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07.混在三国当军阀 > →第352章 - 朕心里跟明镜似的←

→第352章 - 朕心里跟明镜似的←

2025-04-03 13:50:00

陛下,祖制不可违,高祖遗训不可废呀!汉献帝话徒孔融已经拜倒丹之上,以首顿地唱道,自高祖立汉以来,凡异姓封王者不过区区九人,且皆为开国功臣,此后凡四百余年,再无异姓封王,老臣以为此例断不可开!陛下,司徒大人所言极是,不能异姓封王哪。

是啊,万不可开此先例呀。

丞相功劳是大,可也没到封王的地步啊。

陛下,此例即开,国将不国呀……孔融话音既落,司空孔伷、太常卿司马防、太仆董昭、大鸿胪满宠、少府司马朗、大长秋陈矫、大司马袁尚、骠骑将军袁谭、车骑将军袁熙、大司农杜几、宗正刘璋等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附和,甚至连马跃的岳父蔡和侍中甄逸也齐声反对。

放眼望去,满殿文武除了光禄勋陈群、河南尹钟等廖廖数人,绝大多数人都坚决反对封马跃为异姓王。

汉献帝蹙眉道:自董卓乱京以来,各地豪强并起、天下纷争不息,百姓倒悬,皇纲失统,若非丞相力挽狂澜,兴义师以讨不臣,焉有今日?如此盖世奇功,凡两汉四百余年,何人堪比?宁不得封王邪?司徒孔融道:陛下,丞相爵至凉公,食邑两万户已经位极人臣,不能再晋封了!汉献帝道:朕意已决……陛下!汉献帝话未说完。

司徒孔融便已经猛地站起身来,颔下白须竟无风飘起,厉声喝道,陛下若不遵高祖遗训,一意孤行要封丞相为异姓王。

老臣今日便撞死在金阶之下!陛下!陛下!陛下!孔融话一说出。

孔伷、司马防、蔡、司马朗等人纷纷跟着跪倒。

汉献帝眼见郡臣汹汹,丝毫没有让步之意,虽心中不悦却也只能收回成命,冷然道:既如此。

此事改日再议,今日廷议就到此为止,退朝!说罢,汉献帝再不理会满殿文武。

拂袖离去。

天子既走,殿中群臣亦纷纷离去。

不到片刻功夫,偌大地金殿上便只剩下了光禄勋陈群和司隶校尉钟两人,陈群环顾左右无人,便紧走几步追上钟低声问道:适才陛下欲封丞相为异姓王,百官皆反对。

独大人不曾反对。

却不知为何?钟淡淡一笑。

反问道:陈大人不也没有反对么?这……陈郡尴尬地笑笑,说道,下官只是觉得丞相封王已经是势在必行。

呵呵。

钟微笑道,陈大人是聪明人,自然不会跟着孔融、孔伷那些不识时务的人瞎起哄。

嘿嘿。

天子都有意要封丞相为异姓王了,就凭他们这些人也阻止得了?陈群道:这么说。

大人也是赞成封王喽?封王?钟淡淡一笑,脸上忽然浮起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抬头看了看天。

忽然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这天……就要变了。

……虎牢关,马跃军帐。

马跃肃手示意贾诩、李肃、鲁肃、蒯越四人坐下,然后说道:孤今日把你们请来。

是有件大事想和你们商量。

贾诩拱手作揖道:主公请说。

马跃道:现在朝廷治下已经拥有雍、司、凉、青、幽、冀、并、朔、豫、兖、徐、益十二州全部,荆州南阳郡,扬州庐江、淮南二郡以及漠北大片辽阔的草原,大汉地疆域东西南北延绵数万里。

已经远远超过之前任何朝代、任何时期。

蒯越拱手道:此皆丞相之功也。

好了。

马跃摇了摇手,说道,孤今天不是来向你们显功劳地。

现在有个非常迫切、非常严重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各州、各郡、各县的官员空缺非常严重,河北四州四十余郡,竟然缺了三十六名太守和一百六十多名县令,其余长史、主薄、功曹、都尉、县尉、县丞等官吏的缺口更是数以千计!兖、豫、徐州至今找不到合适地人选担任刺史。

由于缺乏刺史、郡守和县令,这些地域政令混乱、治安糟糕,朝廷不得不派出大量军队长久驻守。

对这些地域实施军管。

然而军管终非长久之计。

贾诩察颜观色,早已知道马跃心中所思所想。

遂道:诩以为现在是时候实行全国性的科举取士了!科举取士?科举取士!鲁肃、蒯越还是头一次听到这说法,不由面面相觑。

李肃便解释道:所谓科举取士是丞相首创的一种人材选拔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两级考试制度,先由各县县令对本县读书人进行一级考试,及格者为秀才,然后各郡太守对治下各县的秀才进行二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成了举人就可以出仕了,这制度已在凉州、雍州、朔州试行多年,深受关中读书人地推崇。

贾诩道:事实上,丞相所创的科举制还有第三级考试,那就是把各郡录取地举人集中到京城再进行三级考试,录取者为进士!考取了进士就可以外放各县担任县令长官,经过几年锻炼若果有才干者,便可以升任郡守。

这个……鲁肃疑惑道,难道庶民也可以参加考试吗?李肃道:只要是汉人,不论庶民、士人,全都可以参加考试。

蒯越道:这不是乱了礼数了吗?礼数?何为礼?马跃冷然道,非要分出高低贵贱才是礼吗?同为大汉百姓。

同为大汉子民,为何非要划分三、六、九等呢?子敬、异度固然出身士族,可孤想请问两位,你们祖上难道就不是起于寒微吗?这……蒯越、鲁肃顿时语塞。

马跃长身而起,负手冷然道:好地礼数能教化万民。

自然应当遵循。

可这些不好的礼数,孤却非要破除不可,孤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告诉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只要他们有学问。

有才干,不论出身寒微还是高贵,都有机会当官!孤要唯才是举!主公。

马跃话音方落,典韦忽然踏帐而入。

抱拳喝道,光禄勋卿陈群帐外求见。

陈群?马跃沉声道。

宣他进来。

遵命。

典韦抱拳一揖,转。

不到片刻功夫。

身材修长、形貌俊朗的陈群就飘然入内,向马跃施施然一揖,朗声道:下官陈群。

参见丞相。

呵呵。

长文免礼。

马跃肃手道。

来来来,过来坐。

谢丞相。

陈群抱拳一礼。

行至右侧蒯越下首落座。

马跃道:长文从洛阳不远百里前来虎牢关,不知有何要事?陈群看看贾诩等人。

欲言又止。

马跃道:长文但说无妨。

陈群遂道:下官此来,实有一事相禀。

马跃道:何事?—陈群道:天子欲封丞相为异姓王,不过却遭到了以司徒孔融为首地文武百官的坚决反对!只有下官及河南尹钟大人等少数人支持天子,不过人微言轻。

因此不敢在廷议时妄加评议。

窃以为事关重大,故而连夜赶来虎牢关告知丞相。

马跃淡淡一笑,说道:长文费心了,呵呵。

为丞相效劳,乃下官份内事耳。

陈群说此一顿,脸色忽转严肃,说道,群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马跃道:但说无妨。

陈群道:正所谓天下本无主。

乃有德者居之,前后两汉凡四百余年,历二十四帝,委实气数已尽,今丞相内攘四夷,外拓疆士,威震海内,功铄古今,纵秦皇汉武亦有所不及。

何不顺应天意代汉而立?马跃脸色一变,喝道:长文慎言!陈群却不以为意。

接着说道:今天下兵权尽归丞相所有,代汉而立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唯所忧者,无非满朝文武地口诛笔伐,群夙夜深思,偶有小得,草拟九品中正制,或可助丞相扫清障碍!够了!马跃拍案喝道,长文若再敢胡言乱语,休怪孤翻脸无情!……洛阳,皇宫后苑。

益阳公主刘明向汉献帝刘协裣衽一礼,唱道:见过皇上。

皇姑免礼。

刘协急肃手示意刘明起身,说道:朕派人将皇姑请进宫来,没别地事情,就是想和皇姑聊聊家常。

唉。

刘明闻言轻轻一叹,问道,陛下今年应该二十岁了吧?刘协道:正好二十。

该行冠礼了。

刘明道,而且也该纳妃了。

刘协道:国事未定,朕哪有心思纳妃。

这点你可不如凉公。

刘明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虽然国事未定,可凉公却从未停止过选美纳妾,这些年凉公常年征战在外,每到一地都会带回许多年轻美貌地女子,现在呀,养在凉公府中的深闺怨妇都有好几百了。

刘协微微一笑,说道:看来皇姑对丞相也是心有不满哪。

妾身哪敢心有不满。

刘明粉脸上掠过一丝苦涩,苦笑道,人老珠黄了,比不过那些年轻女孩子了,皇上你都不知道,公府中那些个骚狐狸听说凉公就要班师回朝了,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啧啧,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这事朕可帮不了你。

刘协劝道,男人嘛,风流些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丞相位极人臣,还是天下人心中地英雄,皇姑还是想开些吧。

早就想开了。

刘明自嘲道,现在呀,妾身地心思全在姬儿身上,只盼着姬儿快乐成长。

将来长大了选个如意郎君,不管是官宦人家还是豪门富商。

哪怕是升斗小民也行,就是有一样,绝不能像姬儿父亲那样四处留情。

刘协掩嘴偷笑,旋即正了正脸色向刘明道:其实。

朕是有件正事情想问问皇姑。

刘明道:什么事情?刘协道:朕想封丞相为异姓王,可满朝文武都反对……你想封凉公为异姓王?刘明神色一凝,沉声道,皇上,这你可要想清楚了。

其实。

朕早就想清楚了。

刘协幽幽一叹,说道,比任何人都清楚。

刘明道:皇上地意思是……没什么。

刘协避开话题道,朕就是想问问皇姑。

该不该封丞相为异姓王。

这事贱妾还真说不上来。

刘明苦笑道,还是皇上自己做决定吧。

……虎牢关。

陈群、李肃、蒯越、鲁肃已经离去,大帐里只剩下了马跃、贾诩两人。

贾诩道:陈群的话虽然大逆不道。

可他所提出地九品中正制却非常有见地,诩以为沿袭自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在很多地方都不尽合理,比如机构松散。

职权重叠或者缺失。

官员办事效率低下。

而陈群提出地九品中正制却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

呵呵。

马跃道,陈群地九品中正制的确不错。

不过孤却有个更好地想法。

哦?贾诩欣然道,主公还有更好地想法?这还得感谢陈群提醒了孤啊。

马跃道。

让孤想到了三省六部制,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能得改成三省八部制!三省八部制?贾诩听得满头雾水,问道。

何为三省八部?马跃道:所谓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所谓八部就是尚书省下属的兵(国防部)、工(建设部)、礼(教育部)、吏(人事部)、农(农业部)、商(商务部)、刑(公安部)、户(民政部)八部。

贾诩道:三省八部地具体分工呢?马跃道:中书省地职责是辅助丞相进行决策,决定国家大事,而门下省地职责是负责对中书省地决策进行核查,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可行性,尚书省地八部尚书则具体负责执行中书省的各项决策![为现代人,马跃虽然知道三省六部制,可对于这个制度的理解还是有所偏差,事实上三省长官并非丞相佐官。

而是把丞相的职权瓜分了。

]原来如此。

贾诩恍然大悟道,这样一来,天下政令皆出自丞相之手,无论是官员地任免升迁还是军队的委派调动,都必须经过丞相地许可,久而久之,天下郡守、县令皆出自丞相门下,各军将领亦是丞相门生,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呵呵。

那是以后地事情,以后再说。

马跃淡淡一笑。

接着说道,当务之急是制推行科举制,选拔大量的官员,孤打算在半年之内州、郡、县的官员任免,然后用两年时间稳定局势,待治下各州局势稳定再起兵南下,以雷霆之势扫灭曹、孙余孽。

贾诩道:主公是说……强行推行科举制?嗯。

马跃点了点头,目露肃杀之色,沉声道,让马率两万西凉铁骑进驻西园,确保秋闱顺利举行。

贾诩点了点头,肃然道:明白了。

……洛阳,汉献帝寝宫。

伏皇后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天子正站在窗前望着天上地明月发呆,略显瘦削的背影在月色下拖出长长的影子,人影相守,看上去竟是如此的孤独。

陛下。

伏皇后将一袭锦袍轻轻披到刘协身上,柔声说道,你怎么起来了?刘协轻叹一声,喟然道:朕睡不着。

伏皇后道:陛下有心事?刘协轻轻地嗯了一声。

伏皇后道:臣妾能听听吗?刘协忽然问道:皇后,朕问你,雍、司、凉、朔各州在丞相治下如何?伏皇后道:那还用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自从丞相把陛下迎还东都之后,原本破败不堪地洛阳城在短短地数年间就恢复如初,现在洛阳城的大街上每天都是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听父亲(伏完)说,现在地东都比之前任何时期都要繁荣哪。

是啊。

刘协点了点头。

慨然道,可这都是丞相的功劳啊,如果不是丞相,东都洛阳又岂能有今日?洛下各州又岂能今日之盛况,天下百姓又岂能过上富足地生活?朕前思后想,当真是感慨良多啊,皇后,你说为人君者。

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伏皇后道:臣妾以为身为人君,首重仁孝。

不。

刘协摇了摇头,说道,若说仁孝,历代先皇不乏仁义之君。

亦不乏孝之君,可为何不能大治天下,不能像丞相这般让治下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呢?为何不能像丞相治下的洛阳般焕出发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呢?这又是为什么呢?伏皇后道:这个……陛下怕是要去问丞相了。

是的,总有一天朕会问丞相的。

刘协道,不过,却不是现在。

伏皇后讶道:陛下。

你这是怎么了?没什么。

刘协道,只有经历过颠沛流离,才知道安定的生活是多么可宝,只有品尝过饥寒贫苦,才知道富足地生活是多么不易,皇后,朕虽然年轻,可并不糊涂,朕这心里跟明镜似地。

朕其实什么都明白!可朕的满朝文武却不明白,朕真替他们担心啊……伏皇后被刘协说得一愣一愣地,有心问两句却又不知道该从何问起。

……襄阳,曹真公府。

曹真正与诸葛亮、程、刘、贾逵等议事。

刘道:细作回报,天子有意封马屠夫为凉王,不过由于朝中百官坚决反对此事遂不了了之,不过以为马屠夫班师回朝之后,势必会有侫臣为了讨好马屠夫重开此议,马屠夫手握重兵、积威甚深。

到时候那帮贪生怕死的朝官是否还有胆量当着马屠夫地面表示反对,可就难说了。

诸葛亮道:封王之事。

只怕是板上钉钉了。

程也道:孔明所言极是,就算文武百官反对又能如何?贾逵道:马屠夫一旦封了凉王,名义上可就压过主公了,逵以为主公也应该自领楚王。

自领楚王?诸葛亮摇头道,不不不,这样做恐遭天下人非议,亮以为主公应该上奏天子,表孙权为吴王,孙权必会投桃报李,表主公为楚王,一旦马屠夫真的晋封凉王,那么孙权晋封吴王,主公晋封楚王也就水到渠成了。

诸葛亮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封王之事最好不要自己提出来,如果由孙权代替曹真上奏朝廷那就顺理成章了,至于朝廷是否答应,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现在谁都知道朝廷已经完全处在马屠夫的掌控之下,马屠夫可以说自己是奉旨讨贼,孙权、曹真也可以反过来说奉密诏清君侧。

反正这是一笔烂帐,谁是王谁是寇谁说了都不算,只能看最后的结果。

这办法不错!程赞道,以为应该趁热打铁,派使者前往秣陵以结好东吴。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曹真说此一顿,向刘道,那就劳烦子扬出使一趟东吴吧。

刘急起身抱拳道:领命。

嗯。

曹真点了点头,环顾众人道,现在该议议今后的战略了,眼下我军所面临地局势非常严峻哪,南阳屯着徐晃的十万大军,随时都可能挥师南下,永安又集结了张绣、张任五万大军,如果这两路凉军同时出兵,两面夹击荆州,荆州可就危险了。

诸葛亮道:主公不必担忧,亮以为三年之内凉军是不会大举南下的。

程问道:何以见得?诸葛亮道:在淮南与东吴一番恶战,凉军的损失虽然微乎其微,可粮草辎重的消耗却极其庞大,尤其是为了安置淮南郡数百万受灾百姓,更是耗尽了治下各州几乎所有的存粮!没有三到五年的积累,凉军根本不可能大举南下。

曹真道:也就是说,我军还有三到五年时间的准备?诸葛亮道:最多五年,最少三年。

曹真道:那么,我军的当务之急是什么?诸葛亮道:当务之急是训练水军,争取在三年之内训练出一支精锐水军!这支水军地兵力可以不必太多,但一定要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尤其重要的是装备一定要精良!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马超所率西凉铁骑的进攻为何如此犀利?在西凉铁骑的铁路旁下,黄忠将军所率的南阳士卒竟不堪一击!曹真问道:为何?诸葛亮道:因为西凉铁骑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他们装备了最坚固的铁甲,最精良的兵器,尤其是他们的投枪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简直就是我军将士的噩梦!第二卷 八百流寇起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