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二十四章 入夏

2025-04-03 16:10:45

秋菊也终于明白铁牛和他娘之间时远时近的关系了,铁牛只有鼻子长的像他娘 ,铁牛、他爹和他大姐三人的眼睛是一个模子上拓下来的,脸型和她大姐相似,至于其他的估计综合了两代人的长相,既不像爹也不像娘更不像祖母,所以他娘对他的态度参杂着一份刻意。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毛妞就过来了,可见待在那里实在尴尬。

铁牛开始进山查看动物们的生长情况,这意味着进山打猎的时间快到了,终于可以吃到新鲜的肉了。

好在秋菊怀孕了,跟毛妞坐一起有话可聊,说说怀孕时候的事、孩子们的丑事,说说笑笑把时间也打发过去了。

不到中午,两人就往大哥家去,嫂子不在家,饭肯定是要自己做自己吃的,就担心其他两个嫂子忙的丢不开手,只有婆婆做饭,秋菊早点过去,人少就帮忙,人多就凑热闹,总比和大姐两人唠嗑来的热闹,时刻担心着下一句没话冷场了。

男的都进山了,目前除了秋菊肚子里怀的,就是二嫂家的老二最小 ,她要抱孩子,只有婆婆和三嫂在忙活,秋菊过去看看也没事可做,大嫂昨天离家的时候把腌肉都拿出来泡上了,现在都已经炖上了,就婆婆上午去挖的野菜还在清洗,怀孕到现在,铁牛都没让她碰凉水,衣服床单要不烧热水洗,要不就是铁牛洗,所以秋菊也不会为了表孝心去洗菜,就坐灶门口去烧火,看一个菜都起锅了蒜苗都还没剥皮,秋菊就知道她们做菜又不讲究了。

前段时间他们帮忙盖房子,秋菊每顿又炒又炖的,把家里的腌肉消耗的差不多了,公婆哥嫂都吃的扶着肚子走,还请教这菜那菜怎么做的,把姜葱蒜之类的佐料也备的好好的,但当时秋菊估摸着她们坚持不了多久,一是她们利索惯了,肉菜大乱炖吃惯了也很香,什么油热放姜、花椒去腥,只要量够大,什么时候放都能去腥,至于葱和蒜,也就秋菊吃,铁牛碰都不碰,更何况有肉就不碰青菜的其他人?二是饮食习惯,他们已经吃惯清炖的,经常吃肉易上火,重口味的吃着上下都疼。

锅里炖的是只风干的母鸡,炖的都有一个时辰了,秋菊坐在灶边闻着从锅缝里冒出的香味,喉咙不住的吞咽着嘴里的口水。

三嫂端着一盆泡发的香菇揭开锅盖,秋菊站起来盯着冒白烟的锅,水汽散去,浓白的鸡汤就露了出来。

真香,等明儿我也熬一锅。

三嫂用勺子舀一碗汤递给她,喝碗汤,腊鸡熬的鸡汤油少一点也不腻人。

不用不用,三嫂,我又不是个小娃,秋菊羞的抬不起头,意识到她露了馋相。

你肚子里的小娃想吃,都是一家人,羞什么羞,我们都是你这样过来的,三嫂把碗放锅台上,把香菇倒进鸡汤里。

大姐也这样说,还给她拿个勺子放碗里,示意她慢慢喝。

秋菊没用勺子,端起碗就抽了两口,口感浓郁,咸味适中,浓白漂油花的鸡汤既不腻人,口感也不寡淡,嘴里不再泛口水了,秋菊才拿着那个木勺子舀着细品,不然再捧着碗喝两口都该洗碗了秋菊喜欢吃各种菇,入春雨后摘的菇都不用晒两三天就吃没了,当然大家也都喜欢,不论是清炒、煮汤还是和肉炖,都是吃不够的,像这种干菇只有人多的家庭才有,一旦下雨,过夜后能走路的都进山去摘蘑菇了,那种家里有老人孩子多的,半天能摘好几背篓,林子浅的缓坡菌子不等腐坏就没了,像秋菊这才嫁进来过了一个春天,所有能吃的菌子认了个遍。

到了饭桌上,除了喝酒的男人,大家都舀了半碗鸡汤在碗里,铁牛看秋菊碗里的汤喝完了,又给她舀大半碗香菇加两勺汤。

铁牛,你也给秋菊舀些肉,哪能只吃菌子,二嫂指挥铁牛给秋菊个鸡腿。

她就爱吃这菌子,鸡腿给娃吃,铁牛把鸡腿起来递给他侄女小金橘。

然后他二哥就大抽一口气,赶忙站起来舀一勺子鸡肉放他媳妇儿碗里,觑着她脸色好转了才磨蹭着坐下,大家看他那样子都忍不住笑了,他娘也不例外。

饭后,各回各家,秋菊吃饱了又想睡觉 ,只好出去走走活动一下,今天坐了一上午,身体反而不舒服。

铁牛喝酒了,他就回去睡觉,毛妞是做惯了活,人一闲下来骨头都不自在,她从大哥家背了个背篓,和秋菊一起往外走,没走多远就听到后面有大喘气的声音,不用回头秋菊就知道是小毛驴来了,现在它已经不关在山洞里了,也没栓它,但家里没人它就窝外面守着门,像铁牛回去了它就放心的出门撒欢,秋菊在外面的时候它总会闻着味儿找来。

它跑到秋菊身边上蹦下跳的,看那劲儿像是许久没见了,直到秋菊吃惊的喊到:哇,是小毛驴嗷,这么快就找到我了,真聪明,再拍拍它的狗头,这才安静的走在她旁边,蹭秋菊一腿狗毛。

怪不得这狗聪明,你像哄孩子一样的哄它,它也通人性了,毛妞羡慕的看着跑前跑后的狗子,一会儿钻进草丛里打个滚,看见地上的鸟呼啦一下冲过去跑远了,等鸟飞走了它要不转回来,要不就坐原地甩着大尾巴等秋菊。

等它长大了,要有本事进山怀窝小狼狗,生了我给你留一只,你只要跟它好好相处,它的聪明绝不会浪费,说完还补充一句要真心喜欢它,要不她再给抱回来。

行行行,到时候你可给我留住了,别把我的狗给许诺别人了,不然我打发你三个外甥住你家里不走,毛妞喜眯眯的。

听你们这话像是小毛驴的狗崽都怀好了似的,铁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秋菊第一反应不是回头,而是看小毛驴,果然,有她在的地方,铁牛来了它像是没看见一样。

你怎么也来了?家里的菜不多了,我来挖点。

相处时间不长的毛妞也单纯的相信了,那哪还用你,我背着背篓呢,保管菜够吃。

两人都笑笑没说话,悠闲的继续走。

咦,这花都已经谢了,秋菊看已经开始挂果儿的梨树。

铁牛和毛妞经常在山里山上的跑,对这些花开花落知晓的很清楚,端午一过,山里的最后一份清凉也要没了,果树的花大多都谢了,都挂果儿了,这颗树长的高实,就是结的梨子木呆呆的,吃着像是嚼木渣 ,鸟都不吃,白瞎了这么好的一棵树。

秋菊听了更稀罕了,毕竟她没尝过这中看不中用的梨子,只盼着梨子成熟的盛景:量多、个大、品相好,鸟都不琢的水果除了长相扭曲的,表皮绝对是完整的。

天气热了,野菜长的多,老的快,现在挖野菜都要扒开那些颜色深绿的,从根部去寻找嫩的,再过一段时间这些能吃的野菜就要起薹了。

在野菜生长最旺盛的时候,秋菊就拖着铁牛来回的倒腾野菜了,隔水蒸个半熟再揉成团给晒干,这样就不会像去年那样,野菜支愣着装麻袋里,又占地方还要轻拿轻放,一个用力就只能吃菜渣了。

能蒸熟晒干的野菜也只有三月尾到四月中,太早了菜嫩了,蒸熟就烂了,太晚了像现在,菜叶里的茎都恰牙缝了。

秋菊觉得过完今年,明年不用人带领就知道哪个时节该准备什么了,不用像个陀螺一样,跟着别人直打转。

毛妞回娘家的第五天,下雨了,铁牛姐夫给铁牛送了一只新鲜的公山鸡和十来个鸡蛋,铁牛让秋菊把鸡给炒了,炒辣点,他跟他姐夫喝酒,但鸡蛋不让她碰。

可以吃,不是你想的毛蛋,是我用盐水腌的咸蛋,我让你姐夫带来给秋菊尝尝,毛妞扯着笑说,哪怕你喜欢吃炭灰烧毛蛋,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人给你送。

饭后,毛妞夫妻俩披着蓑衣拎着回礼回家了,秋菊才问他:毛蛋是什么蛋?就是没孵出小鸡的鸡蛋,每年这个时候,我们进山就能发现有些草窝里还有些许个鸡蛋,发现的人就会捡走。

那一定是毛蛋,不能是下的新鲜蛋?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是不会再下蛋,直到小鸡能自理了,母鸡会丢开手继续下蛋,铁牛心想,这还真是个城里的姑娘,常识还没我个大男人知道的多。

秋菊一脸想尝尝的表情,毛蛋好吃吗?不好吃,烧熟了闻着香,你知道毛蛋的毛是从哪儿来的吗?是蛋里的小鸡没长好破不了壳,有些都长毛了,吃着还刺拉嗓子,铁牛故意恶心秋菊,就担心她馋劲儿上来了,死活要吃烧毛蛋 ,烧毛蛋吃着味道的确不错,肉啾啾的,也没他说的毛那么长,山里孵化的条件不多好,母鸡过了那段孵化欲最强的时候,就会耐不住饥饿出窝觅食,最后孵出来的都是体壮的,体弱的在还没长毛的时候就冻死壳里了。

第25章 二十五 割蜜采菇(含入V公告)……天刚蒙蒙亮,外面就热闹起来了,铁牛起来把秋菊爱吃的杂粮粥给煮上,粥煮沸了锅上架个竹篦,把饼子和昨晚剩下的菜给放上蒸热。

秋菊在铁牛起身时就醒了,就是不想动,钻进被窝里又眯了一会儿才翻身起床,她洗漱好去厨房里,铁牛已经在洗锅了,刚好,来,你炒菜,免得火大我把菜叶给炒烂了,你不爱吃。

秋菊现在早上要吃清淡的,油大味重的吃不进去,铁牛又有个无肉不欢的胃,所以早上两个人都要做两样饭两样菜,还好都不麻烦,铁牛也不挑拣,只有是肉,不论是新鲜的还是过夜的、清炖的还是味儿重的,都能把他喂饱,这不,秋菊喝了两碗粥,一小块儿饼子,剩下的粥和青菜都被铁牛呼啦呼啦的收底儿了。

撑吗?不撑。

还能吃?不吃了,刚刚好。

但秋菊摸不准他这刚刚好的程度,她没剩饭的时候他不吃也没见喊饿,有剩饭不论多少他都能吃完也不喊撑。

才来的时候,秋菊还被他的饭量吓到,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孕吐的那个阶段就喜欢坐的离他远远的看他大口大口的吃饭。

小毛驴呢?你喂它了没?秋菊就着锅里的热水洗碗,突然想起她起来这么久了没见着狗影。

喂了,吃了条兔腿看见大姜他们往山里去就跟去了,估摸着也快回来了,秋菊洗碗,铁牛就把竹篾都架起来放在厨房隔壁的杂物间,昨天下了雨今天也不可能出太阳,吹过来的风里面都含着湿气,待会儿采菌子回来了直接晾在这屋里,不用担心发霉腐烂也不会妨碍人走路。

铁牛把自己的袖筒裤边都扎紧,免得虫子进去了,又检查秋菊的扎的如何,再用块布把她脑袋蒙住,只剩眼睛和鼻子在外边,最后把避蛇粉洒在身上。

果然,等两人准备出门的时候,小毛驴蹦哒着回来了,四只爪子上都沾满了泥巴,跑回来喝了点水又跟着铁牛和秋菊上山了。

雨后泥巴湿烂黏脚,特别是这上山的路一大早上就人来人往,早和的不像样子,铁牛穿双草鞋在这路上走不远鞋可能就散架了,他把鞋脱下来让狗给叼着,他打着赤脚抱着秋菊走过这段泥泞路,到了山上草多泥巴也就不沾脚了,铁牛把脚上的泥巴在草上蹭蹭,刚穿上小毛驴叼来的草鞋,就听到大姜的声音了:小毛驴肯定是又跑回去看我小婶去了,它最黏我小婶了。

说话间一道黑影向他冲来,把他吓得一跐趔,要不是铁牛大喊一声小毛驴,它能跳到大姜身上。

原来是小毛驴,下次看我背背篓就别往我身上跳,可接不住你,大姜揉揉它的狗头。

我说它从哪学的往人身上扑的毛病,原来是你们在教它!秋菊想着前段时间小毛驴见了她就往她身上扑,铁牛打了好几次才改了这个坏毛病,原来只是秋菊和铁牛不扑了,跟大姜和小泉背地里还是这么玩。

嘿嘿,小婶,我跟小泉还抱的动它的时候才跟它这么玩的,现在它这么大了,还这么玩我俩也吃不消,大姜这么说,就说明在此之前肯定被小毛驴扑倒过。

该,下次再玩着这不着调的,我连你一起打,然后就扬起巴掌把狗按地上揍一顿,边揍边说再往人身上扑我把你皮给揭了,也不管它是否能懂。

打发大姜等几个孩子下山,他跟秋菊也要去采菌子,寻个没人的地方,两人就忙活起来了,秋菊不敢长时间弯腰,就手里拿个长棍在草丛里巴拉,看见有菌子了就蹲下去采了,小毛驴挨了一顿揍,蔫蔫的跟在秋菊身后,秋菊没搭理它,这么大一只狗往人身上扑,谁都要吓破胆子,更担心它养成习惯了以狩猎的姿态去跟孩子玩闹,那就留不住它了。

秋菊在地势平坦的地方采蘑菇,铁牛背了一背篓过来她才摘了半背篓,他让她歇一会,他去把他之前采的那个地方蘑菇都给摘回来,之后秋菊和小毛驴在这里继续转悠,铁牛前一背篓后一背篓的把菌子背下山,这采菌子的地方很安全 ,没有食肉动物过来,而且铁牛脚快,一柱香的时间够他走个来回。

走之前给小毛驴下个命令守好秋菊,它才来了精神,两只耳朵又精神抖擞的竖起来了。

铁牛走后,秋菊采的菌子都堆在地上,担心被小毛驴踩坏,就赶它走在前面,结果一人一狗走到一个蜜蜂巢附近来了 ,可以看出这是个新筑的,蜂巢不大,不然秋菊还没靠近就能听到蜜蜂嗡嗡的声音了。

秋菊看了又看也没瞧见蜜巢,就没啥兴趣的带着狗子掉头走了,一个人没啥准备她可不敢去捅蜂窝。

等铁牛过来,秋菊就跟着铁牛走,一个人采菌子有些无趣,虽然有时跟他说一大通,他只回一两个字,那她也是觉得有趣的,没白进趟山。

她跟着铁牛身边采菌子,好处就是铁牛找好了她蹲下来采密集的地方,铁牛去那边边角角找散落的,刚刚小毛驴带我找了个蜂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小了 ,我都没看见有蜜的蜜巢。

嘿,你俩狗胆子不小,还敢凑近看,那蜜蜂就是太讲礼没蛰你们满脸包,铁牛瞪了她一眼。

说啥呢,我可没长狗胆,我才开始看的时候离得远,看周围也只有两三只小蜜蜂 ,我就凑近去看了一眼,结果啥也没看到,秋菊把她脚边的蘑菇采完站起来继续用棍巴拉草丛。

这么容易就被看到了,那蜜蜂都得饿死了,铁牛说等天晴了,村里也要安排人去割蜜了,秋菊听了果然就激动起来了,你去吗?我能去看看吗?我可以去,但你不行,割蜜的地方离山谷很远 ,要走一个半时辰才到,你不用劳累奔波的就为看个稀奇,铁牛也觉得去割蜜挺高兴的,虽然他不喜欢吃这甜了吧唧的东西,但山下人喜欢啊,特别是山下来的媳妇儿,听到割蜜都羡慕,他就高兴看她们那眼巴巴的赞叹的眼神。

果然,秋菊脸上又出现向往的表情,不住的问蜜蜂筑巢的地方花是不是很多、草是不是比这边绿、有花就有果,那里有什么果树吗?巴拉巴拉的问一通,恨不得自己代替蜜蜂去住在那儿。

等孩子生下来了我带你去看,每年都有,放心,山中杂事可多可少,每一年都是相似的,每一年要忙活的事都跟上一年一样,都是为了填饱嘴而忙活,最初可能新鲜,时间久了也就觉得乏味,毫无新鲜的生活需要用新生儿来调剂,大山里的人对孕妇总是很宽容,干活不会夸,不干活也不会贬,所以在两人下山时被人看到铁牛把秋菊抱过泥泞路,都是笑笑,转而问起两人采了多少菌子,不给秋菊尴尬的时间。

这要是在山下,一个嫁过去半年才怀孕的媳妇,采个菌子还要当家的陪着、背过来抱过去的,村里半年的笑料都被这人承包了,婆婆的鼻子都能气掉,但铁牛的三个哥哥都没少做过这种事,摘花送果都是小事情,秋菊婆婆的鼻子也还是在那位置长着,这让秋菊不得不感叹,希望这种传统能永远的传下去。

晚上秋菊就清炒了一大盘菌子,再来个菌菇肉片汤,就着才蒸出锅的包着青菜肉丁的灰面包子吃了个过瘾。

天晴后,路面晒干了,铁牛和七八个小伙启程进山割蜜,说是割蜜,工具其实就一条手臂长的薄竹板,走之前一位老人再三叮嘱他们要用蜂窝附近的叶子把背篓给垫严实,蜜巢装好后再给厚厚的盖上一层,别回来了晒化了一半。

铁牛走后,秋菊把晾在屋里能晒干保存的菌子给端出来晒干水分,留着想吃的时候吃,这时候有路过进山的人喊她一起去,秋菊拒绝了,现在蚊多、虫多、蛇多,进去一趟要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浑身上下还要拍避蛇粉,这种粉味道着实刺鼻,跟铁牛一起进山她也不用担心拖后腿,累了就是累了。

那把你家小毛驴借我呗,它两只眼睛两只耳朵顶我们这些人加起来的,刚问她进不进山的女人问道。

那可借不出,我一个人在家它不会往出跑,秋菊有些得意,这么好的狗是我的。

我咋就捡不到这么一只狗,女人语带可惜。

别说没有,就是有也轮不到你,那两处石滩天天都有娃子在那里打晃,另一位脸颊黑红的女人接话。

她们说说笑笑的离开,借小毛驴也是随口说的,有它放哨更好,没它这么多年这么多人不还是在林中穿梭嘛,就是多吃些苦头罢了。

小毛驴四脚朝天的晒肚皮,察觉秋菊看它,它身子在地上扭扭蹭蹭,算是打招呼了。

铁牛他们回来的时候太阳都要西斜了,每个人的背篓里都装了不少蜜巢,但对于这个已经扩张到两百多人的村子来说是不够分的。

晚上回去秋菊问他不够分怎么办。

这又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家家都有存货,也就我们这才建立的小家这也缺那也缺,而且这只是三个蜂窝割出来的量 ,另外两个蜂窝在另一边,我们明天还要再走一趟。

三个蜂窝都割这么多?你们不会把人家老窝搜刮干净了吧?我们傻?只割了一大半,现在开花的植物多,蜜蜂很少吃攒下的粮食。

果然,又在秋菊脸上看到了迫不及待见见世面的表情,那蜂窝该是有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