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80章 国宝(捉虫) ◇

第80章 国宝(捉虫) ◇

2025-03-22 06:35:50

◎露面的青花瓷◎申时过半, 萧瑾方至澄园。

说是澄园,不过就是福宁殿后头的一个偏殿,外头带着一个园子。

夏国的皇宫占地面积实在是太小, 里头的宫殿也不多, 为了显得气派些,宫里头的宫殿取了不少名字,不过仔细看就会发现, 有时候好几个宫殿都在同一个点儿,地方都是一样的, 只是名字叫着不同罢了。

萧瑾不是很喜欢这种自欺欺人的感觉,他就喜欢宽敞,好比北边的洛阳, 就比这里宽敞多了。

若有朝一日,他们能定都与洛阳, 那就再好不过了。

巧了,另一头的齐国使臣也正在取笑此事。

洪儒盛并非头一次来夏国,但是距他上一次来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可这夏国的宫殿,他是见一次笑一次。

还未进殿, 洪儒盛在路上便与随行的齐国使臣笑话上了:都说夏国人最爱算计, 还真是一点不假, 连造个宫殿都是这般的抠搜。

咱们这都围着这个殿绕了一圈,中间不知换了多少牌匾, 可见这些夏国人是有多打肿脸充胖子, 何必呢?没有就是没有, 非得无中生有。

也就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事儿, 在咱们齐国, 万没有一个宫殿取出三个名字的事儿, 拿出去岂不叫人笑话?带路的张崇明听到后面有窃窃私语,但却听不分明,回头一看,原来是齐国的使臣背地里偷笑。

张崇明这一回头,边上的王从武也跟着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眼,顿时叫他又来了火气。

这些贼眉鼠眼的齐国狗屁官员,且看他们那猥琐的模样就知道定没安好心。

先得意着吧,等他们的火炮弹药攒够了,迟早轰开齐国的大门!到时候齐国的土地就都是他们的了。

一墙之隔,萧瑾也在跟八宝嘀咕:也不知道顾爱卿在北边儿经营得如何了。

若是能够以此为据点,慢慢蚕食齐国,那可就真的太妙了!君臣两个虽未见面,但心思却出奇地一致。

都是不安分的主儿。

半路上惦记着别人的国土,然而一脚踏进澄园之后,萧瑾却又立马换了另一副面孔,热情备至:诸位远道而来,朕忙于公务未曾远迎,失敬失敬。

贺辞拱了拱身:我等不请自来,才是失礼。

两个人打了一个照面,萧瑾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这位北燕来的贺丞相看着高高瘦瘦,好像是李庭芳那一挂的,可眉宇之间透露着一股精明,是以萧瑾猜测,这人内里怕是半个张崇明。

刚好张崇明也在,萧瑾索性就比照了一番两人。

嗯……虽然他们张丞相生的圆润了许多,不过胖而不腻,还是能隐约窥见年轻时候的风姿的。

没输没输,可喜可贺。

萧瑾也就认认真真打量了一下贺辞。

余下两个,他也不过就是一眼瞥过去了,并未细看。

齐国是因为没这个必要,蜀国那儿是因为带队的使臣听不懂夏国话,萧瑾只略提了两句,多跟他互动也没有意思。

贺辞也在打量着萧瑾,心里也同样把萧瑾跟他们家主上比对了一番。

这个夏国皇帝,虽然跟他们主上年岁相仿,但是看着却比他们主上年轻许多,也天真许多。

像是没怎么经历过风霜一样。

贺辞一时间竟忘了萧瑾也是上过战场的,总觉得事事顺遂,平安无虞才能养出这么一副矜贵骄傲的性子来。

不过天真也好,天真好糊弄。

好糊弄的萧瑾已经不动声色地盯上了在场所有人的钱袋子。

众人落座,萧瑾便让乐师奏乐。

洪儒盛看了一圈,发现就齐国人坐的位置是最次的。

洪儒盛可以坐在后头,但齐国不能。

夏国这么堂而皇之地怠慢齐国,洪儒盛自然不爽。

他不爽,话就多,对着歌舞也能指指点点:过了江南,才能听到这种靡靡之音。

张崇明眯了眯眼睛,发现原来是那个手下败将在叫嚣:是么,洪大人可知这曲子叫什么?洪儒盛冷哼:我怎么知道?他又没听过。

张崇明像是没看到他一肚子不痛快的模样,继续道:这曲子原本叫《觅知音》,说的是一对旧友阴差阳错失了联系,数十年后偶然相见,久别重逢之喜。

原本在夏国也不过是寻常的曲子,可传到齐国之后,齐国人觉得曲调悦耳,不仅时常演奏,还私自改了曲谱,编了另一个故事,说的是男欢女爱却难相守,这痴男怨女的故事也被传颂回了夏国。

因改了曲调,将原来欢脱的喜悦给抹得一干二净,也就成了洪大人口中的——靡靡之音。

洪儒盛:……真的假的?!张崇明的语调心平气和,但是话里的杀气却一点不减。

一句话,这曲子是你齐国人改的,好好的曲子改成这个鬼样子,反倒过来倒打一耙了?要脸不?洪儒盛惊诧地回头准备取证。

他后面那几个小官儿仔细想了想,发现这曲调还真的有些熟悉,遂有些心虚地对着洪儒盛点了点头。

要是他们记得没错的话,这曲子没准还真的是从齐国传回去的,也是他们给改成这样子的。

洪儒盛心里骂了一句娘。

一群混账玩意儿,这是齐国哪个狗屁倒灶的混账东西给惹出来的蠢事?正经的东西不干,只会在这边给他丢人现眼!洪儒盛当然不觉得是自己主动找茬有错,错的都是别人。

张崇明也是点到即止,对方闭了嘴,他也没有再回敬什么。

见气氛尴尬,萧瑾笑了一笑,道:洪大人一心为国事操劳,没有听过这曲子也实属正常。

不过,若是洪大人不喜欢此曲,不妨赏一赏我夏国的国宝如何?国宝?那是什么东西?众人顿时来了精神,能被称之为国宝的,自然不是寻常物件。

洪儒盛连方才的不愉快都抛到脑后了,只追问:敢问夏国的国宝是……?这个嘛,萧瑾让八宝下去传话,一边吊足了别人的胃口:说起来,朕还是因为洪大人才想起这个国宝来。

先前齐国赠了朕一只白瓷瓶,叫朕记起来我夏国的瓷器亦是十分精美。

嘁,原来是这个。

洪儒盛揣着手,立马没有了兴致。

试问夏国还有什么东西能跟他带过来的那只宝贝比?就是夏国所有的瓷器加在一块,也比不上他带的那一个。

他们齐国的白瓷工艺就是最好的,天下第一好,谁都不能反驳!洪儒盛不怀好意地提醒:听闻贵国青瓷确实工艺精湛,不过,这青瓷与白瓷实在没什么好比较的。

要比也是输。

那可未必,在场的夏国众臣心道。

须臾,八包亲自领着宫人进来。

这群宫人手中端着的要不就是果子、要么就是酒水,看得洪儒盛一点头绪也没有。

他还想问问那国宝到底在哪,结果那些个宫人已经把东西端到他跟前的小桌上了,洪儒盛才刚喊了一句陛下,余光中却忽然瞥见,那装果子的果盘有些个不一样。

他赶忙低头,也来不及追问了,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眼。

确实是平平无奇的盘子不假,可盘底却是白底青花,这颜色他之前竟然从来没见过!洪儒盛从果盘看到了酒壶,那酒壶上面的青花更是好看,大朵大朵盛开的牡丹,担得起一个国色天香。

洪儒盛疑心这青花是画上去的,伸手一摸,却什么也没摸出来,这竟然是真的!真是烧出来的!这手艺若是在他齐国手中,定会好生珍惜,绝不会如此滥用。

夏国人究竟是没见过好东西,还是不知道好东西该怎么用?这般浪费,还不如给他们呢。

贺辞比洪儒盛还要先注意到这青花瓷,当即惊叹:贺某从前只知世上有青瓷白瓷,却不知还有这等样式独特的。

萧瑾矜持道:这是青花瓷,是我朝市舶司陈大人带领一众工匠烧纸而成,因其上有青花,故名青花瓷。

贺辞点了点头:名字很是应景。

就连边上蜀国那位听不懂夏国话的段广基也激动不已,说着只有他们听得懂的蜀国话。

萧瑾猜测,他们应该也看的挺新奇。

谁不觉得新奇呢?这可是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东西。

殊不知洪儒盛心里已经哭嚎不止了,这么好的手艺,结果竟然用在了果盘酒壶上,真是暴殄天物啊!洪儒盛心口还在滴血,萧瑾却还不放过他,反问:不知洪大人觉得朕这国宝如何?洪儒盛一僵,这……他本来不想答的,但是周围人的目光都放在他这儿,他说是刻意回避反倒显得底气不足了。

洪儒盛云淡风轻地来了一句:尚可。

比之贵国的国宝如何?洪儒盛还是嘴硬:……差不多吧。

如果他说这话的时候能够放下手中的迟迟不肯松手的酒壶,兴许会更有说服力。

萧瑾面露遗憾:看来洪大人是不喜欢了。

可惜了,原本朕还准备了一整套青花瓷器,想让洪大人转送给齐皇。

眼下看来,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齐国白瓷技艺精湛,自然不喜朕这青花瓷。

洪儒盛连把玩的手都顿住了,不是……这夏国的狗皇帝不会客气客气再坚持一下?萧瑾转向贺辞:若是贺大人不嫌弃,那套青花瓷器单独赠与您可好?贺辞干脆应下:那贺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贺辞心里已经想好了今日宫宴过后去市舶司打听打听情况了。

若是夏国还有这青花瓷的话,买些回去也无妨。

这样想的还有蜀国这一大群人。

唯有洪儒盛错愕,他死死地盯着萧瑾,可萧瑾不搭理他。

洪儒盛转而等着贺辞,可是贺辞坐在他前头,他就是瞪得再厉害,难不成还能把人脑袋瞪出个窟窿?一念之差吧,他到底损失了什么?洪儒盛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青花瓷,悔之不及。

萧瑾看得直乐呵,不过一直看人家出丑可不是个好习惯,萧瑾又道:听闻几位使臣是来观我朝稻麦轮作之法,今日时辰已晚,不若明日一早,朕携诸位前去皇庄观望可好?洪儒盛还沉浸在失去珍宝的痛苦之中,他不明白,萧瑾怎么能这么快就转移话题。

他是说了不要,可夏国皇帝不会恳请一下吗?一看就知道不是诚心送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