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子的帮助-王蒙 > 第三十三章正文 自胜者强

第三十三章正文 自胜者强

2025-04-03 15:47:4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别人了解外物的人是聪慧智谋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明白坦荡的。

能够战胜旁人的人是有实力的,能战胜即掌控自身的人才是不可战胜的。

百度云搜索,搜小说就是方便 http://www.pan58.com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从容的、有余裕的。

能坚持能持续努力的人才是有志气的。

不迷失自我,不脱离自己的本原,不会忘记自己是老几的人才能成就与保持长久。

百度云搜索,搜小说就是方便 http://www.pan58.com死后而仍然保持着影响与作用的人,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人是真正的长寿。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也是国人的自古以来的共识。

原因就是自己往往高估自己,溺爱自己,原谅自己,美化自己。

一围绕自己立论,便容易丧失掉客观公正全面与应有的严格性。

战胜自己,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被用滥了的说法。

想不到早在老子时期,已经提出了自胜者强的命题。

其实有多少人能够使自己完全做到言行一致,灵肉一致,理智与感情一致,对人与对己一致呢?原因在于,你需要战胜的自己,不是自己的一个观点一个行动一次安排一个念头,而是你的活生生的私利、私欲、私心、杂念。

谁能做到百分之百地消除了自身的一切私字呢?我们也搞过狠斗私字一闪念,我们也说过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但是这些说法,到底怎么样才能落实呢?我们至少可以加强对自己的控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各种私利私欲处于不会恶性膨胀的状态。

我们至少可以培养自己的真正的志趣、高尚的志向、开阔的胸豁,越是能投入到事业、科学、艺术、造福一方的活动中去,就越能在某种意义上战胜自己。

胜己者强的另一面是,事业心强者能胜己,责任心强者能胜己,自信心强者能胜己。

换个说法来立论容易让人明白,就是说,强者当能胜己。

是不是呢?【http://www.repanso.com】网盘百度云搜索资源,搜小说,搜电影就是好用。

让我们举个例子,例如某些西方国家,那里的政客常常被曝光性丑闻;而我们的印象,那里的性观念是非常开放直至无所不可的,为什么对于政治家的要求这样严格呢?只能有一种解释:这样的事情暴露了一个人的缺少自控能力,暴露了一个人的不能胜己、不能自胜。

一个软弱的人可以去从事艺术、学术,却不可以充当承担着国家民族人民的巨大责任的政治领导人。

有力无力是容易估量,容易量化,一眼能够看出的实在实存。

而强是一种品质,是更深藏的东西。

关键在于承受,在于耐力与定力,在于无言无形无声无迹,在于自身另有大志大智大勇大德,在于虽强而绝对不可做强大状。

戒贪,当然。

长期以来,知足常乐似乎是自欺欺人的代名词。

然而这里是有一个区别的,如果由于知足而放弃了维权和对于不义与非法的抗争,是不足取的。

而在个人消费、享受、待遇上知足,是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也是身心健康的标准。

陷入永无餍足的贪欲,则只能是【http://www.pan58.com】网盘资源搜索,网盘搜索神器(小说,电影,电视剧)罪恶与痛苦的根源。

知足不是懒惰,不是躺下来,所以老子紧接着讲要坚持努力,离开了坚持的努力,所谓大志就是牛皮空谈。

事有成败,运有通蹇,名有大小,财有多少,地位有高低贵贱,然而一个人不管处在什么情势下不要忘乎所以,不要忘了本:本初、本原、本态、本相。

不沉浸在暴发的喜悦或幻想之中,不叫苦于背运的阴影之中,不白日做侥幸的美梦,不因焦虑而无端地战栗失眠崩溃,这就叫不失其所,这就叫不失其本,这就叫有长劲,这就叫可持续发展,这就叫庶几近道了。

生理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长寿不仅是生理年龄,不仅是喘气饮食的植物式生存,只有归附于大道,言行不背离大道,人格体现着大道,人与大道合一,才能算是长寿,才永远不会夭折。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这一段话有点老子的意思。

所谓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含义,就是自大道观之,物与我皆是大道的一次闪现、一次下载、一次证明,当然是死而不亡的了。

那么自其变者而观之,同样是自大道而观之,天地不能以一瞬,妙哉,苏东坡也有极限小观念、无限大观念了。

与大道的无限相比,天地银河系也只不过是一瞬,是趋向于零的存在。

个体有死亡,天地也有起止,而我们的母体,我们的起源与归宿——大道,千秋万代,绵延不绝。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http://www.pan58.com】网盘资源搜索,网盘搜索神器(小说,电影,电视剧)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就像大水一样顺势奔流到各地各处,大道广被(全面覆盖着)万物万象万处,哪里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它增减它左右它的呢?万物依靠着大道的勃勃生机而生生不息,它的生机从来不会变得消极无力辞避。

它完成了造就了许多人与事与物,但并不据为己有。

【http://www.pan58.com】网盘资源搜索,网盘搜索神器(小说,电影,电视剧)它覆盖着满足着万物而并不去干涉它们主宰它们。

它没有什么愿望需求,可以说它是很微小的、平凡的。

虽然不去主宰一切,但是万物都离不了它,都以它为依归,所以又可以说它是伟大的。

[http://www.repanso.com]百度云搜索引擎,找小说、找电影、追剧。

正因为它不自高自大,所以更成就了它的伟大。

大道如水,如水之四面奔流,人力不可能影响它。

这里有一种老子的民本思想。

氾就是泛,就是有地无类,哪儿都流,而且是往低处流,不是几个精英、几个圣人、几个思想者的专利。

想象一下洪水泛滥的场景吧,雄浑而又质朴,伟岸而又平铺,光亮却不避污浊,无情破坏却又同时滋养大地,养育万物。

是道泛流人间,是道找人而不是人苦苦地觅道,这一点也值得思索。

既然道无处不在,那么到处都是道的体现、道的证明,你应该面向世界、面向万物万象,应该很平顺地体悟大道,用不着故意较劲,故弄玄虚,自己绕昏了自己,自己爆炸了自己。

大道如水的泛滥一般流向四处,这个比喻与今天的语言习惯不一致,我们习惯于反对泛滥、控制泛滥、阻挡泛滥。

而老子认为氾——泛滥是一个好词。

泛滥就是自流嘛,水因势而流,因势而均匀润泽大地,不劳较劲,不劳逆势而动,不劳耳提面命与不断更正导引堵漏洞,相信自然的自在的就是合理的与精彩的。

这是老子的理想、老子的梦。

这里还有一种对于水的崇拜。

它表现了古人对于水与生命的关系的一种直觉判断,它表现了对于水的亲和感、灵动感、纯洁感、生命感与佳妙感。

道观内只供奉太上老君塑像却没有做出大水的图腾,未免遗憾。

回想老子此前讲的上善若水,你就更觉得意味无穷,而不仅仅是已经说出来的利万物而不争,还有处众人之所恶,等等。

对于水,需要观察,需要感动,需要欣赏吟咏描绘体悟,需要一再作无尽的体味,需要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的高度活跃,而不仅是对于字句言语书写的定义式的理解。

一个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对于水的感慨。

一个是上善若水与大道氾兮。

一个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屈原的反讽。

先哲在水面前竟然产生了那么多灵感。

这也是一种道法自然的例证,这也是先哲乐于观察世界体悟自然、以自然为师的一个表现。

百度云搜索,搜小说就是方便 http://www.pan58.com生生不已是大道的体现,这与易学一致,这里包含了对于生命的肯定和颂扬。

追求大道的人应该爱护帮助生命,这是普世价值。

有了功绩不去占有,这是了不起的。

说过了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却又说了大道的衣养万物,给万物以衣食,大道是万物的衣食父母。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叫做道是无情却有情,叫做该衣养时则衣养之,未尝不是仁之爱之,该刍狗时则烧掉之、不仁之。

非不仁也,是大道也。

大道,大自然的规律,比一切仁义道德更恢弘巨大。

为什么能做得到不去居功,不去占有任何的成绩呢?这值得思索。

第一,大道本身已经涵盖了一切,包容了一切,它的谦卑正是充实的表现。

它的低调正是高昂的自有把握。

它的平和,正是至上与无忧无虑的形象。

它的无为正是无不为的展示。

它的无言正是伟大到不必言、非言语所能传达的程度。

它还需要占有什么吗?一个已经意味着一切主导着一切归纳了一切的概念之神,还需要什么的占有或者占有些什么呢?真正的自信最谦虚,真正的谦虚(不是伪装)最自信。

第二,大道的功绩太多太大太无休无止,从不歇息从不停顿,根本不可能被占有。

即其宏大性、久长性、无限性、人间性与超人间性(终极性、神性),不可能被任何人任何概念任何力量任何集团任何学派所侵占、占有。

第三,占有就不可能长有,有占有就有被占有,即你的占有成为旁人占有的对象,从而失却你的保有。

凡是能够占有的东西,都不可能永远属于占有者,不论是权力、土地、荣华、富贵、财产、名声、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占有就是无有、不有,至少是将会无有、可能不有。

而只有不需要占有才是真有。

凡是需要自居的功绩,其实都是保不住的。

凡是需要占有的一切,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过眼烟云,都是不牢靠的。

只有大道、自然、真理、品格、境界、智慧、才华、风度才是不可剥夺、不可占有、不可转移、不可抢劫、不可霸占、不可否认的,甚至生命也不是人所能长期把持的,然而,毕竟有比生命更终极更概括的道在。

大道如此,那么人呢?人而愿意理解世界的本质,道的本源、本质,人而明道,人心而与道心相通相近,那也就应该能够学到做到功成而不有的境界。

客观上主导着万物而不是高高在上,绝对不以君临的姿态去发号施令,以至于可以命名为微小平凡,以至于可以低调地谈论它,有谁能完满地做到这样的程度呢?做不到低调的人就不可能真正高调;做不到微渺的人就做不到伟大;做不到平凡的人就做不到出类拔萃。

为什么呢?他或她的那点本钱,已经被自身的恶性膨胀与风头欲、表演欲糟蹋殆尽了。

自吹自擂与私心占有的性质是一样的,越是渺小的事物越是怕被轻视,怕被遗忘,越要闹哄个没完。

越是与天地齐辉,与日月同在,与历史共进,与江海浪潮一起激扬,与大道美德睿智互动而共名,就越要赞美大道的伟大、世界的伟大、历史的伟大,而确认自身的渺小,确定低调的选择,对一切大言欺世、大话弥天、大轰大嗡不屑一顾。

越是安于微小平凡,就越是得到万物的归附,也越是真伟大。

这是一个高明的理念,虽然做起来要多难有多难,但是真正做到了,就要多平常有多平常。

这就是有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这就是最高的技巧即无技巧。

这就是文心应淡淡,法眼莫匆匆(见多年前我的一首旧诗)。

人都是大患在于吾身,你自高自大,他还要自高自大呢,所以越是自高自大的人越是自高自大不起来。

而出来一个得道者竟然能够做到不自大,他反而显得境界高蹈,心胸辽阔,人格伟大,如长江沧海,如珠穆朗玛峰了。

而且这种因不自大而成的大,不具有侵略性,不占领空间,不妨碍他人他物,不造成对旁人的压力与伤害,不给自身背包袱,不端架子,不鼓肚子。

他是让人舒服的大,而不是让人吓一跳、压人一头、让人讨厌的大。

这其实不是人格伟大,而是道格伟大,人从道中找到了理想的格调、风格、品格,多少分享一点大道的低调中的雍容与平凡中的高贵。

常无欲可名为小,这个说法也有新意。

这是再次将具有大的特性的道说成小。

无欲则小,则细微滋润,则不占地方,则不具有压迫感侵略感扩张感,无欲则随遇而安,息事宁人。

老子说的对象是君王诸侯,不要轻易用革命造反的观念来批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