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子的帮助-王蒙 > 第五十七章 以奇用兵

第五十七章 以奇用兵

2025-04-03 15:47:43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http://www.repanso.com】网盘百度云搜索资源,搜小说,搜电影就是好用。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道(正规、正常、正直之道)治理国家,以出其不意的非正规非正常手段用兵取胜,这都是对的。

但真正要做更大的事情,要取天下,就得无事了。

就是说,要以无为、少生事、简化为政手段取得天下的信赖。

我为什么说要这样治国用兵取天下呢?原因如下:天下的规则禁忌越多,老百姓就越穷困。

人们的利器(奇货可居的物品或有杀伤力的武器)越多,国家的政治就越昏乱黑暗。

人的奇巧淫技越多,怪人怪事怪物品怪现象就越多(离大道越远)。

法令越是严苛烦琐发达,作奸犯科、为盗为贼的就越多。

所以圣人说,我不做什么而民众自然有所教化。

我好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民众自然走上了正道。

我不生事,不没事找事瞎忙活,而民众自然富足。

我没有贪欲野心,民众自然淳朴淳厚。

老子并不是什么作为也不允许有,他主张以正道治国,以奇道用兵。

这也很好。

治国是对待本土的百姓,必须用正道,不能耍花招、动计谋、搞伪装,闹什么出其不意。

治国应该正正派派,端端正正,实实在在,光明正大。

用兵则不然了,只有用另类手段,用敌人想不到的办法,用匪夷所思的怪招,才能取胜。

这里老子甚至可以说有分清两类矛盾的含意在焉。

然而,正道也好奇道也好,都还是具体的道,是小道,是局部的道,而取天下,想统一中国,就要大道了,只有用无事无为的大道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信赖。

以无事取天下,听起来很精彩,很高雅,很智慧,很道德也很美丽。

可惜古今中外这样的范例不太多,倒是有这种情形,两个能人争得一塌糊涂,难分轩轾,最后果实落到了一个不显山不露水基本无事无言无意图无倾向无人知晓的人手里。

反过来的例证倒是不少,有些多事之人、多事之君、多事之臣,他们的励精图治的多事足以坏事败家、亡国亡头。

例如秦始皇,多大的能耐,多么有作为!统一六国,巡视四野,书同文,车同轨,修长城,筑阿房宫,整顿思想,消弭兵器,图万世基业,却只传到了二世!明朝的亡国自缢之君崇祯,也并非昏庸懒惰之辈,他素称宵衣旰食、心细如发、勤政罪己、增税除逆,他雷厉风行,清除魏忠贤等阉党势力,也曾被欢呼拥戴,却终于灭亡。

计划经济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的不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

计划经济是何等辛苦,何等负责有为!在一定条件下计划经济并非一无可取,但是,这么大一个国家,靠一个计划来解决民生与发展国力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事必躬亲的领导、不相信下级与百姓的领导、不允许下属有任何创意与变通的领导,必定是累死却不讨好的领导。

刚愎自用的领导,是注定要失败的领导。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提倡的无为取天下,还是有他的特殊见地的。

生活特别是政治中常常出现适得其反、泼油灭火的情况,老子早早发现了这一点:规定越多越过细,民生就越困难,百姓就越贫穷。

各种财货宝贝越多,反而越是争了个昏天黑地。

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越高,不靠谱的事就越多。

法令越来越严格,违法的罪犯也随着增多。

老子关于利器、伎巧、奇物、难得之货等的说法,拿到今天,倒是可以引申到另一个角度,即一个社会不仅要注意发展生产与效率,还要注意分配、社会公正与人民的教育,注意道德规范与应有的约束与自控。

类似的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期都会有的。

老子关于法令越发达犯罪越多的发现,有颠倒原因为结果的问题。

因为毕竟不能说法令乃是犯罪的诱因,不能说技术是假冒伪劣的罪魁,也很难说利器、好用的或值钱的货物以至武器本身造成了昏天黑地的局面。

忌讳多了使人贫穷,倒是容易说得通,因为你捆住了百姓求生存求富裕求消费的手脚。

但是这说明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执政者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仅仅通过控制、管理、禁止、设防等手段,是达不到有效执政的目的的。

对于没有把握的举措,宁可失之于少,不可失之于多;宁可失之于迟慢,不可失之于急躁、失之于轻举妄动。

执政者应该研究更深刻更本质的原因,应该采取更多的治本的举措。

例如法令太多或太少,都不应该是产生盗贼的原因,更深刻的原因应该从分配的公正性与百姓的教化程度、守法程度,以及执政者的身教状况即奉公守法状况方面去寻找、研讨。

无为,民自化;好静,民自正;无事,民自富;无欲,民自朴。

这仍然是一个好理想。

这与小政府、大社会,直到国家与政党消亡的理想取向是一致的。

然而理想固是理想,现实则还达不到这一点。

这也是令智者长吁、令恶性有为者、恶为者仍然肆无忌惮、仍然大有市场的原因所在。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所倚【http://www.repanso.com】网盘百度云搜索资源,搜小说,搜电影就是好用。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你的为政比较粗线条,比较宽松放手,你的老百姓也就比较淳朴忠厚。

你的为政过于苛细,过严过死,无所不至,你的老百姓也就狡黠难管和怨声载道。

灾祸正是福祉的倚靠,福气正是灾祸的包藏。

谁知道福气与灾祸的终极标准与运转的根本规律呢?这里并没有绝对的正解指标。

正常会转化为奇——诡异、另类、非正常。

善良或善(擅)长会转化为妖魔邪恶、怪力乱神。

在何者为正、何者为奇,何者为善、何者为妖邪的问题上,人们感到困惑迷失,已经好久的时间了。

所以说,圣人方正讲原则,但是不伤害他人;清廉严肃,但是不刺痛谁;直截了当,但是不放肆;光明朗悦,但是不炫耀自身。

为政苛细,明察秋毫,包揽一切,干预一切,这其实是一种极权主义的思路。

是《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我们》这三部著名的反面乌托邦小说系列所描写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社会生活现象。

《一九八四》中描写由老大哥通过电视机带领全国人民做体操,而且他们的电视接收机具有监控摄像功能,任何一个人不好好做操,都会被惩罚。

《美丽新世界》中所有百姓的婚配都由政府按照优生原则掌握,包括做爱,也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表与要求细则进行。

这样的问题其实早在《老子》中,中国人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警告。

当然后两本长篇小说具有反苏倾向,其中的反共主义并不可取,但是作为小说,其不无夸张地描写一种其政察察的极端画面,是值得深思值得警惕的。

至于《美丽新世界》一书则描写了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效率和科学都异化了,成了人生的对立物。

它的时间采用福特纪元,即自福特公司发明的生产流水线为新纪元的开始,这样的流水线摧毁了人生人性人道的最后防线。

其政闷闷的国家,例子不好举。

但是我们有一些说法做法,可以参照。

如讲放手,讲抓大放小,讲放开一批。

再如把计划改为规划,讲调动积极性,讲相信人,讲宽以待人,讲宽松的环境,讲意向协议,讲模糊数学,讲掌握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区别,讲和稀泥、捣糨糊、协调一下、必要的妥协,讲先搁一搁放一放、冷处理、不了了之、宜粗不宜细??还有我们最喜欢讲的基本上、有一定效果;还有找他谈谈话、安慰一下、做点工作、安排一个虚职??都不无其政闷闷的意思。

相反,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心细如发,对于修表、刺绣、精密仪器等行业的从业者也许是必需的品质,但是对于从政者、执政者、领导人来说,未必总是正面的特性。

按现代西方的行政理论,人们不仅应该懂得横向的分权,也应该懂得纵向的分权。

该科长管的事,处长不要越俎代庖,局长与部长更莫不如此。

胡适对蒋介石也提过类似的意见,他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打网球,手下送来了加急电报。

一份电报看了,艾说,此事应由国务卿处理,照打球不误。

又一份电报来了,他说应由五角大楼处理,仍然照打网球。

据说胡适的此文使蒋大不高兴。

其政闷闷与其政察察的分析中,我还体会到并且也从百姓的所谓淳淳与缺缺中,发展引申到高调与低调的意趣。

闷闷,应该是粗疏的、相对低调的施政。

作为施政者,你提出来的目标都应该是做得到的可操作的,即可兑现可检验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施政者的目标应该集中在民生问题上,因为民生目标是最少争议、最可以通过实践达到的。

而其政察察,则摆出一副全能全知的姿态,摆出一副历史从今天开始的姿态,必然会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使执政施政过度地意识形态化、理想化、高调化、泛漫化、无边化。

其结果只能造成过高的预期值,造成百姓的缺缺,或者解释为刁钻狡猾——这也是执政者教的。

或者将缺缺解释为牢骚满腹,其原因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造成全民的言行不一、大言欺世的恶劣风气。

我去过一些东南亚国家,他们那里也有严重的贪腐问题,但百姓的反应并不十分强烈,原因是他们的其政闷闷,绝不察察。

他们执政的调子本来就不高,社会期待的标准也不高。

人当然有私心,这是他们的逻辑。

这当然是不足为训的。

但是它从一个侧面给人一个启发:执政者的号召政策调门过高,如动辄要求大家牺牲自身利益,舍己为人,其结果是百姓未必按你的高调行事,却以你的高调来衡量你自身,反过来对你的表现严苛评判,认为你压根就没有做到那个超级高标准,只能使你诚信扫地。

窃以为,还不妨将闷闷与难得糊涂的说法相联系。

我们讲为政或管理要抓大放小,其意在于有精明也有糊涂,有管严管住的,也有其实管也管不了,不如适当放手的。

现代政治学有一个说法,就是说执政者要有一定的常规性。

我不知其详。

但我想,对于一个科学家、艺术家、明星来说,天才是大有助益的。

而政治家过于天才型了,过于个性化、与众不同,想象力过于丰富了,创意汹涌而来了,也许并不总是对于治国平天下有好处。

政治是大家的事,是日常的事。

其政闷闷,也许比其政惊雷闪电、其政鲲鹏龙虎更好。

从闷闷产生淳淳,察察产生缺缺,老子把论述引向哲学层面,提出了关于祸福转化的思想。

有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有趣故事。

而在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的某些错误后,毛主席多次引用老子的祸兮??福兮??的话来消除丧气,增加信心。

在我们的经典文化与民间中,表达类似内容的说法还有很多,如满招损,谦受益、吃一堑,长一智、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多难兴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等,都是中国的先人在复杂诡谲的世事中得出的经验教训。

它教给我们,看事物至少看两面,正面与负面,前面与背面,效果收益与损失危险。

任何事物都不是只有一种解释、一种后果、一个方向的。

老子在这里是紧接着闷闷与察察的辨析而谈祸福的转化的。

原因是闷闷看似不佳,却能使民淳淳。

察察看似精明强悍,无敌于天下,却会使民缺缺。

为政行事,切不可只看只想一面的理,而忘了另一面另一类另外的可能。

下棋也是一样,越是不会弈棋的人越是只想着自己怎么走怎么出招怎么妙极,从不考虑对方会有什么回应棋局会不会逆转。

正化为奇、奇化为正的思想精彩。

大清王朝自以为是正统,称孙中山等为乱党,后来民国成了正统,袁世凯、张勋等才是妖孽。

蒋介石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为匪,而我们也曾称蒋为匪帮。

斯大林曾称南斯拉夫铁托为叛徒、机会主义,我们后来又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为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

后来又一阵风吹了,后来苏联垮台了??再举个轻松些的例子,当我观看实力相仿的两个球队比赛时,一会儿你觉得优势在这边,一分钟后你又觉得优势是在那边,谁胜谁负,谁正谁奇,这里有什么规律吗?是偶然的吗?有规律你为什么闹不明白呢?是偶然为什么行家又看出了那么多道理,出现那么多评论?看乒乓球赛更是如此,一球之争,胜也胜得飞快,败也败得偶然,一会儿是甲方主动,胜劵在握,一会儿是乙方反败为胜,令你大跌眼镜。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下一秒钟,小小的一个黄球会飞到什么地方去。

这不就是人之迷,其日固久吗?老子那么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这个局呀。

事物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认识到这一点还不算是最困难的。

困难在于你怎么样在你最困难、你被指责为妖的局面下,尽快扭转不利的局面,同时在你被认为是正是善的情势下,怎么样警惕与防止复化为妖、化为奇,怎么样防止至少是推迟再次进入逆境的时间表。

老子的这一段论述,同样包含着道可道非常道的含义,谁正谁奇,谁善谁妖,这都是可道的一时之道、权宜之道,不是常道。

但同时,无常、人之迷日久、正化为奇、善化为妖??恰恰是常道——大道的体现,叫做认识其常者,非常道,认识其无常者,反而是常道。

认定是绝对真理的人常常掌握不住绝对真理,而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的人,却稍稍接近了一下绝对真理。

这个说法是深刻而且悲哀的。

因为它有一种危险,颠覆一切判断、价值、造成世界末日式的混乱与崩溃。

[http://www.repanso.com]百度云搜索引擎,找小说、找电影、追剧。

当然,我们也不妨与老子辩论,这样一来,会不会走入相对主义的泥沼呢?会不会我们再无是非真假美丑善恶之辨了呢?那样我们岂不更蠢、更没有希望、更没有活头了吗?这里,同样有老子等着你,老子的辩证法是没有尽头的,是其为正也,莫知其极,孰知其极的。

所以老子早就预告过了,预警过了,后面还要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还有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用有限的文字语言讲说无限的大道,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用可道来讲说常道,包括著述《道德经》,这本身就包含着自相矛盾的契机。

这里有一个语言的陷阱:真理一经语言文字的表述,就变成了有空子可钻的东西,就变成了用语言文字不难宣称驳倒至少是不难煞有介事、振振有词地予以驳斥的东西了。

用语言驳斥语言,是天下最轻松的游戏。

任何一种语言,说到东就漏掉了西,说到冷就漏掉了热,用语言与语言抬杠,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遇到成心抬杠、成心找别扭的人,一加二等于三也可能被此人驳倒。

所以禅要讲不可说,不可说,孔夫子也要讲述而不作。

老子做了,他已经不知不善了啊。

要掂量老子的某些论述的含金量,不能仅仅从语言文字的释义上斟酌,还要从实践、从经验、从悟性、从审美上去寻找探索对照。

至于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句式不能不让人想起孔子的诗教,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所谓温柔敦厚、尽善尽美。

某而不某的造句句式,就是在提倡一种美德的同时防止它的过分,防止它极端化、极而反,走向反面。

这也是一种道德理想,也是不能抬杠的。

其实,方正了自然会伤害坏人小人伪君子;清廉了自然会刺痛腐败者行贿者市井庸人无赖;直截了当了自然会在得到欣赏赞美的同时受到反对。

就一个掌权者来说,没有不提倡直言而提倡曲意奉承者的,然而翻开历史,到处是直言者们的血迹斑斑与阿谀奉承者们的飞黄腾达。

说不定正是老子看到了上述的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例才提醒方正的人注意不割——不割伤旁人,清廉者要注意不刿——不刺痛什么人,直言者不肆——别忘记了分寸。

【http://www.repanso.com】网盘百度云搜索资源,搜小说,搜电影就是好用。

光而不耀,则更重要啦。

因为即使是圣人,也有不能免俗的时候,也有光耀一番的场合与场面出现,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表现的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说,圣人应该是不耀的、没有光环的,也不可能经过认证与公民投票确认。

不应该有光环的圣人,结果一不小心有了一点点光辉,必然有人受不了。

你已经伤害了旁人,你已经引起了厌烦至少是嫉妒了。

不是吗?同样是:孰能无过,孰能免祸?因此,儒与道就都更加主张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找小说、找电影、追剧、找资料,请使用专业的百度云网盘搜索引擎【盘58】http://www.pan58.com 或 【热盘搜】http://www.repanso.com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及出版图书,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