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她唯一一次顶撞精奇嬷嬷,李嬷儿干瞪眼,拿她没办法。
毕竟她是主子,又是长公主,和皇上都是平辈儿,就是请家法,也得有这个胆子。
人大心大,不服管,早晚的事儿。
作为精奇嬷嬷来说,拿着鸡毛当令箭只在这些主子不晓事的时候,等他们成人了,有了自己的主张,瞧不惯她们依旧可以开发她们,主子毕竟是主子。
就是没曾想,帝姬这么个性情,才十三四岁就收压不住了,将来还想跟着出降做陪房,只怕是难了。
李嬷儿的一盆水浇在沙地里,连痕迹都没留下半点。
她一走,小酉又活过来了,欢天喜地地嘻笑着:还是主子厉害,与其和她对着干,不如叫她有劲儿没处使。
她在那儿搓火儿,主子饿了乏了,不搭理她,比掌她的嘴还难受呢。
婉婉摘下帽子仍在了案头上,我常说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好。
太后这会儿在皇极殿大宴群臣呢,哪儿知道咱们这里的事儿。
她非闹起来,又是慈宁宫又是司礼监的,宣扬出去有什么益处!这些嬷嬷,平时都是奶奶神,在宫里作威作福惯了,敬着她们,她们愈发上脸。
洋洋洒洒说得很欢畅,转过头来想到明天,一时又犯了难,厂臣刚才说了,明儿再来找我算账,咱们躲得过李嬷嬷这劫,逃不过厂臣那关。
小酉也失魂落魄,明儿就是奴婢和五七的死期了,主子,您会瞧着咱们死吗?这回的事确实是她起的头,小酉和五七只能算从犯。
虽说主子的错处,有很大可能算在底下人头上,但过于出格了,只怕他们两条小命加起来还不够相抵的。
她要是缩了头,真就只能看着他们送命了。
她在小酉肩上拍了拍,你别愁,明天我会想法子给你们说好话的。
她的胆子小酉知道,就算下了保,也没法实打实的相信她,到时候您可不能装聋作哑,奴婢们的命全在您手上攥着呢。
婉婉让她放心,虽然自己对肖少监的恐惧不亚于对李嬷嬷,但事关人命,就算硬着头皮也得出声儿。
原先淋了雨,外头的日子不好过,现在回来了,换上干净的衣裳,在温暖的被褥里坐着,浑身上下都透着松泛。
她捧了一盏奶子茶,小口小口地抿着,想起那位南苑王,小声问小酉:你瞧见那个宇文良时了吗?小酉正剪灯花,唔了声道:南苑王吗?奴婢没瞧见。
搁下剪子过来打探,他长得什么样儿,快说说,是不是眼睛像铜铃,耳朵像芭蕉?婉婉突然发现这个南苑王的相貌在毓德宫里流传了好多版本,有的出自她之手,有的完全是底下人胡编乱造。
现在想来很对不起那位王爷,她尴尬地把手压在被面上,手指胡乱拨弄了两下,含含糊糊道:其实……他的模样没那么吓人,先前全是咱们瞎猜的。
我见着他了,老觉得他和肖少监有点像,不是脸盘儿,是身形和气度。
小酉比较关心脸,奴婢就想知道鼻子眼睛在不在该呆的地儿。
那是自然的了,他长得很好看,眉清目秀的。
婉婉一面说着,一面拿手画了个圈儿,他的眼睛里有个金环,就像起大风前太阳边上的日晕。
你知道那种东西吗?像彩虹,可它是圆的,比彩虹更坚韧。
小酉听得一头雾水,眼睛里面有个环?这不就是重瞳嘛!一个框里两个眼珠子,左边儿一个右边儿又一个。
婉婉早就知道永远和她说不到一块儿去,平时不爱和她争论,这回却要解释一番。
她正了正身子,很真诚地看着她,小酉,是空心的环,就在黑眼珠子里,不是在外头,更不是左一个右一个。
你往好看了想,眼睛能发光,瞧着你的时候能叫你晃神儿。
小酉贫瘠的脑袋勾勒不出那种神奇的场面来,她就觉得眼睛能放光,大概像上驷院养的豹子一样,怪吓人的。
可长公主兴致高,她只能打着哈哈附和:那真稀罕人……汉人和鲜卑人都没这样的,长得倒别致。
婉婉托起腮,靠着隐囊嘀咕:他还抱怨来着,说世人误会祁人,都拿他们当妖怪论。
这么想想他们也怪可怜的,明明人模人样的,怎么得了这么个坏名声。
小酉觉得目下根本不是操心别人的时候,先顾好了自己才是正经。
她一晚上不得安睡,第二天起来见了五七,两个人战战兢兢的,只等着肖少监来发落。
一般司礼监早上忙,得到下半晌才得闲,今天却不一样,未初肖少监就来了,那会儿长公主正准备用午膳,排膳的太监托着撑有小伞的膳盘鱼贯而入,伞骨上八个金铃啷啷作响,肖少监就在一片喧闹里迈进了前殿。
婉婉围着围脖,面前杯碟碗盏都摆齐了,见进他进来,一下子没了胃口。
小酉和五七吓得兔子似的,往她身边挨了挨,还没等她说话,他扬手把侍膳的人都打发出去了,殿里只留下他们四个,大有算总账的架势。
上……上西华门凑热闹是我的主意。
她说得有点磕巴,但是很勇敢地挡在了头里,指指小酉和五七,别罚他们,要罚罚我吧。
肖少监蹙了蹙眉,就凭他们让主子顶罪,够扒他们两层皮的了。
小酉和五七跪下来不住磕头:是奴婢们的错,请肖少监恕罪,饶了奴婢们这一回吧!可惜婉婉那套不声张就没事儿的理论,到了司礼监根本行不通。
肖少监冷眼看他们,寒着嗓子道:前朝那么多双眼睛,单凭我这儿按,按不住。
保不定消息已经传进慈宁宫了,太后娘娘按兵不动不是不知情,是看我怎么发落。
殿下看顾你们,回头太后亲自降罪,非但你们逃不脱,还得连累殿下。
言罢向婉婉揖手,把人交给臣吧,殿下跟前另派稳当的老人儿来伺候,臣还放心些。
早料到了,都不是好相与的主儿,可是肖铎这么不讲人情,实在令她感到寒心。
她气涌如山:我统共两个信得过的人,厂臣也要把他们抓走?他把揖作得更深了:殿下没有听皇上的劝告,连臣也无能为力。
婉婉窒了下,皇上只是嘱咐我不能挑南苑王罢了,我哪里不听他的话了?可是她不懂,有时候落了别人的眼,你不惦记别人,别人惦记你,谁让她是大邺唯一的公主呢。
肖少监的神色有些困扰,殿下若信得过臣,臣担保他们无虞。
可要是换个人来处置,到时候他们还能不能保命,臣就不敢担保了。
这就是长公主,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地位再尊崇又怎么样,宫规森严,嫔妃得遵守,她也一样。
她不得不细细思量他的话,两下里权衡,究竟怎么做才能保住他们。
想留恐怕是不能留了,也许肖铎是带着太后的旨意来的,她做错了事,必须付出这样的代价,好警醒她不再犯同样的错。
她已经无能为力了,颓然问:不让他们受苦,厂臣能答应我吗?肖少监说是,请殿下放心。
小酉和五七被带走的时候,她连再看他们一眼的勇气都没有,摊上她这样的主子,全是他们没造化。
那仅剩的一点灵动被扼杀了,婉婉重新被锻造得四平八稳。
所谓的皇家气度,不就是暮气沉沉吗?小酉走后来了个叫铜环的宫女,年纪比她大,人也很稳重,婉婉觉得她将来极有当精奇嬷嬷的潜质。
她的优点在于话不多,即便有,每一句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基本不会有错漏。
像小酉动不动挂在嘴上的主子,怎么办,在她这里全绝迹了。
她可以把她身边所有突发的状况处理得很好,所以当肖少监成为肖掌印,完全不再经管毓德宫宫务的时候,一切还都是井井有条的。
春天看花,秋天看景儿,活得没什么错处,也没什么惊喜。
婉婉习惯了随遇而安,到什么阶段,接受什么样的安排,以为不会再出任何变数了,可是人生处处和坎坷狭路相逢。
很多事情早就有预料,唯一没想到的是那么年轻的皇帝,忽然之间药石无医,没过两个月就晏驾了。
隆化十一年,下了很久的雨,久到毓德宫的墙脚起了星星点点的霉斑,连人看上去都是潮湿的。
婉婉得了皇帝病重的消息,去养心殿看过他一回,但是肖铎暗暗提醒她病气过人,不叫她到床前探望。
她回来后一直提心吊胆,夜里睡得极不安稳,猛听得夹道里传来云扳的叩击声,她慌忙坐起身,寒意弥漫,抖得止也止不住。
铜环点灯进来,她抱着膝盖问她:怎么样?铜环满脸哀容,殿下,老爷爷驾崩了。
她仰头躺倒下去,突然感觉前路茫茫。
大哥哥走了,享福去了,留下这样一个烂摊子,如何是好?荣王还小,不满六岁,朝廷政务应当会落到赵皇后手里。
她现在还是长公主,过不了多久就是大长公主,细一想来前景孤绝,愈发的孤苦无依了。
蜡烛在铜签子上泪流成河,铜环拿了丧服来给她换上,一面道:这会儿是先传事,小殓后停在谨身殿,天亮才敲丧钟。
给她戴上了孝髻,拿素银的簪子别住了,切切叮嘱她,殿下不可伤情过甚,眼下正是风云际会的当口,一切顺势而为吧。
婉婉抬眼看她,这是什么意思?铜环牵了牵唇角,奴婢当差的时候不算短,自八岁进宫到今天,足足十五年,看到的事儿多了,经历得也多,知道这时候应该规避些什么。
您是皇家正枝儿,到天上也没人能撼动您的地位。
您有您的将来,早晚得离开这紫禁城,所以这会子守拙,什么都不管是最好的。
她有些木木的,心里乱成一团麻,未及思忖她话里的含义,只是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