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法医秦明系列(全集)最新章节!死者是被密闭的塑料套筒包裹的,没有完全密闭,加之周围环境是潮湿、多菌的垃圾场,又正值炎热的夏天,所以尸体尸蜡化的速度会相应增快。
像这样尸蜡仅限于皮下,还没有完全侵及肌肉组织,我估计尸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多两个月。
也就是说死者应该是天气暖和的五月份左右死亡的。
这真是学了一招,我点了点头。
尸源寻找应该不难。
知道了死者大概的死亡、失踪的时间,有明显特征的衣着,再加之我们通过死者牙齿、耻骨联合的观察计算,明确了这是一名27岁左右的女子,长发,未生育,身高162厘米,身材偏瘦。
有了寻找尸源的条件,刑警部门很快就把死者的衣着照片和基本信息发到各派出所,从报失踪人员中查找比对。
尸体检验工作进行了5个多小时才结束,仅缝合这一项,就整整做了一个小时。
尸体太滑了,止血钳都夹不住皮肤,大家生怕缝针会扎到自己的手,格外仔细。
因为天气炎热,尸检工作进行完毕后,我身上的衣服都汗湿了。
最糟的是,我反复用洗手液洗手,双手仍有一股尸臭。
我很烦恼,又先后换用了肥皂、洗衣粉、洗洁精来洗,依旧无法去除那股气味。
我一边闻着自己的手,一边不停地干呕。
一旁的师父笑了:是吧,让你戴两层手套,还嘴硬,就让你尝试一下,看你以后还听不听话。
戴两层手套就不臭吗?我像警犬一样探过鼻子去闻师父的手掌心。
果然没有闻到什么臭味。
看来,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晚上,参加现场勘查的民警们一起吃饭,大家都饥肠辘辘,端起饭碗就开始往嘴里扒。
只有我坐在一旁,藏着自己的手,虽然我也一样饥肠辘辘,但是手上的气味太浓重,实在无法端起饭碗。
师父看到我这样,笑了笑,出门拿了一把香菜来:还好,厨房还有几棵这个。
我疑惑地看着师父,不知他是何用意。
搓手啊,愣着干吗?我将信将疑地接过香菜,使劲儿地搓了起来,直到把香菜都搓成了碎末。
再一闻,真的好神奇,两只手一股香菜味。
顾不了那么多,我也赶紧吃了个饱,就和林涛回到了宿舍。
因为感觉身上也有点儿味道,我们到澡堂洗了澡、洗了衣服。
当林涛一身轻松地入睡的时候,我发现我手上的臭味又回来了。
就这样,第二天一早,我去市场买了几斤香菜随身带着、随时搓手,两天后,手上的味道才慢慢消散了。
正当我为摆脱了手上的臭味而感到庆幸的时候,一天上午,我接到了师父的电话:跟我去派出所,尸源找到了。
很快,我跟随师父驱车赶到了五街派出所。
接待室里,一个年轻男人耷拉着头,无力地坐在凳子上。
今年5月8号,这个男子来我们派出所报案,称他的妻子可能遭袭,而后失踪。
今天我们找到了他,给他看了尸体的衣物照片、核对了死者的基本信息,非常符合。
相关的同一认定检验正在检验。
这个尸源问题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同在派出所的刑警队长向师父介绍道。
小伙子,和我们说说事情的经过吧。
师父向男子发问。
两个多月前,我和张月到城东的树林里说话。
男子喃喃地说道。
你说的是垃圾场东边500米的那片小树林?师父问道。
是的。
那里荒无人烟,附近几里路都没有人家,你们去那里干什么?我……我们有点儿感情纠葛,想找个没人的地方沟通一下。
那也不用到那么偏远、没有人烟的地方吧?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喜欢去那里,所以……所以习惯了。
男子的脸上闪过一丝慌张的神情。
好吧,那你接着说。
我们过去谈了几句,就谈崩了。
我一气之下开车就走了。
你是说,你把她一个人丢在了荒无人烟的垃圾场旁边?是的,我对不起她!男人突然大哭了起来,把在场的人吓了一跳。
你觉得她是怎么死的?师父继续问道。
肯定是有歹徒贪图她的美色,强奸不成杀了她。
你怎么知道没有强奸成?我……我……我猜的,我看衣服没有撕破。
师父盯着男子的眼睛,足足盯了几分钟。
男子逃避了师父犀利的眼神,低下头擦眼泪。
走吧,问完了。
师父转身走出接待室。
问话突然结束,我和刑警队长都很意外,赶紧小跑着追出接待室。
您看,我们现在怎么办?刑警队长面露难色,要不要到那边去蹲点守候?不用了,把这个男的控制起来吧。
师父斩钉截铁地说。
啊?控制他?别说刑警队长,就连我也很意外,抓错人被投诉会很麻烦的。
他很可疑吗?刑警队长问道。
非常可疑!师父依旧斩钉截铁,他说谎。
4就是因为他知道没有性侵害吗?我和刑警队长都比较诧异,师父一向谨慎,不应该如此武断。
再回头想一想,刚才的对话,也就性侵害这个问题有些破绽。
楼上有会议室吗?师父答非所问。
有的。
派出所所长说道。
让专案组来这里开会。
师父说道,把投影仪架起来。
半个小时后,派出所会议室坐得满满的。
师父操纵着投影仪,介绍我们尸检的所见。
一张张尸体照片翻过,侦查员们皱紧了眉头。
估计这次的专案会开完,刑警们会更体谅法医工作的艰苦。
按照尸检情况,今天找到了尸源。
死者是住在庆丰新村的张月。
师父说道,刚才我和张月的丈夫谈了次话,觉得他疑点很多。
刑警们神态各异地听着师父说。
两天不眠不休的工作让大家精疲力竭。
首先,当时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疑点。
他断言张月没有被强奸,这一点他不可能知道。
师父说,其次,他说张月最后是在荒无人烟的垃圾场附近地区被害的。
这显然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杀完人,包裹以后直接抛尸,看样子很合逻辑。
第一,如果是偶遇歹徒被害,歹徒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去包裹尸体,有什么意义呢?师父切换到了尸体被包裹的原始状态的幻灯片,接着说,第二,如果是在垃圾场附近偶遇熟人,熟人作完案,要藏匿尸体,应该抛去更远的地方,不会抛尸在离杀人现场那么近的垃圾场。
而且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碰见熟人,概率太低了吧。
我们都呆呆地听着,总觉得这样的怀疑理由并不充分。
我认为张月不可能在野外遇害的依据不仅仅是这些。
师父看出了我们的质疑,我有充分的依据支持张月是在室内被害的。
师父打开原始尸体的照片:大家看。
包裹、捆绑尸体的物件有:编织袋、塑料膜、崭新的电线和电话线。
尤其是塑料膜,是两层,两层外形、规格完全一致的这么长的套筒状塑料膜。
你们觉得如果在野外作案,会有这么充分的时间、会花这么多心思来包裹尸体吗?这人的心理素质也太好了吧!现场即便是空旷的野外,偶尔也会有人路过。
我们觉得非常有道理,都频频点头。
师父喝了口茶,接着说:另外,在野外作案,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多捆绑、包裹尸体的物件吗?附近不是有垃圾场吗?那里什么都有。
如果是在垃圾场寻找捆绑的工具,最有可能找来的是垃圾场里很常见的、更易于捆绑的软质绳索,而不应该是不易捆绑的硬质的电线。
而且电线和电话线上都有新鲜的剪断的痕迹,犯罪分子何必舍易取难呢?一般人家里可能没有绳索,但肯定有一些电线和电话线。
那为什么说是短时间内捆绑包裹呢?可能是杀了人,然后几个人分头回家去找包裹尸体的物件,回来再包裹尸体呢?我提出一种可能。
你是法医,不应该问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尸体死亡后一两个小时就会出现尸僵,尸僵形成以后尸体就很难屈曲了。
而我们看到的尸体是处于完全的屈曲状。
而且在尸体被屈曲之前,已经套了两层塑料膜。
也就是说,凶手是在尸僵形成之前,完成了捆绑、包裹、屈曲装袋的程序。
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找到这么多物件,完成捆绑包裹然后装袋,可能性很低。
所以,我觉得张月被杀的第一现场是在室内。
那有没有可能是张月和她丈夫分开以后,被人劫持到有这些物件的室内,杀害以后再抛弃到垃圾场呢?有侦查员问。
这个可以排除。
因为我们通过尸体检验,没有发现死者有约束伤和抵抗伤。
也就是说死者死前没有被控制的迹象,也没有明显的抵抗动作。
她应该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掐死的。
如果是有两三个人控制她呢?她一个弱女子,被两三个人控制,她也不敢反抗啊?又有侦查员提出设想。
是一个人包裹尸体的。
师父斩钉截铁地说。
一个人包裹尸体都能看出来?连我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大家看一看。
尸体的双手是先被捆绑在一起,然后再和躯干捆绑在一起的。
对吧?而且捆绑的地方,没有生活反应。
也就是说,人死了以后才捆绑双手,再把双手捆在腰上。
师父神秘一笑。
大家恍然大悟。
是啊,死后再捆绑尸体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尸体的双手和躯干固定在一起,才方便用一个直径不大的塑料套筒套住尸体。
如果是两个人,完全可以一个人包裹,另一个人固定双手,就没有必要花这么多工夫找各种绳索捆绑尸体了。
综上所述,死者应该是在室内,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人掐死,然后迅速被捆绑、包裹、折叠、装进编织袋。
既然是趁其不备杀人,而且杀人后又要藏匿尸体,应该是熟人作案。
这就是最简单的现场重建。
大家纷纷点头认可。
但是,即便明确了是一个熟人、室内作案,也不能确证就是张月的丈夫干的。
没有拿到证据,刑警队长很不放心。
我没有说一定是她丈夫干的,只是很怀疑他。
师父说,他总是强调他们是在垃圾场附近谈话,张月是在垃圾场附近失踪的,对垃圾场这个地方很是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欲盖弥彰,制造张月是在垃圾场附近遇袭的假象。
接下来怎么办?办手续,搜查张月的家。
很快,我们到达了张月的家,用从张月丈夫身上扣押下来的钥匙打开了房门。
搜查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很快我们就从他家的工具柜里找到了形态一致的绿色电线和被剪短的、剩下的电话线头。
等我们重新返回派出所,刑警队的审讯工作依旧阻力很大,张月的丈夫叫嚣着要投诉民警,他完全没有低头认罪的态度。
看看这个再喊。
师父把装在物证袋里的电线和电话线扔在男人的面前。
这个能说明什么?你家没有电线?你家没有电话线?别犟了。
师父说,你不知道电线的断头能够鉴定出是否为同一根电线吗?男人突然沉默了。
案件就这样侦破了。
原来张月的丈夫有了外遇,小三不依不饶,要求他离婚。
他拗不过小三的要求,提出离婚又遭拒,于是下狠手杀死自己的妻子并抛弃了她的尸体,以为尸体就这样永不会被发现,他也就能够蒙混过关。
可是,他不报案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去派出所报失踪?我问道。
你问他们吧。
师父指了指身边的派出所民警。
哦,不是他报的失踪。
他只是和张月的父母说张月下班后就没有回家,找了两天没找到。
张月的父母来派出所报了案。
接到你们寻找尸源的命令后,我们也是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找到张月的丈夫。
现在看来,当时他是想故意躲避审查的。
派出所民警说。
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深深地感慨道。
注释[1]保存型尸体现象:尸体的变化,分为保存型尸体现象和毁坏型尸体现象。
保存型尸体现象是指尸体在特定的环境下逐渐变化,但是整体外形依旧保存。
如木乃伊、霉尸、尸蜡、泥炭鞣尸。
毁坏型尸体现象如白骨化、巨人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