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一旦施行,就如巨轮运转,即便尸骸满地,也要一往无前。
金陵之外暗潮汹涌,然而风暴的中心仍旧静好。
他一直很小心,在婉婉面前不露半点马脚。
他太了解她,她刚强,如果知道他暗中图谋天下,也许会同他一刀两断。
他只有徐徐图之,朝廷的征调令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只要掩藏得当,届时处置了慕容高巩,谎称他自绝于天下也好,奴儿干都司终结了大邺,后被南军歼灭也好。
总之减少她对他的恨,木已成舟后,因为爱情尚在,她终究会原谅他的。
谋划妻子娘家的江山,他深知道对不起她,可是参与者众多,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
谋逆是什么样的罪?足可以诛灭九族。
所有人都把脑袋别在了裤腰上,如果中途放弃,祁人的血会染红南苑大地。
他的肩上担负着几十万人的身家性命,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对她更好。
她不是个看重金钱权利的人,大多时候只要他陪着她,她就很高兴了。
过年之前尚且空闲,那些事只要他做决策,具体实行有底下的人打理,不必他亲力亲为。
他便和她一起,度过了一段含饴弄孙的美好时光。
她没有生养,对孩子又是极度的喜爱,常在他面前提起宫里的那位帝姬。
锦书比东篱大了一岁,将来结个亲,那多好!她倚在他身侧说,钦宗皇帝文治武功,是一代明君,大多的政令都是对的,唯独宇文氏不得尚主这一项,太重个人好恶了。
宇文氏有什么不好,又没生四个眼睛八条腿,怎么配不上宗室?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亲无故真寂寞,如果锦书也能来,和我做个伴儿,那就圆满了。
他佯装不悦:怎么无亲无故,我不是你的亲人么?再来一位公主,万一皇上又有什么新点子,孩子们也得走咱们的老路。
她听了皱皱鼻子,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皇上只得了这一位帝姬,自然极宠爱,未必舍得让她受那样的苦。
我倒觉得通婚越多越好,子孙后代血脉相连,都是一家子,就不会猜忌了。
复仰起脸冲他一笑,我说的亲人,是娘家这边儿的。
你听过那句诗没有,至亲至疏夫妻……两个人恩爱逾常,才能称作亲人。
一旦反目,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多可怕。
她总有一种未卜先知式的机敏,叫他心头打颤。
说者未必有心,听者却不能不留意。
他惶骇过后转了话锋,笑道:好好的,说什么不共戴天。
眼看要过年了,挑点儿吉利的吧。
是是,是我乌鸦嘴。
她作势抹了一下脸颊,笑完又伤嗟,过年我二十二了,慢慢就老了。
年龄于女人来说,总是个忧伤的命题。
她遗憾的不是年华渐老,是枯萎之前没能开出花儿来。
膝下犹恐,不管何时都是遗憾。
良时明白她的心思,吻吻她的额头说:你老了,我就年轻么?这才哪儿到哪儿,谈老还早了点儿。
略顿了下,觑着她的神情道,东篱那孩子,你喜欢么?婉婉点头,喜欢呀,他醒着的时候多可爱,和锦书一样。
他没见过锦书,大概在她心里,小孩子惹人疼起来没什么区别。
他试探道:把东篱带回公主府来,你瞧怎么样?咱们祁人有易子而养的规矩,少福晋没法儿亲自照料,老太太呢,又上了年纪,重孙子辈儿的,就不劳烦她老人家了。
与其把孩子送到那两个通房屋里,不如你留下。
东篱能在你跟前,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她的眼睛顿时变得晶亮,真的能让我养吗?我上回还和她们说呢,又怕叫人家母子分离,对不住少福晋。
你不养,难道要给塔喇氏养不成?他抚抚她的脸,在你跟前我最放心,孩子谁养的,将来就像谁。
我只愿他气度宏雅,别学得那起子上不来台面的人。
问问澜舟和他媳妇儿,必然没有二话。
儿子养不成,那就养孙子,婉婉轻轻叹了口气,瞧云晚的意思吧,她要是舍不得就作罢。
到底她吃了那么大的苦,况且又是正头福晋,想自己留下,其实也成。
她是不清楚他的想法,他宁愿来个孩子分散她的注意力,她就不会整天盯着战局了。
小阿哥有乳母和看妈,日常起居上用不着她操心。
眼眶子里嵌进一个孩子,心跟着软化了,即便遭遇什么变故,伤害也可降到最低。
他趋身抱她,把脸埋在她如云的秀发里,婉婉,你要明白我对你的一片情。
这世上,我最放不下的人就是你。
她嗯了声,抚摩他的后脖子,等老了,我们两个相依为命,谁也不撇下谁。
她想得那么长远,简简单单就是一辈子。
接东篱那天,她亲自去了,委婉地转述了王爷的想法,观察每个人的神情,如果发现有半点的为难和不情愿,她就打算放弃。
出乎预料的,少奶奶对东篱能在太太跟前养大,表示了万分的感激。
她抚膝一蹲,额涅恩典,我和大爷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咱们是求之不得,只怕给额涅添麻烦。
太妃乐见其成,笑眯眯说:不碍的,那头人手要是不够,再拨两个过去。
当初澜舟和澜亭哥儿俩就是那几位妈妈带大的,现如今再来带东篱,熟门熟道,不费什么力气。
哎呀,到底祖辈儿疼孙子,亏得咱们爷,想起这个来。
少奶奶得好好谢谢额涅,往后额涅跟前多尽孝。
殿下呢,拿咱们东篱解闷儿吧,这么点的孩子最好玩儿,等天热了,伸胳膊抻腿的,更得人意儿了。
东篱交到她手上,婉婉就像揣着个宝贝,大气儿都不敢喘。
孩子落地几天后退了红,现在是白白净净的,肉皮儿嫰得杏仁豆腐一样。
她看了又看,多可爱的孩子,多讨人喜欢呀,打今儿起就交给她养了。
她自己不能生,只好拣别人的。
其实面上过不去,唯恐人家背后笑话。
可是看着孩子,又什么都顾不上了,她们笑话就笑话吧,留下孩子就好。
倘或想哥儿了,过府来瞧瞧。
婉婉温煦对云晚道,先养好自己的身子,等出了月子就能走动了。
一旁的塔喇氏忙接话头儿,殿下说得是,这么千辛万苦的,伤了根基就不好了,还指着以后呢。
殿下仁慈,哥儿在她身边是大造化,放一万个心罢。
想他了过去瞧一眼,两府离得不远,很方便。
王爷和太妃的主意,谁敢有违。
按理说孙子在正头祖母这里养着合乎规矩,可她作为亲祖母,说不难过是假的。
通房出身,到天上也矮人一头,在他们眼里,她从来算不得体面人。
当初养儿子没她的份,现如今孙子也是这样。
她只有看着自己的心头肉交付他人,连半点不满都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个家里,根本没有她说话的余地。
婉婉把孩子带回来了,摇车摆在上房,她只要睁眼就来瞧他,名义上是孙子,其实心里把他当儿子。
犹记得自己弄丢了的也是个男孩儿,如果长得更结实点儿,顺利生下来,叔侄的年纪相近,像哥儿俩似的。
婉婉趴在摇车边上,招呼铜环她们来看,小阿哥睡醒后睁眼,眼睛里金环隐现,这是他们宇文家的标志。
她很疼爱孩子,仗着以前有带锦书的经验,东篱也可以照顾得很好。
只是哥儿有喘症,发作起来叫她忧心。
她有时候半夜披衣裳,上奶妈子屋里去瞧,见阿哥好好的,才能安心回去睡觉。
好在那毛病也不常犯,只要奶妈子的饮食控制得当,不吃那些发物,孩子就健健朗朗的。
她把两手搭成一个窝,抱着他摇晃,等再大点儿,跟你爷爷上京城,见一见锦书吧。
她是个漂亮姑娘,可惜缺人疼少人爱,你把她带回来,好好对她好么?小酉开始笑话她,敢情,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哥儿才多大,您就给他操心婚事了?京里那位公主是姑爸辈儿的,您可不能乱点鸳鸯。
她哦了声,很是遗憾,也对,他阿玛和人家才是一辈儿的……说着香香他的小脸,是太太糊涂啦,没关系,咱们再找,总有好姑娘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嘛。
她抱着他看鸟儿,看冬蝈蝈,孩子太小,不多会儿就打瞌睡了,她总有充足的耐性等他睡醒,再接着逗弄他。
她对孙子倾注过多的心力,连良时都要吃醋了,留神自己的身子,半夜里起来,会冻着的。
她又要下床,被他硬铮铮拉了回来,不听话就把他送回藩王府去,我让他留下是给你解闷的,不是让你耗命的。
她委委屈屈瘪嘴,我觉得东篱像咱们的哥儿,转了一圈,又回到我身边了。
他蹙眉不许她再说了,你怎么有这么荒唐的想头?小产的孩子,连三魂七魄都没长全,丢了就丢了。
你这模样,是在提点我不中用,又要伤我的心了?她忙闭上了嘴,其实她知道症结不在他那儿,她还总找不自在,真辜负了他的好意。
她枕在他颈窝里,巴巴儿问: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吗?谁任兵马大元帅?他闭着眼睛说关戎,五军都督府右佥事。
婉婉有点高兴,这么说你不必去了吧?他睁开眼瞥她,好男人不是应当征战沙场吗?她却摇头,我情愿我男人平庸一些,离那些兵戈远远的。
他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她的要求了,朝廷没有准他领兵,不是因为旁的,是为让他筹集粮草。
那倒也无妨,关戎是他的至交好友,底下将领又都是他的人,他即便慢行一步,也可坐镇指挥。
但是江山总要亲自打,谁也不能靠沙盘上的布阵当上皇帝。
他出征只是时间问题,能够陪她的时间一天少似一天了。
他偏过头去,和她贴得更紧密,耳语似的喃喃:那二十万人马经不经用,尚且没有定论,万一要加派,我不去谁去?你们姑娘家不明白战争的残酷,一旦奴儿干攻入中原,异族的征服,必要通过最残忍的手段,到时候就是一场浩劫,你愿意看到么?澜舟请命出征,我准了,让他到关戎麾下当副将。
你瞧儿子都上阵杀敌了,我这个当阿玛的焉能屈居他之后?婉婉不由惶然,奴儿干都司竟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听说不过区区四五万人罢了,居然要朝廷调遣安东卫的兵马?他笑了笑,替她把遮盖在脸上的乱发拨到耳后,乱民不过是一小部分,现在扛旗的是边关的戍军。
他们已经五年没有拿到军饷了,皇帝由谁当,不是他们要关心的,他们只想填饱肚子。
你断人生计,别人断你的江山,就这么简单。
他说的都在理,该怨恨谁呢,怨只怨西海子的那位帝王,身在高位,却没能担起责任。
有暴民祸乱朝纲,唯一想到的就是征伐,就算平息了又如何,治标不治本的买卖,谁知道多早晚又要复发。
她偎在他怀里叹息:我也劝皇上勤俭,可他过耳不入。
但愿这回的事是个警醒,叫他看见局势有多紧迫,那根治国平天下的弦儿也该绷起来了。
她是妇人之仁,可以一再姑息,但他知道,慕容高巩这回是再也没有机会改正了。
大战已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他现在要确保的仅仅是后宅安定。
至于前方战事,出征经朝廷许可,连路不会遇上任何阻拦。
只要规划得当,甚至可以兵不血刃,直取紫禁城。
他一步一步谋划,终于轮到她府上的厂卫了。
不论当初他们受谁派遣,都不及他的人靠得住。
所以这帮人不能留,必须全数解决,换上他的禁卫。
他和颜悦色地敲边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安东卫的军需从南苑拨出,如今各处都要缩减开销,咱们府上也得过一段苦日子了。
婉婉当然不反对,盘算着可以从吃穿用度上先省起。
譬如一餐饭雷打不动的几十个菜品,其实不过为了排场,两个人哪里吃得完那些!换成家常的小炒,能打发就行,这上头就节约下不少。
她把她的想法告诉他,他只是笑:从牙缝里减省,能省几个子儿?长公主府最大的花销在人口上,皇上给的銮仪、肖铎留下的番子、还有北京跟来的锦衣卫,你算算,每月这上头要支应出去多少?南京是咱们的藩地,这地界上的人早就养熟了,要护卫两府安全,何必饶那么大的圈子。
依我看,闲职上的人都散出去吧,或是回京,或是从军抗击北虏,好歹也挣个功勋。
留在这里吃呆粮,白耽搁年岁罢了,你说呢?婉婉也想到这宗了,养活那么些人,花销实在太大。
便点头道好,这事我让余承奉去办,俱了名册递上来我瞧,能遣散的都遣散吧。
他却说用不着余栖遐插手,我瞧厂卫个个满腔热血,我这儿正组一个卫,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回头我亲自去问,让他们到军中效命,战事平息后向朝廷邀功,也好给他们谋个前程。
婉婉当然觉得再好不过,他见她首肯,开始着手处置那些人。
当真放进军中么?绝无可能!星夜引至城外斩草除根,因为他的计划出不得半点差池。
只是算得再周详,算漏了金石。
他手底下那八员锦衣卫和他一样,不管如何利诱都不肯离开长公主府半步。
金石的回答铿锵有力:臣等受命保护长公主,殿下在,则臣等在,不敢有违圣意。
婉婉无可奈何,人都去尽了,留下这八个也没什么。
问良时的意思,他不好做得太绝,只得暂时按捺,慢慢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