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夏与雪》作者:甬宁海 > 第7章 美好杭城(下)

第7章 美好杭城(下)

2025-04-03 15:29:31

到达西湖边缘已是上午10许,下了车步行一段路,海子终于见到了闻名遐迩的西湖,和他想象一样,又与想象有些不一样。

冬日太阳暖和的照射在湖面上,放眼望去,满眼湖柳连成一片翠色。

考虑到晚上还要赶火车回去,西湖我们就挑着地方走,无异议吧。

冬雪道。

坚决服从冬导游的指挥。

海子比划着敬礼姿势。

那跟我来吧。

冬雪不搭理他,领头前行。

步行百来步,来到一座长长的单控拱桥处,桥身古朴秀美,可惜桥上人头汹涌,好多人站在桥上拍照。

海子望着有些冷汗,这大冬天的西湖游人就这么多吗?铛铛铛!这就是著名的断桥残雪啦。

冬雪边走边给海子讲解: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啦!这不是完整的一座桥嘛,为什么要叫断桥?随着人流蠕动,海子问走在前的冬雪。

这有好多种说法,最早是叫宝佑桥,后来又叫段家桥,段和断取谐音,故作断桥。

比较唯美的说法是此桥分南北,冬天下雪的时候把桥面覆盖上,太阳出来后,向着太阳的一面雪化的快,另一面雪化的慢,没有融化的雪和桥融为一体,远远看去好像桥断了一般,故名断桥,这也是断桥残雪称作十景之一的原因,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说到这,冬雪语气中带着些遗憾。

另一种就比较有意境了,说许白二人借伞定情于此,缘断也于此,故名断桥!走过断桥,冬雪对身边的海子笑道:走过西湖最有名的情人桥,感觉如何呀?海子回望身后密密麻麻的人流,拍了拍胸口道:我真替许白二人担了一身汗。

嗯?这要是许白二人生活在如今,一天风和日丽,许仙来游湖,走到断桥处看见白素贞,咦,这么小姐姐好漂亮!正要去搭讪,身后拥来一股力,哎呀,谁推我?!许仙落水,卒!享年16。

说完海子还总结,万幸他们生活在古代啊。

冬雪望了望身后的断桥,忍不住笑。

过桥之后就是白堤了,白堤上游人减少许多,两旁柳树低垂湖面之上,宁静祥和许多。

我们脚下就是白堤啦,白居易在这里当官时曾做过一首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柳荫里白沙堤。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称为白堤。

漫步白堤上,冬雪和海子讲解着前行。

唉,我以为白堤和苏堤都是他们修建的,所以以他们命名嘞。

记住了,白居易确实在杭州修过堤,不过修的可不是这道白堤喔。

再往前出现一个阁楼般的亭楼,很是漂亮。

前面就是西湖赏月的最佳地点啦,平湖秋月啦。

海子紧走几步,来到平湖秋月处走了一圈,缅怀下故人在此中秋赏月情景,可惜情绪融入不进,不过站在面向湖面一块,湖水平拍在石台上,一股广阔天地纳入胸中的空灵感,倒是略补遗憾。

在冬雪的带领下,海子又分别呆在孤山上看了西冷印社和浙江图书馆,也从冬雪处得知孤山不是山,反而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

临近中午到楼外楼吃了午饭,感受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意境。

在冬雪的细心招待下,海子吃了东坡肉,叫花童鸡,西湖莼菜汤一系列杭州名菜,吃的海子食指大动,眉飞色舞。

吃过饭出楼沿路经过一座单孔拱桥,冬雪对海子道:考考你,西湖有三大情人桥,白娘子的断桥外还有哪两个?脚下这座?海子沉吟道,见冬雪笑盈盈的不说话,目光四处搜寻,奢望看见个景点介绍,可惜未见场外提示。

跟着冬雪步下拱桥来到一个亭子处,只见亭中立着一块墓碑,上写钱塘苏小小之墓。

就听冬雪开口吟诗道: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转身看向海子道:苏小小知道不?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

这么有名的才女怎么会不知道!海子点点头。

西陵松柏下这句诗里的西陵指就是刚刚走过的西冷桥,苏小小死后就葬在这。

说完后冬雪不再言语,稍显有些安静。

在海子的眼中,此刻的冬雪变的柔和忧伤,也许再感叹前人爱不相聚的曲折人生吧。

这一刻的冬雪,海子特别想拥入怀中。

海子不太习惯此时的氛围,打破宁静道:既然是三大情人桥,许白断桥,苏阮西冷,那还有一处是哪里?冬雪望向湖面,声音柔美:当然是梁祝长桥了。

海子恍然大悟,西湖名人名事实在太多,冬雪不提起,倒把这一对给忘了。

冬雪接着讲诉:长桥其实很短,说的是当初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桥上送别,依依不舍来回送了十八次,桥虽不长却情意长,故称为长桥。

长桥在雷峰塔那片区域,这次...就不带你去了。

海子一点也不觉得可惜,这还是第一次见冬雪忧情柔美的一面,走到苏小小处就感情伤怀,这要是去了长桥感触梁祝化蝶,不知道还要怎样的百转千回。

在海子的眼中,爱情的浪漫和极至之美,在于其中的磨难与曲折。

而这样的爱情虽然轰隆烈烈,却不如一帆风顺的□□来的平和美满。

如果让海子来选,肯定要选后者。

冬雪顺着路缓缓的走着,心情看起来有些低落,也不说话,海子静静的陪在冬雪身边,随着她漫无目的的走。

哎呀,好像走过头了。

冬雪终于回过神来,对海子浅浅一笑,海子总算松口气。

冬雪四处一打量,既然走到这了,我们就去岳王庙看看。

进了岳王庙参拜一番,见的最多的是各种匾额,而从这就能映出岳飞精忠报国,为民为国的伟大情操,最让海子印象深刻的是一块《气壮山河》的匾额,本身岳王庙就依山傍水,和这块匾就有遥相呼应之感,而且写的银钩铁划,站在下方往匾额看去,非常有气势!拜过岳飞往外走,冬雪跟海子嘿嘿道:感受完岳王爷的心昭天日,跟你说说岳王爷的八卦。

据说啊,清朝之前民间都是尊岳飞为武圣人。

后来啊…海子听过冬雪要讲的这个传说,见冬雪有了说话的兴致,点头听她继续。

清军入关,满洲皇帝不喜欢岳飞,因为岳飞当年抗击的金朝,是清朝他们的前身,也就是说岳飞当年杀的敌人都是他们的老祖宗。

后来啊,满洲皇帝就不允许民间的老百姓拜岳飞,推倒岳飞。

换成张飞。

海子抓住冬雪说话的空隙插话道,说完还朝她眨眨眼。

冬雪被话语堵的胸口气闷,瞪着他道:他的兄弟!啊?费玉清啊,不会吧。

海子一脸大惊失色的样子。

见冬雪神色从疑惑慢慢转为怒火,怒气值眼看快要涨满,海子转身撒腿就跑。

身后传来叫嚣声:不许跑,给我站住,你给我说清楚张飞还是张菲!出了岳王庙,往回走一段路,两人就回到了苏堤。

漫步一小会,冬雪说过这个时节就没必要去苏堤春晓观赏啦,春意感受不到弄不好还要冻的瑟瑟发抖。

在手划船停靠点和船家商量了下价格,领着海子上船,小船慢慢划向湖中。

海子坐在船中感受着冬日里的丝丝寒意,放眼望去,湖的另一处尽头,现代化都市高楼耸立,繁华无比,而此处却闲趣宁静。

环顾一周,海子不得不感叹,三面云山一面城,半城秋色半城湖果然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诠释。

前面快到三潭印月啦。

海子流连忘返于景色之时,小船已飘飘荡荡来到小瀛洲附近,听到冬雪的呼喊忙顺眼看去。

只见湖中一座绿意盎然的岛屿附近,三座石塔露出水面,塔的样子如葫芦状,内有小孔,很是精致漂亮。

船在远离十来米远的距离停下,随着湖水缓缓荡漾,冬雪讲解道:这三个石塔原本苏轼疏浚西湖,为了显示湖底淤泥淤积情况而建的。

后来建成,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时八月圆的奇景。

如果中秋月明之夜,泛舟西湖之上,灯火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那时就可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啦。

海子惊奇的看着冬雪,你这讲解的也太好了吧!估计见多识广的船家也没见过这么能说的妹子,也忍不住伸出手对冬雪比了个大拇指。

欣赏了一会三潭映月,海子询问船家能否登小瀛洲游览一下,船家笑着拒绝。

告诉他手划船有规定,不许登岛也不许太靠近小瀛洲,海子略带遗憾只能作罢。

小船绕过小瀛洲继续前进,按照着冬雪和船家商量好路线,一路划向柳浪闻莺,到达柳浪闻莺处,两人离船上岸,和船家挥手告别。

此时的柳浪闻莺没有黄莺飞舞,竞相啼鸣,也无绿发横斜,柳絮缤纷。

但树木伟岸,枯枝横生,错落别致,偶见白色花朵和大片深绿布满园中,冬日里的柳浪闻莺也是别有一番风情。

海子暗自嘀咕,怪不得能在西湖十景中排在第五,而且还是南宋时期皇室的御花园。

当然,这些都是从冬雪一路讲解得知的。

海子跟着冬雪漫步在公园里,看看时间才下午4时许,时间尚早,便跟着冬雪继续逛荡。

游览一番公园后,冬雪带着海子又回到湖边,透过柳枝远远望去,红红的太阳渐渐落下,像一个大橘子,夕阳下方山影起伏不平,圆圆的太阳倒映在水面上拉出长长碧波粼粼的倒影,海子一时看的有些痴。

咦?你是在看双峰插云吗?冬雪顺着海子的目光朝远处望去,倒是有眼光,这个时间看夕阳可是很美的噢。

双峰插云?听冬雪的话语,海子仔细的看了太阳下方的那道山影。

果然,山脉最高的中间两处互相对映,两边平整的低落下去,双峰插云一下有了那么一丝意境。

太阳缓缓落下,此时再瞧去,又多了三分美景。

往雷峰塔这边看。

冬雪用手一指。

海子倒吸了一口凉气,皇帝老儿果然是好会享受!一排绿色的高树像标兵一样整整齐齐,把雷峰塔隐在其中,雷峰塔高出树尖的部分,远远望去少了几分庄严古朴,多了几道柔美绚丽,而橙色的夕阳刚好悬挂在雷峰塔右边,天空灰黄两色相杂,落日余晖洒向湖面化作金黄色。

海子突然想起曾经网络上看到的一首诗。

夕照雷峰霞满天,天光云影碧水涟,涟漪拍岸轻舟过,古塔辉煌万人瞻。

海子和冬雪两人静静地欣赏着雷峰夕照的美景,夕阳照着两人身上,照射着两人的身影很长很长,暮色下的影子仿佛都要贴近在一起。

太阳落山,初上的华灯照的仿若群星坠地。

两人出了柳浪闻莺公园,横穿南山路就到了杭城历史文化街区—河坊街。

这里原本属于旧朝的皇城根儿,传承文化延续改建后,带着些清末民初的风格,是一条集特色小吃,各色商铺云集的步行街,路宽10米左右的街道上,人如潮水,兴盛鼎沸。

两人走在青石板路上,吃着定胜糕,葱包烩,臭豆腐各类小吃,看看孔凤春香粉店,感受张小泉剪刀的锋利,嘻嘻哈哈边吃边看,一直逛到夜晚8点才回旅店取回行囊,然后才连夜赶火车回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