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边风景-王蒙 > 这边风景 第三章(6)

这边风景 第三章(6)

2025-04-03 15:47:33

解放后他本来在五大队,土改时还当了农会委员。

土改以后,他却不安心务农,为了挣现金,他到了生产建设兵团开发的一个煤矿,一开始,干得不错,当了作业班长,后来又因为酒后下井,违章作业,差点造成了严重事故。

领导上批评教育他,他听了不高兴,便又跑回到爱国大队来。

爱国大队有一个吝啬鬼,回族中农马文平,教名叫做努海子。

努海子已经年老,家中只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深感缺少劳动力之苦,他看到穆萨这个光棍汉爱吹牛,好听人家奉承,有时显得有些傻气,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廉价劳动力。

努海子常常请穆萨来做客,给上一两顿好吃喝,说上一套吹捧的话语,然后穆萨就帮他砍柴、割草、修房、种菜。

穆萨显得也很讲交情,很慷慨,愿尽义务而一不索取报酬、二不吝惜气力。

努海子的大女儿马玉琴已经二十大几,但因努海子要彩礼太多一直办不成婚姻,这样就不但耽误了马玉琴的青春,而且压住了底下的妹妹嫁不出去。

姐妹几个早有怨言。

穆萨这时已经年近四十,小胡子一翘还相当风流。

他没怎么费力就和马玉琴双方自愿地到了一块儿。

后来的事就不好说了,有人说是马文平知道了大女儿和穆萨的事以后气死了,也有人说是马文平病危以后主动把大女儿许配给了穆萨。

总之,努海子死了,穆萨和马玉琴结了婚。

穆萨差不多继承了马文平的全部家产,穆萨搬进了马文平的三间北房,把老二、老三两个妹妹嫁得远远的,现在只剩下最小的妹妹玉凤还和他们住在一起。

和多数农民相比较,穆萨走过的道路算是比较曲折的,穆萨见过的世面也比较宽阔。

他在生活中已经屡经浮沉,很有些独到的体会。

他相信命运,因为,如果不是命运,一些事他就无法解释。

例如,谁能想得到,他在已经四十来岁的时候,顺手拈来,捡到了一位年轻、娴静又有可观的财产的回族姑娘,一举改变了他的浪荡、孤独、忽上忽下的生活?在这以前,他追求过、幻想过(也暂时弄到手过)多少维吾尔姑娘、寡妇,不是都成了泡影了吗?再譬如,在兵团煤矿当了作业班长以后,他很高兴,他千方百计地想升迁,想当个领导干部,他对自己的估计是不低的。

结果呢,一个偶然的事件垮了下来,回来以后还经常被看作一个吊儿郎当的、不大正派的、带几分滑稽的人物,谁又想得到在一九六二年初当上了队长?这只能说是命。

同时,他更相信他自己,他的才识,他的胆气,他的体力以至容貌,毕竟胜于常人,好运经常属于他,一时的坏运也不怕。

所以,他早就想当干部了。

以他的才与胆,怎么能只是抡抡砍土镘呢?当库图库扎尔当了大队支部书记,热依穆队长无论如何不肯再当队长的时候,他几乎是毛遂自荐式地在各种场合进行了竞选活动。

库图库扎尔支持了他,他当了队长,他当队长也有几条独到的原则或者诀窍:一、能捞一把就要捞一把。

当队长就要耍威风、占便宜。

一天不下台,一天就捞,下了台就拉倒,反正他也不想当终身队长。

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他决不参与任何政治性的非法言行;吃喝玩乐,化公为私之类的事上却从来不含糊。

他经常骂骂咧咧,举拳威吓,实际上从当了队长他就注意不能动手打人,打就可能打坏,打坏了就不好交代。

他要的是孙子兵法上那个上上策,叫做不战而胜。

三、拉拢强者,压制弱者。

这是他的组织路线。

他认为,一个队里的强者――指有威信、有影响、能活动、敢说话也会说话的人,不过是那么几个。

只要把这几个人拉住了,分享一点油水,那么,多数社员就只能老老实实地俯首听命。

四、把队上的工作做好。

从前三条来看,穆萨是不是像一条蛇虫一样,准备吸生产队的血来肥自己呢?倒也并非完全如此。

穆萨的如意算盘是,既要使生产队为自己服务,喂肥自己,又要使队上的工作不落在后边。

例如,他很注意控制工分,提高了一些农活的定额,这样,即使总收入和人口平均收入不增加一分钱也可以提高劳动日的工分值;再如,如前所述,在春季备耕生产中,他得到了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