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2025-04-03 16:16:37

竹排一半下水, 坤叔把撑竿递给程石,真不要我下去?你可是没撑过船的。

掉水里也没事,我跟我媳妇都会游水。

程石站稳了就撑着竹竿划进水里, 说是大不了掉水里了再游起来,但他还是先在水里琢磨了一会儿, 等能掌控竹排了才让杨柳站上来。

到哪儿撒网?他问岸上站的老头。

去那边, 我给你指。

杨柳接话,她不仅知道这个时点鱼喜欢待在哪个地方晒太阳,还知道鱼群的分布。

正值四月中, 鱼群已过了繁殖季,水下有许多贪吃贪玩的小鱼条, 漂浮在水里的花瓣叶子被它们顶得在水面打转。

水面宽阔,划进堰中央了程石改了主意, 他划竹排上瘾,要先玩够了再撒网。

他撑着竹竿在湖面乱蹿,杨柳改站为蹲,手放在水里荡出水波。

往北边划。

她想起洞穴在堰北角浅水处的两只鳖, 整个堰就这两只。

西堰依附着山形, 它不是个规整的形状, 绕过突出来的一块儿山石, 半露出水面晒太阳的两只鳖就露了踪影。

程石一眼瞅见,赶紧招杨柳来看,新奇的事首先想的是跟媳妇分享。

咱家堰里还是这么大的鳖?去年秋天清堰底逮鱼也没看到。

他个手痒的,用竹竿去敲悠闲晒太阳的,见人家慌张蹿进水底, 才尽兴离去, 末了还打上了两只鳖的主意, 打算年底逮鱼的时候给捉起来炖汤。

杨柳不置可否,这傻蛋怕是不知道冬天的时候鳖会钻进洞穴冬眠。

北堰边靠山,依着山脚种的是枸杞树,以前这边都是杂树,刮风下雨水里落的都是叶子,没人捞就会在水里泡黑泡烂。

现在杂树砍了,水里的落叶也少了许多,比村里那口大堰里的水可清澈多了。

夏天的时候你可要来堰里洗澡?她问男人,听到松树林里鸭子的嘎嘎叫,有些可惜道:等鸭子长大能下水了,这堰里的水就没现在这么清了。

程石盯着水面,别说夏天,现在他就想下水游一圈。

家里的四头猪你打算什么时候挪到山里来?杨柳:……我在跟你说在西堰洗澡的事。

下堰洗澡是以后的事,现在我想跟你说猪的事。

他撑着竹排又回到水中央,你今天不给我个满意的说法,我就不让你上岸了。

杨柳瞥他,撩了捧水再在半空中击散,水珠四溅中,她慢悠悠问:你是不是忘了?我会游水的。

那你游回去,我不上岸了。

他改了说法,为难不了她还为难不了自己?你忘了去县里之前都答应了我什么?他提醒,你说回来了就把家里的这些东西都迁进山里养。

我又没说不迁,这不是刚闲下来。

她拿过他手里的撑杆,松手,我带少爷回去给猪挪窝。

哪敢让少奶奶动手做这种活儿,小的来。

达到了目的男人见好就收,竹竿在水里一撑,竹排往前一冲,笑着问:少奶奶,您想在哪个位置撒网?绷着的脸漏出一丝笑,杨柳伸手一指,就那儿了。

得嘞,您站稳了。

带来的渔网是孔洞较大的网,撒下去后小两口就蹲在竹排上等着,大概过了一柱香的功夫,程石就撑着竹竿往岸边上去,拴在竹排上的麻绳拖着渔网在水面破开一道水路。

坤叔早就离开了,竹排是小两口一起拖上去的,渔网刚露出水面就听到了鱼拍尾的声音。

程石拎起鱼网一看,网的鱼不少,个头也算大,粗略一看多是鲫鱼,要不要再撒一网?看能不能逮几条黄辣丁回去炖汤。

黄辣丁长的慢,年底了再逮。

杨柳说她喜欢吃鲫鱼,鲫鱼鱼身小,不管是煎还是炖,鱼肉都容易入味。

沾水的竹排湿重,还滑手,程石试着抬了一下,挺吃力,他让杨柳拎着渔网,他拖着竹排下堰坡。

牛车在西堰下的荒地里,也是当初被吴德发抢先买走的那块儿,他们没打算用来种庄稼,计划的是先种半年的菜,明年春天再种果树。

一网鱼也装了小半盆,除了鲫鱼还有两条一扎多长的青鱼,青鱼吃草长得快,别看个头比鲫鱼大,肉却难吃许多,杨柳又给扔堰里放了。

晌午饭自然就是煎鱼炖鱼,小半年没好好吃鱼了,这顿杨柳都没怎么吃米饭,一个人吃了五条鲫鱼。

你吃鱼倒是厉害,也不怕被刺卡了。

春婶咋舌。

从小就喜欢吃鱼,练出功夫来了。

杨柳笑,她从小吃鱼就不用大人帮着剔刺,也很少卡嗓子。

程石扒完鱼汤拌饭,放下碗满足叹气,想到去年四文一斤卖的鱼,直叹卖亏了,咱们堰里的鱼怎么比街上卖的那些味道好这么多?吃的不同,咱们堰里水草不多,鱼吃的都是从山里掉落的草籽或是花瓣,像融雪或是下雨天,山上的水流进堰里,水里带下来的都是好东西,或许还有药材的种子。

像村里那口大堰,除了下雨天接的水,它没旁的来水,水里的鱼吃的是鸡屎鸭粪,要不就是泥巴,这就是差别。

杨柳讲得头头是道,叮嘱道:今年可不能再贱卖了。

绝对不能,贱卖还不如留着自家人吃。

程石点头。

春婶看这小两口商量着怎么去卖高价,她收拾碗碟去洗碗,喊老坤头去喂猪。

别,别。

程石听到喂猪两个字瞬间从美梦中抽离开,我们要把猪迁到山里去。

春婶看了杨柳一眼,哼笑道:那也得让猪吃饱啊,不至于急的不给猪喂食了吧?提去山里喂,以后都提食到山里。

杨柳站起身去找绳子,没一会儿后院就响起了猪叫。

她牵着绳子在前走,坤叔跟在后面拿棍赶,程石挑着两桶猪食,手里还拎着冲洗干净的木槽。

正是吃饭的时候,外面路上坐的都是端碗的人,见三人的动作已经没了疑惑,震惊地问:这是把猪也赶去山里养?杨柳笑笑。

赶猪挑食的走远了,村里人又在嘀咕他们不干正事,净是瞎折腾。

猪也养在松树林里,杨柳把拴猪绳绑在松树上,这片地草多,绳子放长它们饿了也能自己啃草。

以后要多起夜来看喽。

坤叔也开始不看好,四头猪喂养的好,看骨架子就看出到年底能长成四头大肥猪,这就是把银角子扔门外,谁看见了不想顺手捡起来。

杨柳瞥了程石一眼,丢了算了,明年我不养了。

程石撇开眼不说话。

杨柳看他这样子,心里猛然就来了气,她看看不远处叽叽喳喳的鸡鸭鹅,再看吧唧吃食的猪,突然生出一种她在瞎折腾的想法,而且还都是她一厢情愿的折腾,而他是在迁就她。

这么一想,全然没了意思。

回去的路上她罕见的沉默了一路,到家了就去偏院打水清洗猪圈,扫帚挥得刺啦响。

这是怎么了?春婶小声问站在枣树下的人。

程石没回答,从井里提了水,倒进烫猪食的桶里提进猪圈,等水桶空了他再打水倒进去。

春婶又出去问老坤头,出门的时候还好好的,路上吵架了?坤叔也是一头的雾水,没吵架啊,都没说话怎么吵架?他往里看了一眼,嘀咕道:估计就是把猪养到山里这事闹的,我都觉得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杨柳肯定也不舍得。

阿石怎么说?什么都没说。

坤叔摇头,我看这都是瞎折腾,把鸡鸭鹅和猪都养在山里,人又不去住着看着,到头来都是给别人养的。

春婶想了想,杨柳从小住乡下,要让她不养这些东西她不习惯,乡下的人家家家户户都养些鸡鸭猪崽。

而阿石呢,又是见不得屎啊粪的。

算了,咱俩别插话,让他们小两口磨合去。

猪圈洗干净,杨柳推开栅栏门出来,换了双干净的鞋才过去洗手,若无其事的跟男人说话:你下午有什么活儿?打算赶牛把西堰边的荒地犁出来。

噢,那你去吧,我在家做针线活儿。

好。

但他说好却没走,盯着面前垂着眼的女人,沉声说:我晚上会起夜去山里巡视,你放心。

杨柳摇头,她撇开眼盯着地上落的枣花,我在想咱们是不是不需要养这些东西,像鸡蛋和鸡,想吃了可以在村里买,不用自己养,添了好多麻烦,也折腾人。

我没觉得折腾,你要是觉得折腾你歇着我来养。

程石说完转头出去。

作者有话说:姜霸王:吵,快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