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法医秦明系列(全集)最新章节!保姆距离大门最近,损伤位于头顶部。
我小心地扒开保姆头顶的头发,只见创口附近浸染着大量血液,创口看不清,但不像是锐器伤。
王秀黎的损伤也在头部,主要位置是在枕部。
大宝说,大量血染,同样没法分辨创口形态。
既然现场看不清创口形态,我们就不继续翻动尸体了,免得破坏尸体的原始状态。
到了解剖室,有的是时间仔细观察损伤。
我走到王秀黎尸体的附近,看见她脚边的瓷砖上好像有一些痕迹。
我拿过勘查灯,用侧光观察,可以看见瓷砖上有一条拖擦状的痕迹。
痕迹的尾端是鞋底花纹,和死者穿着的拖鞋花纹一致。
这是一条死者形成的蹬擦状划痕。
这条划痕的形态很有意思。
我蹲下来看了看,说,有一条长的痕迹,还有一些小的痕迹,痕迹里貌似还能看见一些拖鞋的鞋底花纹。
林涛,你怎么看?林涛眯起眼睛,说:我看啊,是死者在受伤的时候跌倒,然后脚在地面上蹬擦形成的。
赞同。
我说,死者的损伤集中在枕部,我摸上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很多密集的创口。
这么密集的创口应该说明死者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被打击的。
所以,她肯定不是站着被打击的,因为站着的时候,身体会自由移动,体位就不固定了。
所以,她应该是趴在地上被打击的,这样就可以解释这个蹬擦的痕迹了。
死者被打击的时候,双腿在地面蹬擦,才形成了这样的划痕。
这个分析有什么意义呢?陈诗羽问。
有意义。
这说明凶手杀完人后翻动了尸体。
我见陈诗羽虚心好学,就用亲切的语气说,咱们发现的尸体是仰卧在地面的,和我们分析的她趴在地上被打击致死的体位不符。
凶手为什么要翻动尸体?陈诗羽接着问。
我摇摇头,说:尸体头部都是血迹,所以我也不敢下什么结论,等尸检完了就知道了。
说完,我沿着现场的数十个血足迹走了一圈。
现场有很多密集的血足迹,方向各有不同。
但是可以看出,鞋底花纹只有一种。
一种鞋底花纹不能确定只有一个凶手吧?我说,会不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凶手买了一样的鞋子来作案的?林涛摇头,说:只有一个凶手。
这些鞋印我都看了,有一个鞋底磨损点的特征是完全一致的。
凶手想伪造这个特征是不可能的。
而且,现场那么多血,如果有两个人,另一个人肯定也会留下足迹。
我点头认可。
仔细看去,血足迹从保姆头部的血泊开始,延伸到王秀黎尸体的头部旁边,然后汇成一趟,向楼梯口延伸。
你们看,这人的步伐多大。
林涛一只脚站在血足迹旁,另一只脚使劲儿往前跨了一步,我得这样跨步,才能完成他一步的步伐。
进击的巨人吗?大宝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林涛白了大宝一眼,第一,这个人杀完王秀黎后,是跑着上楼的。
第二,这个人的个子应该很高。
个子高是肯定的。
我说,我也有依据。
哦?大宝抢着问,什么依据?我没有回答大宝的问题,招呼大家再次走上了二楼。
二楼的血足迹更加凌乱,但是仍然可以分辨出,这是同一种鞋底形成的足迹。
血足迹在二楼主卧室的门口开始互相叠加、破坏,说明凶手和被害人在这里有过一个打斗的过程。
但是打斗随着手无寸铁的男主人苗正的倒地而终止。
看足迹的形态,凶手在杀死苗正后,直接进入屋内,把母子二人逼到了墙角后,将其杀死。
在这个逼退的过程中,母子二人都有蹲下来的动作。
头部受伤后,血迹还沿着头部、颈部滴落到了大腿和小腿处的衣物上。
这些流注状血迹的走向,告诉我们母子二人当时都是蹲着被打击的。
而且,母子二人没有任何抵抗。
尤其是俞莉丽的面部,除了遍布的血迹以外,隐约还可以看见泪痕。
因为现场地面光滑、干净,而且遍布血足迹,这给我们对这个现场进行重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可以沿着血足迹的方向判断凶手在杀完人后的行走路线,从而判断他这些动作的目的和意义。
林涛沿着地面上的血足迹走着,说:凶手杀完人以后,就开始在屋里翻东西了。
主卧室里的衣柜以及另一个卧室里的衣柜都被翻动了,凶手是用一种很暴力的手段翻动的,几乎衣柜里所有的东西都被凶手拽了出来,然后抛撒在地面。
大衣柜的门上可以看到血手套印,说明凶手是戴着手套进入现场的。
大衣柜里的物品上沾染的血迹,同样也提示凶手是在杀完人后,立即翻动了衣柜。
血足迹从主卧室出来后,开始通往次卧室的方向,凶手同样对次卧室的大衣柜进行了翻动。
从次卧室里出来后,凶手径直进入了卫生间,然后我们就没有找到走出来的足迹了。
这样的足迹现象,说明凶手进卫生间,是为了清洗自己身上的血迹。
林涛说,而且清洗得很干净。
当然,凶手行凶的时候,可能天还没有黑,凶手总不能一身是血地走上大街吧?大宝很能理解凶手的这个动作。
凶手只翻动了死者家的衣柜吗?我拉开床头柜的柜门,里面的物品很整齐。
是啊。
大宝说,电视柜啊、梳妆台啊什么的,都没有一点儿翻动的痕迹哦。
是。
林涛点了点头,然后又使劲儿摇头,不不不,不只是这两个大衣柜。
楼下的冰柜也被翻动了。
翻冰柜?我甚是诧异。
林涛说:你们刚才在楼下没有注意到吗?楼下餐厅一角有一个冰柜,里面的东西,一些水饺啊、包子啊、冻肉啊什么的,都被拿了出来,说明冰柜里面肯定也被翻动过了。
在楼下勘查的时候,因为注意力都集中在地面的足迹上,所以我还真没注意到餐厅一角有一个什么冰柜,更不会注意到这个冰柜里的东西被翻了出来。
这个动作有点儿意思。
我低头沉思。
而且冰柜附近没有血足迹。
林涛说,应该是凶手在楼上清洗完以后,再下楼的。
看来这个案子,你们痕迹检验部门的工作很顺利啊。
我说,至少现场重建是完成了。
现在都七八点钟了,等殡仪馆的同志来运尸体吧。
我们去专案组听听情况后,再去尸检。
龙番市公安局在现场附近临时征用了一家住户搭建的平房作为专案指挥部,指挥部里除了专案组组长和几名侦查员在研究侦查措施以外,其他人都被派出去调查访问了。
主办侦查员知道我们进来,是想知道一些前期调查情况,于是他开门见山地说:死者苗正,三十八岁,名校毕业,是国临科技的技术部主管,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层。
刚才通过公安内部互联网,我们了解到,之前几天苗正因为涉嫌故意泄露商业秘密罪被我局经侦支队调查,但是没有像样的证据,所以没有抓人。
泄露商业秘密?我摸了摸下巴。
嗯。
侦查员说,有人举报他在秘密出售公司的商业情报,所以进行了例行调查。
苗正的母亲王秀黎,六十六岁,原来是区民政局副局长,退休十几年了,为人和善。
群众反映,她和儿媳妇俞莉丽关系非常好,情同母女。
俞莉丽,三十一岁,自己在网上开了一家淘宝店卖时装,除了出门进货,或是和婆婆一起逛街,其余时间一般都在家里待着。
家里还有一个保姆,五十二岁,刚聘来一个月。
还有就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林涛说:现场条件很好,我们不仅提取到了物证,还重建了现场。
凶手应该是敲门入室的,因为大门没有被撬压、损坏的痕迹,窗户也都是完好的。
入室后,凶手先袭击了保姆和王秀黎。
可能因为二人呼救,惊动了二楼的一家三口,凶手迅速从一楼跑到二楼,在主卧室门口遭遇苗正,二人发生了短暂的搏斗,但是体力、武器悬殊太大,苗正很快被打死。
然后凶手把母子二人逼退到墙角,逐一杀害。
杀完人后,凶手对两个房间的大衣柜进行了翻动,再去卫生间清洗血迹,然后到一楼翻动了冰柜,最后离开现场。
侵财可以定吗?侦查员问。
我摇摇头,说:翻动的位置比较奇怪,大衣柜、冰柜,这不是存放财物的地方啊。
一般的劫财案件,肯定首选床头柜、梳妆台什么的。
可是这些地方都没有被翻动。
你的意思是说,凶手的这些翻动,是在伪装现场,转移警方的视线?侦查员问。
我说:不能排除。
好的。
侦查员说,我们同样也觉得凶手在现场停留的时间非常短,不像是侵财案件,更像是仇杀。
我们会继续调查苗正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举报他的那个人。
嗯。
我点头说,我也要去检验尸体了。
3五具尸体如果逐一检验,至少需要十个小时的时间。
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岂不是得干到明天早晨?好在省城新建的解剖中心有两间解剖室,每间解剖室里有两至三台解剖床。
解剖室的门是相对而设的。
这样的设计,可以同时开展数台解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解剖的时候,几组法医只要走出门,就可以和其他解剖室里的法医交流。
我和大宝走进一号解剖室,负责对现场一楼的两具尸体进行检验,陈诗羽负责照相。
而市局胡科长和韩法医则在二号解剖室,和我们同时开展工作,负责现场二楼的三具尸体,林涛负责照相。
王秀黎和齐传芝的致命伤都在头部。
我和大宝把躺在两张解剖台上的尸体的头发依次剃除,各自暴露出了头部的创口。
两名死者的头部创口创角撕裂,创缘不整,创口里还可以看见没有完全断裂的组织间桥。
数个创口纵横交错,但是可以看得出创口的边缘都有挫伤带。
两名死者都死于钝器所致的颅脑损伤。
我触摸了死者的头颅,说,我能感觉到,两名死者的颅骨都有很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先检验王秀黎的尸体吧。
大宝见照相人员已经固定了尸体的原始面貌,便按尸检常规,在尸体全身分段提取物证。
我剪了一块纱布,用水沾湿,开始清理王秀黎的面部血迹。
血迹已经干掉,形成一块块血痂,和面部皮肤粘得很牢。
慢慢地,王秀黎的面容呈现了出来。
同时,她额部皱纹里的一处创口也随着血迹的清除而暴露出来。
咦?大宝蹲下来看了看王秀黎后枕部密集的创口,说,创口都在枕部,怎么额部也有一处?会不会是俯卧打击,额部衬垫在地面上形成的?我摇摇头,说:不,如果是衬垫伤的话,在那种瓷砖地面上,只会形成挫伤,不会形成创口,而且创口周围有挫伤带,说明这是一个有局限的接触面积的工具形成的损伤。
大宝若有所思,点点头。
我接着说:而且,这是一处死后伤。
生前伤和死后伤的判断,是法医必须具备的一项最基础的技能。
损伤是生前形成还是死后形成,有的时候对案件的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医判断生前、死后伤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创口有没有生活反应。
生活反应就是只有机体存活的时候才有的反应,比如出血、充血、梗塞、吞咽、水肿、血栓等。
创口的生活反应主要表现在创面有没有出血,以及创缘皮肤有没有卷缩。
生前形成的创口,创面会呈现出红色,边缘有卷缩;而死后形成的创口,创面会呈现接近皮肤颜色的黄色,边缘也不会有卷缩。
我说得这么烦琐,意在教授身边的新人陈诗羽。
陈诗羽很聪明,理解我的意思,一边拍照,一边不忘认真地听着,时而点头。
我们都在努力消除刚见面时产生的嫌隙。
王秀黎额部的创口,创面蜡黄,边缘哆开[2],是一处典型的死后损伤。
死了还要对着额头打一下?大宝问。
我摸了摸创口,说:这一下还不轻呢,下面的骨折很重。
看来,对着额头再来一下,就是凶手要把王秀黎的尸体翻转过来的原因。
之前对现场勘查时,我们曾经判断凶手在杀完人后,又把尸体翻转了过来。
什么意思?大宝对我的分析不太理解,一脸茫然。
我微微一笑,说:别急,回头再分析。
打开王秀黎的头皮,可以看到她的枕部几乎已经完全碎裂,脑组织从骨折的缝隙里透了出来,一片阴森森的白色。
这样的颅骨几乎无法再用电动开颅锯锯开了,我们只能用手锯,将还没有断裂的颅骨部分锯开,然后拿下了一块边缘凸凹不平的颅盖骨。
颅腔内的脑组织已经挫碎,形态不清。
硬脑膜被骨折了的颅骨的尖锐端戳裂了好几个破口,因为巨大的打击作用,颅内尽是出血和血肿。
好惨啊。
大宝皱着眉头叹道。
我说:是啊。
凶手力气不小,而且使用的工具也应该是坚硬、质量重的金属钝器。
这么大岁数了,还是不得善终,唉。
大宝又开始了他的感悟人生。
按照常规的解剖术式,我们继续解剖了死者的胸腔、腹腔和背部,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根据死者的胃内容物判断,她应该是在晚餐后不久死亡的。
我觉得这个案子的死亡时间比较容易定得精确。
我说,我们到现场的时候是七点,此时已经是张大姐发现后半个小时了。
而死者已经吃完了晚饭,一般人晚饭都在五点到六点之间吃,这说明死者是在五点到六点半之间死亡的。
结合我们去现场的时候,尸体的尸僵和尸斑都还没有形成,可以肯定死者是六点左右死亡的。
凶手胆大妄为啊,这个时间天也就刚黑,就敢入室杀人。
如果不是很熟悉的人,这个时间通过敲门可以入室的概率比晚上大多了。
陈诗羽说。
有道理。
我赞许道。
侦查专业学生的思维和技术专业不同,有时候确实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也就是说,张大姐早半个小时看一下死者家里,说不准就能透过窗户看到凶手杀人的背影了?大宝看着解剖室的天花板,臆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