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隔窗看着外头,雨帘下得密急,伴着风,雨搭在檐下来回的摆动,不时撞在雕花立柱和围栏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脑子里茫茫然一片,耳边有太皇太后个庄亲王说笑的声音,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她就站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牵肠挂肚了六天,连做梦都想见她,如今她就在面前,他却又妒又恨,不愿再看她一眼。
皇帝嘴里像衔了黄连药丸子,舌根一路往下苦,五脏六腑仿佛泡在了卤水里,疼得他几乎要蜷缩起来。
真相问问她的心是什么做的!她在景仁宫住了这几天,和太子定然是突飞猛进,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他不敢想,不敢问。
孤男寡女?他要是能拿出手段来,她慕容锦书都够活剐上三回的!落难帝姬,皇子救美,多么朗朗上口的桥段!然后呢?海誓山盟,以身相许,这也是众人喜闻乐见的结局。
自己是个局外人罢了,充当的是什么角色?灰头土脸的失败者!其实祈人并不在乎女人丢身子,可她丢的对象是他儿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自古兄弟间互赠女人没什么,父子间就不成了,唐明皇干的那点破事儿,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了几辈子,自己背不起这骂名。
他浑浑噩噩想着,心思百转千回。
其实她但凡对他有那么点子意思,自己也不是个畏首畏尾的人,要给她个名分简直易如反掌,太子那里他也有法子摆平。
只可惜了,她对他的恨是烙在骨头上的,她不愿意跟着他。
几天不见,他自己早乱了方寸,她呢?站在高台上,直直看着他,眼睛还是那么明亮,可里头看不见有什么情绪波动,似乎看见的只是个不太相熟的路人。
太皇太后叫了声皇帝,他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应道,皇祖母有什么吩咐?太皇太后脸上似笑非笑,说道,外头下这大的雨,我打发人过去传话,说你才回銮,路上必然辛苦,不叫过来请安了,响晴天气咱们祖孙再聚也是一样,可他们回来说已经起驾了。
道儿上可淋着了?皇帝心道太皇太后怎么的了?坐了这大半天的才想起问淋着没有。
因笑道,老祖宗放心吧,这么多人跟着,又是油衣又是华盖的,并没有淋着。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这样方好。
可见过你母亲了?皇帝道,孙儿惦念老祖宗,况且老祖宗又是祖辈的老人儿,孙儿就是要参拜,也没有乱了次序的道理。
母后那里回头再去也使得。
太皇太后刮着茶盖儿道,通嫔昨儿大晌午得了个小子,母子均安,我得给你道喜了!这孩子落地的时辰好,论着序齿行十一,宗人府拟了几个名字呈上来,我瞧着那些字儿都生僻,不好,还是你这个做皇父的给老十一取一个吧!皇帝并没有太多的欢喜,面上照旧疏淡得很,稍想了想道,午时生的,就叫东阳吧。
太皇太后对锦书道,上外头传个令儿,叫人给宗人府下旨,皇十一子赐名东阳,记档入玉牒吧。
锦书蹲个福领了旨就上垂花门外传口谕去了,等办好了还回来立在太皇太后身后伺候。
通嫔这回是大功臣,你不知道,孩子大,她吃了很多的苦头,好在争气,没辜负我的心。
太皇太后说着,边上的小娟抱着大白子过来,老太太把猫往膝头上一抱,边抚边道,你得了闲儿也过去看看,好歹是你们小夫妻的意思。
皇帝听了小夫妻这个词发了会子愣,下意识看了锦书一眼,她低眼垂手侍立着,像泥塑木雕,半点喜怒皆无。
皇帝心里只觉发寒,夔龙箭袖下的五指狠狠捏了起来,沉着嗓子道,孙儿记住了。
等收了雨给咱们娘娘传谕,叫她加倍的给通嫔放赏赐。
只说放赏,那晋封的事儿算是撂开手了。
太皇太后也不强求,又问,孩子抱到哪个宫去养着?皇帝的嘴角扬了扬,依着孙儿的意思,皇后自打有了太子后就再没有生养,朕瞧她也苦闷,只嘴上不说罢了。
老十一就抱到坤宁宫去吧,皇后淑德含章,由她代为抚养,也是通嫔的造化。
皇帝自有他的打算,皇后就是太闲了,才会整天算计着怎么作梗,怎么在他和锦书之间挡横儿,要是送个大小子给她,叫她整天忙不过来,她也就消停了。
太皇太后也允了,突然道,我听说你在出巡的道儿上给个丫头开了脸,是不是有这回事?皇帝一窒,抬了头道,是有这么回事。
太皇太后没有为此不痛快,在她看来皇帝是太自律了,原当这后/宫佳丽,不论是妃嫔还是宫女儿,只要是他瞧上的,没有不能上手的。
他是一国至尊,平时政务丛杂,国事繁冗,在情事上也有限。
这样正鼎盛的年纪,什么都循着礼法来,没的憋屈坏了。
再说把对锦书的心思往别处挪一挪,也不是什么坏事。
既这么也别耽搁了,留牌子记名吧,先晋个答应,过阵子再往上册封。
太皇太后说着看了看花梨大案上的更漏,这雨下得大,别急着走,在这儿用了膳再去不迟。
皇帝心不在焉地应了个是,到了丰台的第二个晚上,他得知了锦书和太子整夜都在一间屋子里的消息。
他心底恨出了血,想发狂,想杀人,满肚子的怨愤都撒在了宝楹身上。
看着那张脸,他隐约找到了些安慰,就把她当锦书也成啊!死钻牛角尖是不能够了,退而求其次吧!他想也许可以忘了她,可是后来呢?回了宫,他又掉进这个怪圈子里拔不出来了。
他的视线飘飘忽忽停在殿顶的彩画上,屋外雨声潺潺,伴着滚滚闷雷,春天果然到了。
太皇太后说,难得齐全,皇帝和亭哥儿今儿歇着。
我瞧时候还早,要不咱们抹两圈儿?对定太妃道,可惜皇帝不识牌,三缺一,短个人。
这时候崔总管打外头进来给各位主子见礼,太皇太后问,怎么不多歇两天?受了大罪了,那针眼儿还没合呢,又巴巴的来当差,回头受了湿气倒不好。
崔贵祥自有他的想头,他躺在床上也没法子安稳,心里挂念着锦书,怕皇帝回来见了面又出什么事儿。
他要是在跟前,不说别的,她年轻,有的方面顾及不到的,自己还能替她周全。
奴才知道今儿万岁爷圣驾荣返,怕底下人没个头绪,还是回来料理着才放心。
崔边说边翻袖子,这会子也好利索了,老佛爷别替奴才担心,奴才是贱命,摔打惯了的,在您身边伺候着,奴才才是归了位了,心里也踏实。
定太妃抚掌道,来得正好,凑一手吧!这几位牌瘾大,有麻搓,那是天塌下来都当被盖。
小宫女送来了象牙牌,四个人围桌坐下,定太妃对皇帝道,咱们失仪,可顾不上你了。
皇帝浅笑道,朕在边上瞧牌就成,你们只管玩吧。
太皇太后哗哗搓着牌,一面抽了空道,你路上辛苦,叫丫头伺候着睡会子吧。
皇帝的目光移到锦书身上,她在太皇太后身后盈盈而立,脸色儿凉薄如水,像个玉雕的娃娃,美则美矣,却是彻骨的寒冷。
他心灰意懒,负手起身道,老祖宗的牌资算朕一半儿,孙儿盼着您今儿手气旺,回头好给朕分红。
太皇太后爽朗笑出声,借你吉言,我可得仔细了,掉了链子可不成!庄亲王嘟囔道,皇祖母快出牌!大哥哥又不是孩子,撒手叫他自个儿玩去。
内廷之中都是自己的至亲,说话随意些,方有居家过着日子的感觉。
皇帝知道庄亲王上了桌就不待见他,他一个外行人在边上只有讨人嫌,便道,朕不吵你们,你们顽就是了。
说着朝南墙边的条炕前去,盘腿坐着,拿了本佛经研读起来。
锦书站了一会儿小声在太皇太后耳边说,老祖宗,奴才到寿膳房看菜去,挑些家常的小菜好不好?成。
太皇太后在她手上拍了拍,就依着你的意思办,越是家常的越好。
只一点,不要韭菜,春菜韭,臭死狗。
锦书笑着应了,转身招窗下的宫女来侍立,自己敛了袍子打帘出去,临走看了南炕一眼,那炕上空空如也,皇帝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在了。
雨势很大,间或还有炸雷,那响动,说句糙话,真能把死人震活了!锦书打小就怕打雷,逢着雷雨天就蔫了,什么事都干不了,躲在床上让嬷嬷捂耳朵,要不就往耳朵眼里塞棉花。
如今不行了,做人家的奴才还由得你捂耳朵?太皇太后喜欢四平八稳,响雷劈到你头顶上也不许动。
她在里边咬牙绷紧身子忍着,到了外头就顾不得了,痛快的缩脖子打激灵,一手按着耳窝子,一手招廊上的宫女过来。
姑姑。
小宫女曲曲腿儿,听姑姑的示下。
她说,给我拿把油伞来,我得上寿膳房去。
又问,你见着万岁爷了吗?小宫女摇了摇头,没见着。
言罢赶紧取伞去了。
锦书站在正殿前看着雨帘儿发呆,胸口憋闷得难受,她抬手轻轻捶了两下。
万岁爷真是忙,一会儿得儿子,一会儿要给人开脸,这趟不知是哪位答应小主受抬举了,竟在春巡路上得蒙圣宠,这下子妃嫔们又该有谈资了。
她叹了叹,自己操心那些个干什么!尽心当差,保得住自己就够了,谁得了高枝儿,谁受了封赏,和她什么相干呢!她微一踅身,不经意间瞥见皇帝在离她五步远的地方站着,长身玉立,昂扬之姿宛若天人,就那么眯眼看着她,脸上神色复杂难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