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之后,高顺十万大军终于逼近合肥。
逍遥津。
甘宁、高顺率领数十名锦帆水贼乘一叶轻舟顺流而下,察看淝水两岸的地形,甘宁手指前方烟雨中若隐若现的江心岛向高顺道:将军,前面就是逍遥津了。
唔。
高顺颔首道,这便是逍遥津?甘宁道:逍遥津上原来是有浮桥的,不过现在没了。
高顺道: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东吴的优势是水军,而我军的优势是骑兵,吴军当然会拆掉浮桥,逼迫我军与其进行并不擅长的水战。
甘宁道:周瑜这家伙还真是阴险。
高顺忽然面露微笑,淡淡地说道:水军固然是吴军的优势,不过却也是相对的!甘宁道:将军的意思是……高顺道:东吴水军固然强大,然其主力不在寿春就是在淮阴与陈虎、张豹的江夏贼纠缠,扼守逍遥津的东吴水军绝不会超过两千人!从兵力上看,与兴霸你的锦帆水军不相上下,不过从士兵素质上看,东吴水军可比你的锦帆水军差远了。
可是。
甘宁挠头道,末将的水军没有战船哪。
喏。
高顺向逍遥津呶了呶嘴,说道,逍遥津的水军大寨里,不是停泊着许多战船么?嗯。
甘宁点头道,得想个办法把这些战船抢过来。
高顺朗声道:兴霸。
要抢夺这批战船并不困难。
甘宁道:将军快跟末将说说,怎么个抢夺法?高顺道:吴军分兵扼守合肥、逍遥津。
两处吴军互为犄角之势,我军若攻打合肥甚急,则逍遥津的吴军必从水路来救,兴霸可率两千水鬼事先潜伏于江边芦苇丛中,待吴军泊船上岸只留少数士卒看守船只时,乘虚杀出,必可杀吴军个措手不及。
黄盖、黄柄父子正在十数名亲兵地簇拥下巡视城头,忽听北门外杀声大起,急回头看时,只见原本漆黑一片的旷野上已经燃起星星点点地火光,惠顾向着合肥汹涌而来。
看那浩大的声势,怎么也得有好几万人。
有亲兵大叫起来:将军。
敌袭!嗯。
黄盖沉声道,本将军早知凉军已经杀到合肥,却没想到高顺竟然会连夜攻城!黄柄踏前一步,问道:父亲,现在怎么办?黄盖铿然拔剑,喝道:传令全军开上城头,准备应战!黄柄道:父亲,要不要派人向丁奉将军告急,让逍遥津的守军前来助战?暂时不必。
黄盖终究是百战宿将,摇头道。
先看看凉军的攻势再说。
如果凉军只是骚扰并非全力攻城,就不必惊动逍遥津的守军了。
是。
父亲。
黄柄抱拳一揖。
转身向身后的亲兵喝道,还不快去召集军队。
快去!遵命!遵命!遵命!十数亲兵轰然应诺,纷纷领命而去。
当大队吴军从睡梦中惊醒,披挂整齐纷纷开上城头时,汹涌而来的西凉大军也堪堪杀到了合肥城下,出乎黄盖预料地是,西凉大军从一开始就向合肥城发起了迅猛的进攻!借着夜色的掩护,西凉大军很快就以云梯铺上木板在护城河上架起了数十座简易浮桥。
倏忽之间,成百上千的西凉悍卒已经抬着云梯靠近了合肥城墙,滚木、擂石夹杂在绵密如雨的箭矢之中,从合肥城头上纷落如雨,城墙下的凉军士卒无可藏身,一片片地倒了下来,但凉军地进攻并未因此而停顿,更多的士兵悍不畏死地拥到了城墙下。
终于,十数架云梯被竖了起来,百余名西凉悍卒在领军小校的率领下迎着纷落如雨的滚木、擂石以及利箭,艰难地向着合肥城头攀援而上,凉军的攻势非常迅猛,一锅锅烧开的火油从城头上倾泄而下,把城墙脚下燃烧成一片修罗炼狱,也未能阻止凉军的进攻。
合肥城头,黄盖明显感受到了压力。
父亲!黄柄上前喝道,凉军的攻势非常猛烈啊,合肥城内只有两千人,如果没有援军赶到只怕是很难撑到天亮啊!唔。
黄盖目光一闪,沉声喝道,柄儿可速往逍遥津水军大寨,令丁奉率五千精兵前来助战!孩儿领命。
黄柄抱拳一揖,转身疾步离去。
丁奉从睡梦中被巨大的喊杀声惊醒,急披挂停当出寨前来察看时,才发现合肥西门外杀声震天,熊熊燃烧的火光已经映红了半边天空。
急促而又杂乱地脚步声中,又有十数员水军将领接踵而至。
将军,看样子凉军正在猛攻合肥城啊。
合肥城内只有两千守军,只怕顶不住啊,是不是立即派出援军?不可!丁奉断然道,未得黄老将军军令,绝不可擅自出兵。
丁将军!丁奉话音方落,前方忽然传来一把嘹亮而又急促地大喊声,丁奉将军何在?末将在此!丁奉大喝道,来者可是黄柄将军?正是末将。
黄柄迎上丁奉,抱拳喘息道。
奉家父之命,请将军速派援军。
末将得令!丁奉轰然应诺。
回头向身后十数员水军将领喝道,丁封(丁奉之弟)率本部兵马留守大寨,其余各将各率本部兵马随本将军火速增援黄老将军。
遵命!十数员水军将领轰然应诺。
合肥共有四门,北、西、南门皆有陆路相通,唯有东门临淝水而建,合肥城的东段城墙深入淝水数丈,几乎是筑在水面上。
因此只有水军才能从水上向合肥东门发起进攻。
紧挨合肥东门即是渡口,渡口上静静地停泊着数百艘大小战船,有两名士兵在望台上看守。
另有两艘走舸在不远处地江面上来回巡逻,除此之外距离渡口最近地军营也在五十步以外。
合肥南门外火光冲天、杀声盈野,东门外却显出鬼魅般寂静,幽暗地月色下。
水面上一颗光秃秃地芦苇忽然间无风自动,飘离了芦苇丛,晃晃悠悠地荡向渡口右侧的望塔。
望塔上。
两名吴军士兵正百无聊籁地搜视着四周黝黑的江面,却根本没有想到一道黑乎乎的身影已经从身后爬上了望塔,寒光一闪,靠近锦帆水贼的吴军士兵还没来得及发出一丝声响,就被割断了咽喉。
另外一名吴军士兵听到动静,刚转过头来便感到咽喉一凉,旋即有一张狰狞的脸庞映入眼帘,吴军士兵大吃一惊。
急张大嘴巴使劲地大叫起来。
可遗憾地是,传进他耳际的却只有一丝咕咕的异响。
那……是鲜血涌出喉管的声音。
锦帆水贼偷袭得手。
当即将两枚手指伸进嘴里,夜空下顷刻间响起两声凄厉的水鸟叫声。
哗哗哗……水花激溅声中。
渡口两侧的芦苇丛中鬼魅般冒起了无数黑乎乎地身影,向着停泊在渡口上的数百艘战船迅速游了过来,等游戈在江面上的两艘走舸发现情形异常赶过来察看时,两千锦帆水军早已经劫得数百艘大小战船破浪而出。
当先一艘艨冲船头,甘宁挽弓搭箭,早有锦帆贼上前引燃了箭矢缠裹的火油布,只听嗡的一声,火箭已经掠空而起,在黝黑的天空划出了一道耀眼的轨迹,虽相隔数百步之遥亦清晰可见。
伴随着一阵悠远苍凉的号角声,拥挤在合肥城下的西凉大军忽然间潮水般退了下去,黄盖长长地舒了口气,以长刀柱地开始剧烈地喘息起来,刚才可真是惊险啊,如果丁奉的五千精兵晚到片刻,也许合肥城就已经被高顺攻破了。
老将军。
丁奉迎上前来,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没事。
黄盖摇了摇手,喘息道,本将军只是年岁大了,有些体力不支了。
报……黄盖话音方落,忽有小校疾步奔上城楼,跪地急道,将军,大事不好了!嗯!黄盖沉声道,出什么事了?小校喘息道:停泊在东门外渡口地数百艘大小战船被抢了!什么!?丁奉闻言大吃一惊,厉声喝道,这不可能!甘宁地锦帆水军正在淮阴与蒋钦将军的水军激战,除了甘宁地锦帆水军,西凉军中便再无水军,就凭高顺手下这十万旱鸭子,难道还能纵马冲过江面来抢夺战船不成?小校惶然道:将军,战船真被抢了!坏了!黄盖惨然道,是老夫一时大意了!临行前,大都督曾再三叮嘱老夫,要提防甘宁地锦帆贼,没想到老夫还是疏忽大意了。
报……黄盖话音方落,又有小校疾步奔上城楼,跪地急道,逍遥津方向火光冲天,水军大寨正在遭受凉军袭击!老将军。
丁奉急道,现在怎么办?黄盖仰天长叹道:战船被夺,我军已经无法回救逍遥津,也无法阻止高顺大军北渡淝水前往寿春了,唉,老夫愧对大都督啊。
言讫,黄盖铿然拔剑。
闪电般往自己脖子上一抹。
丁奉急抢上前来欲夺黄盖宝剑时,已然不及。
只堪堪扶住黄盖的尸身,不由惨然道:老将军……马跃与贾诩、李肃、鲁肃、蒯越四人在典韦及数百铁骑地护卫下催马缓缓出阵,前方不远处,鲁肃、蒯越负责的土台已经筑成一半,高出寿春城墙一大截地土台距离寿春城头已经不足五十丈之遥,两千名凉军弓箭手在土台上列成十个纵队。
正与寿春城头的吴军弓箭手对射。
弓箭手排列的十个纵队之间,川流不息的西凉士兵正将一筐筐泥土源源不断地运往土台之上,然后向着寿春城头的方向倾倒而下,随着每一筐泥土的倒下,西凉大军脚下的土台便会无可阻挡地向着寿春城延伸一分,二十天来。
凉军正是凭借这个看似笨拙却根本无法破解地招数,一步步地逼近了寿春城。
马跃得意地说道:看来周瑜是真对子敬的取土填城术没辙了,呵呵。
鲁肃道:丞相千万不要小看周瑜,肃可以断定,周瑜必有破解之策。
马跃反问道:当年子敬与周瑜论战,周瑜可曾破解子敬的取土填城之术?鲁肃摇头道:当时倒是没有,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公谨肯定已经想出破解之策了。
那可难说。
马跃道,取土填城这办法够笨,却笨得够绝。
几乎就是无从破解。
总之孤是想不出破解的办法,诸位可能想出破解之策?贾诩、蒯越、李肃等人齐齐摇头。
鲁肃道:不过肃以为。
公谨必能想出破解之策!无妨。
马跃淡然道。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就算周瑜破掉子敬的取土填城之术,孤也有别的办法打败他。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鲁肃低语两声,陷入了沉思。
等着瞧好戏吧。
马跃得意道,孤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周瑜地表现了,希望美周郎不要让孤失望啊,呵呵。
报……马跃话音方落,忽有快马疾驰而来,高声大喊道,主公,高顺将军急报!嗯,高顺?马跃脸色一喜,厉声道,讲!来骑勒马止住,喘息道:三日前,甘宁将军夜袭逍遥津、大破东吴水军,次日,高顺将军与甘宁将军从水陆两路猛攻合肥,及破,东吴守将黄盖自杀,丁奉、黄柄战死,今高顺、甘宁两位将军各率大军沿水陆两路向寿春急进,再过五天便可以赶到寿春城外!好!马跃奋然击节道,不愧是高顺,呵呵,这么快就攻破了逍遥津!这下好了。
李肃、贾诩也击掌相庆,欣然道,只要高顺将军的陷阵营能够及时赶到,就算周瑜能破掉子敬的取土填城之术,只怕也守不住寿春了!丞相!鲁肃忽然道,肃想到公谨可能采取的破解之策了。
哦?马跃道,子敬快快道来。
鲁肃道:方才丞相一句水来土淹提醒了肃,肃以为公谨很可能会引水软化、冲垮土台!引水淹寿春?马跃凛然道,周瑜如果要水淹寿春,孤的二十万大军固然难逃一劫,可寿春城内的吴军岂不是也要一块淹掉?还有淮南平原上的数百万百姓,洪水过后,东吴又该拿什么来养活他们?孙权、周瑜应该不会这么做吧?不不不。
鲁肃连连摇手道,吴军不会引水淹灭整个寿春,更不会淹灭整个淮南平原,他们只需要在淮河大堤上开掘一道小口,由于淮河的水平面本来就高于地面,所以淮河之水就会顺势冲下,冲垮土台!这场小型的洪水就算冲不垮土台,也会让整座土台软化,变得泥泞不堪,我军一旦陷入其中就只能成为吴军弓箭手的活靶子了。
嘶……马跃失声道,泥土遇水则化,这倒地确是个破解之策!唉呀!贾诩忽然一拍脑门。
悚然道,幸好子敬提醒及时。
要不然,后果可就真地不堪设想了。
咦?马跃问贾诩道,文和又想到了什么?呃……贾诩忙道,没什么,没什么,诩是说如果不是子敬提醒及时,这次很可能又要反过来被周瑜这家伙摆一道了。
马跃与贾诩狼狈为奸多年。
岂能看不出贾诩分明是有话没说,当即向鲁肃、蒯越道:这个,这只是子敬的猜测,周瑜小儿未必就能想到,孤就不再打扰子敬和异度地工作了,你们继续。
呵呵,孤与军师到别地地方转转。
鲁肃、蒯越道:如此,恭送丞相。
马跃摆了摆手,与贾诩、李肃策马离去。
直到远离了鲁肃、蒯越身边,马跃才压低声问道:文和刚才似乎有话未说?主公。
贾诩目光一凝,沉声道,刚才子敬一语道出,使在下想到了一种极其可怕的可能!只要孙权、周瑜够狠,这次寿春之战也许不必等到六月入梅,吴军就能把主公帐下地二十万骑兵大军连同高顺将军麾下的十万精锐全部消灭在寿春城下!啊?马跃大惊失色道。
有这可能?贾诩道:主公稍安勿躁。
且听诩细细道来。
一名伙头军担着两桶稀饭刚刚登上城头,一篷箭雨便从数十丈外的土筑高台上居高临下射来。
伙头军猝不及防。
顿时身中数箭气绝身亡,担在肩上的两桶稀饭也先后摔在地上。
不远处地两名吴军士兵慌忙抢上来,伸手想要接住木桶。
两名吴军士兵这一伸手,就不得不将扛在头上的盾牌给放了下来,这一来就把整个身体完全暴露在了凉军弓箭手的视野之内。
唆唆!又是一篷密集的箭雨射来,两名吴军士兵身中数箭倒在了血泊之中。
该死的西凉马贼!缩在城垛后的一名吴军小校恶毒地咒语了两声,抢上来想要背回阵亡士卒的尸体,可他刚刚背起士兵的尸体还没来得及躲回到城垛后面,对面高台上已经出现了一名强壮的西凉悍卒,挽弓搭箭、吐气开声,只听咻的一声,一枝利箭已经掠空而至。
噗!锋利的铁制箭簇轻易剖开了吴军小校头上的幞巾,直透脑门!呃……吴军小校惨叫一声,背负着背上士兵的尸体困难地转过头来,最后恶狠狠地瞪了眼不远处的土筑高台,高台上,数十名凉军弓箭手正围着一名强壮的凉军小校欢呼,吴军小校一头歪倒着城头上,至死犹自圆睁双眼,可谓死不瞑目。
吕蒙、陆逊议事。
太史慈火急火燎地进了大帐,向周瑜道:大都督,凉军取土筑起地高台距离寿春城头已经不足三十丈了,该死地马屠夫仗着兵多,让好几万弓箭手分成十队,轮番登上土台向着寿春城头居高临下放箭,守在城头上的将士被凉军地弓箭压得无法动弹,现在连伙夫都上不去,将士们都在饿肚子了!唔。
周瑜点了点头,淡然道,本督已经知道了。
大都督!太史慈急道,必须尽快想办法毁掉凉军地高台啊,要不然寿春城就守不住了!太史将军不必着急。
周瑜摇手道,本督已有安排,不日便可毁掉凉军的高台,凉军已经嚣张不了几天了,还请将军代传本督军令,让将士们再坚持几天。
嘿。
太史慈懊恼地跺了跺脚,转身离去。
目送太史慈地身影疾步离去,徐庶转头望着周瑜,幽幽问道:大都督当真有了破解之策?周瑜目露清冷之色,不答反问道:元直以为呢?唉。
徐庶摇头叹息一声,道,虽有破解之策,却轻易不可采用是啊。
周瑜长身而起,负手踱到帐前。
望着帐外长天叹道,不到万不得已。
本督实在不愿意这么做啊。
大都督!周瑜话音方落,忽有小校仓惶入帐,跪地禀道,合肥急报!合肥!?周瑜心头一跳,急道,快讲!小校颤声说道:三天之前,合肥、逍遥津就已经失守。
黄盖老将军自杀,丁奉、黄柄战死,八千守军全军覆灭!高顺十万大军正从水、陆两路向寿春急进,西凉悍将许褚率领的八千前锋铁骑距离寿春已经只有五十里之遥了!啊?徐庶、吕蒙、陆逊三人闻言大惊,周瑜地脸色也是陡然一沉,半晌没有吭声。
大帐中的空气就像是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窒息!好半天之后,周瑜才长长地舒了口气,神色恢复如初,回头向陆逊道:伯言,你该去延风津了。
陆逊拱手一揖,肃然道:末将领命。
目送陆逊地身影远去,周瑜浩然长叹一声,向吕蒙道:子明,接下来就靠水军了。
请大都督放心。
吕蒙肃然道。
比骑战、步战我军也许不如凉军。
可是论水战凉军却差远了!嗯。
周瑜点了点头,挥手道。
子明快去准备吧。
末将告退。
吕蒙拱手再揖。
转身离去。
周瑜这才向徐庶道:元直,现在该去吴公府了。
听罢贾诩的推测。
马跃道:文和是说,周瑜真有可能掘开淮河大堤,水淹寿春?贾诩道:当吴军的败局已经无法挽回时,周瑜很可能会狗急跳墙。
水从哪里来?李肃道,淮河水位虽然比地面略高,可也没高出多少啊。
贾诩反问道:子严难道没听子敬说起,淮河今年的水位比往年偏低吗?马跃肃然道:子敬果然这般说过。
事实上,去年大别山一带并未遭受大旱,可水位为何会偏低呢?贾诩沉声道,这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吴军已在淮河上游围堰蓄水。
围堰蓄水?李肃失声道,那得发动多少劳役?贾诩道:难道子严忘了从徐州迁入淮南的三百多万百姓?明白了!李肃凛然道,原来如此。
周瑜好算计啊!马跃喟然道,这小白脸费尽心机把三百多万徐州百姓迁来淮南,还真是用心良苦啊!如果孤的西凉大军在梅雨季节到来前无法攻克寿春而被迫后撤,那么只要熬到今年秋粮成熟,这三百多万百姓就能从累赘变成孙吴的强大后盾!主公说地没错。
李肃附和道,只要熬到秋天,这三百多万屯田百姓的秋粮成熟,吴军不但可以获得充足的兵源,还能让淮南郡变成一个超级大粮仓,替吴军北伐中原源源不断地提供军粮!这只是其一。
马跃接着说道,周瑜的用意可不止于此啊。
贾诩道:当寿春吴军败势已定,肯定无法坚守到梅雨季节到来时,孙权、周瑜就会孤注一掷掘开淮河上游的围堰水淹寿春!寿春方圆两百里都是洼地,当洪水冲垮淮河大堤将这片洼地化为泽国时,东吴的三万水军就会对主公地大军构成致命的威胁,此是其二。
马跃道:如果我军早有防备,东吴的三万水军没能反败为胜消灭孤的二十万大军,这场滔天洪水也会淹没大半个淮南,从徐州迁来淮南的三百多万屯田百姓将会颗粒无收,而孤是大汉丞相,面对数百万嗷嗷待哺的饥民,不可能视若无睹!孤势必要拿出全部军粮来赈济灾民,军粮一旦告謦,我军就失去了趁胜追击的机会,此为其三!不愧是周瑜啊。
李肃击节叹道,此计环环相扣,可谓天衣无缝,尤其厉害的是周瑜充分利用了主公体恤百姓的弱点来限制我军,吴军未战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主公和军师纵然识破了周瑜的诡谋,好像也无计可解啊?地确无计可解。
马跃道。
不过,周瑜真会这么做吗?贾诩道:主公,不可不防啊。
马跃道:文和以为,我军该如何应对?贾诩道:周瑜如果当真决定水淹寿春,肯定会等到高顺将军地左路大军也赶到寿春城下时再动手,也就是说,我军最少还有两天地准备时间!当务之急。
是将粮草辎重转移到高地上,而且行动要隐秘,最好不要让吴军地斥候发觉!孙权背对周瑜、徐庶,半晌才幽幽问道:除此之外就真地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周瑜道:主公,委实没有别地办法了。
孙权道:公谨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想过。
周瑜长叹一声。
答道,此战之后,淮南百姓势必视我军为洪水猛兽,主公再想踏足江北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了。
好吧。
孙权喟然道,公谨就放手去做吧,孤全力支持你。
张任问吴兰道:曹军最近可有动静?吴兰道:还在江右悬崖上修栈道呢,看样子曹操是铁了心要绕开江左的驿道,打算从江右凿一条新地栈道进川了。
还在修栈道?张任蹙眉道,此事有些古怪。
如果要从夷陵修一条栈道直通永安。
怎么也得耗费十年八年时间,真等曹操修好了这条栈道。
只怕连黄花菜都凉了。
到时候不等曹军进川,丞相的大军就该出川杀奔荆州了。
雷铜道:难道……这只是曹操的疑兵之计?这肯定是疑兵之计。
张任断然道难道像效法高祖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可川北有陈仓小道可从西川直通关中,这巴东却没有一条小道可从荆州直通西川哪,曹操这家伙究竟想要干什么呢?吴兰道:管他想干什么,我们只要守住江左驿道就算是掐住了曹操的喉咙,曹军想要进川那是痴心妄想。
还是小心些的好。
张任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向雷铜道,雷铜,你快马赶回永安,把本将军的猜测和担心上禀张绣将军和张松大人。
遵命。
雷铜不敢怠慢,急领命而去。
眼看前方地道路正变得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宽敞,曹操不由长出一口气,悠然回首,只见身后群山叠起、白云缭绕,来时走的那条羊肠鸟道就像是飘在空中的丝带,在崇山峻岭之间飘来荡去,令人见之心悸。
主公!张策马走到曹操身后,大声道,前面不远就是大路了。
唉。
曹操脸上的表情不喜反悲,颇有些戚戚然地叹息道,可惜八千忠勇的将士就此长眠在这座大山之中了。
曹真策马上前,劝慰道:父亲节哀,这八千将士绝不会白死的。
嗯。
曹操点了点头,厉声道,带向导。
带向导。
曹真回头一声大喝,早有亲兵押着一名獐头鼠目的中年人来到曹操跟前,曹操冷冷地掠了中年人一眼,问道:朱老四,这里是什么地儿了?朱老四忙道:回大人的话,这里是云溪铺,前面不远就是巫镇了。
曹操道:离永安还有多远?牛老四道:大概两百多里。
鱼腹浦呢?百余里。
好!曹操闻言大喜,回头向诸葛亮道,孔明,下令吧。
嗯。
诸葛亮点了点头,喝道,魏延听令。
魏延急策马上前,抱拳应道:末将在。
诸葛亮道:率三百死士乔妆樵夫、猎户混入永安城中,准备抢占城门。
遵命。
张听令!张急策马上前,厉声应道:末将在。
诸葛亮道:可率精兵八千星夜奔袭鱼腹浦,鱼腹浦地势险要,守将张任也是智勇兼备,断然不可小觑,如果有机会当然要趁势攻取,如果没有机会,则千万不可强攻,可多设疑兵令其不敢轻举妄动,且记。
遵命!张轰然应诺,领命而去。
诸葛亮又道:曹真、藏霸听令。
曹真、藏霸急策马上前,喝道:末将在此。
诸葛亮道:各率五千精兵埋伏在永安前往鱼腹浦的大路两侧,鱼腹浦骤然遇袭,张任不知我军虚实必谴快马向永安告急,永安太守张绣闻鱼腹浦有险,则必谴大军前往救援,若西川援军至,可趁势截杀之。
遵命。
曹真、藏霸亦领命而去。
诸葛亮又向李严道:李严听令。
李严策马上前,抱拳应道:末将在。
诸葛亮道:各率五千精兵在永安城外埋伏,等张绣率大军出城去救鱼腹浦时,再趁虚夺取永安。
遵命。
李严复领命而去。
诸葛亮最后喝道:其余诸将各率本部兵马,随主公居中策应。
遵命。
数十员曹军将领轰然应诺。
第二卷 八百流寇起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