疏材那边可要加把力了。

几日后,萧瑾收到先后收到了两国的来信,道两国使臣不日将赶往夏国。

萧瑾收了信之后便让人去催促陈疏材。

但这两国的使臣来访,可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机会,他们的青花瓷务必要一鸣惊人。

燕国跟蜀国的动静,瞒不过齐国。

齐皇在丞相那儿得知此事之后,立即拍板:他们两个能去,我们为何不能去?夏国占了咱们这么大的便宜,咱们合该光明正大地占回去。

丞相犹豫不决:若是遣使过去,可要备上厚礼?齐皇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折腾那些做什么?他夏国配吗?朕就不相信,燕国跟蜀国还会备上厚礼,客客气气地求着人家教不成?就夏国那弹丸之地,哪来的脸让别人以礼待之?齐皇没有别的意思,他就是被萧瑾恶心过了,也想恶心萧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