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口口相传

2025-04-03 16:15:46

最先进城的是小商队,他们商货少,为了多赚钱往往会早出发,赶在大商队之前先出关卖货。

二叔,我们今年还住在民巷?一个胡子拉碴的年轻汉子牵着骆驼朝城内看,说:还是去城北客舍看看?来城北客舍。

隋良蹿过来,说:城北客舍是去年新盖的,又干净又宽敞,客舍里还有专门存货的仓房,每天早晚还有热水,出门就能吃饭。

打头的男人看着他,问:你家的?隋良点头,叔你相信我,童叟无欺。

看着还是个识字的孩子,洪常高看他一眼,说:带路,我们过去看看。

阿水。

隋良回头招手,喊上阿水领路走在前。

叔,你们怎么知道城北客舍的?隋良打听,莫不是去年秋天住过?那倒没有,是路上遇到往东的商队,商队里的人让我们路过敦煌去住城北客舍。

洪常撸一把下巴,说:莫不是他们收受了什么好处?你们给他们什么好处了?隋良摇头,阿水也跟着摇头,一头小辫甩得乱飞。

什么好处都没给,我们给的起什么好处?大概是在这个客舍住过的商队,觉得我们这边住得舒坦。

隋良说。

行至半道拐向北,走出民房聚集的巷道,再往北走半里就能看见矗立在荒野上的客舍,客商们见状无不是惊呼,好壮观的房子。

叔,你们过去,有人负责接待。

隋良止步,说:我还要回城门口拉客。

客商点头,隋良牵着阿水一溜烟跑了。

有商队来了。

等在半道的孩子听到蹄声迅速站起来,十来个提着篮子的小孩奔过去,一部分沿着骆驼走过的路跑过去,抢夺路边新鲜的驼粪。

还有三五个小子跟着商队跑,一边留心骆驼屁股,一边问:叔,要不要刮胡子?我去给你喊人。

叔,要不要找人,我去帮你喊。

洪大明指着一个小子,说:去喊刮胡子的人过来,人喊来了我给你十文钱。

好嘞。

带帽的小子轻快应声,提着篮子就往城里跑。

隋玉听到动静走出来,她站西厨门外等着,人走近了,她竟隐约认出几个熟面孔。

南施?洪大明惊讶,你又挪到这儿开食铺了?去年住在老秃那儿,问起你,他说你不做吃食生意了。

这个客舍就是我的。

隋玉笑着说。

洪大明大笑,难怪老秃提起你就臭着脸,抢他生意了。

隋玉可不承认,说:有钱大家一起赚,各凭本事罢了,东来西往的商队何其多,难道你们觉得旁人抢了你们的生意?这倒也是。

洪大明跳下骆驼,跟着隋玉走进客舍。

北边这排房是客房,南边这排房是仓房,订一间客房配一间仓房和一个牲畜圈,一晚一百文,一间房可以睡五个人。

隋玉说明价钱。

没人入住的客房都开着门,客商站在外面打量一眼,房内素净明亮,没有异味,床褥都是铺好的,干净得让人舍不得弄脏,目光扫到门口,发现靠墙还放着木盆。

再去看仓房,仓房比客房大,完全能存下五个人的货。

行,我们定五间房,住两晚。

洪常开口。

隋玉拿来五把锁,嘱咐他们出门记得落锁。

同时,帮工李木头挑来两桶河水,隋玉指了指,说:水烧热了你们洗洗歇歇,外面就是西厨,饿了就过去吃饭。

先给我们煮两盆卤水汤饼,包子也来两笼,货卸好了我们就过去。

洪常说。

隋玉应下,她去西厨让殷婆准备。

早一步入住的客商被吵醒,他们开门出来,相互招呼几句,一起去西厨吃饭。

两盆卤水汤饼加上两笼包子共五百四十文,另一个商队人数少一点,各点一碗卤水汤饼,隋玉又收三百文。

驼铃声又传来,隋玉走出去迎接,这是一队胡商,是黄安成介绍来的。

玉掌柜,先前有个商队点我来剃胡子,你帮我问问住在那儿。

剃须匠挎着木箱上前说。

是我们,你进来。

洪大明在客舍里喊。

剃须匠进去,正好遇到胡商卸货,他趁机拉生意:各位大爷,可要刮胡子?玉掌柜这里有热水,我给你们刮得干干净净的。

一个小孩在门外探头探脑,洪大明看见人,招手让他过来,这是二十文钱,你再去东市给我找个人,贩卖骆驼的老万。

隋玉进门恰巧听到这句话,她打听一句:要买骆驼?是有这个打算,想再添五头骆驼。

多添点骆驼多赚点钱。

隋玉说一句,她给胡商送去锁和钥匙,走之前说:这个院住满了,我不再安排人住进来,进进出出就你们这三个商队。

剃须匠打盆热水端进去,说:玉掌柜看管得严,不经你们允许,外人不能进客舍里来。

说罢,他拿出工具给这些胡子拉碴的客商净面剃须。

日到正午,赵西平赶着牛回来了,他借牛去犁地,今年打算多种些金花草,等入秋了晒干卖给客商。

不多一会儿,隋良领着阿水跑回来,匆匆吃顿饭,二人又回城拉客。

娘子,我去给甘大和甘二送饭了。

殷婆子告知一声。

隋玉点头。

隋老板,给我来一碗饭。

老万大步进来,快,饿死我了,随便来点吃的。

隋玉给他端来一碟包子,说:你先吃,锅里正在煮面。

行。

你今年没去套骆驼?隋玉问。

正准备过去,我小叔接到信,一群野骆驼闯进戈壁滩了。

老万咽下嘴里的食,说:给我准备四笼包子,我走的时候带走。

卤水汤饼端出来,隋玉寻个空地坐着,说:你们打算进戈壁滩?那可冒险了。

只要粮水备齐,总能走出来。

老万大口嗦面,抽空问:找我过来的客商住在哪进客舍?第一进,从西往东数,第六间房,他们正在刮胡子。

话音未落,隋玉看见剃须匠挎着木箱走出来,洪大明跟在后面,见她招手,他大步过来,问:有事?噢,是老万过来了。

接下来,两人坐在饭堂里交谈,隋玉坐在外面听得清清楚楚,洪大明想要买劁过的公骆驼,还得是成年的野骆驼,买到手就要用来驮货。

不过老万手里没有合适的,想把母骆驼卖给他。

母骆驼一旦揣崽子,一怀就是一年多,下了崽子又要喂奶,哪还能驮货?洪大明不耐烦地敲桌子,说:我是买来驮货的,又不是买来繁殖的。

不让它接触公骆驼,哪会揣崽子。

老万不急不躁,说:你也知道,公骆驼难捉,哪来那么多公骆驼,我倒是有五头两三年大的公骆驼,也劁过,你看你要不要。

算了,我再去问问旁人。

洪大明起身。

旁处也跟我这儿的情况差不多,沙漠里骆驼越套越少,这几年我们都开始养骆驼了。

但供不上越来越多的商队啊,小商队要做大,大商队要替换骆驼,还有新涌进来的商队,都要骆驼,哪有这么多?老万放下筷子跟出去,说:明天我们就要出发去戈壁滩,你再考虑考虑,今天不打算买,等你们从西域回来,我手里的骆驼越发少了。

我跟我二叔商量商量。

行。

老万擦嘴,示意隋玉给他装包子。

一共三百八十七文,你给我三百八十文就行。

隋玉说。

老万点头,但没掏钱,等洪大明再出来,他问隋玉:多少钱来着?三百八十文。

记在我们的账上,晚上结给你。

洪大明开口,又说:劳烦你跑一趟,我二叔的意思是再打听打听,在敦煌买不到合适的骆驼,或许出关了还有机会。

老万不勉强,他提着装包子的篮子走了,至于篮子,他下次过来再带来。

瞅着老万走远了,隋玉喊住洪大明,说:我给你介绍个骆驼贩子,她手里有三四百头骆驼。

三四百头骆驼?洪大明震惊,谁啊?这么大的家业。

贩主姓宋,骆驼养在靠近阳关的沙漠里,你看是明天过去,还是今天下午就过去。

隋玉心想她这可不是半道抢生意,她这是捡漏。

洪大明进屋喊他小叔,同院住的客商听到声都出来了,不管买不买,都打算去看看。

隋玉让老牛叔帮她守着客舍,她骑骆驼去宋家,不多一会儿,宋娴带着她儿子和一个中年汉子过来了。

洪常看向中年汉子,寒暄道:宋公,听闻你有三四百头骆驼?往年怎么不曾听闻你的贵姓?新迁来的?主事人是我。

宋娴往前一步,说:我驯养骆驼已有十年,最初只是一时之兴,近些年骆驼越养越多,这才有贩卖的打算。

宋掌柜是西城门守城官的太太,祖上曾是大马贩,往年一直低调,你们才没听说她的名字。

隋玉说,你们跟她过去看看,我这边还要守店,就不相陪了。

客商们议论一阵,纷纷牵出骆驼跟着宋娴离开。

他们刚走,又一个大商队向北而来,老秃跟在后面再三挽留,奈何人家坚持要去城北客舍。

老秃气得黑脸,隋良拉着阿水悄悄绕道走,他绕进巷子准备去西城门,东城门这边不用他守着,进城的商队都听回关中的商队夸过城北客舍。

傍晚时分,去看骆驼的客商回来了,隋玉仔细打量一圈,发现他们没有买骆驼。

用饭的时候,她不由打听:今天去看骆驼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倒没有,只是我们要打听一下,这个贩主往日没听说过,不清楚她的骆驼好不好。

都亲眼看见了,还担心骆驼有问题?隋玉纳闷。

走商的骆驼要耐力好,不仅耐劳,还要耐饥耐饿。

洪常说,她的骆驼看着确实不错,但没人用过,谁晓得会不会是个样子货。

而且她一个女人,到时候骆驼出事了,我们回来找她,她再哭哭啼啼的,难搞噢。

难怪野骆驼会更受客商青睐,隋玉眯下眼,也不敢多说,免得太过急切惹人反感。

夜半,宋娴跟黄安成造访千户所,隋玉把她打听到的消息一一说给她听,她拿捏着老万的心态,说:先别急,架势拿起来,做不成这单生意还有下一单,你手里有货就不怕没人买。

宋娴叹一声,她的骆驼虽然养在沙漠,但为了让它们长肉长骨架,隔三差五就喂食,在比耐力方面,的确比不过野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