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期望后, 找工作容易多了。
没几天,朱秀华找了份汽车销售的工作。
蒋国云接到猎头电话,对方邀请他去一家新开不久的公司上班。
虽说工作繁忙, 经常加班, 但蒋国云一个月没工作, 受够了真空期,最终答应前往。
值得庆幸的是, 新工作待遇不错, 年薪21-24万。
找到工作后, 夫妻俩不约而同松了口气——只出不进的日子终于结束,以后再不敢大手大脚。
不管怎么样, 银行卡里都得留一笔存款, 以防不时之需。
情况稳定后, 朱秀华催促丈夫跟公公婆婆摊牌。
蒋国云不知道怎么跟父母开口。
犹豫再三,硬着头皮坦白, 爸, 妈,我换工作了。
起初蒋母万分不解,上一份工作干的好好的, 干嘛跳槽?想到某种可能,她眼睛一亮,难道新工作年收入更高?!不。
蒋国云苦笑,语气艰涩, 上个公司效益不好,部门裁员, 把我给裁了。
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找到新工作,年薪20万出头。
晴天一声霹雳。
蒋母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她怎么都没想到, 儿子那么优秀,居然被人给辞了。
蒋国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话,经济不景气,员工降职、减薪、被裁员很正常,最重要的是有份工作先干着。
等以后经济回暖,我再找机会跳槽。
蒋母呆立在原地,半天回不过神。
其实不止一人跟她讲近几年经济不景气、生意难做,可她从来不放在心上。
在她看来,自己儿子能力强,绝对能不受环境影响,逆流而上。
可现在才发现,原来儿子也是普通人,也会被波及。
一时间思绪紊乱,不知道该说什么。
倒是蒋父反应过来,收入少了,怎么养家?蒋国云露出一丝羞愧,我正想跟你们说这事。
每个月要还房贷,要养两个孩子,要赡养老人,压力实在太大。
我打算给你们补交养老保险,以后每个月拿退休金过日子。
说着,他把补交的事详细描述了一遍。
听说生活费骤减,一个月只有七八百,蒋母暴怒,行啊!翅膀硬了就不管娘老子了!一个月七八百,你打发叫花子呢?!过惯了没钱随便要的日子,她怎么都没办法接受,以后靠几百块钱退休金过活。
妈,我不是说了,以后退休金每年会涨?蒋国云解释,另外,每个月会给你们两千块钱补贴。
有了这些钱,足够吃饭、买衣服。
我要是想出去旅游呢?钱不够怎么办?你就不管了?蒋母不肯罢休,养你这么大,你就负责让父母吃口饱饭?自己倒是住大房子,天天大鱼大肉!蒋国云想说,他最近为了钱的事大把大把掉头发。
大鱼大肉?不存在的,愁的饭都快吃不下了!可惜不管他说什么,他妈都嫌弃他不孝顺。
蒋国云呼吸一滞,头脑发昏发涨,心里满是绝望。
他那么努力地加班加点工作,身体几乎被掏空,赚的钱还是不够养家。
人生,怎么就那么难呢?!收入高的时候,好日子大家一起过。
收入降低,世道艰难,需要一家人一起勒紧裤腰带,他妈却不肯吃苦,还要跟以前一样风风火火。
他又不是年赚上百万,真的办不到……蒋母不知儿子心中焦躁,仍在数落,亏我还在外人面前夸你能干,结果你就这么点本事!经济稍微差了点,就被人给辞了,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再说说月支出。
我跟你爸一个月花你多少钱,把你心疼的迫不及待把我们两个老家伙扔开?国云,你问问自己的良心,你对得起我们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吗!絮絮叨叨说了一堆,蒋母陡然想起什么,登时脸色一变,国云,你跟妈说实话,这事是不是你媳妇儿撺掇的?她儿子孝顺听话,从来不对父母不恭敬。
一定是有人在儿子耳边说了什么,他才被带坏。
想到这,蒋母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即把媳妇儿拎过来臭骂一顿。
蒋国云没吭声,好半天才幽幽道,妈,你是想逼死我啊。
怎么会?蒋母急了,你可是我亲儿子,妈怎么可能害你?蒋国云:我除了是你的儿子,还是家里两个孩子的父亲。
蒋国云:环境不好,收入不高,我是真没办法。
目前就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死命加班,工资也不见得更高。
蒋国云:您一点不肯体谅,分明是要把我往绝路上逼。
蒋国云:难怪被辞退后,有的同事想不开了,跑去自杀。
说完,他自嘲地笑了笑,死了一了百了,是清静。
活着要为周围所有人考虑,要让所有人满意,太难了。
父母、妻子、孩子,都指望靠他挣钱。
而他,谁都依靠不了,只能孤军奋战。
这种感觉相当糟糕。
蒋母听的越发着急,呸呸呸!说什么死不死的,不吉利!我不就是让你跟以前一样,给父母养老?怎么就成逼你去死了?这事别赖我身上!我一点没那想法。
行了。
蒋父打断,斥了一句,孩子收入快不够养家,你还指望他给钱让你旅游,还说没给压力、不逼他?蒋母理直气壮,孩子赡养父母,天经地义。
帮交保险,每个月给补贴,足够你吃饱饭了!蒋父瞪了一眼,你当你儿子是大老板,一年赚几百上千万,能可着劲地任由你花?有什么能耐过什么样的日子。
赚的多就多花点,赚的少就少花一点。
以前每个月收入比现在还少,难道日子过不下去?不是活的好好的,还把儿子养大了。
蒋母嘴里嘀嘀咕咕,表情分外不悦,可态度明显软化。
儿子还在,多少有些指望。
儿子没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蒋父看向蒋国云,安慰,她就是以前太穷,看你如今有出息,想过好日子想疯了,别理她。
手头不方便不用补贴,我们有存款,再不济可以出去打工养活自己。
不要怕,咱们齐心协力,一起渡过这个难关。
话语虽然朴实,却给了蒋国云莫大安慰。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才是一家人。
蒋国云眼中闪着泪光,爸,谢谢你。
一家人,有什么谢不谢的。
蒋父摆手,不以为意。
**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蒋国云借了十五万外债,终于帮父母把保险补交上。
这么一来,父母总算有了基本保障。
只是作为代价,小家背上了不小的外债,每个月还款压力更大。
等到车贷还完,应该能轻松一些。
抱着这样的念头,蒋国云全副精力放在工作上。
加班不敢喊苦,不敢好累。
现如今,没有什么比保住工作更重要。
另一边,朱秀华心知自己远离职场太久,因此工作格外拼命,一心想跟同事缩短距离。
然后她发现,不努力下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绝望。
入职整整半个月,一笔销售没做成。
她不适合这行,还是离开职场太久,整个人已经退化?朱秀华情不自禁怀疑人生。
一连几天,朱秀华都心不在焉。
她在犹豫,要不要辞职,换份工作。
销售底薪都低,大多靠提成吃饭。
做不出业绩,月收入太低,根本没办法养家。
这时,一位好心的前辈告诉她,别着急,最近经济不好,大家都难熬。
朱秀华苦笑,像我这种半个月没成交一笔的,应该是少数。
环境原因,不是你的错。
前辈说。
朱秀华不信,觉得对方故意安慰她。
没跟你开玩笑。
前辈认真道,仔细观察下就知道了。
店铺三个月换一批,开不长久。
生意不好,创业的人变少,店面租不出去,空店越来越多。
年景好的时候,顾客上赶着买车,合约说签就签,贷款说贷就贷。
现在呢?今天把生意细节谈妥,明天就改主意不买,这样的事我遇上几回了。
还有公司,过去效益好,讲究人文主义关怀。
要是员工家里遇上了什么事,假期肯定批,除此以外还会酌情提供帮助。
今年开始实施末尾淘汰制,不管家里有什么事,反正不能影响工作。
月销售额明显下滑,领导让员工每周写总结,为什么利润下滑,一天不如一天。
其实能为什么?因为经济不景气,大家都不乐意花钱呗。
对此,朱秀华感触颇深。
从前当全职太太,丈夫工资高,她特别敢花钱。
如今吃过没钱的苦,丈夫也降薪换了新工作,她再也不敢没心没肺、大大咧咧。
又要还房贷,又要还车贷,还要还外债、为一家人留足生活费,每个月工资尚未到手,就已全部安排好去向,一点不剩。
就算有盈余,她也倾向于把钱存起来,而不是花出去。
……她一资深剁手族都被吓怕,硬生生改变消费习惯,别人没道理继续大手大脚。
直到此刻,朱秀华深切地意识到:生意真的难做。
往常别人跟她说,她总不相信。
如今参加工作,站在销售第一线,她极为明显地感觉到,过去与现在,情况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
她似乎远离社会太久。
如果一直上班,没有当全职太太宅在家,别人提起裁员潮,她绝不会不当一回事。
要是早有准备,自家不会遭此一劫,甚至差点被击垮。
说到底,中年遇到的危机,都是年轻时决策失误埋下的祸根。
朱秀华想着想着,不由恍了神。