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感谢

2025-04-03 15:58:33

皇帝陛下大概是这个时代最矛盾的人了。

他是天下之共主,却几乎没人在乎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却没有立锥之地——但他偏偏还代表着最高的权威。

我身为司空府的幕僚,对于皇帝的处境很了解。

公平地说,曹公把这位皇帝弄的确实是太郁闷了。

我朝历代皇帝之中,比他聪明的人比比皆是,比他处境凄惨的也大有人在,但恐怕没人如他一样,混的如此凄惨而又如此清醒。

就在今年年初,这位皇帝发动了一次反抗,结果轻而易举就被荀彧粉碎了。

为首的车骑将军董承和其他人被杀,刘备外逃。

皇帝陛下虽然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已怀孕的妃子被杀掉。

眼下曹公和袁绍争斗正炽,怀着刻骨仇恨的皇帝陛下试图勾结外敌,试图从背后插一刀,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当然,皇帝本人是不会出现在曹军官渡大营里的,他会有一个代理人。

这位代理人策动了徐他去刺杀曹操,也是他写信给袁绍要求配合,然后在暗中射了我一箭——他就是我最终需要挖出来的人。

虽然董承已经死了,保皇派星流云散,但忠心汉室的人仍旧有许多。

比如曹公身旁最信赖的那位尚书令荀彧,就是最大号的保皇派。

所以曹公麾下有人会暗中效力汉室,我一点也不意外。

我军的粮草大部分都是从许都转运。

皇帝陛下在运粮队里安插几个内应,然后让这位代理人通过运粮队为跳板往来于曹、袁之间,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曹军巡防都不会特别留意从后方过来的运粮队。

董承才失败不到半年,这位皇帝又策划了这么一个大阴谋,他对曹公的愤怒还真不是一般的深拿。

我暗自感慨。

次日清晨,我一大早就起了床。

许褚很细心地派了两名虎卫给我,还拍着胸脯说这来那两个人都是谯郡出身,非常可靠。

光天化日之下,我想我还算安全。

神秘人既然选择了在暗夜出手,说明不希望暴露自己的身份。

他胆敢在白天再射我一箭,恐怕立刻就会被拆穿。

不过许褚如此热情,我也不好推辞,就让他们一前一后跟着我。

今天是移营的日子,营地里很是热闹。

我迎面看到曹公和许攸骑马并辔而来。

许攸看到我,只是冷漠地拱了拱手,曹公倒是拉住缰绳,对我笑着问道:伯达,如何了?我迟疑了一下,回答道:有了些头绪,只是还要再参详一下。

关于徐他身份的事情,我还不能说,免得影响曹公的心情和青州局势。

同样,我也不能公开说皇帝陛下与这起事件有关。

我听说你还被那个人射了一箭。

这可太不成话了。

曹公语带恼怒,但我听得出来,他对我没闹得满营皆知很满意,他就喜欢识大体的人。

若没有许大夫,必不能如此顺利。

我转向许攸,深深施了一礼。

许攸脸色好看多了,曹公大笑:若没有子远,别说你,就连我都要死在官渡。

咱们都得感谢子远。

许攸在马上淡淡道:不必谢我,先感谢郭嘉。

郭祭酒回来了?我有些惊讶。

曹公道:他刚从江东回来,身体不太好,一直在休养。

今天移营,他坚持要随军前行,所以在营外的一辆大车里。

你有空可以去探望他一下。

拜别了曹公和许攸,我带着两名护卫来到了曹公遇刺的原中军大帐处。

大帐已经被拆除了,但从地面上的凹痕与木桩还是能够大致勾勒出当时的样子。

现场和许褚描述的差不多,大帐扎在这附近唯一的一处山坡下方,是一个反斜面,弓箭除非会拐弯,否则根本无法危及到帐内之人。

但帐外就不同了,小山坡能够遮蔽的范围,只有大帐周围大约数尺的距离。

离开这个范围,就是开阔的平地。

我慢慢走到当时第三位杀手被射死的位置,朝着袁绍营地的方向望去,在心里默默地估算。

袁营只要有一个二十丈高以上的箭楼,就可以轻易威胁到这个区域。

我用脚踢了踢土地,还带着一抹隐约的红色。

那几天,袁军的兔崽子们很嚣张呢。

我身旁的一名护卫感叹道,我们出门如果不带盾牌,就是死路一条。

好几个兄弟,就是这么挂掉的。

另外一个护卫也插嘴道:幸亏刘大人的霹雳车,要不然日子可惨了。

刘晔改良的霹雳车,是曹军的法宝。

霹雳车所用的弹索与石弹都是按照一定之规定制的,发石的远近,要选取不同弹索与不同重量石弹。

所以只要操作的人懂一点算学基础,就能比普通的发石车要精准许多。

我听到他们谈起霹雳车,回头问道:九月十四日那天,这附近布置了霹雳车吗?对啊,还砸塌了敌人一座高楼呢。

护卫兴高采烈地说。

高楼?在什么位置?护卫指了指一个方位,我目测了一下,又问道:那楼有多高?怎么也有二十多丈吧?护卫挠挠头。

它附近还有其他箭楼吗?另外一个护卫道:有,不过都比那个矮一点。

砸塌那个箭楼是什么时候的事?午时。

当时我还想去霹雳车那祝贺一下,不过很快中军帐就传来刺杀主公的消息。

我就赶来这里,没顾上去。

就是说,砸塌箭楼是在刺杀事件之前发生的。

我心里暗想。

袁绍军的箭楼并非统一高度,高低各有不同,有高十余丈的,也有高二十余丈的,错落布置在营地之中。

从曹军的角度来看,袁军的箭楼林立,逃走的杀手被飞箭射杀实属正常,这是长期处于袁绍箭楼威胁下所产生的心理定势。

这种定势,让他们忽略掉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高于二十丈的箭楼,才能危及到这个区域。

而在刺杀发生前,唯一的一个高箭楼已经被霹雳车摧毁。

也就是说,至少在九月十四日午时这段时间,袁绍军无法威胁到这个区域。

所以这第三个杀手,是死于从曹营的箭矢之下。

不可能。

许褚断然否定了我的推测,我仔细检查过了,射死杀手的那支箭,是袁军的。

射我的那支箭,也是袁军的。

我懒洋洋地回答。

别忘记了,袁绍曾经把信使送回曹营,也许会随身带几支箭矢。

但那个贯通的伤口位置,明显是从上方斜射而入,这一点我还是能分辨出来。

如果躲在营地附近射箭,我早就发现了。

许褚争辩道。

我冷冷道:别忘记了我军也有箭楼。

曹军的大营并非一个矩形,而是依照地势形成的一个近乎凹形的形状。

中军大帐位于凹形底部,两侧营地突前。

如果是在两翼某一个箭楼朝中军大帐射箭的话,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从外面射入的。

那个神秘人,恐怕就是一早躲在箭楼里,手持弓箭监视着中军大帐的动静。

一旦发现杀手失败向外逃窜,就立刻用早准备好的袁军箭矢射杀,以此来伪装那名杀手死于意外飞箭。

可惜霹雳车的出色发挥,反而把他暴露出来了。

我立刻去查!许褚站起身来。

箭楼是曹军的重要设施,每一栋都有专职负责的什伍,想查出九月十日午时值守的名单,并非难事。

许褚在军中的关系比我深厚,查起来事半功倍。

很快他就拿到了一份名单,但我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曹军为了与袁军对抗,除了霹雳车,也修建了许多箭楼来对抗。

因此在十四日午时前后,在箭楼上与袁军弓手对抗的士兵和下级军官,足有二百三十人,连高级将领也有十几个人曾经驻足。

没有精确的时间计量,从这些人里筛出那个神秘人实在是大海捞针。

要知道,箭楼之间的对抗极其残酷,每个人都需要全神贯注在袁军大营。

即使神秘人偷偷朝反方向的曹营射出一箭,只要半息时间,同处一个箭楼的人未必能够发现。

调查到这里,似乎陷入了僵局。

接下来的事情交给我吧。

我拿起那份名单,决定去请教一下司空军祭酒郭嘉。

这个年轻人半躺在一辆大车里,身上盖着珍贵的狼裘。

他的额头很大,最醒目的地方是一双眼睛:瞳孔颜色极黑,黑的象是一口深不可测的水井,直视久了有一种要被吸进去的错觉。

郭祭酒,南边的气候一定很温暖吧?我寒暄道。

这个人据说在南边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件大事与中原局势干系重大,连高傲的许攸都不得不承认,官渡之战,要首先感谢郭嘉。

别寒暄了。

郭嘉抬起手,露出自嘲的笑容,直接说正题吧,我没多少时间了。

我把整个事件和猜测毫无隐瞒地讲给他听,然后把名单递给他。

郭嘉用瘦如鸡爪的苍白手指拂过名单,慢慢道:董承之后,陛下身旁已无可用之人。

即便曹公突然死了,他也不过是个再被各地诸侯裹挟的孤家寡人——除非他能找到一个拥有势力的合作者。

这个合作者的势力不会大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也不会小到任人欺凌。

只有如此,在他一手搅乱的中原乱局中,才能有所作为。

这是其一。

然后他伸出了第二根手指:这个合作者,必须有一个与陛下合作的理由,不一定是忠于汉室,也许是痛恨曹公。

这是其二。

刺杀曹公这个局,发自肘腋,震于肺腑。

所以这个合作者,必须来自于曹公阵营,方能实行。

这是其三。

郭嘉弯下了第三根指头。

我听到他的分析,心悦诚服。

这就是差距啊。

拥有自己的势力,身处曹公阵营,又对曹公怀有恨意。

从这份名单里找出符合这三点的人来,并不难。

可是对曹公的恨意,这个判断起来很难,毕竟人心相隔。

我说。

郭嘉轻轻笑起来,然后咳嗽了一阵,方才说道:不一定是曹公对他曾经做过什么错事,也可能是他对曹公做过什么错事,所以心怀危惧嘛。

我打开名单,用指头点住了一个人的名字。

郭嘉赞许地点点头:先前我只知道他枪法如神,想不到箭法也如此出众。

真相就只有一个。

看来我真得要感谢郭嘉。

第九章 The Truth Is Out There北地枪王张绣,那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

自从董卓兵败之后,西凉铁骑散落于中原各地,其中一支就在张绣及其叔父张济的率领下,盘踞在宛城。

后来张济死了,曹公一直想收服这支劲旅,与张绣反复打了几仗,有输有赢。

建安二年的时候,张绣终于投降。

当曹公走入军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一支严阵以待的大军。

在那场变乱中,曹公失去了他的长子、侄子和一员大将,两家遂成仇敌。

当曹公与袁绍开始对峙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张绣会投靠袁绍。

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赶走袁绍使者,再次投靠曹公,曹公居然也答应了。

于是张绣作为曹军新参将领,也来到了官渡。

作为一位诸侯,曹公表现出了恢弘的度量;但作为一位父亲,我觉得他不会这么轻易原谅张绣——张绣大概也是这么觉得,所以不惜铤而走险。

但真正让我在意的,不是张绣,而是他身旁那个人。

张绣的一切行动,都是出自那个人的智谋——也许也包括这一次。

只凭借一个小小虎卫,就几乎改变了整个官渡乃至中原的走向。

这种以小搏大的精湛技艺,我曾经见识过一次。

那是在长安,那个人轻飘飘的一句话,致使天下大乱。

贾诩贾文和。

我相信他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那枚木牍,以及一切安排,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我甚至有把握确定,前往袁绍营中的信使,就是贾诩本人,所以袁绍才会如此恭敬地迎候,再恭敬地送走。

是的,都是我策划的。

贾诩平静地回答,我从他的表情看不出任何惊慌。

反倒是在他身旁的张绣有些尴尬,眼神闪烁。

我们三个人此时正置身于一座破败的石屋内。

石屋位于官渡通往冀州的大路上,曹公的大军正络绎不绝地朝着北方开去。

官渡已经没有营寨,我是在行军途中截住了张绣与贾诩,把他们带来这间石屋。

我不担心他们会杀我灭口,聪明如贾诩,一定知道我来之前就有所准备。

其实我直接把结论告诉曹公,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如何处置那就是曹公的问题。

但我想把这件事弄清楚,既是为了曹公,也是为了我。

我胸口的伤仍旧隐隐作痛。

贾诩看到我的表情,笑了:我已经准备了一个很好的替罪羊。

这个人选你会喜欢的。

你为何如此笃定我会接受这个建议?我冷冰冰地反问,心中升起一股怒气。

这个家伙在被揭穿以后,还如此笃定,一副把我吃定的样子。

因此这个建议对大家都有利。

这样你就可以向曹公交差,我们也不必头疼了。

我对你的建议没兴趣,我只想知道真相。

真相你不是都知道了么?皇帝陛下拜托我们来刺杀曹公,我们失败了。

贾诩拍拍张绣的肩膀,张绣一脸不自在地躲开了。

你们根本没打算杀曹公,对不对?听到我这句话,贾诩的眼神陡然一变。

那个暗示许褚让他回转帐篷去救曹公的人,其实就是你吧?我说道,我问过许褚了,他十四日换岗后没和任何人交谈,直接回了营帐。

唯一被暗示的机会,只能是在半路——而他肯定地回答我说没和任何人说过话,于是我让他尽力回忆所有碰到的人,于是他想到了你。

我指向张绣:建安二年你搞的那场叛乱实在太有名了,每一个曹家的人都记忆犹新。

贾诩安排你故意与许褚迎面而过,不需要任何接触,以许褚的谨慎与责任心,自然就会联想到曹公的安全,从而折返回去检查。

张绣面露苦笑,他若是知道他在曹军将领心目中就是这么一副形象,不知还会不会来投诚了。

你故意在许褚面前晃了晃,然后赶去箭塔监视中军大帐。

等到许褚及时赶到以后,你把所有的漏网之鱼杀死灭口。

你在箭塔上,还有另外一重意义,就是如果许褚没及时进入帐篷,你将替他杀死徐他,以免殃及曹公。

我们大费周折弄出一次失败的刺杀,又是何苦?是为了扰乱青、徐局势吧?你也罢,张绣也罢,在均衡的势力之间才能生存。

袁绍的败亡和曹公的败亡,都不符合你们的利益。

贾诩笑眯眯地看着我:郭奉孝是这么告诉你的?不,这是我个人的猜测。

我听到他的话,心中不由得一跳。

郭嘉只是告诉了我一个结论,却没给出任何建议。

这可以解释为他尊重我,无意越俎代庖,但也可以解释说,他有些话没说完。

相信我,伯达,到此为止吧。

贾诩诚恳地说。

为什么?因为这是曹公的家事。

家事?不然你以为为何一定要是我和张绣来做这件事。

贾诩难得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