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配角演义 > 第十章 结局

第十章 结局

2025-04-03 15:54:44

屋外的车马辚辚地前进着,屋子里却是一片寂静。

一直没说话的张绣忽然站起身来,手里攥紧了一杆长枪。

他莫非是想把我杀死灭口?张绣走到我面前,枪尖从我鼻子前划过,我却纹丝不动。

他表情抽搐一下,右手颓然下垂,猛然回头对贾诩道:文和,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别说了。

你闭嘴!贾诩皱起眉头,像一个严厉的父亲在训斥自己的孩子,你还嫌自己惹的麻烦不算多吗?张绣委屈地撇了撇嘴,却不敢直言抗辩。

贾诩无奈地把目光投向我。

伯达,事到如今,如果你想知道真相,我可以告诉你。

至于告不告诉曹公,你自己决定就是。

好。

我点点头。

贾诩肯自己开口,是最好不过了。

我手里虽然有证据,可惜多以推测为主,真凭实据没有多少。

如果他抵死不认,我也没办法。

但我没办法不等于曹公没办法,曹公不是县衙里的县官,他不需要证据来定罪。

只要我的解释合乎情理,他就会对贾诩、张绣起疑心,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

所以我断定贾诩一定会被迫主动开口。

首先我得说,你的推测基本上都是正确的,我们的幕后主使确实是皇帝陛下——准确地说,是他的幕后主使。

他的目光投向了张绣,我换了一个跪坐的姿势。

张绣这孩子和曹公的关系,你是知道的,拿不共戴天来形容都不过分,毕竟曹公的大儿子和爱将都是死在我们手里的。

贾诩轻描淡写地说着,但我知道这件事对曹公冲击力之大,远非别人可以想象。

我从中平年间开始,就去了南阳。

他叔叔张济跟我有旧,我得照顾好故人侄子。

跟曹公打的那几场仗,都是我给出谋划策,以求自保,说曹昂与典韦之死出自我手,也不为过。

但我并不希望事情这么下去,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依,在这个乱世,必须要找到适当的靠山,才能生存。

所以你劝他投降了曹公?对,早在曹公与袁公对峙以来,袁绍派使者来招徕。

我便说服张绣选择曹公而不是袁绍,曹公就如同我推测的那样,对我们厚加安抚。

但安抚不代表信任,曹营诸人对我们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充满猜忌。

我一个老头子无所谓,可绣儿还是个年轻人,哪里忍受得了这种待遇。

贾诩说到这里,语速放慢,这个时候,皇帝陛下的使者出现了。

那时候董承应该已经覆灭了吧?对,所有人都认为陛下遭受了空前沉重的打击,已经一蹶不振,没人再重视他。

陛下就利用这个空子,给绣儿送来一条密诏。

贾诩拍拍膝盖,感叹道:陛下虽深居宫内,却是目光如炬。

他敏锐地觉察到,绣儿虽身在曹营,心中却极其不安定。

陛下在密诏里告诉他,曹公绝不会忘记杀子之仇,劝他刺杀曹公,以杜后患。

那个跟张绣联络之人,就是徐他吧?是。

绣儿这个傻孩子,居然把密诏当真了,稀里糊涂地掺和进了这个阴谋——而且这事居然背着我。

我如果知道,绝不会允许他做这种自寻死路的事。

贾诩责怪地看了一眼张绣。

张绣涨红了脸辩解:复兴汉室,匹夫有责。

贾诩怒道:你懂什么叫复兴汉室?你就是害怕曹公报复你,所以想自保,对不对?少跟老夫说什么大道理,我见过的三公九卿,比你杀的人还多。

和我猜测的差不多。

我说,我一直很奇怪。

这起刺杀事件呈现出一个强烈的矛盾之处。

它的一部分计划,是要拼命杀死曹公,而另外一部分,则是要拼命保住曹公。

现在我明白这矛盾之处在哪里了,辛苦你了,文和兄。

照顾孩子可不容易,尤其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贾诩大倒苦水。

我微微一笑,贾诩的解说,让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你发现张绣和徐他勾结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是九月十四日当天吧?嗯,那还是因为那天早上绣儿的举动很奇怪,我追问之下,才发觉这个阴谋。

在那之前,他还偷偷弄了一份木牍密信,让徐他送去袁绍营地。

陛下的意思,是把这事栽赃给袁绍。

我知道贾诩并未撒谎。

张绣在投降曹公后,就驻守在叶县,恰好是木牍的制作地。

而且那份木牍上笔迹稚嫩,不是老官吏的手笔,更像是张绣这类有点文化的武将所为。

陛下的计划,是让徐他与张绣合作,刺杀曹操。

刺杀成功,就再好不过;如果刺杀失败,就可以栽赃给袁绍和臧霸,让中原局势变得混沌不堪。

徐他和绣儿,说白了都是陛下的两枚弃子罢了。

徐他因为他哥哥和徐州屠杀的关系,对曹公怀有强烈仇恨,早有杀身之心,死也心甘情愿,可惜了这傻小子尚不自知,还以为是自保之道呢。

贾诩叹道。

张绣听到这位亦师亦父的老人的话,惭愧地垂下头去,不敢再说什么。

如果你知道得很早,这一切就根本不会发生。

当然,我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贾诩挺直了腰,但九月十四日我才知道,已经来不及了。

我甚至不敢去找曹公或者别人举报,别人一定会问:当初你为何不说?这会让我和绣儿陷入险境。

我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绣儿大骂了一通,然后让他去许褚面前故意晃荡,希望能暗示许校尉升起警惕之心。

我又担心许褚万一没觉察到其中意味,就让绣儿登上箭楼,带上袁军的箭,射杀徐他等人灭口。

幸运的是,这两手安排都发挥了作用。

两名刺客被许褚杀死,徐他被绣儿灭了口。

曹公安然无恙。

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想出这样的补救手段,不愧是贾诩啊。

我心想。

贾诩望着我,浑浊的双眼有几分赞许、敬佩和惋惜,如果不是有先生你,这件事恐怕就会悄无声息地结束,变成一个永远的谜。

你们本不该射我那一箭。

我微笑着说。

就是那一箭,让我的思路瞬间通明,从而挖掘到了真相。

那先生你打算怎么办?如实相告,我不能辜负曹公。

我和绣儿投降曹公,已经是天下皆知。

他若是现在杀了我等,等于是向天下自抽耳光;而主谋皇帝陛下,曹公一样也无法下手。

结果这件事的知情人里,只有你的处境最微妙了,任先生。

贾诩悠然说道,还不如考虑一下我之前的建议,找个替罪羊。

那个人选很合适的。

这条老狐狸难得如此坦诚,原来就是为了这最终的一击。

向我坦白所有的事情,顺势把我拽进政治斗争的密谋里来。

以曹公的行事风格,未必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前同僚王垕的遭遇,我记得很清楚。

我考虑一下。

我起身告辞,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石屋。

留下面面相觑的贾诩和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