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2025-04-03 16:26:46

她以为无论如何会成功的,可没想到被人掣住了手腕,她回头看,是辰河。

他简直痛心疾首的样子,厉声质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定王回过头,正对上明晃晃的刀尖,他也不显得惊讶,哼笑一声道:你们入府便可疑,撑了半个月终于还是原形毕露了。

言罢在她小臂上狠狠一击,她吃痛,匕首落在了地上,他一脚踢开,阴鸷地看着她,你是受了何人指使?说实话,本王可以给你留条活路。

莲灯知道大势已去,这次功败垂成,是她命里注定的劫数,倒不如一死,图个干净。

她这么想,也有恒心这么做。

手脚被桎住了,她还能咬舌。

可是辰河预先有了防备,在她颊车穴上一点,她连嘴都张不开,咬舌更是无从谈起了。

年轻轻的姑娘做死士,可惜了花样的年华。

辰河虽然感慨,但她的目的是他阿耶,这点断然不能姑息。

回身传外面的守卫,去凉风殿将昙奴押解起来,好好拷问。

莲灯被他们推搡着送进了牢房,欲图刺杀皇亲,这是足以灭门的大罪,不过她早就没有家人了,便是一副大无畏的样子。

定王自然很生气,冷声道:若是不顾昙奴死活,你只管自尽。

你前脚死,后脚就让昙奴殉葬。

解开了她的哑穴,责令人将她吊起来,吊得高高的,就像悬在半空中的一块腊肉。

莲灯咬牙坚持住,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一条命么!可是昙奴她终究放不下,这件事和她没关系,她不过是为报救命之恩才把我带进王府的。

我谋划的一切她都不知情,不要难为她。

越是这样说,越是在乎得紧。

定王是老狐狸,顺着她的话道好,重情义的一般都不是宵小,本王敬重你的为人,也愿意听一听你的辩解。

只要你说出幕后主使是谁,你和昙奴都可以离开,本王既往不咎。

莲灯嘲讽一笑,没有主使,大王想让我招供谁?辰 河看在过去半个月的相处上,还是怜惜她的,好言道:我不信你小小年纪能有什么深仇大恨,替人卖命,最后落个惨淡收场,你还年轻,有大好的人生,为什么要 糟蹋自己?如果是为钱,我给你钱,你可以找个地方平静生活。

如果是为情,你所做的事已经足以偿还了,难道非要赔上性命不可吗?他 是好心,但任何事都不足以和他父亲的安全相提并论。

在她举起刀的那一刻,她就已经站在他的对立面了。

她抿紧唇不说话,未几牢门前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昙 奴被庞校尉押解进来,两条手臂死死反剪着,没有反抗的余地。

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交流足够了,用不着说多余的话。

她们都是硬骨 头,这么不怕死,算得上女中豪杰。

定王却觉得很讽刺,昙奴原是本王的死士,一直对本王忠心耿耿,今天演变成这样,委实令人心寒。

我想里面必定有误会,说 出来,天大的事有本王,本王来解决。

语速逐渐减慢下来,转头看向莲灯,不过本王愿意网开一面,却不能忍受多番被人愚弄。

示意她看另一个架子上的铁 钩,有武艺的人,若是穿透了琵琶骨,这辈子就毁了,你愿意看着她生不如死吗?莲灯骤惊,她自己不惧死,却不能看着昙奴受苦。

她说不,不要伤害昙奴,一切都是因我而起,和她毫不相干。

她顿下来,深深吸了口气,我并不是受人指使,大王可还记得三年前的安西副都护百里济?他是 我父亲。

我今日为父报仇,棋差一招。

既然落在你手里,无话可说。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定王想过千百种因由,却没有想到内情会是这样的,你是百里济的女儿?今年究竟多大?她被吊得两臂几乎脱臼,却不呼痛,咬牙道:十六,满门遇难时十三岁。

定 王脸上现出讶异的神情,喝道:一派胡言!百里都护的幼女死时不满九岁,哪里来你这么大的女儿?他们一家三口是本王看着入土的,三年期满后迁葬也由本王主 持,三人尸骸完整,怎么会有这种死而复生的事!他愤怒已极,命左右搬刑具来,不见棺材不掉泪,既然不肯招供,那就只有大刑伺候了。

大 刑并不让莲灯惧怕,他口中百里弥渡的情况才让她目瞪口呆。

她明明记得自己的名字,连阿菩都默认了她的身份,为什么忽然之间起了这么大的变化?九岁和十三岁 有天壤之别,她醒时明明是十三岁的身体,她自己清楚。

那么这件事里有人说了谎话,究竟是阿菩弄错了,还是定王的心机?他们把她的四肢捆绑在一个木架子上,昙奴也被吊了起来。

她已经没有办法顾及她了,支柱相接的地方有巨大的齿轮,齿轮滚动,木架子向外扩张,有点像刑场上的五马分尸。

定王抬了抬手,差役开始滚动齿轮,她感觉肩腿的每个榫头都在浮动,间隙越来越大,随时会从躯干上脱离。

昙奴惊声叫她,可是有内情?你好好想想!她知道她在劝她,这件事背后渔翁得利的是国师,也许所有一切都是他操控的。

可她不敢相信,如果她当真不是百里济的女儿,为什么他们要误导她来杀定王?她听到肌肉拉扯的吱嘎声,心里死灰一样。

存着疑去死,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和蒙受不白之冤的唐娘子母女有点像。

她奄奄一息,只想这种煎熬快点结束,她支撑不了多久了。

就在到达临界点的时候,她忽然听见国师的声音,略有些匆促地叫住手。

她用尽全力抬眼看,门前的光带里站着一个人,洁白的禅衣,束着金冠,果真是他。

他来干什么?正大光明地救人么?定王怔了怔,他是认得他的,少年时生活在长安,几次大典上见过他。

他是国师,三十余年了,依旧容颜不改。

他上前两步,迟疑地拱起手,阁下可是……当朝国师?他风流天成,含笑揖手,多年未见,殿下别来无恙。

复看刑具上的人,抬起扇子指了指,她若是死了,殿下要后悔一辈子的。

那边的辰河闻言立刻挥刀砍断了绳索,她跌下来,他伸手把她接进了怀里。

定王木然看着,回过头狐疑地打量国师。

国师故作镇定着,踱过去,不动声色将她拨到了自己怀里,她是殿下与唐娘子的女儿。

定王的震惊已经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了,国师说什么?莲灯的手脚虽不能动弹了,耳朵却是灵便的,他的话把她抛进了云雾里,她瞠着两眼惶然望着他,他有点心虚,此事说来话长。

定王却坚持,请国师长话短说。

一面挥手将牢内的人都遣了出去。

他 无奈,咬着唇想了想道:唐娘子母女遇害,被春官所救。

唐娘子临终前求春官,要女儿为她报仇,仇人当然是殿下。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父女相残更伤人心了,本座 不知道唐娘子是怎么考虑的,总之她恨殿下就是了。

春官将郡主托付给本座旧友,并不打算真让她报仇。

可是阴错阳差救了受伤的昙奴,昙奴将她误认为百里都护的 女儿,才有了接下来这一系列的事。

他笑了笑,其实父女之间嘛,毕竟血浓于水,哪有那么多解不开的恨……我料殿下一定想不通,为什么本座知道内情却到现 在才出面。

定王又对他一长揖,小王确实不知,还请国师明示。

国师仰起头叹了口气,本座这次离开长安,专为殿下而来。

殿下佣兵十万,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殿下难道不自知么?若要殿下将大军赠与都护府,殿下可答应?身在军事要塞,手上却无雄兵,交出军权后会是什么下场,古来有太多活生生的例子了。

定王不说话,只是眈眈看着国师,半晌抱拳,请国师指教。

本 座只要殿下知道,形势迫在眉睫,殿下再不能偏安一隅了。

他说话的时候紧紧扣住莲灯的手臂,低头看她,她眼里有凄楚的泪,不知是对他失望,还是对人生失 望。

他调开视线平了心绪,又道,本座承天命,辅佐君王治世,谁为人君谁为臣,本座心里一清二楚。

中原如今有五王之患,殿下是皇叔,难道坐视不理?定王本来就有野心,正愁师出无名,既然得了这个建议,当然要顺势而为。

他恍然大悟,国师用心良苦,小王敢不如命。

再看那个欲图刺杀他的女孩,心里又揪了起来,她……国师点点头,安宁郡主,殿下的亲生女儿,本座的红颜知己。

他 从来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莲灯之前被拖拽得厉害,实在说不出话,只听他继续胡诹,本座料定她成不了事,不过因她母亲的临终遗言,让她对唐娘子有个交代罢 了。

但朝中欲除殿下而后快者大有人在,殿下睿智,不必本座明说。

郡主此行是为殿下提个醒,殿下大权在握,当慎重了。

定王诺诺点头,又因刚才险些杀了女儿自责。

他走过去,愧疚地捋捋她的额头,宁儿,阿耶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

你同你阿娘……这些年受苦了。

莲灯闭上了眼,她已经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这一切了,仇人变成了父亲,这里面究竟有几分真假?还有这个称她为红颜知己的人,他到底打着什么算盘?既 然国师断言她是定王的女儿,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

定王深信不疑,对这沧海遗珠也十分上心。

其实从第一眼看到她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她长得很像她母亲,并且 这种父女的天性在冥冥中就有注解,任谁都无法阻隔。

他很高兴,慌忙吩咐世子,快去收拾庭院,阿妹身上有伤,传奉御来。

辰河被这突如其来的真相弄懵了,呆站了许久才回过神来,深深看她一眼,忙出去安排了。

莲灯被安置在一个很大的院落里,医官给她看伤她也是木蹬蹬的。

昙奴在她身边照顾她,她忽然转过头来问她,我是百里都护的女儿,是你先提出来的,难道你也和他们串通了吗?昙奴忙摇头,是你说自己叫弥渡的,我知道百里都护的女儿叫弥渡,顺口提了提,哪知道阿菩就默认了。

莲 灯倒在榻上气哽不止,是啊,我的脑子里为什么有这段记忆?为什么我知道自己叫弥渡?难道又是他们搞的鬼吗?春官、阿菩、国师……他们都骗了我,骗我是百 里济的女儿,骗我杀了那些不相干的人,最后骗我弑父,他们究竟想要我如何?认祖归宗,莫非又是国师设的套么?昙奴,我已经不能相信他了,他不是真的喜欢 我,他一直在利用我。

昙奴被她哭得毫无办法,只能坐在她边上不停给她擦涕泪。

事情到了眼下的地步,除了国师,谁都不知道接下去 会怎么样。

他策动定王谋反,前半程不管是不是定王自己的意愿,后半程如果由他接手,届时直捣中原,会形成一个难以控制的局面。

她突然一惊,莫非他想自己做 皇帝么?国师当了一百八十年,早就干厌了二把手,想弄个帝位过过瘾?不过这只是猜测,她不敢同莲灯说,万一不幸言中,不知会是怎样的悲剧。

她唯有劝慰她,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无路可退了,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你真是定王的女儿,就不必背负血海深仇了,有了阿耶和哥哥,比做百里济的女儿强些。

她冷笑了声,他们能答应我杀了王妃吗?如果能,我还可以将就混日子。

如果不能,这个定王府我是呆不住的。

正说着,见廊下有人露了个头,很快又让开了。

昙奴探身看,是世子殿下。

她叹了口气,终归和辰河没有什么大矛盾,便坐起身,让昙奴传话让他进来。

辰河脸上神情尴尬,但是心里的欢喜是真欢喜,跽坐在席垫上轻声地叫:安宁……阿妹。

她忽然鼻子酸酸的,阿兄,以前的事我一点都不记得了。

他 忙说不要紧,你流落在外这么久,不记得以前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回来了,我们兄妹能够团聚,比什么都重要。

他微微哽咽着说,我先前一直就有这种感 觉,觉得你还活在,没想到老天怜悯,你果然无恙。

你放心,日后阿兄会保护你,没有了阿娘还有我,我不会再让别人伤害你。

莲灯想对他笑一笑,可是笑不出来,只能勉强点头,多谢阿兄。

一时沉默下来,辰河坐在那里似乎有些左右不是,支吾了下,小心翼翼问:你和国师是怎么回事?莲灯抬起头,一脸茫然。

他们之间的关系,现在也难以说清了。

辰河见她不应有些紧张,犹豫道:我听见他说什么红颜知己,实在叫我心惊。

以他的年纪,做咱们的老祖都绰绰有余。

你年华正好,还有很多选择,千万不要听他哄骗,上他的恶当。

他 的话倒让她笑出来了,果然是做阿兄的,关心妹妹的婚姻大事也在他的份内。

这么自以为是的国师,人家表面尊敬他,但是谈婚论嫁根本不把他放入考虑的范围,理 由就是太老了。

一个能活很久的老妖怪,美则美矣,到底有些吓人。

如果自己一天天老去,同你相爱的人却留住了青春,这种打击想来也很大吧!她点了点头,阿兄的话我记住了,我和他不过是萍水相逢。

国师人好,有时也爱开玩笑,所以不是在正式场合说的话,阿兄都不要放在心上。

昙奴听来只剩叹息,她嘴上怨怪他,其实依旧处处在替他打圆场,不管是刻意还是不经意,她的心里终归是惦念着,没有想过要坏他的事。

今 天的天气不太热,经过了惊心动魄的一个下午,现在尘埃落定,似乎阴霾暂时都散了。

昙奴转过头望窗外,夜色渐渐弥漫上来。

碎叶城的傍晚很有意思,西边的天还 留有红霞,东边的天已经覆盖上了很浓重的墨色。

她缓缓长出一口气,可是才吐了一半,那口气卡在了嗓子眼里。

她看见廊柱后有人站着,只露出半张脸。

飞扬的眉 梢,沉沉的眼睫,她顿时一个激灵,那是国师。

她对他一直有种很深的恐惧,刚才莲灯的话应当是被他听见了。

他现在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可能会干出点奇怪的事来。

莲灯看见她神色有异,多少察觉了些,转头对辰河道:时候不早了,阿兄早点回去吧。

辰河道好,站起来往外走,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仿佛怕她消失一样。

见她还在,抿唇微笑,你先将养两日,待身体好些了,我命人置办个宴席,我们吃一顿团圆饭。

她说好,他欢欢喜喜去了,待他一出院落,国师立刻寒着脸进来了。

昙奴看了莲灯一眼,还和同行时一样,知情识趣地避让开了。

刚走几步就听见国师不屈的声音,本座哪里老了?她吓得一缩脖子,快步离开了上房。

莲灯没有那个心思来迁就他的小脾气,蹙眉问:国师来我这里,难道就是为了同我辩论这个?他倒是消停了,立在重席上不说话。

莲灯心烦意乱,起身在窗下踱步,满心的疑问要等他解答。

她转回身望着他,我的身世究竟如何,你要给我个准话。

明明那时你们都说我是百里都护的女儿,为什么现在我阿耶成了定王?那之前刺杀他的事作何解释?你们是想安排我弑父吗?国 师觉得这里面还是有点小冤枉的,要你杀定王是你母亲的遗愿,当初你们被逐出定王府后,你阿娘带你离开碎叶城,去了姑臧。

多年后定王出击突厥凯旋,你阿娘 想让定王认下你,便带你回了敦煌。

结果定王没见到,却招至王妃派来的杀手,你阿娘含恨而终,放舟和王朗为了让你不那么难过,稍稍为你改变了一点记忆…… 他一面说着,一面谨慎地察言观色,那时侯恰逢百里济一案论处,为了让你日后没有负担,就把你归到百里济名下了。

她听得脑子里一团麻,这么轻轻松松的几句话就完了,原来她和百里济没有任何关系。

她母亲恨定王,让她报仇是应该的。

可是为什么他们要将她引到长安,又牵出这么多是非来?她紧紧握住了拳,这一切都是出于你的私心,最终不过是为了利用我取铁券,是不是?他脸上浮起了愧色,那时候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铁券上篆刻了《渡亡经》,这种经文不能沾染怨气,否则会弄巧成拙。

所以你就欺骗我的感情,让我心甘情愿为你去死?她哭起来,觉得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坍塌了。

她虽然不是缺少爱情不能活的人,可是被他这样愚弄,她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个傻瓜。

他手足无措,我没有欺骗你的感情,我也付出了。

你以为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都是装的么?本座这样骄傲的人,怎么能委屈自己取悦女人?我是真的喜欢你,否则我不会把自己的一生和你捆绑在一起。

莲灯并不这么认为,她从没后悔为他取经,可现在却彷徨起来了,如果我那时流光了血,你还会吞那个药吗?你完全就是事后良心不安做出的补救,何必说得冠冕堂皇!虽然当初出于一个有点冷血的打算,曾经想过把她丢在墓里。

好在及时后悔,还是把她带了出来。

她哭得大泪滂沱,他不知怎么办才好。

卷着袖子给她擦泪,似哭似笑道:你别这样,《渡亡经》可以起死回生,只要你死透了,七天之后本座就能把你召回来。

她不要他的假好心,奋力推开了他,我知道你的打算,如果我杀了定王,你便可以顺利接手那十万大军。

万一杀不了,你正好借此现身,策反定王,举兵入中原。

他张了张嘴,发现她忽然变得那么聪明,有点让他招架不住。

灯下的人横眉怒目,他哀哀叹了口气,抱着广袖道:让你做回郡主难道不好么?你是皇家血脉,将来本座说不定还有依仗你的时候,哪天做不成国师了,我想做你的面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