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燕王妃

2025-04-03 14:20:30

北平曾经是大元的中都, 历经战火摧残, 依旧顽强的挺立在北方。

北平历史悠久, 城市基础很好,燕王府也早就开始兴建,徐达曾迁沙漠移民到打空了的北平城戍守边防,城池重建也有徐达的一份功劳。

当初他们建的时候, 就知道燕王将来会到此地就藩,早就着手改建燕王府。

为了节约成本,是在大元内殿的基础上改建的,并未新建。

燕王携柳娘一路沿运河北上,很快就到了北平。

人大约就是这样的贱皮子,在船上时候柳娘吐得昏天黑地, 一船的人都围着她转, 她还矫情上了, 一会儿说鱼不好吃,一会儿说坐船晕得慌。

等道了京城, 才知道战争对一座城市的摧毁有多么严重,即便经历徐达三年修建戍守, 曾经繁华的大都还是有残垣断壁的战争遗迹。

无数纷繁事情等着她处理,柳娘就立刻精神抖擞投入战斗。

燕王府只有主殿修好了,其他附属设置依旧在建设中, 兴建官员来拜见,说工程至少还要三年才能完工。

主殿也就是修缮得能住人,什么景致啊、享受啊, 完全谈不上,兴建官员还哭诉银钱不够,劳役不趁手,总之兴建很难。

燕王听罢心中不悦,即便早有预料,没想到条件有这么差。

委屈王妃了。

燕王叹道,柳娘现在已经五个月的肚子了,自小金尊玉贵的养大,父亲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哪里受过这等委屈。

王爷安心,我坚持一定跟着来,不就是为王爷分忧解难的吗?王爷是做大事的人,您只管整束边防,防御蒙古人南下,修建宫殿这种事情我来。

路上不是说好了吗?我不能在大事上帮助王爷,管管后勤还是行的。

可你如今……柳娘抚摸着肚子到:孩子也体贴我们呢,知道父母有正事要办,都没有再折腾我,这般懂事,定然是个女孩儿。

本王的儿子也当深明大义,孝顺有加。

燕王习惯性回道,说完才反应过来,柳娘在路上和他说了一大堆若是生了女儿让父皇母后失望的话,连忙补充道:女儿也是一样!柳娘带着全套班底来的,呼啦啦住进主殿。

收拾妥当之后,亲自看了主殿建筑和待建的附属建筑。

藩王府完全是皇宫的缩小版,占地面积大,功能齐全,内里自成天地。

柳娘亲自看过现场,又让下面人呈上账本,看了开支。

让她的班底也打听了实际情况,最后把兴建官员叫了过来。

柳娘端坐上首,给下面官员训话道:承蒙父皇看重,钦点王爷镇守北平,本王妃觍居王妃之位,当为王爷分忧。

王爷把兴建殿宇之事交给我,我便和诸位说说我的想法。

我这人学了父亲一身的毛病,事前有商有量,一旦下了命令,只能执行。

咱们初次打交道,我怕女官们说不清楚,亲自与各位说。

谨遵王妃娘娘吩咐。

在座官员又一次拜了下去,心里有点儿扳手腕小九九的人都打算再观望观望。

王妃不说他们都忘了,这可是魏国公的女儿,魏国公在北平经营多年,戍边的校尉将领说不得就是当爹的留给女儿的后盾。

经过战争的人太明白了,军队才是立身的根本。

主殿我瞧了,雕梁画栋,彩绘辉煌,修得很好,是用心了的。

当赏!柳娘话音刚落,阿孟作为女官就出列念了赏赐。

账本我也瞧了,没想到北平边陲之地,有些物价居然比京师还贵。

我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之前的就不追究了。

你们各自看看手上的东西,这是我做王妃给诸位留的脸面,只此一次。

女官又把对应的账本发到没个人手里。

兴建官员们心中忐忑,他们送上去的账本是多年老手做的,没想到才短短几天功夫就现了远行。

所以说啊,别看王妃挺着个大肚子精力不丰,但人家含着金汤匙出生,家里备了无数好手跟着就藩。

其余殿宇就不用像主殿这么建了,彩绘省了,雕刻也不用,亭台圆柱刷红漆,屋顶用琉璃瓦。

大美之道,至繁至简,这么建反而大气庄重。

再把工程进度编制拿回去看看,有什么问题的三日之内与阿季说。

过了再嘀咕……就别怪本王妃不教而诛。

柳娘把编制好的工程进度表、效果图之类发下去,让他们照着办。

兴建官员们一看,就知道王妃把建房子这事儿摸得门儿清,这样明确的方案一出来,过手的油水少了九成!他们这些放着京都繁华不享,跑这儿来干嘛,不就是捞银子!陛下严惩贪污,京城抓得最厉害,藩地这荒凉之地才有油水。

没想到王妃一来就停了,也不知和光同尘、事缓则圆!众人商量着该怎么办,有说要去再请示燕王殿下的,不能让王妃以为他们好欺负,有一就有二。

有的决定认怂,先把头一件事儿办好,别让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到自己头上。

自觉有后台的去找燕王殿下主持公道,被拉出去砍了脑袋。

众人才惊悚发现,在痛恨贪污腐败上,天子父子一脉相承。

夫妻一心,下面人不敢再闹幺蛾子,为了保住脑袋,加班加点的干。

柳娘也不是小气人,经常掏私房给做工的人改善伙食,都是最底层的服劳役之人受益,中层以上官员还是紧巴巴的。

柳娘把事情吩咐下去,自己只需监管,每日好好养胎,照顾燕王起居就是。

宫殿四个月就完成了主体建设,剩下内部装饰装修、移栽花木之类动静就小了。

建好的殿宇大气庄重,比之主殿精致,另有一种返璞归真之美。

整个工程比原来的预算少花了至少五万两银子,柳娘为了奖励兴建官员,按着品级发赏赐,还特意点出几个不贪不腐、做事伶俐的人做典范,重点表扬。

经过这一次,众人都知道王妃行事风格了。

甭看她老人家平时抓得紧,可只要把事情办圆满了,赏金也丰厚。

赏金多体面啊,和自己提心吊胆偷偷摸摸拿区别大了去了。

伴随主体建筑完工,柳娘的肚子也瓜熟蒂落了。

两个时辰之后,柳娘顺利产下一个女婴。

燕王从军营赶回来,心中有一瞬间的失望,但还是笑着问候过柳娘,安慰她:女儿贴心,先开花后结果,不必放在心上。

我听王爷的。

柳娘一双妙目看着燕王,眼泪在眼眶打转却不肯掉下来,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句话里了。

燕王想着她这些日子艰辛劳累,还总骗他说无事。

好几回他夜深回来,都见她房中灯火通明,隐约有啜泣之声。

问了丫鬟丫鬟还不说,等他拿出王爷的威风来,丫鬟才招道:王妃孕吐难受,每日吃不下东西,夜里睡不着。

怕王爷担心,和王爷一起用膳,当着王爷的面死死忍住,一回头就全吐了。

每晚起夜五六次,怕扰了王爷休息,这才分房安歇。

有柳娘在,他全心全意扑在军务上,半点儿不为王府事务操心,这样的贤妻,不过第一胎女儿而已。

燕王还怕她心思过重,月子里落下病症。

报喜的消息被送到京城,皇帝赐下了永安的封号,自此,燕王长女称永安郡主。

柳娘兴建宫殿省下来的五万两银子全给燕王投入军中了,燕王又一次感受到娶一贤妻的好处。

出月后积极调养了大半年,柳娘又有了身孕。

去年就没回去,今年恰逢父皇五十圣寿,怎么也该去看看啊!母后多次来信,总说想王爷了。

柳娘叹道,她有心去一趟京城。

父皇早有旨意,不许各地藩王提前入京,我按着日子过去就是。

不若你先去打前阵,听说太子妃也有孕了,你们向来交好,也能说说话。

燕王十分愿意柳娘早点儿去京城,他为人严肃寡言,娶了王妃之后才知道女人的润滑作用无比强大。

这才多久,她与皇后的关系就融洽的像母女一般。

父皇给他的信上都说人,让他无事可遣王妃回京尽孝,皇后日日念叨她呢!和父母关系融洽带来的不仅仅是感情上的支持,藩地官员、将领见了,对他这位圣宠在身的皇子也多了几分慎重。

只苦了你,去年怀孕千里迢迢就藩,今年又要劳累去京城。

燕王叹道。

柳娘微笑不语,矫情的话已经说过很多,现在只需要静静靠在燕王怀里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