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子的帮助-王蒙 >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2025-04-03 15:47:42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包罗万象却又浑然一体,你无法对它进行切割与分析性的把握与研究。

在天与地尚未分离清晰、天与地尚没有形成的时候,这种东西已经诞生了。

它没有固定的刚性的形体和响动。

它无声无息,既是可变的不固定的,又是独立运转,有自己的准头与规律,不会改变自身的运动的方向与节奏的。

它循环往复,无休无止,可以说它就是天下的母体、起源、初始化。

我不知道应该将它归入何种概念,怎么样去称呼它才好,勉强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道。

再费点力气解说一下,它是广大博大无限大的;博大了就瞬间万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了就深远渺茫;走得深远渺茫了就又返回自身,回到起点,周而复始。

所以说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人也是伟大的。

世界上有四种大,道、天、地、人,人是四大之一。

人要按照地的法则做人行事,地要按照天的法则为地,天要按照道的法则为天,而道呢,它遵循的或实行的是自然而然的运作法则。

这一章非常重要。

第一,它说明道的产生先于天地,老子将天地视为次生概念,而将道视为原生概念:道是永恒的,是先天先验的;而天地是后来的,是逐渐形成的。

这很精辟,比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说法精彩得多。

其次,它明说了道是混成的。

混成,在混沌中自然生成,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混一、混和、混元、混生等词,都包含一种原始、原生、先验、泰初、根本的含义,混字是最接近道的词之一。

此前的第十四章,已经讲了混而为一。

哲学家面对的世界,一面是万物,一面是一。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一面是杂多,一面是统一。

怎么统一起来的呢?老子说是混而为一。

能将万物混而为一,这是哲学家的本领,这是道的运用。

道的功用在于,它不但能使万物分离开来,更能使万物混一起来。

重视概念的归属与提升,重视寻找一个万能的钥匙,希望能抓住一个牛鼻子,一个穴位,乃无往而不利——包括为政、习武、作战、求学,一通百通,一胜百胜,所以特别重视混和成一的命题,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

百度云搜索,搜小说就是方便 http://www.pan58.com混的意思包含着无定形定量定位,弹性、变易性与模糊性,容受性与可塑性。

越是混沌,就越是无以名之。

无以名之而名之的结果,是强为之字,勉强为它起的所谓道这个表字,未必准确和理想,未必百分之百地妥帖。

姑妄字之,是正式的称谓之宾,是代称谓。

这正是《老子》开宗明义,在第一章先强调它是不可道,不可命名,不可言说的原因。

所有的有关论述,也都不是理想的、清晰的、足以说明道的特质的。

没有理、化、生的可验证性,没有史、地的确定性,没有数学与语言文学的完备与充实性,没有儒家教导的生活性规范性,这可以说是老子之学的一大遗憾。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反证了道的精微伟大,它是实大于名,实超过了名许多许多倍。

它是一切言语所难以表达的,是一切命名所不能完成的超概括、超伟大,是永远完成不了但又永无停止的趋向于无限大的→∞,是趋向于神性而不全是人间性概念。

你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抽象力与感悟力去接近这个道。

[http://www.repanso.com]百度云搜索引擎,找小说、找电影、追剧。

此前老子已经讲了道的玄妙、夷、希、微、冲??这是讲道的质地。

老子又讲了若水、虚、静、婴儿、居善地、心善渊??这是说明道的品性德行。

讲了道的玄牝、橐龠、动而愈出??是讲道的效用。

这一章讲了道的大、逝、远、反,则是讲道的格局。

大是讲涵盖性,逝是讲变易性,远是讲深刻与恒久性。

道越是深刻,离日常经验与皮毛浅见就越远。

反则是讲逆向性与循环性。

任何事物的运转,都不是单向的矢量(一个单纯的箭头),万变不离其宗,物极必反,这是中国老祖宗早已琢磨出来的万物万象的特性。

所以中国人喜欢与崇拜圆形,相信万物周而复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万物万象无始无终。

再往下是道天地人四大的概括。

比较起这个四大来说,更被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是三才即天地人,或天时地利人和说。

《易经》的《说卦》第二章上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而孟子的说法则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就是说,广大中国人长期以来,在主流儒家文化的指引下,认为世界是由天地人三个维度组成的。

这不是几何学上的三维空间,而是哲学社会学上的三维世界。

国人还常常在讲天的时候将天道与历史的发展趋向、命运或所谓气数、阴阳之理与盈虚之辨结合起来。

也就是把天与时间、时代的因素放在一起考察,说一个朝代或一个人物气数已尽,是说它或他(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天意已经变化、不在它、他或她这边了,所以叫做天时。

在讲地的时候则将地与资源、地形利害与地域文化、刚柔之相济互补结合起来,所以叫做地利。

而在讲人的时候,国人更重视的是群体,是群体的团结程度与组织程度、和谐程度与集体行为的效能,还有群体的素质,尤其是其仁义道德的化育程度,所以叫做人和。

【http://www.pan58.com】网盘资源搜索,网盘搜索神器(小说,电影,电视剧)简单一点说:天指时间。

天是历史性时间性宿命性先验性概念。

地指空间。

地叫地利,是空间性位置性客观性实用性概念。

人指社会政治文化。

人叫人和,是文化性道德性可塑性可为性概念。

古人的天地人三才说还是很周到的,人搞得再好历史时机不对,照样一事无成。

地理空间条件不具备,你也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目标。

人当尽力,同时人当正确地判断自己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性与机遇。

还有一个说法,最早见于孟夫子,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因为人与人最近,其次是地利,再其次是天时。

人的因素才是人最可为、最能起作用的。

天时不对,地利不对,你能做的事有限,你能做的只能是等待时机或转移地点。

人的因素不对,责任在你,作为在你。

但真到了关键时刻,人们会说天亡我也或天助我也。

天似乎最后仍然起作用。

老子这里则加上了大道,因为老子认为天与地与人的统一性在于道,道乃是最高最伟大的概括,是至上的本质。

天地人三才是看得见的,是清晰的感觉与思索的对象。

但如果没有道,就无法将天地人三才统一起来,统领起来,就说不清万象万物的本质与本源。

而没有天地人,大道也就成了空洞的想象遐思,成了不但无以名之,也未必有之的空对空了。

印度也有地水火风之四大说,所以佛教要讲四大皆空。

与之相呼应的是我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说。

反观老子的四大,道天地人,则是以道统率三才世界的结果。

同时,老子并不将抽象大道与相对具体的天地人三者对立起来,他称颂四者皆大,他追求的是四者的统一而不是分离。

再往下讲,道、天、地、人四者是什么关系呢?人生活在地面上,所以要取法于地,要厚德载物,要勇于承担,要谦虚与眼睛向下,要刚柔相济,同时要注意一切举措符合本地的地缘与地理特色。

天覆盖着地面,比地高耸而且广大,对地居高临下,所以地要取法天,不论你解释天是行健的,自强不息的;或是不仁的,视万物如刍狗的;或者是无言的,不言而行大道,不言而明日月。

地要根据天时的变化季节的变化而调整自己。

天地人三才的总主导总概括总根本则是道。

人也大起来了,与前边说的万物与百姓刍狗论是否有悖逆呢?看你怎么理解了,人的一切也是体现了大道的,体现了大道的一切都是伟大的。

如果刍狗说是真理,是大道的体现,是大道的独立不改的运动方向与节奏,那么刍狗说也是伟大的。

刍狗通大道,刍狗亦大,刍狗之毁灭亦大(参考印度教之阿湿婆神乃最伟大的毁灭之神说)。

在这里,我们还要想一想,尤其是对于老庄来说,伟大与渺小本来就是相通的。

对于无限大的道来说,银河系也是渺小的,趋向于零蛋的。

而对于具体的万物来说,芥子也罢,孑孓也罢,都是难得的伟大存在,也都体现着本质,都是大道的下载,都是大道的显现,都是宇宙万物的一个微粒,都是要多伟大有多伟大,要多渺小有多渺小——伟大即渺小,渺小即伟大。

认识到自己的渺小,那正是靠近了大道的表现,也就成为通向伟大的道路了。

同时,不论人怎么伟大,在四大中,它处于末位,人仍然不能够太翘尾巴。

道法自然的说法则更加重要。

这里的自然与今天通用的名词——主要是为了与人文创造的一切区别开来而称的大自然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老子的自然主要指的是一种状态,即自己的自然而然的运动,指的是自行运动变化存在或不运动不变化而存在直到不存在、消失灭亡,不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去改变它们的自然状态。

这样的解释,又使你觉得当年的自然与今天的所谓大自然不无相通之处。

道是自然的,不受意志、价值、文化、权势、科技与才能的左右。

它不具有人格化的选择的空间,不具有倾向、爱憎、善恶、情绪、愿望。

它只能自己运动自己的。

这样的自然说,更客观也更冷静,它包含着一种冷伟大、冷权威、冷神明。

【http://www.pan58.com】网盘资源搜索,网盘搜索神器(小说,电影,电视剧)体会清楚这样一个法自然的冷大道,少一点热昏与痴迷,还真够读者喝一壶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按老子的学说,道是至高无上的,是至大无边的,是至远无端的,是循环往复的,是无限大,是最最本初的。

天地有无,都是产生于道的。

为什么这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自然比道还高还伟大还厉害呢?而且只此一处,讲的内容似乎是说自然是道师法的对象,何也?我的个人心得是:法者,可以解释为师法,及物动词;也可以解释为法则,抽象名词。

人师法地,同时人的法则等于地的法则。

地师法于天,同时地的法则等于天的法则。

天师法于道,同时天的法则等于道的法则。

那么道的法则呢?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自己运动,自己存在,自己成为这样那样。

道法自然的最好解释是:道的法则乃是自然而然的运动。

道的法则是自己运动。

当然也可以说道师法的就是这种自然而然地运动的法则,或者说道的师法对象是自然而然的运动,或者说道取法于自然而然的运动。

列出式子来,则是人→地→天→道=自然。

道对自然的法,与人→地→天→道的师法,不是相同的概念。

人→地→天→道=自然的说法本身就像一个圆,而不是一条矢量直线。

因为道的自然特性,包含着万物,应该说也包含着人、地、天。

道是世界的本质,自然是道的本性,比大、逝、远、反更根本的本性。

道伟大,自然伟大,天伟大,地伟大,人也可以随之伟大。

人的伟大与否,在于你对道的体悟的深浅多少远近。

道法自然的说法,同样是为了令人平和冷静、令人尊重万物自化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