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http://www.pan58.com】网盘资源搜索,网盘搜索神器(小说,电影,电视剧)人的出生,也就是走向死亡。
生的因素,在人的一生中,占有三成。
死亡的因素,在人的一生中,占有三成。
想让自己生活得好,却走向了死地的因素,这样的事,在人的一生中也占有了三成。
为什么想生活得好却走向了死地呢?因为有的人太过于照顾自己的生存、太重视太优待自己了。
据说善于养生的人,走在路上不会碰到犀牛与老虎,进入军事行动中不会遭遇兵器与攻击,犀牛没有地方撞它的犄角,老虎没有地方抓它的利爪,敌兵没有地方可以用得上他的兵刃。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没有进入不可以进入的危险的地方,自身也没有必死的破绽。
生的因素三成,死的因素三成,过分致力于生反而加速了死亡的因素三成。
这样一个三三定则,是老子的一大发明。
多数学者老师将之解释为长寿的三成,短命的三成——也许从字面上看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窃有疑焉。
那个时候,不可能有三成长寿的。
今天,所谓长寿者,按现在的标准,起码也得活过八十多岁,同样也占不了这样的比例。
我宁愿作别样的解释,说成六经注我倒也不妨。
生的因素包括主观与客观。
客观包括土地、阳光、空气、水、植被、生态与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地理条件等。
主观上则是人的正常的生活能力、调节能力与自我保护的本能,还有免疫力、代偿能力??是人的身心的正常运作。
死的因素同样包括主观与客观。
客观包括自然灾害、生物威胁、细菌病毒、不利于乃至直接危害人的生命的气候或其他环境因素。
主观上则是人的衰老、心理疾病、做事失当、愚蠢、不智、不仁??这种类似自我毁灭的程序,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启动。
因生致死的做法则包括了争强好胜、好勇斗狠、阴暗焦虑、奢靡过度、用力过度、进补过度、医疗过度、练功过度直至炼丹、迷信、长生药的寻找、秘方的崇拜,等等。
这第三个三成,我的研究体会还不够深,相信会有更多的内涵,而且是老子此番论述的精华、要点所在。
但是我们可以想到一些成语: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揠苗助长、饮鸩止渴、走火入魔、过犹不及??这些表达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智慧的成语中包含着类似的意思。
三三定则说明了生的因素只有三成,而另六成是相反的因素,是负面的因素,是死的因素。
当然还有一成不确定的因素。
说另一成是指善摄生者?亦存疑,因为善摄生应该包括到第一个三成即生的因素当中。
如果不说长寿不长寿,而是说体现了生的活力的人(生之徒)三成,体现了死的危殆的人(死之徒)也有三成,体现了因过分重视生从而背离了自然而然地生存的大道,反而面临着死的靠近的人(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也是三成,含义差不太多。
这也是一种忧患意识,是符合人生的况味的。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样的俗话说的是更高的负面因素的比例,不是六成而是八成至九成。
人需要有这样的准备、这样的警惕、这样的谨慎,不能老想好事,老存侥幸心理。
扩而大之,其实不仅是生死的问题、摄生的问题,一切事情,都有个类似的三三定则。
两支实力相当的球队,遭遇上赛事了,对于每一支球队,都应该有三成胜利、三成失败、三成求胜心切包袱太重反而失败的可能性。
正常情况下做一件比较艰巨的工作,同样也只能有三成把握、三成危险、三成由于急于求成反而做不成事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
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理财经营、求职自荐、冲击纪录、著书立说、文艺创作??莫不如此。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在你基本上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你可能有三成把握。
如不具备基本条件,就连一成把握也没有了。
我的七十余年的人生经验证明,三三定则太棒了,完全是真理。
总括地说,无论什么事,求学问、参加革命、做工作、写作、做一些社会政治工作、承担一定的义务与责任、追求国泰民安、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等,成功的因素、成功的机遇是十分之三。
失败的因素、失败的机会是十分之三。
而由于激动、由于一个时期的一帆风顺、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取得的是相反效果的概率也是十分之三。
例如小时候我功课好,我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发明家、科学家或者文学家,革命的风暴使我选择了革命而中途辍学。
少年时代我立志做职业革命家,然而事实证明我最多是十分之三的革命家,另有十分之七是艺术气质、幻想气质、书生气质、幼稚与浪漫气质以及某种自由主义的性情中人。
[http://www.repanso.com]百度云搜索引擎,找小说、找电影、追剧。
百度云搜索,搜小说就是方便 http://www.pan58.com后来我立志写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达到了我理想的最多三分之一(比十分之三略多一点)。
我希望自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于整体、对于全局有更多的影响与贡献的想法,最多实现了三成,或不足三成。
而一切超前的说法与行事,只能是适得其反。
反过来我要说的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在各个阶段中,如果时时有三成的成功、三成的果实、三成的效果、三成的进展,乌拉,了不起,祝贺你!千万不要事事要求百分百。
三成了,你应该快乐满足,你应该感激惭愧,你应该心如明月,你应该心花怒放。
相反,过分的贪欲、野心、狂想、大言、美梦,过多的操作、活动、奔走、劳神、焦虑,结果只能是害了自己,乃至自找倒霉、自取其辱,直至自取灭亡。
后边说的行路不遇猛兽、作战不怕武器,角、爪、兵器都奈何不了他,这是一种理想,这是一种极美好的审美表述,这是一种大道,这是一幅得道者、善摄生者的美丽风景。
或许这种话像是邪教奇功,至少像是武侠小说里的金钟罩、铁布衫。
然而老子不是这样的,他绝非在提倡练什么奇门遁甲。
他是说,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死地,你是否进入了死地,你是否向着死亡的负面的因素猛进,你是否在做愚蠢的贪婪的自取灭亡的傻事。
也就是说,死不死,伤不伤,不在猛兽,不在敌军,不在武器,而首先在你自身,在你自身的道行。
这样的论说必须与前面的说法联系起来理解:这就意味着人应该做到无懈可击。
生的因素三成,你应该充分地自然而然地去靠拢,去受用,去发挥,去亲近爱惜珍重这三成生。
死的因素三成,你应该谨慎对待,趋利避害,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有亡命徒心态,不可毫无准备与警惕。
尤其重要的是你自身,不应该自生病灶,自见要害,自露破绽,自己搞出、露出与突出自己的软腹部:例如贪财,例如自私,例如阴谋诡计,例如以势压人,例如低俗不堪,例如树敌伤人。
害人者人恒害之,骗人者人恒骗之,毁人者人恒毁之。
阴谋家最易落入天罗地网,整人者最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老子强调的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被犀牛猛虎甲兵攻击了的人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至少是不小心。
一些人甚至很多人的不幸的结局,有其自身的责任。
此话虽然说得残酷无情,有片面性,但对于多数人并非没有教益:遇事多想自己的责任。
多责己,心平气和,增长见识,提升境界,以至于靠近大道,有助于往后。
多责人,则只能是怨愤满腔,毒化自身与环境,乃至臭己臭人,贻笑大方。
无懈可击并不是一个技巧问题,问题在于你的境界、你的功夫、你的居心、你的高度、你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你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你的接近与违背大道的程度。
例如你发表一个看法,做到面面俱到是非常困难的,乃至是心劳日拙的,然而,你超出个人与小团体的偏见与狭隘,超越意气与一日之短长的争执,抱着最大的善意,从有利于最大多数的动机出发,发表一个比较高明、比较不带宗派色彩、不计较谁得谁失、比较看得远站得高、具有最大的谦虚、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而又提高一步的见解,则是完全可能的。
做到这一点,你就少了许多被攻击的可能。
例如当群体分裂,当各种利益分歧与经验分歧、背景差异与文化差异造成了尖锐的对立的时候,你做到八面玲珑、人见人爱是不可能的,乃至是可耻的,因为如果那样你就成了俗话说的琉璃球儿了。
但是你不做不实事求是的事,不说过头话,不企图讨好任何一批人或某种势力,你时时寻求最大公约数,时时扩大与他人的理解与沟通,这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其完善是无止境的。
无懈可击者也有被击倒乃至击残击毙的可能,我对于这样的个案是无话可说的,但是这样的个案是相对容易翻过身来的。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懈可击者是犀牛用不上角、老虎用不上爪、敌军用不上刀剑的。
无懈可击者比较有信心,有办法,有可资审美的风姿,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到处有金刚力士相助。
我七十余年的经验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再说一点,大事小事都无懈可击,今天明天每分每秒都无懈可击是不可能的,小事任你击任你赢任你横行神气,然而你还是达不到目的。
因为我根本不计较小事,不怀好意者的小小胜利对于我来说,不关痛痒,不足挂齿。
被击者微微一笑,击者又达到了什么目标呢?至于大事,你的角爪刀枪,全无用武之地。
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摄生,更在于我们要依大道而行、而止、而快乐、而微笑、而合目小憩,而看不起你那样的气迷心窍者。
没有比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大道、来体味大道、来皈依大道更澄明、更满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